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原创 >> 红楼梦里说红楼
 双击自动滚屏 
红楼梦里说红楼

发表日期:2010年7月31日  出处:http://lingyuliu.2000y.net 原创  作者:小楼  本页面已被访问

李少红版的《红楼梦》,历时半个月,邺已看完,从年初时的《西游记》,到五月的《三国》,再到此时的《红楼梦》,四大名著,新拍的电视剧,已然看了三个。从开拍,到开播,众说纷云。而评论最多的更是红楼,从不堪入目黄瓜贴片的妆扮,到人物演员的选配,从照本宣科的台词对白,到唯美的场景拍摄……,一系列的评击、挑刺。不过,我还是那句话,这些於我而言,都不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方式,而这是李少红的解读,我可看、可观、可赏,却不可去强加她的不是。
这四本书,我看的最多的,解的最多的便是红楼。《三国演义》那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令我崇敬,引发我的激情。《水浒传》那种“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的仗义英雄、擎天好汉,激发我的正义。而《西游记》那种“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的猴子与妖魔的斗法,令我愉悦。但只有《红楼梦》那种“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儿女情长,似痴似怨……能拔动我内心深处的心弦。每看一次、读一次,都能让我惆怅无限。
说是解的最多,其实很多时候看,也都是不求甚解,也不想去解。初读时的无味,再读时的入迷,细读时却有种揪心的痛,而令我不得不发出感叹:不求甚解,乃最高境界,何至於让自己去发现现实社会的残酷及黑暗呢!我只愿把它当作一部有着优美诗词歌赋的悲凄爱情小说来读、来看。
黛玉,我喜欢她这个人物,可我也明白,她在里面,其实就是一个悲情人物,永远相信性本善的她,却不知自己其实是活在一个大染缸里。她的葬花举措,她能想着让花儿质本洁来还洁去,岂知她自己却也随着进入荣国府而终陷泥沼中。她那心较比干多一窍的细致,她那病似西施胜三分的纤巧,却也成就了她致命的因素。她太纯,她太真,我愿意把她神话,而事实,曹公也把她神话了。
宝玉配不上她,其实红尘中谁也配不上她,那癞头和尚的说法不无道理:她要么出家,因为佛门之地,干净!她要么从此以后总不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因为只有父母,给予的永远都是最干净的!她其实患的是太纯太真的病,容不得一点污染。稍有污泥,便会殒落。她没有出家,不幸的父母也早亡,而最最的不幸便是踏入红尘,喜欢上宝玉。九十三回“甄家仆投靠贾家门”里就有那么一段对话:
贾政道:“你们老爷不该有这事情,弄到这样的田地。”包勇道:“小的本不敢说,我们老爷只是太好了,一味的真心待人,反倒招出事来。”贾政道:“真心是最好的了。”包勇道:“因为太真了,人人都不喜欢,讨人厌烦是有的。”黛玉如此,睛雯也是如此,所以,她们注定过早的香消玉殒。
宝玉,真真是个豪门金婿,也真真是个大众情人。他的家势,让有宝钗类的人,容不下颦儿,致使他对颦儿的真情,让颦儿置身虚情假意的势力斗争中。能为睛雯写出与颦儿之《秋窗风雨夕》并架齐驱的《芙蓉女儿诔》,怎会在几建诗社时,得出的诗句永为垫底?只能说,他在女性面前永远是那么的绅士。而让自己处在脂粉堆里,以致於颦儿与他间,也隔有一道脂粉墙。他对颦儿的爱是真,可他对身旁众多姐妹的情也非假。他各方面都好,但他不会是个好相公,更不可能是颦儿的良缘。
真性情的颦儿,能於萧瑟的傍晚应景而想: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能於清冷的雨夜写出《秋窗风雨夕》;能在春尽花落之时,为它们筑起香冢,垂泪而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更能够在问菊时,问出自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她的风流雅致,写出来的诗,也总是那么的纤巧。面对着与宝玉的情爱,如何能不泪洒湘竹,斑斑点点。
宝钗,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我并不想用两面三刀,八面玲珑来形容她。我只想说,她是个有规距的人,有规有距,有方有圆。无怪乎,她写出来的诗也都是含蓄浑厚的。
从现实社会的角度来说,她这样的人,才容易存活於世。只有具备她那种与人周旋的本领,具备她这种为达目的,可踩她人肩膀的人,才能成为真真正正的女强人。凤姐强势,但她终看不破,放不下,以致於会出现後面的“一从二令三人木”,而宝钗,却能在算计了人後还如施恩般,让人感恩戴德。黛玉即是其中之一,令我不得不叹息:颦儿呀颦儿,你单纯通透之心,怎可明蘅芜九曲十八弯之境呢!
权势於宝钗而言,永远是凌架於情爱之上了。她可以不喜欢宝玉,但是不可失去宝二奶奶的宝座,所以,她能够在无意中听到宝玉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也只是当时稍怔一下,却从不上心。也能够在惠紫娟试宝玉後,目睹宝玉对颦儿的那份痴傻样,也毫不在意,一如既往。甚至连出嫁时,都是顶着林姑娘的头悬,才得已与宝玉拜堂成亲。
九十七回里“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有那么一段:
李纨正在那里给贾兰改诗,冒冒失失的见一个丫头进来回说:“大奶奶,只怕林姑娘好不了,那里都哭呢。”李纨听了,吓了一大跳,也来不及问了,连忙站起身来便走,素云碧月跟着,一头走着,一头落泪,想着:“姐妹在一处一场,更兼他那容貌才情真是寡二少双,惟有青女素娥可以仿佛一二,竟这样小小的年纪,就作了北邙乡女!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
活菩萨般的李大奶奶,何因都少尽姊妹之情?其实我一直愿意相信,也愿意理解成,史太君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君,她对黛玉的爱,纯粹因为她的父母早逝,她对黛玉的呵护,纯粹是出於外祖母的关怀,而她对两个玉的意属成眷侣,也纯是因为眼见他们俩纯纯的爱情。黛玉也终是这么认为,也总是性本善的看待身边的一切。当她从梦境中醒来,突然发现一切都那么虚无缥缈,不禁抚泪感叹“外祖母况如此,何况她人”,她一直认为象牙塔般的世界消失了,而她的命,也即殒落了。她的魂也应了她自己中秋月与湘云联的五字令----冷月葬花魂
黛玉与宝钗间的较量,与其说是较量,倒不如说是宝钗的独角戏。金玉良缘的结局却也只能如宝玉梦中所说: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是意难平!而木石缘,终究只是: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