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说:“女人,你的名字就是弱者。”
但是,母亲绝对是强者,丽江女人也是!
不相信命运的摩梭女
在神奇美丽的丽江,有一块令人神往的处女地,被誉为“东方女儿国”,那里有一个美丽的高原湖泊名叫泸沽湖。在泸沽湖畔,走出了一位美丽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摩梭女——杨二车娜姆,她曾被作为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著名刊物的封面人物,她十三岁孤身走出女儿国,闯进上海音乐学院,进入中央民族歌舞团,神秘加入美国籍,闯荡好莱坞城堡,游历整个世界……她丰富多彩的经历犹如一部传奇,令人称奇,令人惊叹,令人久久回味……
20多年前一个漆黑的夜晚,在寂静的泸沽湖畔一间古朴的木楞房里,鸡还未叫,黎明的鱼肚白还袒露在遥远的东方,一个摩梭女人生下了一名女婴,按摩梭人迷信的说法,如在天亮前把孩子生下来,那么这个孩子将来的命运就会非常顺畅吉祥,会一生平安,人也会特别聪明能干。孩子生下来15天后,这个无父无夫的摩梭家庭,请了当地的喇嘛为她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杨二车娜姆(即“宝石仙女”之意),按摩梭人的风俗,如果头胎生的是女孩,那么母亲就会不断地生下女孩,所以,为了后面能生男孩,只能把她抱去和别人家换男孩,以求后来生男孩,但每次抱出去,都因她太能哭闹而被人送回来,最后,娜姆才有幸留在了勤劳善良的阿妈身边。
泸沽湖畔景色秀丽迷人,大自然陶治了摩梭人的身心,净化了他们的心灵,使他们能乐观向上,不畏苦难,杨二车娜姆从小生活在群山环抱,绿水扬波,密林丰茂,花草丛生的人间仙境,经常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用甜美而野性的嗓音放声歌唱。
娜姆生活的地方是一个美丽、神奇的人间天堂,这里清澈的湖水,古朴的木楞房,湛蓝的天空,神秘的花楼……牵动着她年幼的心灵,阿妈祥和的眼眸,伙伴们顽皮的嘻闹,摩梭少女们花楼里悠美的情歌,都让娜姆深深的眷恋着这块美丽的土地,深爱着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片湖水……
但是,年幼的娜姆并没有在这个“天堂”自由自在按祖祖辈辈的方式生活下去,而凭着她的聪明,美丽和野性闯出了一条属于她自己的生活道路。
十一、二岁的娜姆有幸被选去参加县里的民歌比赛,得了第一名,后来在州里,省里的比赛中也得了第一,接着,她作为四川省代表团的成员又去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民歌调演,又获了一等奖,奖来的200元钱被阿妈作为供品,供在佛堂的供案上,还得到村里的优待——给学校老师做饭。
按说,此时此刻的娜姆在同龄的摩梭女中,应该是够满足的了,有机会外出去县城,到州府,北京,能用淳美的嗓音去参加全国比赛,为摩梭人争得了荣誉,但是,就因为她出去开阔了眼界,知道了外面精彩的世界,看到了火车,收音机所以,她一颗幼小的,想飞的心再也留不住了。她决定走出大山,去寻找,去开辟属于她自己的天地,当她冲破阿妈的挽留时,耳旁已听不到阿妈带哭腔的呼唤声,她一口气跑上山顶,手和腿不住的哆嗦,心里酸酸的,涩涩的,眼泪无声的哗哗哗的流下来……
也许,如果阿妈追上来,她就不会出走,但是阿妈没有追上来,就决定了她闯世界的命运。
当她毅然决然的向山外走去的时候,她心里只有一句话:阿妈,放心吧!女儿决不会让你失望,尽管她身上只拿了7个从家里带来的鸡蛋,也就这七个鸡蛋,使她在莽莽的原始森林中填了七天的肚子,其间,风餐露宿,饿了吃野果,渴了喝泉水,晚上就睡在山洞里和树上,寂寞,孤独和恐惧伴随着她,她害怕了就唱歌,边唱边哭,边哭边走……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她看到远处一点灯光,就在泥泞中向着灯光的方向爬去……第二天,当她一看爬过来的路,吓出一身冷汗,原来她是从悬崖边爬过来的,再往外一点,她就会掉下万丈深渊……当走到第七天,她缍看到了盘山公路,知道要走出深山老林了,很好的彝族司机把她捎到了西昌。
后来,她自己跑去找到了凉山州文化局长,进了州歌舞团作独唱演员,执意报考上海音乐学院,只身闯上海,临考试了,她准考证上的照片还没照,报名时,她不知道出生年月,年纪多大,就只有报20多岁,一下子她从十三四岁变成了20多岁的大姑娘,还没轮到她考试时,她已饿得不行,心想管他呢,进去唱完再说,于是她推门,走进考场,边走边唱,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令考官们惊愕不已。最后,她如愿以偿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
