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土人情 >> 安庆概况1
 双击自动滚屏 
安庆概况1

发表日期:2006年2月28日  出处:http://daxue2008.2000y.net  作者:tqw49  本页面已被访问

第1章   基本市情

  自然地理

  [地理环境]  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间,长江北岸。全市行政区域介于北纬29°47′-31°16′与东经115°45′-117°44′之间,总面积15348.53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1.04%。东以枞阳县、桐城市与贵池、铜陵2市隔江相望,与无为、庐江2县相连。北以桐城市、潜山县、岳西县分别与庐江、舒城、霍山3县为界;西以岳西、太湖、宿松3县与湖北省英山、蕲春、黄梅3县相接;南以宿松、望江、怀宁3县及安庆市区隔江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彭泽县及安徽省东至县、贵池市相望。

  安庆市区地处长江北岸,皖河入江处,皖西南的中心。市区行政区域总面积541.3平方公里。北枕大龙山,南瞰长江,东夹石塘湖,西跨皖河,具有“控制吴楚,保障江淮”的战略地位,向为“淮服之屏蔽,江介之要冲”(《明一统志》语)。古人云“万里长江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就形象地反映出了这座城市的基本面貌。安庆是安徽省的历史名城,也是安徽省最早的省会。它现为安徽省的省辖市,皖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国家一类外贸口岸。

  安庆地貌多样,山地、丘陵、洲圩湖泊各占三分之一。绿水青山、钟灵毓秀,素称“鱼米之乡”。

  山区主要分布于岳西、潜山、太湖、宿松县。著名的山峰有形似天鹅的天鹅尖,貌若驼鸟的驼尖,状如“金钢座佛”的罗汉尖;有主峰峭拔如柱、兀立云天的天柱山,风景绮丽、苍翠满目的司空山,奇松怪石的妙道山,多支脉而山岭分叉的多枝山,巨石嶙峋的明堂山等山峰,海拔均在1000-1755米之间,最高山峰为岳西县的天鹅尖。山岭之间,错落有致地镶嵌着大小不等的盆地和谷地。从空中鸟瞰,崇山峻岭郁郁葱葱,美如画卷。

  境内丘陵形成于第四纪早、中期,后经新构造的运动抬升。丘陵的坡度小,顶部呈深圆状,海拔大都在360-500米之间。主要分布于大别山以南的桐城、潜山、太湖等市县。

  安庆平原种类较多,有临近江河处的泛滥平原,河漫滩、低阶地组成的河谷平原,湖滩地和湖成阶地组成的湖成平原,长江河段泥沙淤落的沙洲等。平原分布于长江沿岸,河荡交织,土地肥沃,成为境内主产粮棉之仓。

  [气候特点]  安庆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境年平均气温指数在14.5-16.6℃之间,平均气温年内变化是1月最低。

  春暖秋凉,风和日丽,霜少雪稀是安庆的气候特征。安庆地处沿江,春季南北气流频繁交汇,春雨连绵,气温不易升高。而秋季经常在冷高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气温下降较慢。盛夏的安庆,骄阳如火。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37.6℃。最长酷热期48天,出现于1967年7-9月;境内年平均极端低温-6.9℃。1969年2月5日出现年极端最低气温-12.5℃。故安庆有“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民谚。90年代冬季气温普遍上升,出现“暖冬”的异常气象,“冰上走”已少见。

  安庆地处季风气候区,风向风力均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偏北风,夏季偏南风。冬夏之间,由于西北受大别山屏障的阻挡,东南受皖南山区的影响,常常形成东北风与西南风交替运行的气象特征。各地平均风速差异较大,望江最高为4.1米/秒,岳西偏低为1.9米/秒,高低之差有2.2米/秒,城区年均风速3.2米/秒,全年大风日数平均为11.9天。

  安庆年平均无霜期在212-250天左右,宿松最长达255天,城区适中248天,岳西偏短212天。年平均初霜期岳西最早为10月29日,最迟初霜期宿松为11月21日,一般在11月12-20日之间波动。平均终霜期岳西最迟为3月30日,望江最早为3月8日,一般在3月13-22日之间。平均降雪的初日,岳西最早为12月5日,怀宁最迟为12月22日,一般在12月9-16日之间。境内年平均降雪日为7-12天。

  [人口状况]  安庆人口稠密,人口分布的平均值在全省位居前列。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市区人口密度最高为每平方公里891人,八县人口密度最高为枞阳县,每平方公里491人;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63人,比全省平均值357人多6人。是全国人口密度数的3.45倍。

  建国后城镇人口迅猛增长,1949年末,市区人口为78806人,1953年101532人、1964年167668人、1982年418365人、1990年493238人。41年时间增加人口414432人,年均增加10108.1人。1992年末全市总户数为1418879户,总人口5781176人,总人口数中,非农业人口有728504人,农业人口5052672人,农业劳动力1972550人,县级人口最多的枞阳县有935021人,岳西县最少为395708人。

  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分析,市区人口15岁以下的儿童所占比例21.42%,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5.49%;65岁以上和14岁以下老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26.91%,比1982年减少7.77%。人口年龄中位数为27.89岁,比1982年提高3.64岁,表明市区人口年龄构成类型为成年型。199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610.27万人。

  安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全市有28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75%;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0.24%;壮、满、土家、苗、蒙古、朝鲜、布衣、侗、瑶、彝、白、高山、黎、藏、傣、维吾尔、哈萨克、纳西、景颇、锡伯、门巴等2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0.01%。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境内地形是山、丘、岗、圩兼备,湖泊棋布,具有平原和丘陵、山地相间的特点。这种地带性和地域差异,构成丰富多彩的土地资源。

  1999年,在土地总面积中,山地面积5477.9平方公里,占35.69%;丘陵面积5080.3平方公里,占33.1%;圩区面积3077.4平方公里,占20.05%;湖泊水面1623.87平方公里,占10.58%;长江外滩89平方公里,占0.58%。

  土壤主要类型有红壤、黄棕壤、棕壤、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紫色土、粗骨土、石质土、红粘土、潮土、山地草甸土和水稻土等12个土类,28个亚类,94个土属,147个土种。

  全市现有耕地4115833市亩,其中水田2861398市亩,旱地1254435市亩。耕地主要分布于江北丘陵和沿江圩区,占全市耕地的88%,大别山区耕地少,耕地率仅有8.5%。全市林业用地面积771.75万亩,占全市现有土地总面积的36.96%。森林覆盖率为38.1%。水域面积为452.6万亩(含湖泊、河流、池塘、水库、长江水面、滩涂、沟渠、水工建筑物等),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9.67%。其中可养殖的水面178.6万亩。城乡居民及工矿用地为168.3万亩,交通用地48.9万亩,还有其它类的土地231.7万亩。

  水资源  境内古为彭蠡泽,地表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250-143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210.4亿立方米。境内径流量多年平均为91.15亿立方米,长江过境水量9104亿立方米。

  境内河湖密布,江湖水面为1623.7平方公里,占安徽省水面的10.3%。其中湖泊面积1147.2平方公里,占全市水面的70.6%;江河水面375.8平方公里,占23.1%;水库面积85.2平方公里,占5.24%。

  全境流域面积在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条,其中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4条。

