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村经济落后,村子里的人买东西要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到乡政府所在地去赶集。近些年,党的富民政策使乡下人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村子里的道路越修越宽,电线越架越密,农民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交流方式也越来越“挑剔”了,他们再也不满足于那种古老的不合时宜的“赶远集”了。于是,那些以农为本的庄稼汉们用热闹无比的锣鼓声把乡政府门前的精彩世界“牵”到了自己家的小桥流水旁,成为一幅流动的乡村风景画。
谁如果以为村子里的集市没啥看头,那可就错了!你瞧:每隔5天就是一个逢集的日子,村子里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生意摊儿,吃的喝的穿的戴的用的玩的样样不缺。这不,光是服装摊儿就能叫你看个眼花缭乱:男装女装,老年装青年装儿童装,西装中山装休闲装,高档的低档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要啥有啥。那些摊主们,有的坐着卖,有的站着卖,有的悠着卖,有的打着呱嗒板儿唱着卖,煞是好看。再看那些买主们,左挑挑右拣拣,上比比下试试,正瞅瞅反看看,你放下来他掂起来,不想买了撂下就走,后悔了再拐回来,讨价声还价声此起彼伏,叫你只觉得一双眼睛不够,两只耳朵太少。那边的小吃摊上,酸甜香辣俱全,锅碗瓢盆乱响,大米饭小米饭,肉包子素包子,煎饺水饺,油饼烤饼,烩面焖面刀削面,羊肉汤、胡辣汤应有尽有,叫你不知道吃啥是好喝啥才行。再看牲口市又是一景:牛马驴骡加猪羊,不论立着的卧着的,大的小的,全是好身架好毛色,白的如雪,黑的似墨,不黑不白的也叫你看着顺眼,心里自在。又见那仨仨俩俩的经纪人前走走后褪褪,一会儿拉着张三大声吆喝,一会儿拽着李四小声嘀咕;这个经纪人拍拍买主的肩膀,那个经纪人扯扯卖主的裤腰,问话的使“暗语”,回话的用“密码”,外行人咧嘴傻笑,内行人一脸正经。瞧!农具摊上也是红红火火:镰刀铡刀大砍刀,圆锨方锨大木锨,桑杈扫把牛笼嘴,皮绳麻绳钢丝绳,地上摆着,墙上挂着,篓子里装着,架子车上搁着,到处都是。这个讨价的能说会道口若悬河,说到激动处咕咚咽一口唾沫;那个还价的伶牙利齿说肥道瘦,口干了舔舔嘴唇儿接着再说。商品与文化在这里碰撞,粗犷和精细在这里交融;你一举手他一投足尽是学问,肩膀一耸眉头一皱都是文章,叫你弄不清他们是商贩还是骚客……
怎么样?读者朋友,热闹不?告诉你吧,这只是笔者信手拈来的几组“分镜头”,你想作“全景式”扫描吗?那就请你到村庄里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