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土人情 >> 你认识哪些客家伟人
 双击自动滚屏 
你认识哪些客家伟人

发表日期:2007年9月8日  出处:http://gopu.2000y.net  本页面已被访问

客家人物,震古烁今。
天祥,刚毅忠贞;
御敌保国,洒血舍身。
秀全,奋起反清;

建立天国,流芳至今。

达开,大破清军;

横扫湘垒,迫敌自尽。

遵宪,出使东瀛;
变法兴学,热血忠诚。

宝箴,变法求新。

改革巡抚,唯他一人。
中山,举世颂称;
开创共和,华夏沐新。
朱叶二帅,百战威名;
御外治内,功绩彪炳。

 

耀邦,革命元勋;

位至元首,兴国辛勤。
沫若,学贯古今;
甲申祭文,鲜见来人。

远哲,精通化学;
问鼎诺奖,光照后人。

雨夜风铃雨夜风铃1分钟前

太平天国客家诸王籍贯表

红色字体标注的人物是历史课本中出现的人物。

职务

姓名

籍贯(客家地区)

出生地/居住地

天王

洪秀全

广东梅州梅县

石坑乡下村

广东花县

(今广州花都区)

 

东王

 

杨秀清

 

广东梅州梅县

广西桂平县

紫荆山平隘新村(今东王冲)

南王

冯云山

广东梅州梅县

广东花县

(今广州花都区)

翼王

石达开

广东梅州兴宁

广西贵县(现贵港市)那邦村

干王

洪仁

广东梅州梅县

广东花县

(今广州花都区)

遵王、

捻军统帅

赖文光

广东梅州梅县

广西桂平县

匡王、

夏官副丞相

赖汉英

广东梅州梅县

广东梅州梅县

莱王

赖桂芳

广东梅州梅县

广东梅州梅县

顾王

吴如孝

广东梅州梅县

广东梅州梅县

辅王

杨辅清

广东梅州梅县

广东梅州梅县

国宗

杨元清

广东梅州梅县

广东梅州梅县

国宗

杨永清

广东梅州梅县

广东梅州梅县

国宗

杨德清

广东梅州梅县

广东梅州梅县

烈王

曾天养

广东惠州惠阳县

广西桂平县

奉王

古隆贤

广东惠州

广东惠州

堵王

黄文金

广西博白县

广西博白县

昭王

黄文英

广西博白县

广西博白县

循王

魏超成

广西陆川县

广西陆川县

天官副丞相

林凤祥

广西桂平县

百沙乡

广西桂平县

百沙乡

英王

陈玉成

广西藤县大黎镇

广西藤县大黎镇

忠王

李秀成

广西藤县大黎镇

广西藤县大黎镇

亲王

陆顺德

广西藤县大黎镇

广西藤县大黎镇

 

作为太平天国革命的主体,尤其是基本队伍,从金田打出广西,就是由广西客家人组成的。而它的领袖人物,早期的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石达开等,均为客家人,后期的洪仁 、李秀成、陈玉成,也一样是客家人。
      而这场革命的酝酿之地,广东花县,是客家人聚居地,而揭竿而起的金田村,更是客属地。张之洞称太平天国“兴于梅县、灭于梅县”,是指洪秀全等领导人的祖籍在广东梅州梅县,而太平天国最后一支队伍汪海洋部,就是在梅县坚持下来的。

 

雨夜风铃雨夜风铃1分钟前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客家人写成的历史

打响鸦片战争第一枪的人是反击英军的深圳龙岗区大鹏镇的客家将士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运动中,率先举事的是一位当石匠的客家人。而领导三元里人民抗英运动的组织平英团的首领广东梅州梅县客家人王韶光

 

发动近现代中国第一场民族解放运动的人是广东、广西客家人,在太平天国政权和太平天国军队里客家人占大多数。天京变乱后,由骁勇善战的客家人所组成的太平军精锐主力几乎消逝殆尽,太平天国从此走向灭亡。

 

“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应不失刘冯。”中法战争是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前中国打赢的唯一一场战争,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场只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打赢的战争,而打赢这场战争的是客家人刘永福、冯子材领导的客家军队黑旗军和萃军

 

