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贴图专区 >> 图文:春节的没落与希望
 双击自动滚屏 
图文:春节的没落与希望

发表日期:2006年1月23日  出处:http://erictang.2000y.net 万象网  作者:Eric Tang  本页面已被访问

【内容提要】时间怪兽 “夺去”我们的岁月,它是邪恶的,因此我们打倒它,要从它那里“抢回”时间。如果民间或学院艺术家们翻翻古书,重新创作出时间的怪兽,商家再生产出来,让我们中国人家家户户在过年的时候多买几个回家,好好地“修理修理”它,揍他、扁他、踩它,这不仅具有深刻寓意,而又是多么快乐的景象。聪明的商家应该审时度势,发掘商机。又比如虽然我们现在很多地方不需要生炉子,却完全可以制造出外形类似炉子,并具有炉子功能的彩灯,可以同古人一样在里面点燃香木,让每一个中国家庭,在除夕夜,围炉边,在温馨的灯光和缭绕的微香中,围“炉”夜话,漫叙家常。 

 

点击查看原图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将来临。中国人按例放长假,辛辛苦苦地回家,没完没了地吃饭喝酒,看越来越没有看头的春节联欢晚会,放着震耳欲聋似乎要把整个城市炸掉的鞭炮,通宵抽烟熬红眼睛打麻将。

春节似乎变得很无趣,完全是一种既没有什么深刻的意义,也没有什么娱乐性的活动,它好像是一种正在消退而还未完全消退的习惯。因此,我们就会听到各种奇怪的声音。有学者说了,春节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言下之意是,现代社会、工业社会春节的消失是必然的。有的人甚至建议取消春节。

点击查看原图

如果和圣诞节相比较,中国自己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成现在这样,真的让人心里不是滋味。或多或少地,国人有一种矛盾的痛苦心态,一方面我们希望能保持我们的传统,另一方面,传统看起来似乎确是不符合现代生活。因此只能无奈地看着传统渐渐沦陷,看着春节渐渐没落。年轻人、老人,渐渐被拖到西方节日里面去了。

是啊,这样的春节是空虚而累人的,它的没落实是难免的。尽管它还能依靠我们需要亲情来继续,以及依靠传统惯性来维系,但现代人的亲情也是越来越淡薄,且亲情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而传统里如果没有让人们心灵触动的东西,它的惯性中就会慢慢终止消失。即便个别专家学者发表保护春节宣言,也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点击查看原图

然而,我依然对春节充满希望。形成于农业社会的传统文化进入工业统统消亡,这个说法是不通的。诗歌、文物都形成于农业社会,它们不会消亡。西方的圣诞节、狂欢节未必就不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一样长盛不衰。再说春节近年来在西方也有推广的势头。我相信,中国人的春节,本非空虚无趣和累人的,春节如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它只是暂时失落了它的灵魂。

春节的灵魂在哪里?就在于它暗藏的人类的终极关怀,具有永恒的人性意义的东西。仔细探索中国人过春节的历史、风俗、文化,我们是能找回这座失落已久的精神家园的。在这个精神家园里,可以找到三种永恒的情怀:

点击查看原图

一、对时间流逝的感怀。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在除夕这新旧交替之时,常感叹光阴似水,岁月无情,如明代文征明感叹“二十五年如水去,人生消得几番除。”但常常因此而激励自己珍视光阴,如宋代席振起《守岁》诗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或抒发对未来的才憧憬和展望,如明代陈宪章:“老去又逢新岁月,更来更有好花枝。”

在民间,“年”、“岁”、“夕”还是一种传说中的怪兽,每到除夕这一天,这怪兽便兽性大发,降临人间,想吃掉人类。因此,年很难过。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每到除夕这一年最后的一天,人对时间的流逝,往往是最伤怀,心中最薄弱的时候,格外感慨时间的无情催人老去,而很多事情却没有完成,时间就如同要把人吞掉一般,于是,时间变化为怪兽,在这一天降临人间,作威作福。这吃人的怪兽其实就是永远不死的时间之兽。也因此,人们要“压岁”、“除夕”,压制怪兽,除掉怪兽,放鞭炮,打鼓驱逐怪兽,无非就是不愿光阴就此逝去,希冀时间能停住脚步,希望能暂留年轻岁月和美好的容颜。可见,压岁、燃放鞭炮等习俗,不仅仅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娱乐习惯,是蕴藏着深刻的文化意义的。

