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著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文章对"金钱就是一切""金钱是万能的"的想法进行了讽刺,揭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面容。
有人曾经说过:“如果你没看百万英镑,那么你就不配谈钱。”我刚开始听到这句话时很遗憾,可当我看了百万英镑后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说这句话。因为当有一整张的百万大钞摆在我面前时我会束手无策,我实在无法想象该如何使用这样的一张大钞,我到底该买什么好呢?谁找得起呢...... 可电影中的亨利,却把张"百万英镑"利用得风声水起,游刃有余。同样是货币,产生的结果却大不相同。如果我有一百万英镑而不是一张支票那我可能会应用得很好。为什么亨利为什么能够善于应用一张支票呢?我想大概是他更了解货币的本质,能够更完善利用货币的职能。
零散的一百万和整张的一百万,同样是货币,同样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他们都拥有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和其他商品一样,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也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但货币又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亨利拿出他的一百万英镑来支付他的饭钱、服装钱、住宿钱的时候,老板们居然表现的那么惊,而且态度完全改变了。因为他们知道对这一百万英镑来说,那点饭钱什么的简直是微不足道。原来,无论什么样的货币,都有它的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把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上同一,在量上可以比较。这也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智能。 货币不只是表现商品的价值,而且要实现商品的价值。亨利的一切支出开销之所以未花一分钱,是因为货币还具有支付手段的职能。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过程中出现了赊购方式,在商品买卖以后一定时期再付贷款,这时货币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货币,也是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其实亨利能够使别人可以毫无怀疑地让他赊帐到底,是因为他有当时的"信用货币"——百万英镑 可以想象现代社会经济生活货币的流通也是需要符合它的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如果不符合这一规律,就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电影的结局是完美的,亨利拥有了幸福的生活。而他曾经拥有过的那张"百万英镑",已经不再是让人惊叹的货币了,因为它失去了货币应具有的本质和职能,只能成为一份永恒的纪念。
看完电影后,我真的很羡慕这位如此"幸运"的主人公,但同时我又想:人们之所以讨好他,不就是因为当时人们太看重金钱了吗?拜金主义是可耻的,不劳而获更不应该!金钱不是万能的,世界上还有许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