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驿站 >> 朋友的故事
 双击自动滚屏 
朋友的故事

发表日期:2005年3月29日  出处:http://zyqy.2000y.net  作者:墨香泉韵  本页面已被访问

 

    早就想写一写朋友的故事。但等到真的拿起笔来却发现,一切都是淡淡的。那些曾经的悲悲喜喜,那曾一路走过的风风雨雨,静静地躺在心底不肯醒来,原本真切可闻的一切,此时却又变得泪眼模糊……

    哦!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没有轰轰烈烈的事情,也没有刻骨铭心的记忆,一切似乎都在不经意间。但这一辨馨香,却又是那么回味悠长……

    哦,朋友!

第一个朋友:她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诗意

    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是上了高中以后。忘了是怎么开始的,也已许多年没有她的消息,一切都是淡淡的,自然的。但她却始终在我心中――因为她是我的第一个朋友。

    有一天她把一本薄薄的、有些破旧的唐诗读本递给了我,那上面第一首选诗就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从此我才知道了什么是“诗”,什么是友谊。虽然不大读得懂,但我还是如饥似渴、圄囵吞枣地来了个全书背诵,原文摘抄。印象最深、最喜欢的记得还有《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深情和《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的豪迈(只是到现在还奇怪,我为什么总是这样错误地解读唐诗)。除了唐诗的缘分,我们的交往就再没有特别的地方了,只记得她家离学校近,我便经常在上自习的时候,跟她偷偷地跑到她们村看电影,第二天早操前再偷偷地跑回来,混进出操的队列里。第二学期,她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被分到了别的班。高中毕业,我考入了警校,她落榜回了家,也没复读,而是买回几本书,无师自通地做起了裁缝。印象中的她个头不高,说话慢声细语(与我的粗声大气形成了明显对照),几乎从没有过忧愁,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上警校的第一个寒假,我去看望她,她真心为我高兴,我呢也不用顾忌她的情绪,眉飞色舞、天南海北、胡侃一通,直到老人叫吃饭,才突然想起第二天就是除夕,于是执意告辞,在浓浓的夜色中步行三十里路匆匆返家,竟一路无惧。惭愧的是,现在我已有好多年不见她了,我们之间的通信也渐渐地少了、停了,只是听她妹妹说起过,她现在仍然是那付样子,对生活从不抱怨,一有空就拿本书静静看,怡然自得……我永远不会忘记,是她,把我带进了“诗意”的国度,使我的生活中不再只有悲苦。

    (落笔之前,偶然见到了下面一段文字:云映日而成霞,泉挂岩而成瀑。所托者异,而名亦因之。此友道之所以可贵也。当时就想:我何其幸哉!)

臭味相投:只做了几天同学的朋友

    高二第一学期的期末,县教育局从全县八处中学选了一个“尖子班”,我有幸“当选”,正式进城,认识了燕子。她不是“尖子班”的,而是原来就在县城的中学读书。在半年的时间中,我们其实只一起上过几次合堂课,加上她家在县城附近,不用住校,接触的机会并不多。但鬼使神差,我们却成了铁“哥们”,就连双方的父母都拿我们当成了各自家庭的准成员。

    燕子是所有朋友中和我性格最接近的一个,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敢爱敢恨,“吹捧”自己时决不会脸红,“糟践”自己时也不会眨眼,从不拿自己当什么,但又绝对地人缘好。她父亲在外工作,家境还过得去,平时学习也不错,特别是文科功底很好,后来我上电大时曾让她帮我写过两篇作文,全部得了5分,我自己却得了一个4.8分。但她不会考试,这一点让她吃尽了苦头。于是一直到我警校毕业后她还在参加高考,但每次预考都要考前三名的她,等到正式考试却总会差几分,眼看平时比她差几十个名次的同学都先后考上了中专、大学,她却还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奔命,我都心力憔悴。等她终于完成高考的使命后,我又在准备“围城”之旅了。由于我就在县城工作,她毕业后也回县城,我的家自然就成了她的家,她对我家的熟悉程度,绝对地超过了我们家的另一位成员。后来我女儿出生时难产,那位准父亲却不听医生劝阻,“假装”革命,于孩子出生前一天出差躲清闲去了。医生通知手术前又恰好局里的同事都不在。正当我六神无主、老母亲急泪横流时,燕子闻讯赶到,呼朋唤友,前后张罗,又跑到我家翻箱倒柜,找东拿西,结果是还没沾围城边的她,却先做了我女儿的干妈(尽管小家伙一次也没叫过她,她还是乐得颠儿颠儿的)。

    我和燕子在一起时,几乎没说过对方好话,我们总在互相“攻击”,拼命地贬低对方,抬高自己,哪怕当着众人(但谁要真的信以为真,他可就惨了)。十年前我调到城区,燕子每次来我家,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便干便数落,我则乐得跟在她后边,边享受边骂她有洁僻。现在我家又脏得进不去人了,得赶紧打电话去……

    (密友不必定是刎颈之交。大率虽千百里之遥,皆可相信,而不为浮言所动;闻有谤之者,即多方为之辩析而后已;事之宜行宜止者,代为筹画决断;或事当利害关头,有所需而后济者,即不必与闻,亦不虑其负我与否,竟为力承其事,此皆所谓密友也――所以我说,“谁要真的信以为真,可就惨了”!)