  长江  长江流经境内243公里,年过境水量达910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位8.15米。

  皖河  干流长度94公里,起源于岳西多枝尖,从市区直接入江。流域面积6441平方公里。

  华阳河  起源于宿松三面尖的二郎河、凉亭河、串连龙感湖、大官湖、黄湖和泊湖,还有支流宝塔河、洲头河、杨湾新河,从华阳河入江。全流域面积5511.4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2952.65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830平方公里。湖泊平均水位12.93米,湖底高9.5-10.5米,总库容量1.345亿立方米。

  长江沿岸分布有华阳河湖群、武昌湖、破罡湖、菜子湖、白荡湖、枫沙湖等主要湖泊,境内流域面积为8791.76平方公里。

  武昌湖  流域面积为1083.7平方公里,平均水位为12.08米,湖底高10.5米,库容量101万立方米。

  陈瑶湖  流域面积为209.3平方公里,年平均水位为10.21米,湖底高8.0米,库容量3300万立方米。

  菜子湖  流域总面积3346.88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3166.08平方公里,年平均水位10.63米,湖底高为9.0米,库容量2.16亿立方米。

  白荡湖  流域总面积775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648平方公里,年平均水位10.11米,湖底高为8.5米,库容量0.6亿立方米。

  破罡湖  流域面积为342.33平方公里,年平均水位为10.7米,湖底高8.3米,库容量0.7亿立方米。

  全市有水库511座,总库容量为31.52亿立方米。库容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2座,0.1-1.0亿立方米的中型水库9座,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小(一)型水库50座,10万立方米以上的小(二)型水库450座,水库有效灌溉总面积为115.19万亩。

 安庆濒临长江,境内的地质构造有利于地下水的贮存,通过对106平方公里的勘察,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质比较好,但利用极少。据初步调查,全市平均地下水储量约20亿立方米左右,可开采量约6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安庆市生物种类繁多,动植物资源丰富。目前,林业用地771.75万亩,主要分布在岳西、潜山、太湖等县,林业用地都在100亩以上。草地面积452.6万亩,万亩以上成片草场有44处。

  境内有各类乔木约1048种,树种拥有量居安徽省各地市的第二位,针叶树种以松树、杉树为主,阔叶树种约50余种,经济林树种主要有20多种。被国家列入保护树种有香杲树、银杏、大别山五针松、马挂木、金钱松、樟树等。

  动物资源种类较多,有陆栖脊椎动物200余种,其中两栖类有8科14种,爬行类有8科24种,鸟类有32科132种,兽类有16科30种;淡水鱼类有89种。另外,还有15种珍稀动物,其中属于国家一、二类保护的有:白鳍豚、梅花鹿、金钱豹、猫头鹰、小灵猫、穿山甲、白冠长尾雉、江豚、中华鲟等。

  全市共有药用动、植、矿物1281种,隶属269科。其中,药用植物类有200科,1160种;药用动物类69科,102种;矿物类12种;其他类7种。常用的药材有400多种,年收购量1500-2500吨。主要名贵药材有:天麻、茯苓、桔梗、蔓荆子、杜仲、厚朴、辛夷花、延胡孛、枝子、秋石等。

  矿产资源  市境地处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矿产资源是全国、安徽省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已探明的矿藏有70余种,其中能源矿产有煤储量2857万吨,石煤3.4亿吨、泥炭3709.62万吨;金属矿产有铜金属储量60万吨、铁矿4900万吨、钼3012吨;非金属矿有石灰岩储量28.8亿吨、大理石10亿立方米、花岗石20亿立方米、玻璃用石英岩3450万吨、明矾石368万吨、石墨2000万吨、瓷石1488万吨、金红石69398吨、蛇纹岩5163万吨、粘土及云母矿100万吨;矿泉水主要有怀宁月形山和太湖塘湾两处产地。月形山矿泉水为偏硅酸、锶钠饮用天然矿泉水,塘湾矿泉水为高氟、硫酸重碳酸钠水,可作医疗用。

第2章   基本市情

  历史沿革

  安庆地域属青莲岗文化与仰韶文化的边缘地带。从20世纪70年代始,境内已发现20多处古文化遗址。众多的出土文物证明,我们的先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已有10万年的历史,创造了璀璨的人类文明。

  [古皖春秋]

  从遥远的古代到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今安庆地域曾建立过众多的氏族方国和西周分封的诸侯国。未形成统一的行政区。春秋时期,西周为屏潘王室,先后分封过皖伯国、宗子国和桐子国。

  ,古国,在今潜山县,偃姓,皋陶之后。《古今图书集成》卷八十六载:“皖伯,史逸其姓氏。故只称周大夫”。“周大夫于皖,而皖 之名始著。”“地与山皆以大夫名天下,传后世。”皖是美好的意思,皖山皖水即江山锦绣也。古皖方国在当时就具有较高的文明,成为江北地区的大国,与中央王朝保持亲善关系,西周武王定它为伯爵国,春秋时期,楚国北上使皖成为附庸国,以后在吴国与楚国的争斗中,皖常叛楚而依附别国,所以楚借口将它消灭,建成皖邑,归属楚国。

  此后相继衍生出“山称皖山,水称皖水”;皖山又称皖公山,以山势“众山潜伏”而称潜山,主峰称为天柱山;皖河源出大别山;上游有长河、潜水、皖水3大支流,诸流汇合自安庆西郊入江处有著名的集镇名叫皖口(今名山口)。皖国的治所名叫皖城(即今潜山县梅城)。后世习惯于称呼安庆一带的长江水域为“皖江”之名,合称安庆为“八皖”之地。这就是清代以后安徽省简称“皖”的历史来由。

  ,今枞阳地,古国、子爵,也是偃姓,与淮夷种族中的群舒部族关系密切。国都在今下枞阳镇。春秋时,仍为宗子国。楚国北上后,为楚附庸。鲁文公十二年(前615)春,群舒叛楚。夏,为楚来,故都废为邑。战国时期,仍属楚国。

  ,古国,偃姓,在今桐城市北,与群舒方国关系密切。春秋时期,先后为北上争雄的南方大国吴、越、楚国的附庸。周敬王十二年(前508)夏,桐子国叛楚,为楚灭,成楚邑。战国时期,属楚国。

  还有一个国,地跨今庐江与桐城,都会在今庐江县城池乡,偃姓。这个方国比较分散,有舒蓼、舒庸、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部落,皆同宗异国,统称“群舒”。春秋后期,相继被楚消灭。舒国成为舒邑(县),是后来庐江郡的治所,县城仍在今庐江县西南40里的城池乡城池村。

  这四国,时而联合,时而兼并,直到春秋中期相继被崛起于江汉平原的楚国所灭。

  [建制演变]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除分封制,改设郡县制。秦代安徽境内大致涉及到7个郡,即江东郡、大宋郡、砀郡、泗水郡、陈郡、会稽郡、九江郡。九江郡的范围很大,领10个县,治所在寿春。当时今安庆市境的几个古国都消灭了,小邑也被瓦解,没有形成一个县,但广阔的地域属于九江郡。楚汉相争时,地属衡山王国。西汉分别归属于淮南王国、衡山王国、松兹侯国、扬州庐江郡地。其中庐江郡皖县、舒县两建制在秦代建立,松兹侯国受封于汉高后四年(前184),治所仙田铺即今宿松县凉亭镇。西晋永嘉末年(313)废皖县,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在皖县旧地置晋熙郡与怀宁县,形成郡、县同治于故皖城今潜山县城的体制。

