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d图库 >> 质疑林彪"9.13"事件
 双击自动滚屏 
质疑林彪"9.13"事件

发表日期:2006年8月17日  出处:http://abc789422.2000y.net  本页面已被访问

质疑林彪"9.13"事件
  2001年的9月13日是中国当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林彪"9.13"事件三十周年,笔者经过长期严肃的分析后认为本案存在多处重大疑点,所以特作此文。笔者将本着严肃,认真,研究的态度对"9.13"事件进行全新的探讨。

  内容提要:
  本文中笔者将要对"9.13"事件提出以下新的、不同于通常说法的核心结论:
  一、林彪在1971年9月12日夜出走去机场的汽车上没有说过"到伊尔库茨克多远,要飞多长时间"这句关键性的话。这是林彪事件关键性证人李文普说的谎话,做的伪证。
  二、林彪在9月12日夜乘机要出走的目的地是广州(香港),而不是想叛逃苏联。最终没有去往广州的原因是所乘三叉戟256号飞机燃油不足。而后来飞向蒙古、苏联的行为应由林彪之子林立果负责。
  三、256飞机在外蒙古境内没有一直飞向苏联,而是在飞到苏联、蒙古边境处调头,向中国方向返回。这个举动不是因为燃油不够导致寻找机场迫降,而是因为林彪不想叛国,所以强令256飞机返回中国。
  四、256飞机在外蒙古的温都尔汗着陆前,在空中就已经发生爆炸并起火。
  五、256飞机在空中爆炸起火是由于在温都尔汗附近被驻蒙古的苏军导弹击中所致,飞机在受伤后,进行带火迫降时又发生事故,最后迫降失败,机毁人亡。
  六、林彪事先并不知道谋杀毛 泽 东阴谋,也未参与,那是林彪之子林立果盗用林彪的名义进行的冒险。



  进入2001年后笔者见到了两份最新出版的林彪事件亲历者的回忆书刊。一份是我国当年驻外蒙古的武官孙一先写的《在大漠那边--亲历林彪坠机事件和中蒙关系波折》(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另一份是2001年2月号的《中华儿女》杂志上刊登的林彪专机机组成员康庭梓的文章《林彪座机强行起飞之后》。

  康庭梓的文章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新信息,其中最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杂志第41页上的"林彪出逃航线示意图"。在外蒙古的一段航线中清楚地标注出:飞机在飞到接近苏联与蒙古的边界线后,却突然掉头向返回中国的方向飞来,并在返回途中坠毁于温都尔汗。

  "256飞机在温都尔汗坠毁之前是向着返回中国的方向飞行的。而不是向苏联方向飞去。"笔者第一次见到这种说法是看王兆军所着《谁杀了林彪》(台湾世界书局1997)。王兆军在书中是这样叙述的:
  ……林彪和他的妻、子都死在飞机上,三叉戟坠毁的时候,不是在寻求庇护的路上,而是正向中国方向飞行。林的妻、子可能强迫林改变意志逃窜苏联。……

  ……苏联官员的证词说:"飞机先向西飞,后来改向北飞。在飞到苏联和蒙古边境时,又折回来向南飞"。彼得(指PeterHannam--笔者注)采访了两次去调查林彪之死的克格勃小组。该小组一成员说:"我们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才查清楚林彪死亡的情况,但我们既不能告诉中国人,也不能告诉蒙古人。只有四个人知道林彪死亡的真相: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亚历山德鲁和我。"
  ……必须说明的是,王兆军书中的这段叙述是引自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资助的记者

