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分数线刚一出来,一些考生家长在网上查到自己的孩子被某某大学录取了,也不等录取通知书送到,状元宴的酒席就急着摆起来。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那么,摆状元宴,也是赶早不赶晚喽!
年年七月的腰包都要瘦削两圈,是谁让状元宴和婚丧嫁娶排到同等位置,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我分析,应该是从尊师重教开始的吧。
八十年代初,姐姐上大学的那个年代,亲朋好友到家里送个被罩或床单,寒暄几句祝愿话就算同喜同乐了,根本没有摆酒席这码事。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知识改变命运的主题不断地在中国大地上回响,上大学就是每个家长对子女的最大期望。如果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大学,也成了家长最值得炫耀的事。由此,摆状元宴的风气也就慢慢地形成了。
状元宴不能不摆。第一,状元宴能使孩子在自己的同事或亲朋中明确定位:比如是A级大学,还是B级大学;第二,借状元宴回收钱财。贫民百姓借着摆几桌宴席,凑孩子上学的费用;当官的更是名正言顺地借机敛财......
状元酒不能不喝。第一,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你家孩子上大学,我家孩子迟早也上大学,不过是相互捧场借个脸面的事;第二,喝了人家的状元酒,也会找到理由找到借口加紧对自己孩子的督促和看管。
攀比历来是中国人的习性。比工作是否优越、比家庭经济状况、比孩子的前途......比来比去,就把人比狭隘了,比浮躁了!男人女人刚结婚时喜欢比谁的老婆漂亮、谁的老公潇洒;三十岁后开始比哪家老公晋升了官职,哪家媳妇被高薪聘任;而过了四十岁,大多开始比谁家的孩子学习好,谁家的孩子进了名牌大学。
状元宴亦醉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宴席的三六九等。上周日是老公的同事为孩子举办状元宴,酒席是在市宾馆摆的,其中有五桌在包房,大多是有头脸或是礼金丰厚者,饭菜当然要精致了;大厅里的三十桌都是普通朋友或单位职员,薄薄的一百元毛票子,也就买个硬座,更免去了敬酒的麻烦!
因为吃了太多次的状元宴,所以一定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要考大学!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家长,他是某电力部门的局长,儿子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是很好,但孩子的志向是做个军人。去年年底,孩子自己偷偷报名要参军,他的父亲知道后断然阻止,经过几轮协商,儿子依然固执己见,气急的父亲一怒之下,竟然将孩子驱除家门!父亲的理由很充足:不上大学的人生是残缺的,没有大学文凭做护身符,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不会健步如飞,官运亨通!
胳膊终究扭不过大腿,孩子最后还是回到了学校,今年高考,虽然成绩刚打三百多分,可神通广大的父亲,花了二十几万把他送进了大学校门,状元宴也摆了整整三天!
古代的状元三年刚出一个,现在的状元年年都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遍地开花!但这所谓的状元酒你又不能不喝!走形式、摆过场的事该做也得做嘛!哎,如今为什么令人竖起大拇指的事情越来越少,而好多的喝彩也都附带着某种虚伪的商业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