  刘宋时晋熙郡属南豫州、领怀宁、新冶、太湖左县及侨立的阴安县。萧齐改晋熙为豫州,萧梁改晋州,北齐改江州,陈改晋州,隋初改熙州,隋大业三年(607)改名同安郡,均设治怀宁县即今潜山县城;同安郡领县为怀宁、同安、太湖、宿松、望江5县。

  唐武德四年(621)改同安郡名舒州,武德九年改名东安州,不久又改舒州,天宝元年(742)改同安郡,至德二年(757)改盛唐郡,乾元二年(759)复改名舒州。虽有名称变易,但其治所与领县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等体制一直未变。至唐代,今安庆八县已有五县正式定名,并一举奠定了今八县的地域基础。

  北宋初属舒州同安郡,政和五年(1115)设舒州德庆军,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设舒州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建安庆府,原舒州所辖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成为府属5县建制。府治设于故皖城,怀宁县附廓。景定元年(1260)定治于宜城后,怀宁仍随迁为附廓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安庆府为安庆路,亦领上述5县;至治三年(1323)划怀宁西部清朝、玉照2乡设潜山县,治于皖城故址。安庆路领县增至6县,是为“安庆六邑”的最初建制。明、清两代均建府制,安庆府领6县直至清代灭亡而随之结束。就连民国25年(1936)1月划太湖、潜山、舒城、霍山4县边境置岳西县,民国38年(1949)2月划桐城、庐江边境设桐庐县(后改名枞阳),基本还有在古安庆六邑区域上的变化。

  民国期间,安庆是省、道、县三级同城而治。民国16年(1927)11月25日成立安庆市,领辖长江两岸北市、南市(今东至县大渡口)。

  民国36年(1947)11月,中共皖西行政公署在解放区根据地成立,下辖3个专署,其中一、二专署均设在安庆境内。皖西第一爱国民主行政专员公署辖岳西、太湖、潜山、宿松、潜怀等地区,驻地在太湖县城;皖西第二爱国民主行政专员公署辖桐城、舒城、潜北和怀宁东部地区,驻地在桐城县城。

  1949年3月,中共皖西分区委员会和皖西行署,主持组建安庆市临时人民政府。4月24日,正式建立安庆市人民政府。皖西第一、第二专署于6月20日合并,称皖北行署安庆行政区人民专员公署,专署驻地设在安庆。9月,专署与市政府合并办公,保留安庆市名称。10月10日,撤销市建置,划归怀宁县。

  1950年10月25日,恢复安庆市建置,时为安庆专署直辖市。1951年8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改安庆市为皖北行署直辖市,暂由专署代管。次年9月,安庆市改为安徽省直辖市。1958年为专辖市,1961年为省辖市,1965年为专辖市,1979年为省辖市,1988年9月,遵照国务院《关于安徽省调整安庆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精神,撤销安庆地区和原安庆市,设置新的安庆市,实行市领导县。

  [民俗风情]     

  生活习俗     服饰方面。解放初期,老解放区流行的八角帽、军服、工人服备受推崇。50年代,干部及知识分子男穿中山服,女穿列宁装,男女工人穿厂服,家庭妇女喜穿英丹士林对襟褂,各种服装多为蓝灰色调,唯小女孩穿一点花布衣。70年代,青年男女流行小脚裤,女青年风行“微拉头”。涤纶衣料渐普及,干部、工人大多有的确凉衬衣、的卡外衣。80年代初期,流行喇叭裤,继之出现西服热。后期,夹克装、猎装、风衣、牛仔服、迷彩服等新潮款式相继登场。中山服及西服仍为中老年人所喜爱。90年代女子流行披肩长发、脑后马尾辫、齐耳短发,各类新潮烫发。妇女戴耳环、金戒指、珍珠或黄金项链者普遍。青年女子多喜涂唇膏、描眉线、画眼睑;各类化妆品畅销。中老年妇女亦讲究衣着,注重仪表。

  饮食方面。旧时,市民吃荤菜喜肥肉重油,谓之“杀馋”,烹调口味偏咸带辣,不喜甜味,烧菜喜以蚕豆酱调味调色。90年代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市民口味渐趋清淡,讲究色香味,烧菜喜用味精、葱、姜、黄酒、黑醋、白糖等佐料,渐似江浙口味。

  人生习俗  婚姻方面。旧时,有说媒,请庚,下报日,过礼、陪嫁、迎亲、拜堂、坐帐、闹房、拜亲、参厨、回门等习俗。50、60年代结婚仪式大为简化,皆是女方在白天步行或骑自行车到男家,晚上请亲友吃饭,次日在单位散发喜糖。若能请来单位领导祝贺,即认为是很大的荣幸。80、90年代,一般在婚前先办理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书。结婚时男女共同购买用品、布置新房。婚礼当天下午,迎亲轿车接来新娘及嫁妆,晚上在大餐厅举行新婚酒宴,新郎、新娘盛装立于餐厅前迎接来宾。酒宴上,新郎、新娘要到各席敬酒答谢。宴后,乘轿车至新房,亲友同事开始“闹房”。还有很多青年热衷于更浪漫情趣的旅行结婚,一般行前不声张,归来散发喜糖。旅途有远达云、贵、川、陕者,为前代未有之新俗。婚礼喜日,一般择五一、十一、元旦等节日或腊八、中秋、二月二等吉日。近年也有少数择于圣诞节。老人丧偶,也可自找对象,结为伴侣,以安度晚年。这在80年代离退休干部中较为多见。90年代在普通群众中较为普遍。

  寿诞方面。报喜,旧俗,孕妇在预产期的当月初一,由娘家接回(或送来)吃“催生饭”,娘家的姑妈、姨妈、嫂嫂等也送“催生汤”,即炖熟的鸡汤及挂面。孕妇禁忌抱他人婴儿,晚上忌出大门,临近产期忌串门,唯恐沾染“邪气”不利分娩。

  洗三朝,出生后第三天给婴儿洗澡叫“洗三朝”。做周岁,婴儿周岁那天,要做“周岁粑”遍赠亲友,并设宴请客。解放后,生子送红蛋报喜,外婆送毛身衣、洗三朝、做周岁之俗仍在部分群众中沿袭,但程序大为简化,重男轻女及带迷信色彩的内容逐渐淡化。

  做寿,即庆寿诞。旧俗不到六十不做寿,谓做寿太早反而促寿。但缙绅富户或子女显贵者,自谓有福,常作五十大寿。

  过生日,过生日不限老幼。一般市民过生日,家中吃饭加几个菜,吃碗鸡蛋、韭菜(韭即久的谐音)、长寿面(寓意寿长)即可,对外一般不事声张,至亲至交也有送点贺礼的。

  旧俗认为36岁为人生一大难关,故男女35岁(虚龄)时,其岳家、姐妹馈赠白鸡、白衬衣及面条、糕点之类。当年除夕之夜,炖白鸡而食,初一早上穿白衣,意为36岁可以“白过”,因而避灾得寿,此俗仍在部分居民中留存。

