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的光芒照亮每个学生的心房
文章:冀中汉 编辑/涟漪
如果说充满诗意的青少年时代是湿润的、多彩的、芳香的,就象雨后的森林,清新怡人,那么洋溢着书香的人生则是温暖的、明亮的、乐观的,仿佛海上的日出,壮丽动人;如果说学校是一所传承文明,播洒希望的书香园地,那么学生包括教师就象一簇簇被点燃书香的星火.簇簇星火汇集起来,打开一页页大大小小的书本,渐渐地照亮了世界。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创造爱书和尊重书的气氛,要对书怀有崇敬的感情”。当代诗人金波说:“读书,能给孩子一个诗意的童年,书香人生”。我说: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能够使人的生活变得高尚,令人站在更高的人生平台上。读书是积淀文化素养,传承文明的根本途径。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要给人以知识的丰富,精神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是给人带来终身发展的幸福。除了读书,还能选择其他的方式吗?歌德有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学生时代是读书的黄金时期,要让我们的学生从读书中获得快乐、享受与文雅,拥有一颗丰富而细腻的心灵。因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让读书的光芒照亮每个学生的心灵。
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古往今来,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的人比比皆是。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自己的刻苦攻读成为一代宗师、北宋文坛领袖。高尔基童年生活悲惨,少年流浪在人间,历尽艰难困苦。但他不坠青云之志,在社会的大学里发愤读书,勤奋写作,终成一代文豪。毛泽东从小酷爱读书,好学深思。是博览群书,启迪了他的心志,开拓了他的视野,确立了他的抱负。于是他才走出了韶山冲,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杰,寻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博览群书,成就了他的文韬武略,著书立说,写诗填词,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是博览群书,使他深谋远虑,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笔者由一乡村孩子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完全得益于从小养成的读书习惯。
启蒙之时,文革动乱正狂。在文攻武卫的喧嚣声中,我躲进小屋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每天沉浸在诱人的书香之中。读着《红旗谱》、《战地红樱》、《十万个为什么》,结识了《小英雄雨来》、《烈火金刚》、 《桐柏英雄》;在《红日》高照的《艳阳天》里,走在《金光大道》上,游览了《红岩》、《林海雪原》。欣赏了《苦菜花》、《迎春花》;听到《平原枪声》和《青春之歌》后,参加了《敌后武工队》和《青年近卫军》;讲起了《小二黑结婚》、《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在《西游记》中,寻找着《三国演义》里的《水浒》和《聊斋》畅想着《人生》和《爱情的位置》------ 直到今天,还做着《红楼梦》和《金陵春梦》。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过去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读书经历恍如昨日,历历在目。
读书,能使人的生活变得高尚。苏询年轻的时候不思进取,蹉跎岁月,二十八岁时觉悟悔过。从此专心致志读书,大器晚成。他还把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培养成了两颗光彩夺目的文学大家。卢梭青少年时期在瑞士和法国到处流浪,后来通过广泛的读书、思考和写作,成为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卓越代表。他的《爱弥儿》与《忏悔录》至今闪烁着崇高的博爱精神和严于律己的光辉。
读书,能使人站在更高的人生平台上。余秋雨,当代著名学者和散文作家。大学毕业适逢文革,下放农场劳动仍读书不辍。回到城里又得了重病,但一连串的不幸并没有击倒余先生。他养病回到家乡,一头扎到藏书楼里废寝忘食地苦读。正是这段读书生活,为余秋雨先生后来成为知名学者和优秀散文作家奠定了深厚坚实的基础。还有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当年初中毕业后上山下乡,无论多苦多累,也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都始终不渝、孜孜不倦地读书,即使后来成为闻名遐迩的特级教师,做了教育局长,仍一如既往。因此,魏老师才能在课堂上、在生活中“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
读书应当成为学生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说:“好的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读书,既然能改变人的命运,使人的生活变得高尚,令人站在更高的人生平台上,那么,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岂不是为学生的发展打好了底色?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应该从下面几种方法入手。
1定期推荐优秀书籍。教师每学期要向学生开出必读书目。除了教育部规定的推荐书目外,还应当取一些时尚类和当代优秀人物事迹类的书籍,让学生永远沉浸在优秀图书的感动之中。
2、组织学生自己选择图书。学生选择什么书籍,教师的影响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教师不应该只凭个人的口味硬性推荐书籍文章。在组织学生选购书籍时,教师不彷将自己的读书体验和美好感受渗透进学生的心灵。要相信学生的眼睛和选择,他们会购买自己喜欢的接近本人年龄段的优秀图书的。
3、教育学生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是一种提高读书质量的好方法,没有固定的格式,既可以摘抄书中美词佳句,又可以抒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每个学期给学生发一个“读书笔记本”,老师或者班干部适时检查督促,定期不定期进行读书笔记交流。
4、编辑读书小报。教师要求学生每两三周出一期读书小报,以用来促学。小报可手工抄写,可电脑打印,可个人独办,可分工合作,形式自由,不拘一格。
5、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去读书阅报。学校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学校的图书馆室要一直对学生开放。教师要与图书管理员搞好关系,定时组织学生阅读。
6、开展学生与图书作者等名家对话活动。学校和教师应有计划的邀请作家、诗人、学者开设专题讲座,以开掘学生读书和思想的深度。通过对话,来掌握读书的方法,增加审美情趣,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当然,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提醒学生谨慎读书。对于暴力、色情、凶杀之类的书籍,没有任何阅读价值,故不值一读。而爱国图书、文学名著、科普读物,犹如鲜花香草,赏心悦目,沁人心脾。
总之,读书,能使学生知识面广,眼界开阔,思维敏捷;读书,能使学生知书达礼,感情丰富,自信大方;读书,不仅能改变人生和命运,而且能使人历史的思考人生,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同学们,热爱好书吧,多读好书吧,让蓓蕾初放的花季,在书色、书香、书声、书情中,更迷人,更美丽。让读书的光芒照亮每个学生的心房。(本文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2005年四月}论文一等奖,发表在某报2005年4月30日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