  PeterHannam(彼得·汉纳姆)的报导。这位记者于1993年亲自跑到苏联和蒙古采访,采访了大量当事人(包括克格勃人员)。其中经过采访,由克格勃人员提供的林彪确实死于蒙古的结论,已经成为一项来自第三方的铁证,彻底打破了诸如"林彪死于国内"的传说。我国已公认PeterHannam的采访报导具有很高的可信性。
  其中,"飞机先向西飞,后来改向北飞。在飞到苏联和蒙古边境时,又折回来向南飞",这一说法来自苏联官员,苏联人当年通过雷达是很容易监视256飞机的航线的。这一结论是很容易核查、对证的,所以PeterHannam在这一点上的报导应是可信的。最近笔者又看到一则报导,是日本每日新闻系周刊《Sunday每日》于2000年独家专访前蒙古外交部次长云登的报导。云登谈到:"……林彪的飞机似乎为了闪躲雷达,因此一直是低空飞行地进入蒙古境内,当时的说法好像是蒙古完全不知情,其实是一开始便掌握了该机的飞行轨迹,因为该机在极低的低空飞行,因此轰隆声响,蒙古系循声而追踪的"。可见,蒙古当时都能掌握该机航线,以苏联的军事技术水平跟踪一架民航飞机就更无问题。
  笔者当初从王兆军的书中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时感到无比吃惊,因为我们以前听到的9.13事件的正式的说法中从来就没有这一条。我们一般人接受的信息是:林彪是有意叛逃苏联的,他的座机一直向着苏联飞去,即使不是笔直,大方向也是朝着苏联。在直飞到温都尔汗附近时,由于燃料不足坠毁。这种看法应该是一般老百姓得到的通常信息。比如,在孙一先的书中,也反映了这种大众观点:在2001年刚刚出版的孙书263页中,孙一先也给出了一幅林彪飞机的航线图,在这幅图中,就标注出256飞机在外蒙古境内是一直飞向温都尔汗的--没有从苏蒙边境返回的信息。看来这位当年的驻蒙武官,亲自向周 恩 来汇报林彪坠机情况的"
  知情人"至今还是与大多数人一样,认为256飞机是直飞温都尔汗坠毁的,不存在回返一事。我们普通人以前谁听说过256飞机到了苏联和蒙古的边境却不再跨前一步,而是向返回中国的方向飞来,并在返航途中坠毁于温都尔汗?

  不过对于王兆军书中提供的这些海外消息,笔者当初持怀疑态度,只看为一家之言(按说王书引用的材料是苏联克格勃的调查,应该有极大的可信性),因为仅听一方的说辞难免有偏颇。

  但是,现在我们看一看康庭梓文章中的"林彪出逃航线示意图",想一想康庭梓就是256飞机的幸存的驾驶员,再想一想这篇文章并不是发表在一般的猎奇小报上,而是刊登在非常严肃的,由团中央主办的,声称"不允许有任何虚构"的《中华儿女》杂志上(它的一些文章的发表甚至专门经过中宣部审查)。我们还会认为"256飞机在飞到苏联、蒙古边境处调头,并向中国方向返回"一事是无端的谣言吗?

  为什么我方书刊几乎一概不提256飞机从苏蒙边界掉头返回一事?

  笔者认为并不是我方故意隐瞒此事,而是我方当初根本不了解这一情况,因为我方雷达无法监测这一现象,从而做出了错误判断。我来简单分析一下:
  我方出版的书籍几乎很少介绍256飞机在外蒙古境内的详细飞行轨迹和飞临各处的详细时间。笔者见到的最详细的叙述是当时任军委空军指挥所值班作战参谋的朱秉秀的叙述(见周敬青的文章《是周 恩 来不让外逃的林彪返回着陆?》,发表在《党的文献》杂志1999年第4期):
  ……眼看目标靠近边界线移动,1:50飞出国境,进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并在逐渐下降高度,直到我地面雷达上的信号于温都尔汗以南消失。李德生立即向周 恩 来报告了雷达信号最后消失的位置。
  ……请大家注意一下上述引文中的一个细节,即:雷达信号消失于温都尔汗"以南"。而256飞机实际上却是坠毁于温都尔汗"东北"(不是"以南")60公里的苏布拉嘎盆地(孙一先书278、263页)。既然消失于温都尔汗"以南",而实际坠毁于其"东北"。也就是说256飞机在我方雷达上消失以后,并不代表它坠毁了,实际上仍在飞行。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256飞机于温都尔汗以南,从我方地面雷达上消失并不是由于它坠毁了,而是由于它飞出了我方雷达的监测范围。这以后它虽然还在飞,但其后来的举动我方实际已经无法通过雷达监视了。