1989年,她调到中央民族歌舞团: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独唱演员,1990年8月,20岁的她去到美国,面对全英语的外国人,一句英语不会说的她没有后退,而是勇敢克服,在夏威夷的一家日本酒馆打工时,她用中文给英语注音的方式点酒,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学习,她终于克服了语言的障碍。
接着她应“台湾蒙藏委员会”的邀请访台,在台湾,还与王洛宾在记者招待会上见面,偶然的机会,她作为业余推销员涉足商海,发现自己还有经商天赋,于是做起了服装生意,在自己的服装店里,结识了美国巨富文伦·劳伦斯,其间,她在美国作过模特,游遍欧洲,到过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地讲学和演出,作过模特,参加过好莱坞电影演出并其配唱歌曲……
在漫长的闯荡生涯里,她先后以自己的闯荡经历和爱情故事为素材,创作出版了《走出女儿国》、《走回女儿国》、《女人品——闻香识女人》、《女人游——凤眼看世界》、《中国红遇见挪威蓝——我的外交官夫人生活随笔》、《我的家乡女儿国》,以及正在出版英文版的《杨二车娜姆自传》。
应该说,做为一个女人,娜姆实现了她的价值,走出了一条她想走的路,是一个现代女性成功的楷模,但是,在她的著述中,她说到:“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能为祖国作贡献是我毕生的愿望。”不管她走到哪里,不管她飞得多高,她——杨二车娜姆永远都是摩梭族的女儿,她的心永远都和她深深眷恋着的家乡女儿国连续在一起。
她曾说过:“我不信命,我相信抓住机遇,就会改变命运!”正如她说的那样,她得到了机遇女神的垂青,使她的命运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付出就有收获,我们相信,凭着她的聪慧,野性与美丽,她终将沿着她洒满汗水的路继续向前!
红妹,在艺术与生活的天空中飞翔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纳西古乐艺人和仕红
在丽江街头,如果提到和仕红女士,我想没有多少人会认识,但一提到红妹发廊,一提起演奏纳西古乐的红妹,人们一定对你说:“认识,认识!”
月亮里的声音
月光如水,清澈地撒在大地上……
清新的空气在一个传统的纳西庭院里张牙舞爪地飞扬。音乐,在一瞬间骤然响起。
月光下,一个纳西族女人端坐着,一把古色古香的琵琶,在她怀中如新生的婴孩。在她双手轻柔地弹拨中,音乐如枝头绽放的幽兰,仿佛有暗香隐隐袭人……
她就是红妹。
红妹从小就生活在传统的纳西族家庭,爸爸是土生土长的纳西族,13岁的时候入伍当兵,后来在蒋介石任黄浦军校校长期间,做过第12期学员,,在父亲当兵的路上,认识了云南蒙自的母亲,家里,连红妹在内,共有5个兄妹:大哥,大姐,弟弟,妹妹和她,她排行老三。父母亲都喜欢唱歌,曾经就因为在上班的时候经常情不自禁的唱起歌,被别人告状说影响了他们的工作,致使工资被扣。父母为人都很随和亲切,从小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使兄妹几人受到了艺术的熏陶,从小就爱唱歌,爱音乐,不管干什么,不管在哪里,他们一家人嘴里都喜欢哼着歌。虽然那几年家庭收入十分拮据,但歌声却从没离过口,用红妹自己的话说,那叫“穷欢乐”。
后来,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她仅仅上了三年学就不得不回家带弟弟。当时的她是那么地想读书,但又有什么办法,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只好把心声揉在自己的歌声里,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在寂静的夜晚,在孤独的时候,他常常唱起欢乐的歌曲来慰籍自己那幼小而受伤的心灵。就这样,随着时光的流逝。她也在自己的歌声里渐渐成长起来,在这个时候她唱歌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就像鱼和水,空气和人一样,不可分割。