  90年代,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儿童生日大受重视。孩子每逢生日,都能收到许多礼物、新衣。家长带孩子照相留念,上公园游玩。有的仿外国习俗,买大蛋糕,插生日蜡烛,邀邻家小朋友或同学来做客,同唱“祝你生日快乐”歌,欢庆一番。    

  传统节庆    春节。俗称“新年”,与除夕相连,为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旧俗,农历正月初一,凌晨起,各家竞相鸣放鞭炮,谓“开门鞭”。全家正衣冠而祭天地、拜祖先,主妇拜灶神。然后依长幼序,向长辈拜年。摆设果点、元宝(茶叶蛋),全家围坐,互相祝福。能书者在红纸上挥笔书写,叫“发笔”。书写内容,士绅为“昨夜仙童报到,xx(当年干支)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商人为:“新正月发动龙虎笔,笔能生花,花能结果,果然如意,意中求财,财高北斗,斗大元宝”。满城鞭炮声不绝,一般商店停业,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游艺活动及表演,如舞龙、舞狮、玩大把戏和木偶戏、抽糖人、压四门室、压字韵、掷骰子等。路遇熟人,则拱手祝福:“恭喜发财”。初一不外出拜年,合家老小一起玩牌、麻将,赌点小输赢。做儿女的大都尽量输钱给父母,让父母开心。此日,不上门讨债催租,不与人争吵,不打骂小孩,不煮生食,不泼水,不扫地,不做针线。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正月十五闹花灯,在安庆有悠久历史。旧俗十三“试灯”,十五“正灯”,灯会活动达到高潮,正月十七结束。各行各业及近郊各乡皆组织龙灯队上街献技。龙灯分青、白、黄、蓝诸色,装扮华丽,以大南门搬运工人的“白紫老龙”和鲁班阁木瓦匠的“金角银鳞黄龙”最出名,花灯有旱船、花挑、狮灯、麒麟送子等,工艺精巧,色彩纷呈。高跷以鲁班阁木瓦行业的享有盛名。元宵晚上,各家各户设酒馔,焚香叩拜,燃放鞭炮,为祖先饯行,叫“送祖”(腊月二十四“接祖”,正月十五“送祖”),此后祖宗牌位归香阁台。送祖后,全家人围桌共餐,品尝元宵。入夜,观灯人手提灯笼火把,烟花竞放,全城一片灯海。抗日战争胜利后,提灯之俗渐消。

  清明节。是人们上山扫墓祭拜祖坟的节日。解放前,族中如有坟葬在外地,即由户尊(族长)率族中男丁前往祭拜,叫“公堂清明”。父母及五服内近祖坟墓,则由各家自行祭扫,叫“私房清明”。扫墓人归来,都带回柳枝一根插于门上,谚曰“清明不带柳,死于黄巢手”。或曰“清明不带柳,死于家门口”。扫墓期限为清明前七天后五天,寒食节除外。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旧俗家家挂钟馗像(以盖有“灵壁县正堂”大印之钟馗像最佳)以避邪,门上插菖蒲、艾叶以驱五毒。午时,谓是一年阳气最盛时刻,乃于室内熏艾烟、放雄黄炮,以驱除五毒和蚊蚁,所余艾叶留作药用。相传为纪念屈原,人们于是日多以箬叶、糯米裹成粽子。中餐饮黄酒,谓可驱邪祛毒。又以雄黄酒在小孩额上画一“王”字,谓热天不生疱疖。节令菜肴为鲥鱼、黄鳝、咸鸭蛋。亲友互送粽子、绿豆糕,幼儿身穿印有五毒图案的围兜,胸前佩锁、香袋、“老虎索”。是日沿江举行龙舟竞赛,锣鼓喧天,旌旗招展,观者如堵。旧时,大港口至柴家巷沿江皆为各衙门及士绅富户所搭之看台,平日深居简出之官眷亦于是日登台观看。龙舟接近看台时,看台上即放鞭“接龙”。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又名团圆节、八月节。俗谓“早端午,晚中秋”,中秋节到晚上才显出过节气象。是夕,家家在庭院里设置香案,摆上月饼、菱角、石榴、板栗、鲜藕、糖芋子、连壳煮毛豆(说是月中玉兔爱吃物),全家点烛焚香,叩头恭祀“太阴星主月光菩萨”。拜月后,一家人围桌而坐,边吃月饼、果品边赏月,以示月圆人亦圆。月饼可切开分吃,梨子不能分开(分梨与分离谐音)。同时观看月的明晦,卜断来年元宵节的阴晴,谚云“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节日菜肴,板栗炒仔鸡必不可少。

  [行政区划]

  安庆市为安徽省直辖市,现辖8县(市)3区,即桐城市、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望江县、宿松县、岳西县和大观区、迎江区、郊区。总面积15348.53平方公里,1999年末人口596.7万。其中,辖县(市)行政区域总面积14807.23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65%。现设95镇,116乡,18个街道办事处,184个居民委员会,3196个行政村。

  桐城市位于大别山东麓,东邻庐江、枞阳县,西毗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与怀宁和安庆市郊区相连。辖16镇8乡4个街道办事处,21个居委会,465个行政村。总面积1644.2平方公里,总人口77.14万人。

  怀宁县东邻市区,西连太湖,西南与望江接壤,北与潜山县、桐城市交界。辖16镇10乡,359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总面积1543平方公里,总人口77.71万人。

  枞阳县滨长江北岸,东北邻庐江、无为县,西南与市郊区接壤。辖12镇15个乡,428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总面积1808.1平方公里,总人口94.4万人。

  潜山县西北与岳西、舒城县毗邻,东北与桐城市接壤,西南同太湖县交界,东南与怀宁县相邻。辖11镇19乡,298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总面积1686.03平方公里,总人口56.22万人。

  太湖县处皖西南边陲,与湖北英山、蕲春县相邻。辖9镇11乡,426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总面积2030.7平方公里,总人口56.53万人。

  望江县古称大雷,别称雷邑。东南滨长江,西连宿松、太湖县,东北接怀宁县。辖9镇12乡,362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总面积1357.37平方公里,总人口59.3万人。

  宿松县地处皖鄂赣边界,西接湖北省蕲春、黄梅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彭泽县接壤,东邻望江县,东北界太湖县。辖9镇13乡,386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另有2个省属农场。总面积2393.53平方公里,总人口78.55万人。

  岳西县东与潜山县、南与太湖县、西与英山县、北与霍山、舒城县接壤。辖11镇17乡,372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26万人。

  大观区位于安庆城区西部,东起龙山路,与迎江区毗邻,西至新河口与怀宁县接壤,南抵沿江路江岸,北至肖坑、五里墩与郊区接壤。辖8个街道办事处,57个居委会。总面积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3万人。

  迎江区位于安庆城区东南部,东起旧民航机场,西至龙山路,与大观区毗邻;北抵氮肥厂;南邻长江。辖6个街道办事处,48个居委会。总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3万人。