  我们这样说是因为:温都尔汗附近离中蒙边界近1千公里以上,加上256飞机在外蒙境内"在极低的低空飞行",这都会造成飞机脱离我方雷达监视范围。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例如:在康庭梓文中就提到:他自己在山海关机场调度室通过雷达仅监视了256飞机14分钟,距离120公里,256飞机就从山海关雷达屏消失了。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后来256飞机从苏蒙边界掉头返回一事我方就无法监视,因而不了解,反而想当然地错误认为:256飞机从我方雷达消失就意味着它坠毁了;或者是错误地认为:飞机从雷达上消失后直飞温都尔汗附近坠毁。

  正由于苏联方面的雷达可以全程监视256飞机的行踪,所以笔者认为苏联人得出的"256飞机从苏蒙边界掉头返回"的结论要比我方结论可信得多。而康庭梓给出的令人惊讶的"林彪出逃航线示意图",恐怕是他们今天也看到了外方相关报导,并赞同了苏联人的说法吧!

  以上的叙述无非告诉大家一个我们过去从未听说的结论--"256飞机在外蒙古境内不是一直飞向苏联,而是在苏联、蒙古边界掉头向中国方向飞来"。这样就自然引发一个问题:既然早想叛逃,为何往回飞?发生了什么事?这是为什么?
  256飞机从苏蒙边境的掉头回飞是不是仅仅因为飞机燃油不够,所以只是想回头找机场迫降(若是这样的话就跟现在的通常说法只有小细节的差别,而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了)?

  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分两种情况讨论一下:
  第一种情况:256飞机机组成员技术过硬(虽然未带领航员等人),在飞机飞到苏蒙边界附近,发现燃油不够时,仍然能够大致知道自己所处位置。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他们就知道此时已在苏蒙边界附近,则他们一口气飞过边界到苏联机场降落岂不更好?苏联的机场应该比蒙古机场多很多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256飞机调转回返找机场迫降是不合理的。
  第二种情况(也是最可能的情况):由于256飞机起飞时未带领航员等人,所以飞机飞临苏蒙边界时,机组人员搞不清自己精确位置。如果是这种情况,当机组人员发现燃油不够时,他们将面临"是向前飞找机场迫降,还是回头飞找机场"的选择。笔者认为,当256飞机对准苏联方向飞行后,通过飞行时间和飞行速度,驾驶员还是能大致判断出此时离苏联不会太远了。一口气向前飞,在发达的苏联境内找到机场的可能性当然大于往回返在落后的蒙古境内找到机场的几率。再说,就算驾驶员一点也不了解自己的位置,则往前飞找机场和往后飞找机场的难度不是一样吗?而往前飞还免去了费劲掉转机头的麻烦--何必要转头呢?最要命的是:往回飞找机场,在不知自己确切位置的情况下,他们就不怕一不小心飞回中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256飞机调转回返找机场迫降也是不合理的。
  再从另一个角度看:在搞不清自己精确位置的前提下,如果256飞机转头是为了找机场,则因为它需要边飞边寻觅,它的航迹就应该是曲折的,徘徊的,犹豫的。虽然从康庭梓文中的"林彪出逃航线示意图"中(该图比例尺太高,不太精细),我们现在还不易判断它是否是在曲折地寻觅,但是我们可以从苏蒙方面对256飞机采取的举动看出一些端倪。
  在Hannam的采访中,苏联官员也认为"三叉戟坠毁的时候,不是在寻求庇护的路上,而是正向中国方向飞行"。从这段字面可以看出:苏方并不认为256飞机是想找机场迫降,而是向中国方向飞。而在后面的详细分析中我们将看到恐怕正是由于苏蒙方面也做出了判断,认为256飞机转头是为了返回中国,而不是为了寻找机场迫降,所以才将它击落(详见后面的论述)。
  从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大致否定"256飞机从苏蒙边境掉头回飞是因为缺油而想找机场迫降"的观点。
  既然256飞机的掉头回飞不是因为缺油而想找机场迫降,那么,它从苏联、蒙古边界掉头向中国方向飞回来这是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这是为什么?

