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原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人,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文]
回去喽!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归!既然自己使心灵受形体的奴役,为什么还要独自惆怅伤悲?我明白了,以往的不能挽救;我知道了,靠将来还可以补回。真的,走入迷途还不算远,我觉得今是而昨非。船儿轻轻地摇荡着前进,风儿飘飘地吹着我的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恨晨光还是这样隐约依稀。终于看到了家里的屋檐,一边奔跑着一边怀着满腔的欢欣。僮仆跑出来迎接,小儿子等候在家门。园子里象征隐土生活的“三径”已经荒废,可是我心爱的松菊却还幸存。拉着幼子的手走进屋门,已准备了美酒盛满酒樽。高高地举起酒壶和酒觞自酌自饮,悠闲地看着庭园的树枝露出了笑颜。依靠着南窗(窗外有傲天的孤松)寄托自己傲世的情怀,确实感到这小小的空间就可以使人心安。每天在庭园散步已经养成乐趣,虽然安了家门却常常把它闭关。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昂首观看远方的青天。白云无心地飘出山去,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归还。夕阳暗淡将坠人大地,我仍抚着孤松盘桓流连。
回去喽!愿停止断绝那世俗的交游。既然这社会和我的愿望相违,我驾车出采又有什么可以追求?我喜欢的是亲戚间知心的交谈,或者是弹琴读书以消解忧愁。农人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将要耕种去到那西边的田畴。有时我振策驱车,有时我划桨行舟。有时沿着幽深曲折的溪水进入山谷,有时也崎岖坎坷地走过山丘。树木啁欣欣向荣,泉水啊涓涓始流。我赞美万物的得时,感慨自己的一生行将罢休。 算了吧!寄身天地之间还会有多久,为什么不听任自己的心愿以决定去留?为什么栖栖惶惶地,还想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的愿望,仙境又不可预期。趁着这大好的时机独自走了吧,或者就像古代的隐士那样把手杖插在地上躬耕耘籽。登上东边的高地放声长啸,靠近清澈的溪流尽情赋诗。姑且顺着生命的变化走到尽头,高高兴兴地接受天命还有什么怀疑。
[浅析]
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寫於東晉義熙元年(405)十一月,這時他四十一歲,任彭澤令僅八十餘天,決定棄官隱居。這篇文章前面有序,敘述他家貧出仕和棄官歸田的經過,可以參看。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文章開門見山地喝出久蓄胸中之志,好象長呼一口悶氣,感到渾身輕鬆自在。「歸去來兮」,即「回家去啊」!來,表趨向的語助詞。「田園將蕪胡不歸?」以反問語氣表示歸田之志已決。「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回顧當時為了謀生而出仕,使精神受形體的奴役,感到痛苦悲哀,現在已覺悟到過去的錯誤雖然無法挽回,未來的去向還來得及重新安排。作者引用《論語·微子》中楚狂接輿的歌辭:「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稍加點化,形神俱似。「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則是覺醒和決絕的宣言。他看清了官場的惡濁,不願同流合污;認識到仕途即迷途,幸而踐之未遠,回頭不遲;一種悔悟和慶幸之情溢於言外,這一段是申述「歸去來兮」的緣由。寓理於情,讀來誠摯懇切,在平靜的語氣中顯示出思緒的變遷和深沉的感慨。