  郊区位于安庆市区东、西、北部,与枞阳、桐城、怀宁3县(市)毗邻。辖5乡2镇1个办事处,100行政村,5个居委会,总面积444.61平方公里,总人口20.45万人。

第3章   基本市情

  城市建设

  [市政建设]

     安庆开发建设历史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南宋末,建安庆城于盛唐湾宜城渡。全城方圆“九里十三步”,设城门5座;东枞阳门,东南康济门,南盛唐门(后称镇海门),西正观门,北集贤门。后来城墙经多次修葺,清末又加筑金保、玉虹、同安城门。当时全城面积2.7平方公里,加工月城也不过3.65平方公里。建城以来,历史上府、县一直同城而治,清初又为省治。作为皖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老城区在明代就已形成街巷里坊。城市布局按地形地貌规划布局,井然有序。官府衙门、府邸安置在城厢居中偏西北的高岗上,市肆和一般民居布置在南厢,仓库设于镇海门附近高岗上,文教区集中于衙署以东,寺观分布在城郊。古城历经沧桑,留下为数众多的遗迹、遗址。较著名的古建筑有迎江寺与振风塔、谯楼、清真寺、世太史第,传统商业街有倒扒狮街、钱牌楼街等。

  积淀了近千年历史的古城给安庆人民留下了灿烂的人文景观,也给城市的发展建设带来了沉重的桎梏。安庆老城建在西北高、东南低的丘陵岗地上,老街巷狭窄弯曲,道路崎岖不平,故大都以山、坡、头、岭命名,俗称“九头十三坡”,是古城容貌的真实写照。到清末民初,才有较大兴举,将全城260余条多为鹅卵石子铺垫的街巷改铺为石板路,并修建排水沟;修复清真寺、建起发电厂;相继建起具有西方建筑风格的同仁医院、天主教堂、墨子巷邮电大楼、省参议会等建筑群体。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修建新市路、建设路、孝肃路、华中路、沿江路、程良路、玉琳路和环城马路等道路8条,总长7700米;开办菱湖公园,兴建森林公园。40年代至解放前夕,安庆城经历军阀混战,日寇侵华8年沧陷,城市建设发展迟缓,百业萧条,满目疮痍。街巷狭窄弯曲。古老平房大多砖木结构,两三层建筑凤毛麟角。3家工厂及银楼钱庄、百货铺面、店号等,大半集中在城中心的几条街上。居民棚屋低矮,拥塞破旧,房屋漏雨和白蚁危害情况十分严重。1949年,城市实有道路总长29.1公里,面积14.19万平方米,其中高级路面街道1.1公里,面积1.21万平方米。

  进入90年代,对老城区改造的进度加快。老城区部分古老的街道逐步改造拓宽,部分重点路段进行大修大改,倒扒狮、钱牌楼等传统商业街经过整修,更显古朴典雅,商业气息浓郁。横贯市中心的人民路,全长3203米,其中西段为市区商业繁华地段,路宽处8.5米,窄处仅5米,从1995年始对全路分期分段进行改建,形成宽25米的水泥路面,各种管线由地上进入地下,安装新型路灯410盏。重建的人民路与宜城路交叉口广场中心,矗立一座高13.5米名为“风韵”的不锈钢抽象雕塑,四周喷泉环绕,风姿绰约,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地处四牌楼口繁华地段新辟占地1600平方米的钟楼广场,绿草如茵,清泉喷涌,成为市民驻足观赏休憩的新景点。集贤路是南来北往车辆进入市区的主干道,全长8450米。80年代,对集贤南路进行改建,路宽40米,快慢车道分离,建立绿化带。而集贤北路旧貌未改,路面狭窄弯曲,路两旁建筑物低矮陈旧。1995年对集贤北路进行截弯取直,铺设沥青,拓宽路面,建成宽60米、长5500米的通衢大道。湖心中路1997年动工改造,1998年春完工,如今的湖心中路长2100米,宽40米,投资74万元进行绿化建设,两条绿化带勾勒出快、慢车道的分界轮廓,1.5米宽的绿岛纵贯路中心,白色护拦环绕绿岛周围,与风景如画的大湖相得益彰,成为宜城最美丽的绿色大道。10年间建成的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及5层以上楼房有上百栋,其中造型独特的建筑物有“A”型装饰,面积3770平方米的火车客运站房;形如巨型飞机,面积3600平方米的民航站主体站房等。高层大厦有:11层供销大厦、12层安广大厦、16层安庆邮电大楼、人民银行大厦,还有16层地税局大楼、18层交通银行大楼等。这批建筑群具有跨世纪的现代建筑风格,各具神韵,到1998年底,建成区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道路总长119.9公里,路灯3642盏,桥梁13座259米;堤防排涝设施基本配套,建立排涝泵站5座,排污泵站3座。建成第二自来水厂,城市日供水能力达21.5万吨,供水率达99.8%;完成煤气一期工程建设,结束了安庆市没有管道煤气的历史,城市气化率达80.9%;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76辆,出租汽车1630辆,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达4.8标台;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816公顷,覆盖率达到31.8%。市区住宅建筑面积496.8万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90%。

  放眼今日安庆,楼宇林立,阔道纵横;车如潮涌,银燕腾空;花树掩映,灯饰亮丽。公用设施日臻完善,辐射功能显著增强。千年皖江古都长高变美,正朝着现代化大城市的宏伟目标迈进。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本市将建设成为长江中下游的大城市、长江经济带的二级中心城市、安徽省一级中心城市和皖西南的商贸中心。城市性质为长江沿岸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规模及用地为:2000年,人口50万,用地50平方公里;至2010年,人口80万,用地78平方公里;至2020年,人口100万,用地105平方公里。城市主要发展方向是依托老城,沿长江岸线向东发展至老峰镇,沿安合公路向北发展至大龙山、月山、高河。不久的将来,跨世纪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安庆将比今天更恢宏、更繁荣、更美好。

  [公用事业]

  净水 民国前,安庆城内居民多饮用塘水井水,富庶的家庭则购买挑运的江水。城内水井最多时有127口。清宣统二年(1910)士绅马伯瑶等集资筹办自来水厂,民国16年(1927)市政府筹建水厂,均由于资金有限,未果。1938年才正式建成投产送水,日供水能力500吨,实际日供水量17吨,仅供伪政府机关及少数商绅使用。解放后,政府多次投入资金对水厂进行扩建、改造。1988年,市区供水能力为日产16万吨,年售水量3437万吨。1986年筹建第二自来水厂,1995年5月竣工交付使用。此外,另有大中型企业自建供水设施10余处。近年来,为提高市区管网的转输能力,还对人民路、华中路、湖心路、集贤北路等路段进行了管网改造和更新,改造管网总长度为1690米。市区日供水能力发展到21.5万吨,年供水量为5500万吨,供水管网总长度217公里,供水面积27平方公里,供水人口近50万,供水普及率达99.8%,形成北至五里墩、东至石油站的供水网络。第三水厂建设工程是本市“九五”计划期间重点项目之一。该工程建设用地124亩,总投资17589万元。1997年11月三水厂工程开工。三水厂建成后,日供水能力将增加20万吨。

  燃气 建国前,安庆城镇居民生活燃料以柴草为主。建国后,从60年代开始已逐渐过渡到以煤炭为主,70年代中期安庆石油化工总厂率先供应石油液化气。经过20多年的发展,市区液化气供应总量为4700吨,用户24000户。