  要想令人信服地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整个事件前因后果有个交待。在此笔者通过长期的资料积累和分析,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全面谈谈自己对1971年9月13日这一天事态的看法。对有兴趣的读者,相信不会浪费你们的时间:


  一、林彪出逃是什么性质?
  其实,林彪出逃是应该分成两种情况来分别讨论的。因为他们的恶劣程度是完全不同的。第一种是出逃广州(香港),第二种是出逃苏联。

  如果林彪真的出逃广州(香港)的话,属于党内矛盾。可以说从千百年的历史角度说,林彪顶多是当时的党的叛徒,却不是民族的、中国的叛徒。对林彪在中国的历史评价没多少影响。这就象历史上的各派党争一样,不论属于哪一派别,只要他不出卖民族利益,他就不是汉奸卖国贼。

  如果林彪真的出逃苏联的话,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当时中苏关系严重对立,中苏间矛盾就是民族矛盾,国家矛盾。这个时候出逃(叛逃)苏联,那么不管什么原因,叛逃者都将是背叛民族,背叛祖国。他都是汉奸、卖国贼、民族的罪人。如果林彪走上了这条道路,那么,不管他过去有多大功勋,他都将和历史上的大汉奸张邦昌、秦桧、汪精卫一个性质(顶多是程度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他将被同样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真是一万年也翻不了身。



  二、林彪有没有叛逃苏联,当汉奸,卖国贼的动机与思想基础?
  笔者的分析是肯定的:没有!至少是非常不充份!

  一个人的行为是受他的思想支配的,我们先来看看林彪的思想基础是什么样的。

  以下摘自林彪着《战术思想研究--论一点两面及战术作风》:
  "……我们是人民起义军,……,是为了广大人民的解放,而不是为了自己或哪一个。不是为了吃粮。我们的每一个胜利,都会影响到人民的吃饭、住房、种地。我们每一个胜利都与人民利益直接联系着。我们自己吃得坏些,穿得坏些是没有关系的。我们的生命,只是沧海一粟。无数万人的生命,他们后代的生命,才是宝贵的。……"

  林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战争年代的林彪无愧于他说的这些话。林彪平时不讲吃,不讲穿,想的就是部队,就是打胜仗,就是为穷苦人民能过好生活而打江山。

  上级发什么衣服他就穿什么衣服,从不计较长短尺寸,合不合身,款式美不美观,穿在身上潇不潇洒。周赤萍回忆林彪总是穿一套灰布军衣。1958年他在昆明看到林彪时穿的是很普通的黑色呢子衣服,袖口上还打了补丁。

  林彪吃得很简单,两菜一汤,青菜,豆腐,平时唯一的零食是炒黄豆。有一次在法库,林彪到地主家吃饭,桌上有个酸菜炒白肉,他吃了几口。从来没有讨论过吃喝的林彪,回来后不同寻常地连连说好吃、好吃!说过了又说再不能吃了。好吃的东西林彪为什么再也不吃了?为了减肥?不是!是为了怕吃了地主的饭,就不再想为劳动人民打江山了。这可是立场问题。从这个例子我们看出林彪并不是不爱吃美食,而是有高尚的理想,并且对自己要求严格。战争年代,他工作,起居都是简陋的农舍里。他经常深入火线上,打起仗来一夜一夜不睡觉是家常便饭。(参见韦力编《1965年前的林彪》西藏人民出版社229页)

  林彪家的保姆王淑媛在9.13后"揭发"林彪"艰苦朴素,别看他外表穿得好,里面的衣服都是林立果穿剩下的,他补补再穿"。王老太太还揭发林彪"从来不玩女人!不象那些人喜欢玩女人。"。林彪不玩女人是他从来没这欲望,还是他玩不动?都不是!林彪的前妻张梅号称陕北一枝花,叶群也是延安八美。看来林彪不是没有好美之心。解放后有一次叶群参加一个老干部的婚礼,那老干部娶的是年轻貌美的文工团员。林彪为此训斥叶群道:"老配少,参加这种婚礼干啥?什么思想作风?我不去是我看不惯,你去你是什么思想作风?"。寻常的夫妻吵架最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德,我们可以看出:林彪并不是没色心、没色劲。而是对自己有高尚的道德要求。看不惯声色小人。

  实际例子当然远远多于这些,我们从林彪长期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的道德是高尚的,他的言行是一致的。

  有人可能会指责林彪在文革中的言行。我们应该承认他在文革中有所投机(有一部份可能出于无奈),他当然应该为此担负他应付的责任。但是林彪在文革中主动攻击的少(这是和江青集团的巨大差别),在大局已定情况下跟进的多。但也有很多事明明不是他干的,也被当作文革的替罪羊统统推到林彪身上,这从林彪秘书张云生的书《毛家湾纪实》中可以大量看到。

