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土粉、棒捶、捶布石
看到題目,估计应该是上年纪的人才可以全部知道是什么东西了。因为这些除了棒捶人们偶尔提起,前二种东西是无人再提了。
现在人们睡在屋子的席梦思床上,听到的吆喝声,最多的是,青椒茄子大白菜之类,还有的就是收废品的叫声了。可在六七十年代,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买土粉哟。”的叫声。那边叫声一起,多数时间会伴着几声狗的叫声,接着会有有些吃惊的叫喊:狗,狗,狗。这是狗看到生人扑上去。这时一定是生人退着往后,半弯着腰,把原挂着胳膊上的装土粉的筐子双手护着挡在胸前。那边是狗的主人也是如此的吆喝着。狗、狗、回来。
一会卖土粉的人就会坐在大伯家那棵大楝树下面的大青石上,把筐子放下。那边半个村子的妇女们就会慢慢地凑上来。
“这土粉咋卖哩。”
“二分钱一斤”。
“大贵了。人家前儿来的一分钱一斤。你要便宜了我要一斤。“
“这大姐,自古买卖不一心。你看俺在大热天,跑这路,看俺这衣裳能拧出水了。还差点让恁那狗撕块肉下来。“
。。。。。。
最后是你半斤,他一斤,各自弄些回家了。
看官要问,日冒半天了。这土粉到底是啥玩意。弄啥用的。听我慢慢道来。
土粉是咋做的,我也不知道。但它看起来,如成块的生石灰。但比那白。遇水不会发热,但一定会化。一般放在筐子里都是些和小馍差不多大小的块。它的任用只有一条,浆衣裳。
那时农村穿的大多 是自己织的布做的衣裳。这衣裳现代人可能说什么环保呀,透气呀。可当时人们不稀罕。那会儿最好的布料日本进口的尿素用后包装布袋儿。当时就流行这样的顺口溜。“看着怪曳,不值二块,前面日本,后面尿素。“这俗名就格抖抖。是夏天穿著最好的布料了。虽 说经过人工染后的字还清晰可见。这可是走亲戚才穿 的衣裳。但这尿素袋是要有人才能弄来的,一般人弄不到手。所以大家都穿自己织布衣。
这土布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板正。经水缩水量大。如果做裤子前不缩水,得加长二寸才中。否则,洗一水后,成吊腿裤子。稍微一揉就成麻叶了。你就是把它叠得周周正正,放在枕头下压三天,穿上一会,刚纔那如刀锋般插直的裤缝就没有了。更是不敢趷蹴,趷蹴一下,膝盖处一定会拱出 个大包来。所以当七十年代白确良出来时,中国人真的骄傲呀。结实不绉,不怕趷蹴。据说是这布出来后,拿给周总理看。周总理看后夸奖说:的确良。所以成了布名了。现在没人要了。只 有人归天时当孝布了。发展得快。又跑哩远了。
由于土布密度不大,线松。所以不耐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原广大劳动人民不知在何时发明了用土粉浆洗衣裳 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把土粉砸碎成面,最好用米汤粘化开,把衣裳放进去。浆过后,拧干晾晒。在快干 时,要先收起来,叠好,放在各自门前那一米长半米宽的青石上,用棒捶使劲捶。把布捶得磁光磁光。然后 再彻底晒干,叠 好。这样下次穿时,这衣裳裤缝笔挺。布硬实得有些硌肉。但外人看起来。可以挺拔有型。相亲时必得穿这样工工艺加工过的衣裳。否则人这有会说这娃儿的妈针线活不沾而挖火了。
说到这儿,大家明白了。这三样家伙在这里集合了。这捶布石就是一块长一米宽半厚约十几公分厚的蒲山青石。固定在院子里那树下。平时吃饭放在小菜啥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用来捶布。
这棒捶的任务更要多些。还有来当武器的。如刘金锭三打陶三春。如程咬金的老婆上阵的家伙就是铁棒捶。不过他们那东西一般人不用。老百姓用的木料做成的。现在过过去 的电影里还可以看到。在清清的小河边,几个扎着大辫子的大姑娘在河边用棒捶捶着衣裳。有人要问。那不怕把扣子捶坏了。放心。那时不用扣子。扣子是用布盘的。如现在的时装唐装扣子。那时没有洗衣 粉。肥皂也是少有的。多数就是用皂角砸碎揉揉,然后用棒捶来完成洗衣的功夫了。刘金锭和程七奶奶大慨是天天洗衣练出来的功夫,而改造当兵了。。
现在这几样东西不好找了。应该留下来点,当作纪念或收进什么博物馆里。否则百年之后。没有人认识这东西 了。
居仁堂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