“安史之乱”中的杨贵妃
编辑:姊妹情缘 /作者:王志刚
http://www.zmqy.net
http://www.zmqy.net
次日,玄宗一行来到马嵬坡(今陕西平县西)。这时,早就恨透了杨氏兄妹的禁军士兵,见玄宗和杨国忠在国难当头的关健时刻,不仅不率军抗击叛军,平定叛乱,反而弃城逃走,再也忍不下去了。于是在龙虎大将军陈玄礼的率领下,包围了马嵬驿,杀死了罪大恶极的杨国忠及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和杨贵妃的3个姐姐,即韩、虢、秦三国夫人。并要求玄宗赐死杨贵妃,玄宗见大势不可逆转,只得含泪下令,一代艳妃香消玉殒。 倾国倾城的杨贵妃,终于招来了“安史之乱”,使唐王朝一蹶不振,是否就是一些人所谓的“祸水”呢?这也不尽其然。
http://www.zmqy.net 首先,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是唐代统治者在太平盛世中怠于政事,生活腐化奢侈,宠臣当政,使得社会矛盾激化。各种矛盾的发展而非因一女子而起。贵妃本是不干预朝事之人,假定她进宫以后,玄宗仍如前期那样励精图治,不懈政事,进取之心不减的话,能出现天宝末年的事变吗?显然是不会出现的。
http://www.zmqy.net 诚然,天宝乱政与杨国忠专权有很大关系。杨国忠并无治国辅政的才略。他上台后,擅权独断,任人唯亲,横征暴敛,比权相李林普有过之而无不及。杨国忠为了沽名钓誉,先后两次发动对南诏的战争,结果均大败而归。战争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造成了唐玄宗晚年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杨国忠非但没有力治理天宝时期的“天下之乱”的政治弊端,相反却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尤其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个人矛盾的激化,更加速了安禄山的叛变朝廷的脚步。 杨贵妃本无政治野心,平日深居浅出,极少过问朝政。但杨氏外戚势力尤其是杨国忠政治势力的崛起,一方面得力于杨贵妃的扶持,另一方面又稳定了杨贵妃在后宫的地位,杨贵妃的内宠和杨国忠的外宠都要求双方最大限度地互相利用,彼此倚靠,因此在杨国忠为相时期,政治上还是可以找到杨贵妃的影子的。在对待安禄山的问题上,杨贵妃就深深陷入安杨斗争的政治漩涡。 其次,贵妃本身也是受害者和牺牲品。本来贵妃是玄宗和宠妃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之妃,本身也是荣华富贵、地位尊崇。如果玄宗稍有廉耻之感和人伦之念,不横刀夺爱的话,杨贵妃就不会成为女道士杨太真,更不会成为冠宠六宫的杨贵妃,杨氏一门也无由得进。当然杨玉环以后不会在历史上大红大紫,引人注目,但起码可以拥有完整的爱情和平静温馨的家庭生活。对一个女人来讲,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 由于玄宗的见色忘义,不顾自己和武惠妃二十多年的感情,不顾与寿王李瑁的父子情义,硬是将22岁的儿媳抢过来,满足他一个年近六十的老人的私欲,这对杨玉环本身就很不公平。这点,这个老统治者和他身边的人倒也能够体察,在马嵬事变中,他们都认为贵妃无罪,杀她不过是为了安将士之心。换句话说,就是为了保证老统治者的安全,却硬要反一个受害人说成“祸水”“贼本”,岂不是天大的冤枉。
http://www.zmqy.net 再次,作为一个杰出的舞蹈艺术家,杨贵妃对中国舞蹈艺术的贡献也不可低估。她善舞故旋,加强了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她编排的《霓棠羽衣舞》是当时最著名的大型集体舞蹈,直接推动了盛唐舞蹈艺术的发展。她痴爱歌舞,尊重歌舞艺人,能平等对待、热情奖掖有成就的艺伎人员,她创办的宜春院培养出了许多诸如谢阿蛮、张云容之类的一流舞蹈家,在当时演艺界形成很大影响。虽然,这些都是在唐玄宗的支持、赞同下进行的,但具体施行者却是杨贵妃。这些不仅对唐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中国几千年的舞蹈艺术发展史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正因为如此,在一般官僚士大夫和平民百姓心目中,对杨贵妃其人还是爱大于恨,以爱为主的。《长恨歌》之所以风靡大江南北,人人争先传唱;东渡日本之说很快被人们接受,正是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这样一种态度。
美是个永恒的主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尽管社会各阶层人们在身份、地位、年龄各个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但在对美的欣赏和热爱上却是共同。古往今来,劳动人民在开天辟地、创造社会的活动中,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美的追求。因而美应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一大目标,是人类共同的物质的精神财富。这倒不是对杨贵妃的独荫庇护,而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客观的分析问题,当弄懂这些道理后,不知人们是否对“安史之乱”有了生新的认识?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