点击查看原图

二、爱与亲情。中国儒家传统思想强调,亲情----亲属之间的爱是最基本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有爱家人,才能做到爱他人,爱国家,爱社会。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焉论其他?仁爱始乎亲情。重视亲情是人性之一,中国人如此,洋人亦如此。古人除夕之夜,全家人围着热气腾腾的火盆或炉子,相互道说一年来的成就,展望新年,互相祝福、鼓励,其乐融融,其情温馨。然而,现在不仅没有围炉夜话的那种温暖气氛,甚至连谈话往往都被电视打断了。现代社会的变异,我们与亲人的情感沟通越来越少,以至出现了很多家庭和社会问题。一些人大谈爱国,却恨家人;有些人甚至因为一点小事连亲人都敢杀害。冷漠无情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现实,需要除夕之夜的交流与沟通。

点击查看原图

三、信仰。在以往春节,送神、迎神、祭祖活动也是重要内容。中国人说:“三尺之内有神灵”、“抬头三尺有神灵”。这是一种信仰,尽管有人说它是落后的,低级的,但它仍然是信仰。中国人信仰的所有神灵,几乎都被赋予一种德性,一种善的人性。信仰的意义,在于它能给我们实践道德良知的激励和勇气,给我们违背道德良知的恐惧与压力,让我们做一个正义的、勇敢的、努力向上的人。信仰予我们的力量,是一种深入心灵深处的力量,具有其他外在压力(舆论、法律)和理性的良知无法给予的威力。它通过神秘的力量,抑恶扬善,把我们实践道德的行为形成一种自动自觉的行为。遗憾的是,这种信仰被打碎了,成了“迷信”。

点击查看原图

春节习俗不同于圣诞节,没有传教士的努力传扬,也非政府行为或专家学者可以预控。它主要是一种民间的传统行为,不是专家学者良好用心地告诉百姓应如何如何,百姓就能领情,就愿意按照专家学者说的那样去过。民俗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发展演变而来。虽是人的行为,但却是一种群体意志的表现,在总体上它是一种自然发展的过程。春节没落的现状,却含有经过人为干涉的断裂之后的恢复,因此春节正处在一个这样的困境:其一,它是断裂的,部分失忆的,它正在努力恢复记忆;其二,它经过断裂之后,又处在一个完全崭新的世界,有些不适应。这就如同孔子经过时光机器,忽然来到光怪陆离的现代,有些无所适从。人们听不太懂他的春秋古语,他的服装打扮被人嘲笑。但语言和衣服的不合时宜,掩盖不了他脑袋中的熠熠生辉、照耀万古的道德精神和思想。一旦人们慢慢发现原来这个身材高大的怪老头一鸣惊人,说到大家的心坎儿里去了,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叫“酷啊”的时候,他就会重新焕发生机。这时,传统与现代稍作妥协和调和,就能重新振作起来,甚至变得时髦。

点击查看原图

春节所蕴含的三层深刻意义,正是人性之必须,是触及到人的心坎儿里的。它是永恒的,最能打动人心的,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如何能够与现代协调呢?现代人主张轻松、快乐,但面对现实中充满的鄙俗、浅薄的喧嚣与作乐,却非常反感。失落的精神家园如果不在传统中寻求,便会创造和发现新的。显然,普遍的人性终极关怀在传统惯性中更易实现。而传统需要的是现代的表现形式。两者稍作妥协,一拍即合。这是传统春节的希望所在。这需要重新发现,更需要群策群力。

点击查看原图

时间怪兽 “夺去”我们的岁月,它是邪恶的,因此我们打倒它,要从它那里“抢回”时间。如果民间或学院艺术家们翻翻古书,重新创作出时间的怪兽,商家再生产出来,让我们中国人家家户户在过年的时候多买几个回家,好好地“修理修理”它,揍他、扁他、踩它,这不仅具有深刻寓意,而又是多么快乐的景象。聪明的商家应该审时度势,发掘商机。又比如虽然我们现在很多地方不需要生炉子,却完全可以制造出外形类似炉子,并具有炉子功能的彩灯,可以同古人一样在里面点燃香木,让每一个中国家庭,在除夕夜,围炉边,在温馨的灯光和缭绕的微香中,围“炉”夜话,漫叙家常。每一个中国人也应该把握这个难得的机遇,多与家人沟通,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努力工作,快乐生活,这样,才真的不会畏惧那个吃人的、不死的、恐怖的“时间怪兽”。

谁说,我们的春节不是快乐、时髦、有趣而有意义的呢?

点击查看原图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集全国之文艺精英的智慧,竟然没有把这样既富有千年传统,又有永恒价值和现代娱乐特征的文化表现出来,而去追逐口号式、表面化的吉祥快乐、喧闹花哨的场面,其文化,不但无创新,更无创意可言。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