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土人情 >> 2006年“感动息县”年度人物
 双击自动滚屏 
2006年“感动息县”年度人物

发表日期:2007年9月16日  出处:http://xixix.2000y.net 息县人民政府网  本页面已被访问

 2006年“感动息县”年度人物

 

  
于志洋


    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的决策者息息相关。他临危受命勇挑重担,使公司跻身全省化肥行业前十名,成为中原崛起的排头兵,被石油和化工协会授予“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他审时度势果断决策,组织实施了30万吨醇氨联产50万吨尿素三期工程,使企业产能在2004年的基础上增加了2.5倍,实现利税2000多万元;他出资10000元在县二高设立了世纪金源助学基金,资助家庭困难的农村学生修完学业;他与100多名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实行农民工与正式工同工同酬,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企业发展的成果。他就是河南省世纪金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于志洋。

  颁奖辞: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企业改革的复杂局面,身临市场经济的浅滩暗礁,他披荆斩棘,殚精竭虑,用坚韧和执著、智慧和胆识,成就了金源化工蒸蒸日上的今天,更铺就了金源化工如火如荼的明天!

             

         
司 明

   今年38岁的他是教育战线上的一位老兵,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学校负责人,二十年的从教生涯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神圣的岗位。作为市级骨干名校长、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他以推行素质教育为己任,以教研和科研为抓手,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使学校成绩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06年中招成绩综合评比跃居全县农村中学第一名。他所管理的学校是全县唯一一所“学习山东杜郎口”试点学校和市“成功教育试点”学校。他,就是白土店乡初级中学校长司明。
 
   颁奖辞:这个骨子里都透着书卷气的人,21年扎根穷乡僻壤,碧血丹心育桃李,三尺讲坛竞风流,终将一所濒临撤并的农村学校打造成息州名校,其美名在家乡万人传颂。他是教育者的楷模。

  
史朋英
   

   她今年四十七岁,在四代同堂的七口之家里,既是媳妇又是婆婆。从过门到现在,她从没跟婆婆拌过嘴,红过脸。婆婆已92岁高龄,双目失明,长年卧床不起,她每天给老人洗脸梳头,端屎端尿,擦洗身子,从没说过一个不字,从没叫过一声累。怕婆婆寂寞,她一有空就陪婆婆聊天,逢年过节,她第一个想到的是给婆婆添置新衣。老人家虽然一身的病,精气神儿却好得很,逢人便夸:“俺家朋英待俺比亲闺女还要亲!”她,就是孙庙乡胡庄村村民史朋英。

   颁奖辞:孝顺是疼爱,孝心是祝福;孝敬父母,常把爱当作儿女的礼物。“百善孝为先”,这句古话,在史朋英身上,绽放出一脉相承的华彩。

      

      

            吕家斌                 

     2003年,陈棚乡灾后重建任务繁重,县委把时任城关镇党委副书记的他从上千名科级干部中选派到陈棚乡任副书记、副乡长。当时,该乡灾后重建需要置换土地的8个村2709亩地中,只置换出374亩,群众大都不愿意拿出世代耕种的土地。面对重重困难,他冒严寒踏泥泞一个村一个村地实地调研,又把王林村作为试点村亲自蹲点联系。在那段最艰苦的日子,他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记不清磨破了多少双鞋,踏破了多少家门槛,只记得最长的一次,他3个月回家一趟,只拿了件换洗衣服便匆匆离去。在新区建设中,由于过度劳累,他的鼻子经常流血,有一次竟因流血不止倒在了工地上而不得不做手术。2006年,他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十五期间先进工作者。”他,就是陈棚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吕家斌。
     颁奖辞:心中装着老百姓,“公仆”便不再是一个口号。来自于民,服务于民,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本分。把掌声和礼赞送给吕家斌,只因他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儿子!


           

刘金华
   

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勤劳,本分,不善言谈;讲述他的故事也很简单,简单得如同他朴素的衣着;他二十四年如一日尽心尽力地义务照顾本村的五保户贾秀英,直至老人2006年病逝,他又按照农村的风俗,披麻带孝给老人送终。他,就是关店乡杨九村小店子村民组农民刘金华。

    颁奖辞:他用二十四载的热心,去温暖世道。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他默默无闻,却彰显出一种厚重;奉献爱心,传承美德,让人性之光在平凡中璀璨!  