在为戊戌变法而殉国的“戊戌六君子”中,谭嗣同刘光第客家后裔

唯一坚定支持戊戌变法的省份是湖南省,而推动湖南变法的人是湖南巡抚、江西客家人陈宝箴及其助手——著名诗人、广东梅州客家人黄遵宪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在兴中会的32名会员中,有31人是客家人或客家人后裔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时,同盟会领导核心中,客家人占了约一半。例如,同盟会总理孙中山外务部长廖仲恺会计部长谢良牧司法部长何天瀚评议部议员胡汉民、粱惠光,都是客家人。在112位广东籍同盟会会员中,就有客家人73人,占了三分之二

 

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客家人占了三分之一

 

在北伐战争中,由客家人叶挺为主帅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时称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的一部为北伐先遣队。叶挺独立团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第一支正规武装,它是北伐军中政治素质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该团从团长到士兵,85为客家人。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而八路军和新四军是中共抗日武装的中流砥柱。那么,谁又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中流砥柱呢?他们是:

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四川仪陇县客家人)

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广东梅州客家人)

新四军军长——叶挺(广东惠州客家人)

重建后的新四军军长——陈毅(四川客家后裔)

重建后的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江西赣州客家人)

   

在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中, 只有中央红军行军二万五千里,行程最长,遇到的敌人最多、最为强大。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中国革命史和世界军事史的奇迹。而这支伟大的军队主要由占总数70%以上的客家人组成。而迫使中央红军走上艰难之路的国民党军名将是广东梅州客家人罗卓英广东韶关客家人薛岳

 

10位新中国开国元帅中,就有2名客家人——朱德叶剑英,客家人占五分之一

福建省有新中国开国将军83名,其中客家将军有63名,客家人占了四分之三。在福建的3名开国上将中,就有2名客家人——杨成武刘亚楼

江西省有新中国开国将军325名,其中客家将军有132名,客家人占了五分之二

    广东唯一的开国元帅是梅州客家人叶剑英
雨夜风铃雨夜风铃1分钟前

权威给予客家人高度的赞誉

日本著名学者山口县造在《客家与中国革命》一书中,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客家人的革命精神。他说:“客家是中国最优秀的民系,他们原有一种自信与自傲之气质,使其能自北方胡骑之下,迁到南方,因此,他们的爱国心,比任何一族为强,是永远不会被人征服的。”“翻开数百年之中国历史,没有一次政治变动,是与客家人无关的。其中最显著的例子,当推洪秀全所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几乎全部参加革命的将领,都是客家人。其次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除了其本人乃为客家的后裔以外,其他主要助手亦有许多是客家人。可以说,客家的精神,是中国的革命精神。”“没有客家,便没有中国革命。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科研处长徐辉琪研究员所撰论文《客家与辛亥革命》中提出:“在辛亥革命的各个阶段、各个层面,都有客家志士的身影。”“从宏观角度考察,作为一个群体,辛亥革命既是对客家精神的检阅,也是客家精神一次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事实上,在团结互助、任劳任怨、不怕挫折、勇于进取和不图个人名誉地位,以及使用客家语言仅赖以增强和维系友情却不拉帮结派等方面,客家志士的表现是十分突出的。客家志士献身革命,根本上是为谋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中国国民党元老叶楚伧先生说:“一部中国近代史是客家人民革命史。朱毛红军的苏维埃革命运动,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过去讲革命史、党史,对客家人的作用没有着重阐述,应是一大缺陷。

 

中国共产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朱毛红军暨赣闽苏区人民以卓尔不群的客家英雄性格,在中国革命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雨夜风铃雨夜风铃1分钟前

让国人扬眉吐气的客家伟人——亚洲足球球王李惠堂

 

李惠堂从小就酷爱足球活动。6岁时,其父把他送回家乡广东梅州市五华县锡坑乡老楼村读私塾,读书之余,他以家门前宽阔的草坪作球场,呼朋引伴苦练足球技艺。5年后,他回到香港,继续刻苦训练,并常常请教球坛先辈,技艺大进。在1922年香港“夏令营杯”赛中,17岁的李惠堂展现了娴熟的足球技巧,被足坛前辈所看中,赛后即被吸收为南华体育会甲级队足球运动员。此后在沪港埠际赛、甲级联赛、远东运动会上,他所参加的球队都获得冠军。随后在出访澳大利亚各役中,他也屡立战功,从而声名鹊起。