结婚后,她本该做一位贤妻良母,按纳西族的传统,每天为丈夫做做饭、洗洗脚,抚养孩子、做做家务,但红妹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只要一听到音乐,嘴就跟着动起来,心就跟着飞起来。可是当一个人真的被一种东西迷住,者说喜欢上一样东西的时候,那你是很难从痴迷中走出来的。红妹也是这样。本来结婚生子后,应该投入到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去,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妻子和母亲,但是,就因为从小对音乐的那份挚爱,致使她无法平心静气的去做一名贤妻良母。于是,在丈夫的支持下,她跑到古乐会去报名,抱着一把琵琶,开始学习纳西古乐。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而且纳西古乐博大精深,学起来相当吃力,许多乐谱都看不懂,因此就只有从很基本的东西学起。但在学习中,红妹很有毅力,很有决心,只要是自己不懂的,就细心的一字一句的向老艺人们请教,不熟悉的地方就反复的练,反复的唱,直到会了为止,所以,每天晚上,等到她从新义街学习回来,已是夜色深沉。
后来,在不断的努力学习中,技艺有很大提高,先后陆续的参加一些古乐演奏,尤其是在丽江旅游文化精品文艺演出《丽水金沙》里,每天都演一到两场。在每场的演出中,红妹及老艺人们精彩的演出。都会赢来中外游客热烈的掌声。
红妹对待艺术十分谦虚。自己在每天8:00的演出前,都会经常到百岁坊去向老艺人们学琵琶,以求取进步。当我们在采访中问及是否愿意收徒弟时,她笑笑,谦虚的说:“那是很远的事,虽然我已40岁了,但我学得还不够,我还要好几年,现在还没资格收徒……”
这一剪,剪了18年
红妹在自己爱好的引导下,使自己能在艺术的天空振翅飞翔。但在现实中,红妹毕竟是一个平凡的人,而且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她需要家庭的温暖,她更需要为家庭而付出青春,甚至一切。
红妹和丈夫结婚后不久,丈夫就因工作调动,被调到离自己很远的地方工作,丈夫是一个林业所的所长,工作认真且能力很强。尽管他的工资不是很高,但是工作非常的忙。每三,四个月才能回来一次,且每次最多能回来5天,因此红妹只有一个人撑起这个家,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开好理发店,另一方面学还要学好纳西古乐。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样的担子已经很重很重了,但红妹就是红妹,她毫不退缩地扛起来了,白天,天刚亮,她就要收拾好家,安顿好孩子,早早的打开理发店的门,为了生活去劳累一天。在孩子小的时候,她甚至自己背着孩子,一个人去给人家理发,随着散落的头发随风飘下,她的心中却有无尽的苦恼无法向别人倾诉。
她的手艺很好,顾客很多,经常是累得腰酸背疼。然而她一天的日程安排却满得没有一丝空隙:
早上7:00起床送孩子上学,然后就进了理发店,开始一天的忙碌;
中午,找一个很短的空隙去吃饭,然后继续工作。
下午5:30,一边做饭一边理发。
每星期一,三,五,7:00吃好晚饭赶到百岁坊学琵琶。
每晚8:00又赶到文化交流中心参加《丽水金沙》的1——2场的演出。
10:30回到家还要洗衣服照顾孩子。
现在孩子大了,也不用太费心,但每天的工作,学习和演出还是继续。就像她说的一样:“每天不这样做,好像还觉得不安逸”。
红妹待人热情为人和蔼,而且,以精湛的理发技术,吸引着越来越的顾客,每次经过她的店门,你都会看到她那里都有顾客盈门,虽然她只是经营理,剪,烫,染,吹,但这些手艺都做得很精,且价格公道。所以生意做得很火热。
她不仅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而且还很支持公益事业,她经常带着那一片区的个体户在植树节到山间去种树,在每一个“八·一建军节”来临的时候,亲自带上理发的工具,深入军营,为子弟兵,武警战士,免费理发……这一剪,她剪了十八年。伴着十八年的拥军生活,她也迎来无数赞许的目光。
到今天,红妹已握了18年剪刀,剪了18年。这18年,这一个女人艰辛工作的18年,也是一个女人走向成功的18年,那墙上挂着的一块块耀眼的奖牌就是最好的证明。
客串它一回演员