以下想象歸家途中和抵家以後的情狀。「舟搖搖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寫船行順風,輕快如飛,而心情的愉快亦盡在其中。「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寫晝夜兼程,望歸甚切,問路於行人,見暗自計程,迫不及待;唯其如此,方恨路程之長,而嫌時間過得太慢。「恨晨光之熹微」,正是把心理上的歸程之長化為時間之慢的感覺,以表現其急切盼歸的心情。「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寫初見家門時的歡欣雀躍之態,簡直象小孩子那樣天真。「僮僕歡迎,稚子候門」,家人歡迎主人辭官歸來,主僕同心,長幼一致,頗使作者感到快慰。「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惋嘆之情,大有恨不早歸之感。所喜手植的松菊依然無恙,樽中的酒也裝得滿滿的。松菊猶存,以喻堅芳之節仍在;有酒盈樽,則示平生之願已足。由此而帶出:「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室之易安。」這四句寫盡飲酒自樂和傲然自得的情景。《韓詩外傳》卷九載北郭先生辭楚王之聘,妻子很支持他,說:「今如結駟列騎,所安不過容膝。」「審容室之易安」,這裡借用來表示自己寧安容膝之貧居,而不願出去做官了。這與「三徑就荒」一樣,都是引用同類的典故,仿佛信手拈來,自然合拍,而且顯得語如己出,渾然無用典之蹟。
接著由居室之中移到庭園之間:「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這八句寫涉足庭園,情與景遇,悠然有會於心的境界。你看他:拄著拐杖,隨意走走停停;時而抬起頭來,望望遠處的景色;舉凡白雲出山,飛鳥投林,都足以發人遐想。「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既是寫景,也是抒情;作者就象那出岫之雲,出仕本屬於「無心」;又象那歸飛之鳥,對官場仕途已十分厭倦,終於在田園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歸宿。「景翳翳以將入」,寫夕陽在山,蒼茫暮色將至;「撫孤松而盤桓」,則托物言志,以示孤獨堅貞之節有如此松,這一大段,由居室而庭園,作者以飽蘸詩情之筆,逐層寫出種種怡顏悅性的情事和令人流連忘返的景色,展現了一個與惡濁的官場截然相反的美好境界。
下一段再以「歸去來兮」冒頭,表示要謝絕交游,與世相忘;「悅親戚之情話,樂趣琴書以消憂」,聽家人談談知心話,以琴書為親密的伴侶,塵俗不染於心,也足以樂而忘憂了。「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躬耕田園的生活,在作者筆下顯然已被詩化,這與其說是寫實,不如說是浪漫的抒情。「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寫農事之暇,乘興出遊,登山泛溪,尋幽探勝。「崎嶇經丘」承「或命巾車」,指陸行;「窈窕尋壑」承「或棹孤舟」,指水路。音節和諧優美,讀來有悠游鬆容之概。「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觸景生感,從春來萬物的欣欣向榮中,感到大自然的遷流不息和人生的短暫,而流露出及時行樂的思想。雖然畸有感喟,但基調仍是恬靜而開朗的。這一段承上啟下,把筆觸從居室和庭園延伸到郊原和溪山之間,進一步展拓出一個春郊事農和溪山尋幽的隱居天地;並且觸物感興,為尾段的抒情性議論作了過渡。
尾段抒發對宇宙和人生的感想,可以看作是一篇隱居心理的自白。「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是說寄身天地之間,不過短暫的一瞬,為甚麼不隨自己的心意決定行止呢?「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是對汲汲於富貴利祿、心為形役的人們所發出的詰問;作者自己的態度是:「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既不願奔走求榮,也不想服藥求仙;他所嚮往的是:「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良辰勝景,獨自出游;除草培土,躬親農桑;登山長嘯,臨水賦詩;一生志願,於此已足,植杖耘耔,暗用《論語.微子》荷蓧丈人「植其杖而耘」的故事;登皋舒嘯,則似蘇門山隱士孫登長嘯如鸞鳳之聲的故事。作者分別用以寄寓自己的志趣。最後以「聊乘化以歸盡,樂乎天卸復奚疑」收束全文,表示隨順死生變化,一切聽其自然,樂天知命而盡其餘年。這是作者的處世哲學和人生結論。雖然不免消極,低確乎發自內心,而且包含著從庸俗險惡的官場引身而退的痛苦反省,帶有過來人正反兩面的深刻體驗;因而不同於那種高談玄理,自命清高的假隱士。