  1925年秋,李惠堂赴上海。起初加盟乐群足球队,击败高丽队并在市锦标赛中夺冠。之后,受聘为复旦大学体育系主任。1926年,上海举办万国足球锦标赛,以李惠堂任队长的中华足球队,战胜了葡萄牙、苏格兰两个强队,创造了华人足球队连续击败外国足球队的纪录。同年夏,李惠堂发动在沪粤人组建乐华足球队,并任该队董事长和队长,成为当时上海乃至全国实力最强的足球队。在全国联赛中,乐华队获冠军。在“史考托”杯赛中,乐华队以41击败蝉联九届冠军的外国腊克斯队。1927年,乐华队战胜各国劲旅组成的西联队,获西联甲级第3个冠军。1928年,李惠堂参加万国球赛,被评为最佳球星。1929年,李惠堂加盟的上海队,获全运会足球冠军。李惠堂娴熟精萃的运球技巧和神乎其神的妙射绝技,使上海观众为之倾倒折服,每次出赛,球场均座无虚席,到处流传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佳话,一时间,李惠堂的英名传遍了大江南北。

 

  1930年,李惠堂从上海回到香港任南华足球队长,带队频繁出赛,所战皆捷,连续数年为全港甲组足球赛冠军杯得主,并在第六届全运会足球赛中获得冠军。

    1934年,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举行,李惠堂担任中国足球队队长。在第9届远东运动会上,日本足球队和中国足球队并列冠军,日本队扬言要在这届远东运动会上打败中国队,而以李惠堂为主力的中国队亦斗志高昂,决心教训这一骄狂的对手。决赛那天,天气特别炎热,战况空前激烈,在全场比赛即将结束时,比分依然是三比三。这时,中国队获得罚点球的机会,由李惠堂操刀,一鹄中的!顿时,在场侨胞观众欢声雷动。这场球赛的胜利,大长了中国人的威风,李惠堂亦荣获了“亚洲球王”的称号。

  1941年,李惠堂率华东足球队访问马来西亚,在与槟城军联队对垒时,以110大胜,他一人独进7,并令人震惊地射穿了对方球网。还有一次李惠堂率队与外国球队交锋时,获点球机会,他发脚怒射,球如炮弹出膛,对方门将接球后连球带人滚进网窝,当即呕吐不止,从而有李惠堂罚12码,力大无比,要踢死人的传说。致使有一次李惠堂率队与印尼队比赛时,对方门将见到李惠堂在其门前得球将要举脚发射时,竟然离开球门不敢防守。

  194112月香港被日本攻陷后,李惠堂逃回老家,曾先后在锡坑、安流、河口、横陂、华城等镇献技传艺,并率五华足球队和航建足球队两访兴梅,有力地推动了家乡足球运动的发展。以后,梅州被誉为“足球之乡”,与李惠堂的大力推动不无关系。日本投降后,李惠堂由原籍回到香港,仍效力于南华足球队。

  1947年秋,李惠堂率南华足球队到东南亚访问,与泰国、新加坡等国足球队比赛10场,场场告捷。回港后,李惠堂又参加了香港华联与西联一场足球比赛,年已40多岁的他仍勇猛异常,接连攻入数球,结果华联队以42战胜西联队。这场比赛也成了他“挂靴”的告别赛。

  1948年李惠堂在港创立华人足球裁判委员会,并连任六届主席。此后他以主要精力转向从事教练、著作和电台、报刊体育评论工作。

  197977日,李惠堂病逝于香港,终年75岁。

 

李惠堂纵横驰骋绿茵25年,足迹遍及亚、欧、澳州。他从17岁成为甲级队员,到42岁挂靴退役,每次比赛都有进球纪录,踢球25年,进球2000多个,获得过50多个荣誉称号,胸前挂满了光彩夺目的奖章。他所参加的足球队,曾荣获过5次远东运动会冠军,4次全国冠军,26次香港冠军,1次广东省冠军,2次印尼冠军,2次亚洲冠军。他曾两次代表中国出席奥运会,尤其是第一次,从东南亚到西欧,沿途 27战,战战皆捷,他独自破门34次。

1976年,在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李惠堂同贝利(巴西)、马修斯(英格兰)、斯蒂法诺(西班牙)、普斯卡士(匈牙利)齐名,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