红妹对生活的热爱,尤如她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在她年轻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红妹和她的姐姐竟然同台献艺,表演了一组表现丽江饮食文化与民族风情的歌舞,她甜润的歌喉,犹如玉泉水一般清亮优美,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2002年,电视连续剧《蓝侠》拍摄剧组到丽江白沙拍戏的时候,受导演的邀请,红妹成了其中的一名群众演员。在戏里,她演一位平民老妈妈。一袭青布长杉,长发高绾,精神矍铄,让人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古代,正漫步在古老的青石板铺成的小巷间。著名演员、古龙名著《小李飞刀》男主角扮演者焦恩俊深情地对她说:
“来,你来做我的纳西妈妈。”
于是,一位当红演员就这样和红妹这样一位“纳西妈妈”缔结了一段不解的缘份。在云南丽江玉龙雪山脚下,在丽江束河茶马古道重镇古朴迷人的青瓦灰墙间,一位远古的“侠客”和一位身着古装的纳西妈妈站在了一起,“大侠”一袭白衣如雪身系彩绸,满面喜色,“纳西妈妈”双眼笑成了月牙儿,古朴的老屋彩绸高挂,充满了喜庆的气氛,这一切定格在一帧珍贵的照片里,让红妹这样一个纳西女人在捧出相片时仍然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
而现在面对着剧照上青衣淡妆,年纪50出头,微笑着的“老妈妈”,我怎么也不能和眼前风韵犹存,梳着时尚发型,漂亮和蔼的红妹联系在一起。用红妹的话说:“我还真的当了一回演员”。
在古乐的世界里飞翔
在生活中,红妹在努力的做好一位贤妻的同时也在扮演着一位良母的角色,尽量地让自己的儿子自由发展,而且,她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在艺术中,也在不断的努力探索,孜孜不倦的使自己向一个更高的顶峰攀登,能和古乐进行灵魂对话。
在艺术的天地里,曲也分文武,文曲如《潇湘水云》,《高山流水》等,多如过江之鲫,武曲如《十面埋伏》《秦王破阵乐》,少如蚌中之珠。
那是《春江花月夜夜》没有的意境;是《高山流水》中没有的情怀,也是《潇湘水云》所无法企及的高度,红妹绝对是一个对生活感悟很深的人,甚至是一个善感的女人,在忙碌的生活中,依旧不改对艺术的初衷,将一曲《八卦》弹奏得如泣如拆,回肠荡气,令人闻之,无不心潮澎湃。
那是“杨柳岸小风残月”所没有的意境,是樱桃小口所无法歌唱的古韵,是“小园香径独徘徊”无法达到的高度,红妹手抱琵琶,轻拢慢捻抹复挑,便有音乐的雨水,从天而降,或如惊雷轰鸣而来,那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是风峦如聚,波涛如怒的壮烈情怀,演绎着一部古今兴亡的历史。
世界在于一瞬间,都系在这几根琴弦上。
波涛如怒……
静若止水——
一切都归于静寂。旋律如水,漫过你的衣襟,与心灵。世界仿佛已屏住呼吸。
红妹成功了,那是她第一次走上丽江旅游文化精品节目——《丽水金沙》的舞台,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各国游客,以纳西古乐的方式,将一种远古的艺术形式带到他们的心灵世界。成功了的红妹,依旧开理发店,依旧赶场,然而,却有一种神秘的呼唤招引着她,向着更高的方向去飞翔。那是一只神秘的青鸟,在牵引着她,在艺术道路上前进的步履,她感受到这种急切而热情的呼唤,那是文艺女神——缪斯,对她的垂青,她说:“我带了四十多个理发的徒弟,但是对于纳西古乐,我还需要尽心尽力去学。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现在,在她的培养下,儿子已20岁,读完书,在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丈夫在外面工作也很顺心,她不仅把家料理得井井有条,自己的理发店也开得红红火火,而且实现了自己童年的梦想。在纳西古乐的天空里,红妹像一只自由的小鸟。尽情的飞翔。虽然天气有时偶尔会有阴雨,但也无妨,只要自己有一颗执着的,热爱生活的心,那所有的风雨也早在意料之中,只不过是为装点路程罢了。
卖鸡豆凉粉的女人
一
夜。残月如钩。
习习凉风扑打着门前高挂的一张草席,那是一扇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门。
