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作为晋西重镇,山陕通衢,自古有众多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仰慕奔走于此方形胜,明末清初一代文宗傅山先生便在此留下了不朽的仙踪墨痕。傅山在柳林行迹的记述及研究,迄今尚未见于柳林当地方志的记载,亦未见于诸多傅山研究者的论证。关于探究和研读傅山游方柳林是傅山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 傅山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其思想、学术成就的取得,是与他在有生之年同当时硕儒名士广泛交游和游历神州名胜遗迹感悟“天道”是分不开的。据目前傅山研究成果看,傅山足迹遍及山西,其为访仁问道,曾跋涉于山西周边的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等省,其为反清复明,曾浮淮渡江,远涉南京、苏州、明州(今连云港)等地。傅山在山西行迹广泛,曾两次赴宁乡(今中阳),傅山来柳林正是他首次游宁乡柏窊山之时。 从现存傅山诗文、刻石考证,傅山于1674年(康熙13年)八月间,偕友人王吾、门人胡庭、孙傅莲苏游历了柳林青龙驿、灵泉寺(即南山寺),约在此之前还应游赏过清河(即三川河)。 1674年,傅山已是68岁。此时的傅山已经走出了反清复明的政治活动中,开始对明清王朝共同本质的反思,进而形成反对封建专制的新思想,过着坚守孤介气节,寻求山林野趣的洒脱生活。顾炎武《寄问傅处士土堂山中》:“向平尝读《易》,亦复爱名山。早跨青牛出,昏骑白鹿还。”是他当时的真实写照。是年,傅山自太原土堂村居处西行吕梁,主要是来造访宁乡名士王珸和游览宁乡名胜柏窊山的。期间,他经行青龙驿,游历了晋西名刹孟门灵泉寺。 证实傅山游览灵泉寺首从他的五言律诗《自青龙驿过灵泉寺》一诗着眼。该诗因存于傅山文集的不同版本,题目也有多种,如《南山寺同吾玉季子作》、《南山寺》、《寺远》等。从不同的诗题正好看出,灵泉寺与南山寺同为一寺,且为傅山知晓并用于诗题中了。傅山游览过灵泉寺后到达中阳金罗村的金容寺,“煮粥一宿去”,别时留书赠寺主,后刻石存寺,其内容为:“甲寅八月,游灵泉了,发青龙,过金容寺小憩。……偕来者王珸、胡庭、孙莲苏侍。侨黄老人傅山题。”至今刻石尤存。该刻石是对他此次经行之地的纪游。青龙驿,是明清之际有名的驿站。青龙驿旧址在今柳林县柳林镇青龙村,襟山带水,背倚筑有道教名观玉虚宫的宝宁山,面临热气蒸腾的滚滚清河,是当时吕梁崇山峻岭中的一处重要的给养之地。据万历《汾州府志》载,汾州府当时设玉亭、吴城、青龙三驿。一府只三驿,可见青龙驿之举足轻重。傅山游览灵泉寺,青龙驿是必经之地。惜无历史记录,想必傅山作为一名早已皈依道教者途径青龙驿时极有可能还游历过青龙玉虚宫的吧。从这些记载和实际地理看,傅山游历孟门灵泉寺(南山寺)成为不争的史实。以此还可以确定傅山游历时间为1674年(甲寅年)八月。 再看《自青龙驿过灵泉寺》一诗,全诗曰: 寺远吾侪僻,秋高独往盟。 柏来花眼翠,霞上老心明。 净界悲文藻,威河响甲兵。 颟顸僧榻借,壁垒梦经行。 该诗真切的描述了灵泉寺的地理位置、形制、景致等。灵泉寺,又名南山寺,今人多谓南山寺。该寺位于柳林县孟门镇,濒黄河东岸,雄踞镇南山腹部。寺建于唐贞观13年,唐太宗敕建,并赐匾“西晋第一丛林”;金大定年间,世宗赐匾“灵泉寺”。灵泉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拥一堂三区四庙五楼五厅七院八殿,素有黄河晚渡、孟门烟雨、灵泉吐玉、柏抱莲盆等十景。傅山莅临此地时寺院已有千年历史。