  1991年2月管道煤气建设一期工程破土动工,第二年2月开始送气。5年来,一、二期工程敷设煤气管道240公里,兴建5.4万立方米贮柜2座、区域调压站19座,点火供气27500户,城市气化率达到61%,1996年全年供应煤气总量为1166万立方米。在农村、沼气的开发利用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90年代初,市区供气单位为市酒厂,日产沼气万余立方米。郊区农村结合改水、改厕、改灶建沼气池。1996年建沼气池8020口,年产沼气约19万立方米。

  公交 解放前,街道多以麻石条、青石板铺就,路面仅宽3至4米,交通十分落后。清末出现黄包车,汽车客运始于1929年。解放后,城区主干道不断拓宽改造,为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发展缓慢。1958年仅有8辆客车和2条营运线路,“公共汽车不跑城里跑城外”成为安庆一怪。随着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公交事业也取得长足进步。1999年,市区投入运营的公共汽车200辆,出租汽车近2000辆,营运线路15条覆盖全市区,线路总长度200多公里,全年客运量达到2000多万人次,过去乘车难、出门难的状况现在得以彻底改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市民出门乘坐出租车已成寻常事,招手即停,方便快捷,“打的”(乘出租车)一词成为百姓的日常生活用语之一。

  [城镇建设]

  桐城市区  桐城古城积淀了1300余年的文明。隋大业九年(613)在今城东区东部筑同安县新城,东为宾阳门,南为阳和门,西为贞兑门,北为龙眠门,各门有楼。城为正圆形,状如金龟,设城门6座,犹龟之首、尾及四足,穿街绕巷的桐渠为龟肠。龟形城池以寓金龟永寿之意。唐至德二载(757)改同安城为桐城。元和八年(813),县令韩震因山多猛虎、毒虺,遂放火烧山,使县郊诸山成为秃岭,城也易名为山焦城。隋城到明代经900年的风雨,城垣倾圮。明万历四年(1576)知县陈于阶花了17年时间,筹集2万多两白银,建成了6里长的砖城。城墙高大雄伟,为江淮间县城之冠,赢得“铁打桐城”之誉。抗日军兴,桐城屡遭日军飞机轰炸。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桐城市城区建设日新月异。

  90年代以来,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据不完全统计,投放用于公路、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资金近亿元,其中,新建、拓宽县乡公路118公里,改造、浇铺油路21条,216.9公里,新建大桥5座,开通西环线10公里,改造浇铺国道水泥路面12.5公里。现有90%的乡镇通油路,市区新开通公共路线3条,公交车已投入营运。11万伏变压器并网运行,22万伏变电所正在建设之中。建成电子化邮电端局6个,装机容量2万门,市话普及率16%;市区和各乡镇均开通了程控电话和传真,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可与全国联网的邮政运输、无线传呼、移动电话、图文传真、特快传递等邮电通信网络;安徽省邮电指挥中心座落于境内的15层大楼正在筹建。城区自来水普及率80%,日产5万吨的市第二水厂以及10公里长的供水线路正在建设之中。液化气使用普及率82%。人均住房面积10平方米,,水、电和卫生等基本设施齐备。

  怀宁县石牌镇  怀宁县自东晋义熙年间建县以来,县城数次易址。建县之初,县城驻今潜山县梅城南,南宋嘉定十年(1217)移至皖口(今山口乡),景定元年(1260)迁入宜城(今安庆市),与府同治。民国27年(1938),日军侵占安庆,县政府先转移至三桥镇,后又迁至石牌,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安庆。1950年安庆复设市,石牌遂成怀宁县城。石牌镇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古为太、宿、望、潜4县通往安庆的要道及皖西南农副产品集散地。石牌古称石牌口,分上、下石牌,为皖河南岸的重镇。

  80年代末至90年代,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城镇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县城规划区总面积3.8平方公里,分猫山、庆洲、下石牌和官山4个区,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2.95公里。到1997年,拓宽、整修了所有路面,并新建了中心路、农民街。全县修建和改造公路407公里、大桥3座,拥有国道、省道、县道及乡道近180条,构成以石牌、月山、高河为枢纽的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在全市率先实现乡乡镇镇通油路的目标。合九铁路怀宁段的开通更为怀宁经济腾飞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全县建有15个程控电话端局,装机容量31536门,实装18299门;90%以上行政村通程控电话;县城开通了数字移动电话、传真、无线寻呼、特快专递等邮政电信业务,使通信联络可上联国外、下达村组。完成7个大型电力工程项目,拥有110千伏变电所2座,35千伏变电所9座,所有乡镇自然村全部通电,户通电率达99.5%。新建9个乡镇自来水厂;县自来水厂迁址扩建,日供水能力增至9000吨,供水管道38.63公里,不但保证了县城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供水面还向周围农村不断辐射。石牌、高河、黄墩、清河等4个液化气供应站相继建成,90%的城镇居民用上干净方便的液化气。县城开通中央电视台加密频道,26个乡镇所在地和部分村庄开通有线电视。居民环境意识增强,县城绿化面积达28%,其他乡镇也在20%以上,绿化注意选景造圆,乔灌花草结合,一年四季,风光如画。

  怀宁新县城高河镇  现辖27个村、1个居委会,镇域面积83.5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206、318两条国道线和合九、合安铁路干支线在此交汇,正在建设中的沪蓉高速公路穿镇而过,是皖西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1985年撤乡建镇以来,该镇利用其地理、交通优势加快了建设步伐。在1988年建成的日供水1000吨水厂的基础上实施日供水5000吨的扩建工程;在已有3.5万伏变电所的同时,新建22万伏变电所;已开通无线移动电话和全省唯一一家具有3000门通话能力的乡镇程控电话;已发展有线电视用户2000多户;在新区4.1平方公里起步区内,正在修建206国道至火车站长4.3公里、宽42米长江路和318国道至火车站长1.8公里、宽16米的新山路。老镇区主要沿国道线和高秀公路两侧进行改造建设,逐步拆迁建成住宅小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随之完善配套。自1993年以来,该镇被国家计委、建设部分别列为全国100家和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还先后被省政府批准为综合改革试点镇和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怀宁县政府驻地将由石牌镇迁至高河镇。目前,县城迁址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新县城建设基础性工作已经启动。

  枞阳县枞阳镇  枞阳县名的来源有二:一是从字面上解释,《本草纲目》云:“柏叶松身者,桧也;松叶柏身者,枞也。”下枞阳的北山多叶形似松,体状如柏的乔木,县治在其山南,故名枞阳,另一种说法是来源于古宗子国,宗枞转音而得名。枞阳镇分上、下枞阳。古宗子国都及枞阳郡、枞阳县治都在下枞阳。汉武帝在此首建枞阳县,三国吴将吕蒙亦在此建城,人称吕蒙城。东晋名臣陶侃曾任过枞阳令,《明一统志》所载枞阳镇的惜阴亭就是后人追慕陶令而建的纪念物。后因古城临江,常遭水患,自隋代废县为镇后渐向高处发展,形成今天的枞阳县城关镇,习惯上称上枞阳。枞阳古镇东南滨临长江,西北环列群山,湖水遍布,景色旖旎,为皖中翡翠,安庆市的外围屏障。