 

       
张加鹏
                     
 2006年8月,刚刚做完手术的他多么需要休息,刚刚经历分娩之痛的妻子多么需要丈夫的安慰,刚刚出生的女儿多么需要爸爸的爱抚,而他,却毅然奔赴到破案的第一线。这只是他生活的一个剪影。从警6年,他在家呆的时间不足18个月。年仅29岁的他仅2006年就成功破获了两起重大团伙犯罪,破案95起;破获了团伙盗窃案件15起,涉案金额40余万元。他就是我们这次评选活动最年轻的获奖者、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要案主办侦察员张加鹏。

   
颁奖辞:任务来临时,他义无返顾;危在旦夕时,他冲锋在前;面对罪恶时,他智勇双全。他和我们一样,有爱也有痛,但少年壮志不言愁,他把百姓的期盼、人民的安危与肩上的警徽、警徽上的国徽一肩担起。


张励国


    说他神通广大,也许言过其实,但说他德高望重,在小茴店镇绝对是个共识。千难万难的事,到了他的手中总能迎刃而解——流动人口管理难吧,可小茴店镇的流动人口管理却一直堪称全县、全市的楷模。收税护税难吧,可他2005年勇挑协税重担当年就使全镇首次完成了工商税任务,2006年更是破天荒地超额完成县本级税收34.6万元。信访问题解决难吧,可他一出面硬是让闹得不可开交的双方偃旗息鼓、握手言和。他就是小茴店镇流动办主任、依法治税办公室主任张励国。

     颁奖辞:六旬老人操心受累到底图个啥儿?为了钱吗?他为政府协税可是分文不取;怕寂寞吗?他可是儿孙满堂,一大家子热热闹闹。桑榆虽晚,却染红一片绚丽的晚霞;沧桑正道,他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光荣。               

 


易本耀
   

    2006年除夕之夜,29名农民工子女走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这些来自北京市海淀区行知实验学校的孩子们用发自肺腑的心里话感动了全国亿万观众。说实话,我是含泪看完这个节目的——为孩子们,更为孩子们的幕后英雄、我们的息县老乡易本耀。他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在京城创办了全国首家打工子弟学校并使其成为最具标志性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他以达者兼济天下的胸襟,对孤儿、残疾、单亲、特困、学优儿童全部实行免费入学;他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怀发起组建北京农民工子女教育协会,推动了全国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2004年5月29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他和他的126名师生,并共庆“六一”儿童节,时隔一年之后,温总理亲笔批示:向行知实验学校的师生们问好。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广播公司、德国电视台等近400家海内外媒体对他进行专访。

    颁奖辞:乡村与首都、农村娃与国家总理、中国与世界,易本耀用整整12年的时间架起了他们之间的桥梁。他以息州儿女济世助人的悲悯情怀,冷静观察社会人生,热心救助弱势群体,用啼血的声音唤醒了全社会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关注,在平凡和伟大之间做了一个最好的注脚。

 

 
周建平


    十年前,当我们这个小县城还很少有炸汁机的时候,妻子为爱喝果汁的女儿买了一台,可他居然不声不响,拿到猪场给小猪崽榨汁去了。就在那一年,时任外贸局局长的他不但使濒临倒闭的猪场蒸蒸日上,而且恢复了息县生猪的出口。十年后的今天,他已年过五旬,身患肾结核、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每天要分十次服用12种药物。但他风采依旧,依然忘我地奔波在畜禽防疫的一线、查源灭源的现场、跑项争资的前沿。在到畜牧局工作的短短四年内,他共争取到息县动物检疫监测中心建设、秸杆养牛示范县建设等四个项目,总投资560余万元,先后新建改造了11个基层兽医站,全面改善了办公条件,谱写了我县畜牧发展史上的新篇章。他就是县畜牧局局长周建平。
 

   
颁奖辞:从商业到外贸,从外贸到畜牧,他似乎总是与困难单位结缘,但他却总有着面临绝境起死回生的气魄和胆识。他时刻以发展为重,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工作,默默奉献,克己奉公,视职工如亲人,用无私写华章。


韩仲夏

   

   20年的从教生涯中,他勤勤恳恳、默默奉献,视学校如家,视学生如生命,以高尚的师德风范赢得了学生的赞誉。长期超负荷工作,严重影响了他的健康,但他从没因生病耽误过学生一节课。2006年10月9日夜晚,他左脚踝骨被碰伤,但他仍扶着双拐坚持给学生上课。刚到分校时,因为学校还在施工,考虑到不安全因素很多,他硬是与学生同吃同住。在年终考评中,他多次被同组教师评为优秀,但他又屡屡主动找到领导,把荣誉让给他人。他就是县一高分校教师韩仲夏。

    颁奖辞:20年季节轮回,20个春夏秋冬,他是红烛燃烧着亮丽的生命,他用真情传播着智慧的火种,就像那春蚕献出一生的忠诚,就像那冬梅吟唱着早春的歌声。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