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土人情 >> 哈密鸣沙山(踏雪寻冰)
 双击自动滚屏 
哈密鸣沙山(踏雪寻冰)

发表日期:2006年9月1日  出处:http://lifjx.2000y.net 踏雪寻冰文集  作者:踏雪寻冰  本页面已被访问


哈密鸣沙山

文/编辑  踏雪寻冰

 

    被列为中国四大鸣沙山响声之首的哈密鸣沙山,位于哈密市以北70多公里处的口门子柳条河沿处,坐落在天山北麓海拔19302168的草原上,面积有10平方公里,呈新月型,沙丘最高处可达180,与天山庙遥遥相望。

关于鸣沙山的传说有许多。流传最广泛的要属下面两种:其一相传唐朝女将樊梨花带兵西征时路过沙山,将一营兵马驻扎在鸣沙山下,谁知敌人深夜偷袭,一营女兵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但最终因众寡悬殊,全部阵亡,闻讯赶来的樊梨花大败敌兵,并将阵亡的女兵尸体全部葬在沙山之下,因为将士们的阴魂不屈,所以常常会从沙山底传出厮杀呐喊声和着擂击战鼓助威的声音,时起时伏,强时如雷鸣高亢,弱时似牧笛悠扬,沙鸣声悦耳动听,因而得名鸣沙山。这也是“沙山藏营”典故的由来。

还有一种传说据考证有点历史依据。汉代伊吾司马毛恺率兵扎营在此地,不想突然遭遇沙尘暴,一夜之间48座营帐被埋,剩下只有500名将士与人数众多的匈奴军队血战,结果全军覆没。将士们的英魂每天练兵不止,意欲再战,故响声“隆隆”。

从这些悲壮的传说也可以看出古代时西域经常战事不断,战火纷飞,中原的将士们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既劳民又伤财,弄得民不聊生,家破人亡,许多将士尸埋异乡荒野之中。除此之处,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战争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沙尘暴仍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灾害性天气,让我们不得不以史为鉴,密切关注生态环境,注重西北部防风固沙工程,控制土地沙漠化进程,加大绿化造林的力度。

走完九曲十八弯的东天山盘山公路,穿越大面积的松林后,就进入了草原,通往鸣沙山的路就横贯大草原。车置身于草原的怀抱,到处都是绿色,不时还有那金灿灿的油菜花飘入视线,花丛中蝶舞蜂飞,热闹异常。

车沿着绿毯快速行驶,渐渐地在草原的深处,隐约地看到一座银色的沙山。再走近些,就能看到沙山脚下有两条河绕沙山两侧蜿蜒流淌,这两条河叫做塔水河和柳条河。因有河水的眷顾,沙山被丰茂的草原围绕着。草原上温泉星罗棋布。

车终于来到沙山脚下,见到了通体白色的鸣沙山。沙山周围有绿草野花点缀着,仿佛一颗白色的珍珠被草地轻轻地托起。又如一座银白的孤岛,宁静、安详地挺立在碧波万顷之上。

沙山线条流畅,沙质手感细腻,犹如绢丝。光脚踩在柔软的沙山上,细沙从指间流过,麻酥酥的很舒服。坐于沙山顶峰仰望,天高云淡,蓝天白云离得很近很近,仿佛伸手就可触摸得到。

沙山的沙子被太阳晒热后,可以治疗关节炎,将膝盖埋入暖沙中,静坐半个小时,每天坚持炎症就可治愈。

沙山除了可以治病外,还能锻炼身体、磨练胆量呢!来鸣沙山观光,一定要参加滑沙。

从山底爬到山顶,租一辆竹制的滑板车,坐于板车中,工作人员用手轻推,滑板车顺着细沙向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失重的感觉让心顿时悬于嗓子眼,听到身边其他游客不时发出的尖叫声,更加紧张地手心直冒汗,由于板车的下滑力,沙粒向下翻卷滚动,相互磨擦,声波振荡,沙鸣声如同飞机从空中掠过,隆隆作响,又好似万马在奔腾!滑板车疾速下滑,心越收越紧,眼睛紧闭,手紧抓着车沿,思想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终于滑到了山底,忐忑不安的心才归于平静,但那种紧张刺激的感觉却令人回味无穷!

滑沙结束后,可以跨上骏马在草原上飞驰,绕沙山转一圈,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壮观的沙山。你会发现,风沙再大,沙山的沙始终是从底部往上刮,沙山从未移动过位置。你一定会好奇地问:“为什么沙山能在四处并无沙漠的大草原中形成并得到补充,而且狂风吹不走、大雨冲不垮呢?”这也是一道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千古之谜,据学者说,鸣沙山可能是由千万年前由山洪冲来的淤沙沉淀而成,这里处在各种风向的交汇点,刮风时,山下的沙粒会随风上扬,山上的细沙又会借重力下滑,向下对流,周而复始,使沙粒保持平衡,加上大气环流的影响、地表温差的作用等诸多因素影响下,造就了沙山的长寿。在风的抚摸下,鸣沙山变得棱角分明,凹凸有致,每一面都让人惊喜不断!让人不得不从心底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然缔造出如此美丽动人的景致来!

游玩过后,我的感触是:鸣沙山真得是一座“会唱歌的山”、“会奏乐的山”、“会哭泣的山”!同时也是一座神奇、美丽的山!

朋友们,若是心动了,不防去哈密鸣沙山一游,我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的!

>

 

欣赏{踏雪寻冰文集 }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