就在这样一个传统的纳西庭院里,一间狭小的房子里透着昏暗的灯光,此刻,一位中年妇女眼角浅浅的鱼尾纹在昏暗的灯光下,显现出清晰的轮廓,她就站在小小的屋子尽头架起的铁锅前,手握长长的锅铲,搅动着大锅里热气腾腾的糊状物,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鸡豆凉粉特有的幽香……铁锅很大,凉粉很多,从每次搅拌时她手上露出的青筋就可以知道,她很费力。望着窗外黎明前的鱼肚白,她的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在她身后,依次摆着一盆做好的白得透亮的抓抓粉,一筐黄灿灿、油亮亮的凉面。门槛边放着一架小石磨,泛着光滑的青灰色光泽,让你一眼就能感觉到时间的苍桑,小石磨的磨槽里洗净时的水汽还没干,凿痕里还留着点滴的水,在灯光的照耀下,亮亮闪闪,像天上的小星星……
二
不知从猴年马月开始,卖凉粉的女人就和她的凉粉摊一起出现在了古城街口,细算下来,她摆这个凉粉摊已有十多年了。每天,天还不亮,她就做好凉粉,抓抓粉、凉面,然后送孩子去上学,从学校回来之后,挑起备好的东西,走20分钟的路,赶到街口,摆好摊,为了母女俩的生活开始一天的繁忙的生意。来光顾她的凉粉摊的大都是老顾客,而且他的手艺好,做的凉粉又清爽又可口,所以每天的她的凉粉摊前都会很拥挤。下午5,6点钟的时候,她卖完凉粉,然后收摊回家。到菜市场买上菜,准备晚饭,等孩子回家,七点多钟,母女俩吃完饭后,她做家务,辅导孩子做作业。她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她却希望孩子将来上大学,考研,考博士,不再让她像自己一样操劳一生。每天晚上8点她都会坐在孩子的书桌旁陪女儿做作业,或者为女儿缝衣补裤,或者去掉花生皮,为卖凉粉做准备……
时间像一条河,流淌着她卖凉粉的每一个忙碌的日子,年年月月,青春却在这种不知不觉的流逝中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一条条鱼尾纹像岁月的老虎用它锋利的爪子在她的额头上留下的爪痕,虽然不痛,却让人禁不住感叹岁月匆匆的脚步。
卖凉粉的女人还是守着它简单的凉粉摊,守着她简简单单的生活,她的凉粉摊似乎成了古城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她还是那样不知疲倦地,吃力地搅动着粘稠的凉粉;还是那样起早贪黑地忙着她的生意;还是那样为着生活不辞辛劳奔波在菜市场、孩子和家之间……
一天天,一年年,就这样过来了,虽然生活是艰苦的,担子是沉重的,但只要女儿努力,懂事,她的心里就是甜的。
三
“这日子没法过了,离婚!一定离!”
“……”
“你给我马上搬出这个家!”
男人暴怒得有些抽搐的脸又在她的眼前浮现出来,卖凉粉的女人一阵心寒……
那是12年前一个无法从她的人生的日历里抹去的日子,她和一个开车师傅一起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在家人朋友的祝福中,在爱人亲密的信誓旦旦的言辞中,她觉得自己成了世界是最幸福的新娘,那个男人就是她女儿的父亲,后来,她怀孕了,当孩子即将出生的时候,他却在外面有了另一个家。她没有选择,没有退路,所有的痛只有自己承担,孩子出生刚两个月,她们离婚了,她去大理生活了一年后,又回到了丽江,山没变,水没变,家没变,变的只是曾经有梦的心,在经受着风吹雨打时落入了黑暗的深渊,她在心里自己:断了线的风筝该飘向何方,没有根的浮萍将留在何处,离了水的鱼儿能否存活。
世界上女人大都是柔弱的,但母亲绝对是坚强的,经历风雨后的彩虹最美,泥泞中站起来的她是一道别样的风景,有一天,一个凉粉摊在古城口诞生了,她微笑着开始拥抱新的生活。
四
她和所有的纳西女人一样,每天为了生活劳累着,家是她的根,家是她们的全部,她们是当家人,是家庭幸福重要支柱。在丽江,没有一个女人是懒惰的,她们从早到晚都在做事,纳西女人为家庭作出的牺牲是任何语言无法描述的,纳西族作家、《成都晚报》编辑白郎(和文军)老师认为:纳西族作为一个弱势民族历经数千年苦难而不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仍有一个强大的母亲阶层,厚德载物绵绵不绝,一代又一代的母亲,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种族,那么作为这一母亲阶层中的一员,卖鸡豆凉粉的她,不仅仅是她女儿心灵与生活的支柱,也是她们那个家不倒的脊梁。
卖鸡豆凉粉的女人就这样走进了我的视野与心灵,她平凡得让我至今仍然没有问及她的姓名,然而,也就是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无名的纳西族女性,才创造了纳西族的历史,谱写了纳西族历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打印稿 字数:784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