  林彪这样一个有道德基础的人,那么聪明、睿智的人,一个对自己有严格要求的人,怎么会分不清好坏,不顾大节,以自己老残的身躯,还贪那么一点苟活,去做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呢?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在这里笔者认为:林彪没有叛逃苏联,当汉奸、卖国贼的充份动机与思想基础。



  三、林彪在直到9月12日晚的心态都表现出他拒绝叛逃苏联:
  以下选自1994年8月10日《中华读书报》的图门的文章(图门是中央军委法制局第一任局长,林彪案办公室负责人之一,特别法庭公诉人):
  9月2日下午……林彪说:"北戴河的房子不要盖了,反正我活不了几天了。"

  9月11日12:30,内勤听到……林彪说:"反正活不了多久了,死也死在这里。一是坐牢,二是从容就义。"
  --转引自《风云9、13》张聂尔,解放军出版社P311-312


  从以上看出,到9月11日时,林彪有的是"从容就义"的心,连去广州的心都没有,更别说叛逃苏联。



  以下选自林立果未婚妻张宁写的《自己写自己》(作家出版社)243-244页:

  (9月12日晚)十一点多了……不一会儿,小陈(指林彪内勤陈占照--笔者注)端着茶盘从林彪那边走廊上的小侧门里冒出来,急步走向林立衡:"我悄悄进去,刚走到沙发后面就被林立果发现了,凶巴巴地推我出来,差点把我推倒,吓坏我了。" 立衡和众人急问:"听到什么呀?"
  小陈说:"我刚进去的时候,听到首长哭(呜咽)着说:'我至死是民族主义者',听到这句,就被立果发现我了,立果推我的时候,首长回头望了一眼,我看见首长正淌着眼泪。"

  由于林彪出走是在9月12日晚11:40左右,而这一段叙述距离林彪上汽车出走只有几十分钟了,对了解林彪出走前的最后心态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有必要先辨析一下它的可靠性:
  首先,陈占照本人没有任何理由骗人。林彪的女儿林立衡倒是有可能编造有利于翻案的说辞。但是从上文可以看出:听陈占照叙述的不止有林立衡,还有"众人",应该不难找到陈占照及其他人对证。另一方面,林彪最后几天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会倍受林彪案件专案组的关注。这句话应该有林办工作人员的揭发材料,所以可以查阅当年的揭发材料。由于证人众多,所以林立衡敢于在此说谎的可能性极小。此段材料应该可信。

  那么林彪为什么要说自己是民族主义者呢?或者是林彪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既然提到所谓"民族主义者",那一定是涉及了外族,此处肯定指苏联。在这种时刻,林立果在与林彪的谈话中谈到苏联,那只可能是与林彪讨论逃往苏联的一种选择(当然也会讨论去广州的选择)。而林彪又为何流泪呢?很简单,逃往苏联就是出卖民族,当卖国贼,想来林彪一世辉煌,而现实却真要逼着他往这条可耻的路上走。临老临老却要面对这样尴尬的选择,他怎能不感慨伤怀呢?而林彪说自己是"民族主义者"就表明了他要坚守民族气节,不愿意叛逃苏联的态度--真想背叛自己民族的人,还谈什么"民族主义者"?而出逃广州(香港)林彪应该是同意的。
  所以,林彪出走之前几十分钟时,他仍然不同意叛逃苏联(但跑到广州是同意的)。

  总之,在与毛 泽 东的关系已不可挽回之后,林彪有"坐牢"的心,有"从容就义"的心,也有南走广州(香港)的心,但是不同意叛逃苏联(叛逃苏联作为一种选择,林立果向林彪讨论过,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但被林彪拒绝了)。



  四、林彪的行动也表现出他要去的是广州(香港),而决非苏联:
  我们请看8341部队大队长姜作寿发表在《中华儿女》上的访谈录:
  回到大队值班室不大功夫,刘吉纯副科长带着林立衡来找我,说有要紧事情。

