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端午节到来的时候,买几枝艾草插在门上,是咱中国人的习俗,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叶子有特殊香气,人们插艾叶以招福驱邪。祖国传统中医认为,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外用于祛湿止痒。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艾叶的故事。
首先说说艾叶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相传,药王孙思邈小时侯也很喜欢玩耍。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一道去山上玩,不巧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脚崴了,肿得很厉害,没法走路了。小朋友痛的不得了,坐在地上大声哭嚷。
孙思邈自幼学医,当时也颇懂药性,于是他灵机一动,从山里摘了一种草的叶子,放在嘴里嚼烂,敷在小朋友的脚上。不一会儿,小朋友的脚不痛了,而且还在逐渐消肿,小朋友不哭了。其他小朋友就问孙思邈,这是什么药呢?孙思邈想:刚才那个小朋友哭的时候总是“哎哎”的,干脆就把这种草药叫“艾叶”吧。此后,人们就把这种草叫做“艾草”,而它的叶子就是“艾叶”了。
现在,每当过端午节的时候家家门前都插艾叶,这里面也有一个故事。
话说唐朝中后期,官场腐败,民不聊生。有个叫黄巢的人,带头起兵造反,老百姓纷纷响应,拿起武器杀贪官、除恶霸。时值端午,黄巢义军攻打中原地区。当地官员放出风声:“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动员民众逃离家园。这实际是唐朝官员忽悠老百姓,使义军无法与民众接触,遏制黄巢义军队伍不断壮大。
一日,黄巢义军又来到一个地方,人们纷纷逃避。有一个怀孕的妇女背着一个小孩在人群中间跑。突然,她看见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坐在路上啼哭,没有大人照顾。走近一看,原来是邻居的儿子。这个妇人心地善良,就牵着邻居的儿子一起跑。无奈这个小孩的脚崴了,跑不动。妇人就放下自己的儿子,将邻居的小孩背起,牵上自己的儿子一道跑。就在这时,黄巢义军追上来了,看见这个妇女背着大点的孩子,却把小点的孩子牵在手里跑,觉得很奇怪,就拦住妇人问。妇人说,“我背的是邻居的儿子,手里牵的是自家的儿子。倘若邻居的儿子被杀了,他家就要绝代了。我自家的儿子,如果被杀了,我正怀着胎,还可以生一个,不至于绝后。”
义军听后很是感动,就把这事情禀报了义军的将领。将领一听,也被这个妇人所感动,他在路边折了一支艾草,叫妇人回去插在门上,并吩咐下去,见了门前插艾叶的人家,不得进屋骚扰。
那妇人拿着艾草回了家,把这事告诉了左邻右舍,叫他们也在门上插上艾蒿。果然,义军过境,见家中插艾草的人家,无人打扰。这一天,正好是五月端午节。后来,人们将此传统继承下来,成为今天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