诗开首“寺远”二字道明该寺地处偏远山中,傅山等人是迢迢而来的,符合《南山灵泉寺始末碑记》中记录的寺“在太原西北四百里许”、石州“西一百二十里”之说,其距青龙驿亦近六十里。“柏来花眼翠”,郁郁葱葱的翠柏映绿了傅山先生年近古稀的昏花老眼,至今灵泉寺周古柏森森,漫山青翠,其中“翠柏云屏”还是该寺十景之一。寺下黄河奔腾,涛声震天,确是“威河响甲兵”。 同游者胡庭亦有《同石道先生作》诗唱和: 出险谁能御,朝宗直向东。 山光带树影,并在水声中。 入眼痴成癖,深观妙不空。 上方容我辈,领略地图雄。 诗中描写黄河滔滔奔涌,水声中幻化着山光树影,“我辈”有幸来此禅林胜境,得以“领略地图雄”。 依刻石、诗文所记,这次从游者有其好友王珸、弟子胡庭、孙傅莲苏。王珸,字吾玉,宁乡知名学者。明亡后,隐居宁乡柏窊山中,长医术。傅山慕其医而来访,二人结为方外友,抵足同榻,谈医论道,交往甚密。胡庭,字季子,汾阳才子,傅山门人。胡庭父胡遇春系明代户部主事,其兄胡款、其弟胡同,皆才学甚佳。傅山早在1645年寓西河时,通过其在太原三立书院的好友汾阳籍人薛宗周就认识了胡氏三兄弟。傅山非常器重赏识胡庭,在其《明户部主事汾阳胡公传》中称胡庭“富才藻,诗凡百千首,当得意则盛唐大家,今人无其匹也。”并曰“余惊之,忘年。”更有在其《书胡季子书稿后》诗中“风流胡季子,花笔起河西。艳选徐陵盛,奇添李贺姿”之赞语。胡庭既为其得意弟子,又是其忘年之交。傅莲苏,傅山之孙,傅眉之子,才华横溢。山甚爱之,晚年外游,常携其同行。 从傅山遗诗看,傅山还曾信步柳林清河岸边,饱览春水青萝,轻舟棹歌。这一时间大约在甲申之变后傅山反清复明期间。他对清河歌咏与感叹的这首诗作名为《离石》,共二首: 之一 春风吹入小黄河,烟艇流云好棹歌。 却恼一丝衣带紫,不推腥秽长青萝。 之二 石花鲜不到河西,脍谢江南石首齑。 自是伧翁风味薄,吟诗记得岂其之。 这首诗以离石为题,描写了一条被诗人称为“小黄河”的景致、情趣及感怀。从诗题、诗境不难看出,诗人所言“小黄河”正是宛转奔流于柳林境内的清河。清河,学名三川河,由上游的北川、东川、南川三条川流依次交汇,最后在现柳林境内的李家湾村合为一河,然后西入黄河,成为黄河的一级支流。明清时期,清河自然隶属于永宁州离石境域,柳林在其时只不过是青龙驿对岸的一小块区域,更无任何行政建制,史籍中也几乎无此地名记载,故傅山以离石为题赋诗是合乎现实的。清河作为离石一带最大的河流,滚滚西入黄河,被称为小黄河是很贴切和很形象的;清河上游的三条川流相对于清河流量要小,且不可能行舟,又远离黄河,傅山是不会高誉其任何一川为小黄河的。因此,诗中“小黄河”绝无他指,只能是柳林清河了。 且看诗句“烟艇流云好棹歌”,正是描述清河水面上轻舟往来,浆声欸乃,船工们驾船飘荡,纵情欢唱。当时清河没有桥渡,全靠舟楫交通,这样的风景是最自然不过了。“不推腥秽长青萝”,青萝是清河中随处可见的一种水草,茎长叶翠,摇曳水间,煞是美看。“石花鲜不到河西”,河的西岸,石花即河卵石上生的苔到处遍布,至今尤是。这首诗中也蕴涵着傅山不愿仕清,洁身自好的思想。“却恼一丝衣带紫,不推腥秽长青萝”,表面上说的是讨厌河中一股衣带般的浊流淌动,但水中青萝不嫌污秽,依然倔强生长,表明自己纵然身在新朝,四周都是自己厌恶的空气,但还得特立独行,萧然物外。 至于这首诗写于何时,也就是说傅山是何时行经清河的,目前尚难作出定论。但从诗文所抒发的情感中分析,应该是他在1644年至1660年抗清的高峰时期,也就在这段时期,傅山曾多次往来于汾阳,至少有记载可查的就有四次,而且每次居住时间较长,其中最后一次从1651年到1653年,寓居时间近三年。在这段时间极有可能西行离石、柳林一带,漫步清河也是自然之事了。从“春风吹入小黄河”一句进一步可认定为是在春天季节而来的。 从以上考证,可以确认傅山先生在柳林留有行迹,并有诗文传世,这无疑又为柳林增添了一段绮丽的人文景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