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实验,科研人员把一个电极安装在小老鼠的大脑中,电极的连接点可刺激鼠脑产生“愉快”的情绪。电极由一个小老鼠够得着的踏板所启动。偶然之中,小老鼠踩到了踏板,体会到了一次“愉快”情绪。只一次,小老鼠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小老鼠不停地去踩踏板,一天要踩上几千次。
寻找愉快情感是一种强劲的推动力,鼠如此,人更是如此。人的情感丰富复杂、时时存在,所以,人的情感对人行为的控制力更大。人的情感通过人的潜意识左右人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人的潜意识总是推动人去寻找愉快的情感和避免痛苦的情感。这是情感把握行为的一个普遍规律,这个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更多的理解。
广告商想让家庭主妇买一种洗衣粉,便先描绘一个和睦、幸福、喜乐融融的家庭,然后,推出洗衣粉的牌子。模模糊糊中,人们感到这幸福生活同使用这种洗衣粉相关。广告播放多次后,对洗衣粉的好感被装进了主妇的潜意识。主妇去买东西,眼前十几种洗衣粉,想也没有想,就拿了广告上的洗衣粉。啤酒商想卖啤酒给男士们,商人们先让身材婀娜的女模特儿出场,扭来转去,在男士们正感到兴高采烈、津津有味的时候,推出要卖的啤洒。就这样,移花接木发生了,男士们兴高采烈、津津有味的感觉就“接”到了啤酒上。商人想让孩子买一种饮料,广告商推出喝了这种饮料的小朋友是多么的欢天喜地和快活无比。每个做父母的都知道,这种广告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力。广告少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利用了人的情感规律。所以:愉快+情感+要出卖的商品=广告心理学。
政治家的妙智并不逊色于商人。政治家们要推销的是他们自己,所以他们要把能引起公众好感的事件同自己相联系。公众热爱国旗,政客们就争相站在国旗下照相,按国旗的颜色穿戴。人们感到孩子可爱,大选中的各国政客们就要寻找机会拥抱孩子、亲吻孩子。振奋人心的英勇举动发生了,政客们一定要到场与英雄照相。做得像,好感就移花接木地搬到了自己身上。所以,热爱和振奋的情感+政客=政治心理学。
人的潜意识推动人寻找愉快情感和躲避痛苦情感,这是现代心理学和行为学普遍承认的一个规律。商人和政治家能利用这个规律去影响和改变人的行为,生活中的每个人也同样能利用这个规律来调节周围人的行为。
如:你的家人做了一件关心爱护你的事。如果想要这类事继续,你就应把心中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要用自己的态度和言行使对方愉快。你把愉快的感情同你想要的行为联系起来,你想要的行为就会延续。反之,如果你虽然心中欢喜,可你嘴上说的和脸上的表情都是不高兴,你就把不愉快的情感同你期望的事连在了一起。很可能,几次后,对方的关爱就不再继续。因为潜意识引导人躲避不愉快情感的作用,使人很难去做同不愉快联系在一起的事。
又如:工作上有了进展,你得到了上司的肯定和表扬。如果你喜欢上司的这个行为,你就要高高兴兴地告诉他:得到你的肯定,我心中非常高兴,有你这样的好领导,我感到我的工作有干头,我要更努力地把工作做得更好。上司因为表扬你而得到了你的肯定,并感到很愉快,下次你再有进步,他还愿意给你肯定和鼓励。
同样有人一想到回家就快乐兴奋不已,真恨不得一下子就回到家里。可是,对有些人,回不回家无所谓,没有喜悦、也没有激动;也有人一想到回家就心中焦虑、烦躁,但又觉得不得不回,因为我们中国人要讲孝;还有人从准备回家的那一刻起,就变得脾气很坏,他们会一路上同其他旅客和服务员吵架。为什么回家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情绪?原因是,人们把家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越年轻,人情感上的体会和经历对人一生的影响越大。从小到大,如果人体会得到了很多爱、友好、接受和肯定等温暖和美好的情感,那么给予这些情感经历的家人,对人就有着终身的吸引力。这时,人像候鸟、像三文鱼,千里万里,多么远的路途,也难挡似箭的归心。相反,如果,从小到大,人不仅没有很多爱、友好、接受和肯定的美好情感经历,而有很多冷漠、生气、否定和贬低的情感体会,那么,给人这些感觉的家对人就有很强的排斥力。这时,潜意识引导人躲避痛苦情感的规律,便为人回家设置了极大的感情障碍。人的情感规律在人不知不觉中发挥作用。所以,家对一些人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一些人没有吸引力,对另外的一些人还有排斥力。
利用情感规律可以创造自己期望的结果,想要孩子成年后多回家,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足够的爱、温暖、接受、肯定和尽可能多的快乐。这些美好情感留下的记忆是一个永久的、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无论是散落到了天涯,还是漂流到了海角,成年的孩子都会被家这块磁铁不断地吸回去。
潜意识推动人寻找愉快情感和躲避痛苦情感是所有人的行为规律。学会应用这个规律,人会发现生活总在变,而且越变自己心中越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