  "叶群,林立果要带着首长逃走。他们先到广州,然后再去香港……你看怎么办?"林立衡急切地问。

  "你说的这些可靠吗?"我惊异地问。

  "可靠。这是叶群当面给我布置的,她让我马上回楼准备,让我跟他们一起走……我不能跟他们一起走呀。你看我该怎么办?"在夜暗中,我仍然能感觉到她那真诚期待的目光。

  她所讲的,使人不能相信。象林彪这样的党的高级领导人,怎么可能跟老婆孩子去香港呢?
  这个细节(转引自张聂尔书315页)发生在9月12日晚9:20左右,而林彪踏上出走的汽车是在9月12日晚11:40左右。也就是说:在林彪出走前2小时的时候,叶群、林立果对林立衡交待的仍是逃往广州(根本不是苏联!)。



  再请看张聂尔书313页:
  大约(9月12日)晚上10时,林,叶和林立果又进行密谈。密谈中,林办工作人员听到林立果好像对林彪说:"黄吴李邱……你都交给我了嘛!到了香港就好办了。"

  这是引自图门的文章。这一段话是工作人员听到的"密谈",既然是"密谈"就不会是掩人耳目的假话,它真实反映了林立果当时的打算--是要去香港。而晚上10点--这已经离林彪出走只有1个多小时了。

  正如张聂尔分析的"……至少在9月12日晚10时左右,林彪还是准备去南方……更能证明林彪原来去广州的打算"。(还有许多细节分析,请参见《风云9.13》P314,张聂尔,解放军出版社)。

  总之,林彪在9月12日晚11:40左右踏上出走的汽车的时刻,他的目标是去广州(香港),而决非苏联。



  五、到底是什么证据证明林彪是主动逃往苏联呢(请注意"主动"两字及含义)?
  笔者不否认林彪想主动出走广州(香港),而前面笔者提过,这"南逃广州"和"叛逃苏联"性质可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前者是党内矛盾,后者可是出卖民族和祖国。那么究竟是什么证据可以证明林彪是想主动叛逃苏联从而遗臭万年呢?

  找来找去笔者惊讶地发现:只有唯一的一个证据!就是林彪说的一句话(即"到伊尔库茨克多远,要飞多长时间?")--精确地说是由林彪警卫参谋李文普口中得知的这一句话。

  我们不禁要问:这么大个林彪事件凭什么仅靠李文普的一句证词--这是孤证嘛!--难道就没有什么更多的证据?令人惊讶的是:没有!就是没有!所有论定"林彪是主动逃往苏联"的权威证据唯一就靠李文普这句话。

  我们先看党史专家,中央党校教授于南在《说不尽的毛 泽 东》中的说法:
  在审理两案时,曾就林彪是否被劫持作过调查。结果证明被劫持的说法站不住脚。这里的关键人物是林彪的警卫秘书李文普,……他在车上听到林彪问林立果:到伊尔库茨克有多远?(转引自张聂尔书第310页)--笔者注:这里李文普的话被认为是"关键"。

  我们再看林彪事件研究专家肖思科(上校,解放军总后勤部后勤学院政治处主任,调查研究"两案"10年,出书5本:《超级审判》、《林彪元帅叛逃最新报告》……)的说法:

  针对"绑架出逃之说",肖思科找到林彪事件的关键人物,在林彪身边做警卫和生活服务工作的总参办公厅警卫处副处长李文普。--笔者注:"关键"还是李文普。

  我们再看林立果未婚妻张宁写的《自己写自己》第295页(作家出版社):
  ……换取李处长石破天惊的一句话:"林彪是自己走的,他说'到伊尔库茨克'。"

  鉴于李处长的特殊身份,他讲的证据,便成了林彪叛逃的权威铁证。

  笔者注:李文普的话成了"权威"、"铁证"。

  读者诸君不用再看了,再看还是李文普。我们可以说李文普这句话要了林彪的命。真能让林彪一万年也翻不了身。

  但是由于这是一个人的"孤证",听到这句话的其他人全死光了。所以,现在全靠李文普一个人的一张嘴,连个旁证都没有。李文普说什么就可以是什么。那么,是不是也给作伪证提供了条件呢?

  六、笔者经过份析后得出判断:林彪在汽车上没有说过"到伊尔库茨克多远,要飞多长时间"这句话。李文普的揭发很可能是迫于某种政治压力说的假?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