一见钟情:反差最大的朋友

    林子是所有朋友中和我反差最大的一个:我高她矮,我黑她白;我是鲁北平原的农家女,她自幼生活在军营;我喜欢舞文弄墨,她写东西准烦;我时常的自怨自艾,她永远的乐观开朗;我喜欢写信,三封换不来她一封;她喜欢打电话,五个换不回我一个……

    但我和林子却是“一见钟情”。在警校时,我俩不在一个班,也不是一个专业,我学刑侦,她学预审,只在第一学年一起上过大课。但我们的宿舍紧挨着。入学不久,有一天在洗涮间遇到,她很“亲切”地问我:你是穷三区的(这时我才知道人们对我们鲁北几个区的“尊称”)?我也很“亲切”地答:是啊!那种自然、融洽,竟好象我们已是多年的老朋友,一向敏感多疑的我,竟丝毫没有觉得她的话有什么唐突。记得那次初识,还吃了她一个国光苹果,后来回忆起这件事,我只好乖乖地承认,是她收买了我――仅仅用了一个苹果。而此前同班同宿舍的一个同学曾将她分到的仲秋月饼送给我,但我却莫名其妙地拒绝了她,连同她话语中的一份好意和同情!

    我和林子不在一个班,但上大课时却总会为对方抢一个座位。课余时间更是一起爬遍了济南几乎所有的“山”,玩遍了济南所有的“水”,要不就跟她回家蹭饭吃,因为她家就在济南某军校。林叔叔是位传统的军人,却一点也不威严,反而非常慈祥,林妈妈更是可亲可近。更妙的是,林子有个姐姐,只比我俩大两岁,非常喜欢文学,我们一见面就立即成了朋友,我毕业时林姐姐还送我一本《诗词例话》,我至今珍藏着。在警校的两年间,林子全家给予我的真情,一直温暖着我人生的路,并将继续照我前行。那时她家住房并不宽敞,她姐弟五人,除了大哥结婚另住外,都在家住,晚上我俩回去,就得有人睡沙发,但我竟从没觉得不好意思,住得心安理得。我们每次回家,除了能享受林妈妈的厨艺外,更让人高兴和得意的一件事,是可以和林叔叔――一位典型的军人平等地讨论“国家大事”,现在想想都笑,那时我们只有十六七岁啊,懂什么呢?可当时蛮起劲的,竟从来没想到他是位“首长”,从来没有过惹 “首长”厌烦的担心。

    林子是个热心肠的人。她负责整个年级的报纸和信件分发,同学们亲切地喊她“小八路”。她呢,也意外地发了“财”――培养了集邮的兴趣和爱好。那时集邮的人不多,两年下来她划拉了一大堆,毕业后我整理老档案,还为她搜集了不少老邮票:有民国的,有抗战时期的,还有几张“大清帝国”的,还有国外的。要不是她集邮,那些邮票说不定都被我扔了,真要这样多可惜。后来她告诉我,有一天她拿出几张显摆,一些集邮迷眼红的不得了,死缠烂打,换了一半张重样的去,宝贝似的珍藏着呢。

    如果听到别人说谁的“坏”话,我们当然会毫不犹豫地通知对方,至于处理的方式,到现在我还引以自豪。现举一例:有一天,一个与她同宿舍又和我比较要好的同学告诉我,她看不惯小林子的作派,说她整天咋咋呼呼,疯疯颠颠,和男孩子没远没近(那是80年代初,还比较封闭,但林子在军营长大,比较活泼),等等。我立即告诉了她,让她注意形象。她呢,很自信地对我说:你放心,我一定能让她改变看法。结果真如林子所说,没多久,她们俩居然也成了比较不错的朋友,彼此沟通的很好,达成了某种默契。后来那个同学再对我说起林子,就换了欣赏的口气了。一直到毕业,她们相处的很好。

    毕业后,我几乎每年都去济南看林子。结婚后,先生每出差去济南,也会代我去看看她。她只到我这来过一次,而这一次,是她迄今(成此文之时)为止,除了探亲之外,唯一一次离开济南:那是我结婚的时候(我这人最怕礼节的束缚,结婚时没通知任何人,跟先生坐了公共汽车回家,说了一声我们在单位结婚了,就算完成了围城之旅)。她听说了(大概是我写信告诉她的吧),抱了一束花跑到了我们小县城,住了几天。以后就只有我看她了。今年年前趁到省新闻部门走访之际,我又去济南看望了她,只是时间太紧,没有去看望林叔叔和林妈妈,还有林姐姐,有点遗憾。节后她打电话给我拜年,我说我可从来没这些臭毛病(我懒,一般想不起打电话),你猜她说什么?她说,年前收了我的礼,不打电话拜年怕我骂她!敢情她常常来电话是因为收了我的礼呢――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

    林子只有一点与我同:我们差不多一样大。开始是我大她一点,她不情愿地叫我姐姐;大约在第一学期的期末,偶然说起,却是她按公元纪年,我按古历。核查万年历的结果,我小她十多天。我们之间几乎没有隐私,连我处异性朋友的细节,成功的不成功的,她都知之甚详。她也没有瞒我的事情。我们很少有相互鼓励、惺惺相惜的情形,二十多年了,一直如“穷三区”的问候那样亲切自然。这十多年她又换了个问候语:正股级干部又来了?我呢,则大言不惭:哼,如果在省厅,咱可是副厅级呢!她说你去公安部吧。我立即顺杆爬上去了:那就变成副部级啦!


    呵呵……朋友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