這篇文章感情真摯,語言樸素,音節諧美,有如天籟,呈現出一種天然真色之美。作者直抒胸臆,不假塗飾,而自然純真可親。李格非說:「《歸去來辭》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有斧鑿痕。」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辭》而已。」可謂推賞備至了。
序文:
作者出仕的原因:
1.家貧。因為:
A.家中年幼的小孩甚多。
B.耕種的收穫不能自供給需要。
C.因此,家中便沒有積蓄了糧食。
2.自己缺乏了謀取生計的本領,因為他只懂官,其他一無是處。
3.親友的勸說。
出仕的經過:
1.時正值桓玄作亂,各地方官長以施行恩惠給別人作為最高的榮譽。
2.得到叔父的推薦。
選擇彭澤的原因:
1.兵亂未平,怕到遠處為官。
2.彭澤離家百里,易於回鄉。
3.做官的收入,足以可以釀酒痛飲。
為官時的感受:
1.違背自己比飢饑、寒泠更為令人愁苦。
2.他希望一年後才辭官從事農耕。
辭官的原因:
1.作官是違反自己的本意,他希望能過隱居的生活。
2.他的妹妹死於武昌,他要去奔喪。
3.作官八十餘日,由中秋至冬。
作者辭官歸田之原因:
1.以前既因為謀生而出仕,使精神受形體的奴役,感到痛苦悲哀。
2.現在已覺悟到過去的錯誤雖然無法挽回,未來的去向還來得及重新安排。
3.他醒覺到過去的不是,慶幸自己回頭還來得及。
全段寓理於情,讀來誠摰氏懇切,在平靜的語氣中顯示出思緒的變遷和深沉的感慨。
在回家途中的情景:
1.船行順風,輕快如飛,風飄吹衣,而心情的愉快亦盡在其中。
2.晝夜兼程,問路於途人,恨晨光熹微,至望不到故鄉。
3.及見家門在即,欣喜狂奔。
到達家中的情景:
1.僮僕、兒子在門前歡迎。
2.屋子中間的小路將要荒涼,可幸的是路旁的小路松、菊仍在,以示堅芳之節仍在。
3.和自己的兒子進入室內,而自己酒瓶仍是滿滿的。
家居生活的描寫:
1.一邊獨自飲酒,一邊欣賞庭中樹木及南窗景色。
2.天天涉足園庭,享受清靜自由的情趣。
3.拿著竹杖四處閑遊,眺望四周的景色。
4.在野外欣賞浮雲,歸鳥、落日、孤松。
此外,亦借浮雲出岫、鳥倦知還之景,而抒發自己出仕本是出於無意,而厭倦官場之生涯。(借景抒情)
田園生活的描寫:
1.謝絕外間的交遊,因為世俗和我本是合不來的。
2.和親戚談天,彈琴看書。
3.往田中耕種。
4.駕車乘船,到野外遊山玩水。
作者見萬物蓬勃生長,因而產生了感觸:
1.一方面羨慕萬物之生長。
2.另一方面感觸自己生命之即將結束,而又一事無成。
作者歸隱後之人生態度:
總綱:生命苦短,應及時行樂。
肉體之生存還有多少時候呢,所以應隨心所欲地去做自己喜歡的東西。(這並不等如放縱自己,而是要歸隱田園。)
內容:
1.不再冀盼富貴。
2.只是渴望能過著一些平淡恬靜的生活:
A.天氣好的情況下獨自到外走走。
B.到田間去種田。
C.登上在高地上長嘯高歌。
D.到清溪邊賦詩。
3.隨大自然之變化而終老,樂於去接受天命吧了。
作法技巧:
修辭法之運用:
1.對偶:比比皆是。
2.用典:
A.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B.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C.審容室之易安。《韓詩外傳:北郭先生辭楚王之聘,妻子很支持他,說:「今如列騎,所安不過容膝。」》
D.植枚耘耔。《論語.微子:荷蓧丈人「植其杖而耘」的故事。》
3.字數:
以四言、六言為主。
4.押韻:
隔句押韻,轉韻。
5.雙聲疊韻:
雙聲:惆悵、崎嶇。
疊韻:熹微、窈窕、盤桓。
疊字:遙遙、飄飄。
6.設問: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主旨:
在序文中,作者敘述自己出仕及辭官之原因。
在正文中,作者敘述在辭官歸家途中的欣喜心情,描寫恬靜家居生活的悅樂,彈琴讀書的雅趣,親戚情話,農人往來的欣愉,遊覽山水的寫意,最後表露自己高潔的本性(不求富貴,不虛幻求仙;甘於植杖躬耕,臨流賦詩,樂天知命;甘於過著擺脫世俗煩擾的隱居生活。
體裁:本文的體裁是辭。
编辑/天高云淡
欢迎您光临天地人网
http://www.sdls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