  1983年,枞阳第一部县城总体规划问世,标志着县城建设步入了正规化轨道。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上枞阳以莲花湖为中心进行布局,依托老城向东、北方向发展,下枞阳就地调整,远期上、下枞阳逐渐连片。1993年,第二部县城总体规划又进一步提出了发展下枞阳的战略。根据这一发展思路,先后投入资金1.5亿元建设县城。城区面积由过去的3.1平方公里拓展为4.1平方公里。新建和扩建湖滨、渡江、光明、凤凰山、长江等5条公路,全长12公里,其中改造、浇铺水泥路面4条5.9公里,安装路灯120盏。邮电完成交换机总容量2.4万门,其中市话1.1万门,市话普及率15.3%.兴建自来水厂2座,日产自来水1.6万吨,自来水普及率90%。建成液化气供应站2座,供气能力250万吨,液化气普及率80%。一幢幢新颖别致、功能齐全的厂房、办公楼、住宅楼拔地而起。

  潜山县梅城镇  潜山县城所在地梅城,历史上曾有800余年为州、郡、府所。古城原有城垣为楚灵王所建。在此之前,是西周武王封伯益之后所建的皖伯国。爵位比较高,应是群舒方国中的大国,其都邑应比较壮观。楚灵王所建的皖城,是在方国的基础上所建的军政治所,相当于县级城邑。秦汉时期古城影响日益扩大,特别是汉武帝南巡,登礼潜之天柱山,皖城是他下榻之处。汉武帝从皖城到谷口(今野寨),经过旌驾桥,再到拜岳台,礼成之后将天柱山“号曰南岳”。从此,天柱山成为历史文化名山,皖城也为此彪炳史册。

  改革开放以来,梅城的建设迈出了更大步伐,同时确定了发展的新目标。新县城总体规划将城区划为彭岭片、主城片、彰法山片和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面积达157平方公里,区内规划开发景点有三祖寺近郊公园、薛家岗古文化遗址、皖光苑、雪湖公园、胭脂井、烈士陵园、吴塘湖、石堰湖等。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完成县城舒州路40米宽道,南街东路、后街东路、梅陵路、北街路、太平路、天柱山路的拓宽、改造及油路铺筑,建成22条主街道、3条排水干渠。万吨水厂一、二期工程建设及自来水管网铺设完工。五交化大楼、百化商场、南北货商场、天狮商场、东方商厦、中天商厦和皖城商厦等商业大楼相继建成。液化气站建成供气,液化气用户已达7600户,城区液化气普及率89%。公交事业起步,已开通3条公共汽车营运线路。开通自动电话,程控电话,市话交换扩容5000门,总容量达15000门。

  岳西县天堂镇  天堂镇位于岳西县东南部群山环抱的盆地中。镇名的由来有两说:一是传说古代有个周枢密见此处四面青山,中间平坦,土地肥沃,决定屯驻于此,取名“天堂”。另一说是民间老百姓看此地四周群峰如埂,中间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如天然的大塘,故称“天塘”,后人以谐音称其为天堂。从60年代始,根据县城规划设计方案着手建设,逐渐形成东西与南北向垂直交叉的“井”字形格局。主要街道有7条,城区道路总长8.5公里,路宽15至20米不等,最宽25米。

  改革开放以后,岳西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昔日人靠步行、货靠肩挑的交通落后状况。贯穿全境的105、318两条国道全部实现黑色化;距最近的空港及长江水运码头110公里,距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仅40公里,以县城为中心的公路交通网络覆盖28个乡镇。城区建起邮电通信大楼一座,开通终端程控电话1万门,数字移动通信与国际联网,乡镇全部开通程控电话。城区供水普及率95%,拥有日供水6000吨、日取水1万吨的设备1套。液化气使用普及率93%。1996年投资30万元在主要街道设置总长2000米的交通护栏,安装路灯126盏。4000平方米广场安居工程正式启动。

  望江县雷阳镇  望江县治雷阳镇,原为古大雷戍。自晋末建新冶县以来,曾为新冶、义乡、大雷郡、高州、智州等各级行政区域的治所,历史悠久,地位显著。明万历三年(1575),同知署县事的蹇达集资筑成砖城,长626丈,共开5门:东为“清诚”,西为“嘉泽”,南为“廉恭”,北为“孝感”,东北为“翔凤”。县城东郊、西郊,各有厢庙,南郊急水镇有长堤3里,万柳垂岸。城内有三孝洞、青林寺、文庙和雷阳书院等古迹。东门的卧龙桥直通华阳镇,与江岸相连。望江县设置后,仅在南宋末年为避北兵而将县治迁到江南的香口镇,回治后一直到现在基本未动。民国期间称青林镇,1952年改称城关镇,1992年改名雷阳镇。

  90年代,城乡建设开始步入法制化轨道。望江根据新的总体规划,以撤县建市为目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乡乡通公路目标。其中有13个乡镇通油路。全长116米、宽11.5米的武昌湖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烟波浩淼的武昌湖自古无桥的历史。安九公路望江段一期工程36公里砂石公路建成通车,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公路总里程由1987年的326.7公里增加到858.5公里。外环路砂石路面铺通,城市骨架基本形成。21个乡镇全部实现程控电话联网,75%的行政村通电话,电话装机1.5万门。商场、集贸市场、康居工程、自来水厂相继建成。城区面积由1986年60万吨增加到245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96.8%。液化气用户达6900户,普及率95%。城区绿化覆盖率由1987年13.8%上升到23.1%,人均公共绿地5.5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10.5平方米。

  太湖县晋熙镇  太湖县晋熙镇具有1500多年历史。南朝宋创建太湖左县时,县治还在龙山太湖水侧(今为花凉亭水库淹没区),不到5年就迁到平原地区今址,即龙山南麓、长河西岸,距今花凉亭水库5公里。北齐行台左丞卢潜始建太湖土城,历经修葺,旧城有3.5公里长,并开有“仁和”、“德胜”等6门,还有宽3米多的护城河。唐宋以后,土城毁弃。明嘉靖四年(1525),知县王良卿始建砖城。清道光十年(1830),知县孙济在修葺旧城时注意疏导城内外沟渠,增筑外堤,解决了部分水患。千年古镇,历经风雨,旧名太湖城,明清为县市乡。民国时期,先后易名为城厢镇、新治镇。民国31年(1942),改新治镇为晋熙镇。民国33年(1944),在岔路口设震宇镇,后又易名为新治镇。1956年6月,改名城关镇。1992年春,复名晋熙镇。   

  如今经过近10年来的建设,现已建立3个电子化邮电端局,总容量2万多门,市话普及率70%,邮电通信正在逐渐形成网络。城区万吨自来水扩改一期工程完工,自来水普及率87%。液化气普及率90%。人均住房面积9.8平方米。城区主要街道和花凉亭景区,公交车往来穿梭不息,为过往行人提供服务,坐落于古镇南的新县城,1978年3月动工建设,经过20年的建设,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街道宽广平直。

  宿松县孚玉镇  宿松县城孚玉镇有悠久的历史。春秋时属皖国,西汉初年在此建松兹侯国,后改设松滋县。据考,古县治在今柳溪乡,历经沧桑,已了无遗迹。清开皇十八年(598),迁入鲤鱼山南麓今址,开始命名宿松县。初建治时无城垣,明崇祯八年(1645),由监军史可法领任监督,知县荀天麒监造,花了两年时间,建成城周2公里的城垣,开城门6个,辟街道4条。清康熙、乾隆年间又经多次修葺,始成规模。抗日战争期间,县城惨遭日机多次轰炸,破坏殆尽,城墙被拆除。

  1982年,宿松县第一部县城总体规划问世,标志着县城建设步入正规化轨道,城区开始全面实施依托老城由内向外不断拓展的发展战略。进入90年代,县城每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都在800万元以上,而且逐年递增。截止1998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较1978年扩大3倍多。城区道路总长41.8公里,安装路灯330盏,新造绿化隔离带8.2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23%。

  [园林绿化]

  安庆具有园林绿化的优良传统。清末营造私家花园多处,20世纪20年代开办菱湖公园,30年代兴建森林公园,并广植林木,城东、城西辟有数万亩的林场及苗圃,30年代华中路一段栽植洋槐为行道树,树木寥寥无几。后因战乱砍伐,林场荒芜,公园破败。

  建国后,安庆不断掀起绿化造林的热潮,恢复菱湖公园,兴建鸭儿塘公园,广植行道树和绿化林带。80年代,结合文明城市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每年义务植树200多万株,培植花卉50万株。城区主干道栽植以香樟为主的行道树,街头普建绿篱、绿块、绿草坪。1983年兴建狮子山公园,以山林植物取胜。1985年新辟莲湖公园,将昔日的废水荒湖建成绿化密集、风景秀丽的现代园林。目前,市区拥有公园4个,公园面积126.4公顷,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

  1990年起,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5年消灭荒山,8年绿化安庆”的“五八”绿化规划。至1996年,城区绿地总面积为812.3万平方米,已绿化面积达704.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0.53%。其中,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行道绿地的绿化率分别达到95%、97.1%、99.9%、97.2%和91.6%,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省级绿化标准。7年攻坚,“五八”绿色工程提前竣工。如今的安庆城,环境优美,湖山绿遍,古树名木保存完好,市树香樟翠溢街头,市花月季清丽多姿,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菱湖公园  座落于市区。位居老城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的菱湖公园,800年前说是白莲、红莲盛开的天然湖泊,以盛产菱藕和鱼虾而著称,后辟建为游乐园地,距今有260多年的历史。公园占地43.8万平方米,湖水面积24.2万平方米,内辟有儿童乐园、盆景园、花卉园、动物园、水上游乐园、游览憩息区、自然山林区、樱花园等。为游乐和休憩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公园内林木葱郁,翠竹婆婆;黛色掩映,百花溢香;亭台水榭错落,群塑楼阁相间;虹桥柳堤漫漫,曲径回廊通幽。“菱湖夜月”为园中绝景,曾引来不少骚人墨客月夜泛舟,对月而歌。如今,不仅可以飞舟湖上赏月观花,而且可以喜登飞船、火箭,在空中览胜;可以细观奇花异木、珍禽异兽、皖派书法大师邓石如的碑刻珍品、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墓等;还可以细品独特的地方美味佳肴,别有一番情趣。

  莲湖公园  地处市区东北。与菱湖公园仅一桥之隔的莲湖公园,是安庆市开发建成的一座新型游乐园林。公园占地4.75平方公里,其中湖面2.49平方公里。环湖建有“春光苑”、“挹翠轩”、“莲怡港”、“艾春亭”、“日出亭”、“天香亭”、“芙蓉桥”、“三江第一楼”、京剧鼻祖陈长庚雕像安放处、黄镇纪念馆、“抗洪钢铁战士”吴良珠雕像安放处等10多处景点。湖岸垂柳依依,并辟有桃园、桔园、枇杷园以及以桂花、樱花、玉兰花、石榴花为主的花园和雪松、香樟构成的林带。公园内广植名贵观赏林木百种13万多株,仅牡丹园就有58种600余株名贵牡丹。在绿林丛中,早晚游人如织,或轻歌漫舞,或闲坐远眺,或习拳练剑,或踢腿习功,千姿百态。莲湖公园,已成为闹市中理想的游乐休憩场所。

  狮子山公园  建于80年代,是闹市区唯一的一座依山而建的森林公园。公园座落于市城西,由狮子山、脚踏岭、大营盘、小营盘、螺丝山、周山、乌龟山、锅铁山等12座小山丘和岗地组成,面积3.9万平方米。依山建有重翠亭、天池等景点。园中辟有“三八林”、“劳模林”,植有黑松、香樟、桂花、水杉、樱花、碧桃等名贵林木,覆盖率90%,葱郁的林木,宛如华盖。起伏的丘壑间,潺潺山泉,长流不枯。南面滨江,建有仿古门楼,犄角飞檐。依山门有台阶30级。拾级而上,一对高大的石狮,栩栩如生,张开大口欲吞江心之月。登上“江天一览亭”,可饱览水乡泽国的绚丽风光。

  [小区建设]

  建国前,安庆城区平民住宅一般为茅草屋、黑六间、天井式传统民居,官绅多建庭院式府第。1949年,城区住宅共224.8万平方米,其中私房202.3万平方米。解放初期,居民新建瓦房多为黑六间样式。60年代至70年代末,为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房管部门在管理维修房屋的同时大兴土木建筑新房,住宅模式由内、外廊式发展到单元式,总计新建住房18万平方米。但因城市人口骤增,群众住房紧张的状况一直未能得到缓解。

  1978年拉开了市区房屋成片开发、综合开发的序幕,采取统一定点、成片成街、地下地上统包开发的办法,一个小区由一个开发单位全盘承建。开发单位根据小区规划设计方案,按先地下后地上、房屋建筑和配套设施同步进行、留足绿化余地、保护和恢复古建筑等程序实施开发建设。10年中建筑住宅11.3万平方米。

  “八五”期间,本市城镇住宅建设采取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举,房地产开发与各单位投资建房并举,市政、公用基础实施与住宅建设同步实施的方针,拓宽了住宅建设资金渠道,加快了住宅建设步伐。全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完成投资额7.5亿元,建房面积15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占80%,开发万平方米以上设施配套的住宅小区28个,拆迁改造简陋危旧房1.33万户72万平方米,解决了2.1万户住房问题。1996年底,市区住宅建筑面积496.8万平方米,住宅居住面积247.82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8.38平方米。

  安居工程,造福于民。1993年市政府就提出了住房解危解困工作实施意见,一年后在茅清路西兴建的122套住宅,在成本价基础上优惠15%出售给特困户。此后,市经济适用房建设发展中心建设解困住宅面积达7000平方米。1996年5月9日,安居工程红旗小区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整个小区呈L型分布,规划占地23公顷,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是本市目前规模最大的住宅小区。计划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南苑工程21栋住宅楼现已竣工,并通过国家验收,被命名为安徽省安居工程优秀住宅小区、安徽省城镇住宅建设试点优秀小区、国家安居工程优秀住宅小区。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