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原创 >>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双击自动滚屏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发表日期:2007年10月4日  出处:http://gswwwh.2000y.net  作者:张万弘  本页面已被访问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张万弘
 
 关系型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
 这类作文如何准确审题立意呢?一般可从审材料语、审提示语、审话题语和审要求语入手。
 1、审材料语
 如04年全国第四卷作文的材料语是:
 “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
 …………
       以上材料语中关键句是哪一句?
 很显然,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是理解整段材料的关键句子,好好揣摩它,才可能对材料有个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话题作文的材料语不同于材料作文之材料。前者的作用只是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的作用,大家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是自由的和自主的。而后者则是命题和立意的依据,是写作的前提。
 
 2、审提示语
       在材料语之后、话题之前往往有一些写作提示性的语言,这就是写作提示语。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如2004年广东考题的提示语是:“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
 这个提示语就暗示了“语言与沟通”的立意方向:沟通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也是沟通的障碍。

 3、审话题语
    话题是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范围,谈话的由头。审读话题语永远是话题作文审题的重中之重!
 话题作文的话题语,既是题目又不是题目。说是题目,是因为它是审题写作的一个“索引”和依据,所写一定要与之关联与粘合。就是说,同学们写作的车厢必须挂在“相关内容”这个火车头上,否则你就到不了站。说不是题目,是因为这个话题只是为写作规定了一个范围,是引发我们写作的由头,在文章拟题、立意、选材、文体和表达等方面留给我们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还很大。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把握话题内部的辩证关系最为重要;辨明了内部关系,就掌握了审题立意的方向。
    关系型话题作文中会用到哪些唯物辩证法思想呢?
 如能联系地看问题(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等等。在平常多体悟这些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并理论联系实际,就能帮助我们准确把握题意,写出思想深刻的好文章来。例:

审“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说说可以怎样立意。
 参考:“自由”与“纪律”间包含对立统一关系。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审“人文素养与发展”这个话题,说说可以怎样立意。
 参考:“人文素养”与“发展”两个要素间是互为条件的关系。可以这样立意:只有人文素养提高了才能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人文素养的提高又与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
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说说可以怎样立意。
 参考:可以用追加前提的方法分析其内部关系。就是把话题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如: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呢?这是因为:1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如在思维领域,如果否定答案的丰富多彩,就少了发明创造,就没有“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文学艺术领域,如果强求“答案一致”,就少了风格的多样、创作方法的多样,就没有了“百花齐放”的绚丽多彩;如果以一个标准衡量人,就少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等等。)2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人们各自的认知结构不同,评判事物时所持的标准不同,对同一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如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价值的评判、对美的看法、对幸福的理解等等,都会因人而异。
 
 4、审要求语
 命题人在话题语后,一般还会提出作文的一些要求及限制,这些要求及限制我们把它简称为要求语。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要求越来越宽泛,大多坚持“三自一不”要求,即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和不少于800字。但也有一些例外,如05年北京高考卷就是以“说安”为题,要求写成议论文。04年上海高考的作文也明确要求“诗歌除外”。作文必须要按要求去写,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这点可要注意哟!

 此外,要防止关系型话题作文在审题立意方面滑入以下误区 :
 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如前述浙江省04年高考话题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话题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着发展空间的大小。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有能从两者关系入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做法,最后造成严重失分。
 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04年高考全国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确把握两个关系这间的关系,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于两者关系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误区三 :另起炉灶或偷换话题。广东卷要求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作文,有考生从材料语(那则冯妇的寓言)入手,但误解了材料语,结果推出一个与话题无关的结论——应该了解实际情况后再采取行动,做事不能太轻率。这完全错了!另外,注意不要偷换概念,对话题的换词解读也应尽量避免。即使是同义词也应尽量用话题语中的原词 ,以免产生曲解。
 
 张万弘
 
 关系型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
 这类作文如何准确审题立意呢?一般可从审材料语、审提示语、审话题语和审要求语入手。
 1、审材料语
 如04年全国第四卷作文的材料语是:
 “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
 …………
       以上材料语中关键句是哪一句?
 很显然,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是理解整段材料的关键句子,好好揣摩它,才可能对材料有个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话题作文的材料语不同于材料作文之材料。前者的作用只是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的作用,大家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是自由的和自主的。而后者则是命题和立意的依据,是写作的前提。
 
 2、审提示语
       在材料语之后、话题之前往往有一些写作提示性的语言,这就是写作提示语。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如2004年广东考题的提示语是:“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
 这个提示语就暗示了“语言与沟通”的立意方向:沟通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也是沟通的障碍。

 3、审话题语
    话题是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范围,谈话的由头。审读话题语永远是话题作文审题的重中之重!
 话题作文的话题语,既是题目又不是题目。说是题目,是因为它是审题写作的一个“索引”和依据,所写一定要与之关联与粘合。就是说,同学们写作的车厢必须挂在“相关内容”这个火车头上,否则你就到不了站。说不是题目,是因为这个话题只是为写作规定了一个范围,是引发我们写作的由头,在文章拟题、立意、选材、文体和表达等方面留给我们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还很大。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把握话题内部的辩证关系最为重要;辨明了内部关系,就掌握了审题立意的方向。
    关系型话题作文中会用到哪些唯物辩证法思想呢?
 如能联系地看问题(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等等。在平常多体悟这些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并理论联系实际,就能帮助我们准确把握题意,写出思想深刻的好文章来。例:

审“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说说可以怎样立意。
 参考:“自由”与“纪律”间包含对立统一关系。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审“人文素养与发展”这个话题,说说可以怎样立意。
 参考:“人文素养”与“发展”两个要素间是互为条件的关系。可以这样立意:只有人文素养提高了才能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人文素养的提高又与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
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说说可以怎样立意。
 参考:可以用追加前提的方法分析其内部关系。就是把话题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如: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呢?这是因为:1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如在思维领域,如果否定答案的丰富多彩,就少了发明创造,就没有“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文学艺术领域,如果强求“答案一致”,就少了风格的多样、创作方法的多样,就没有了“百花齐放”的绚丽多彩;如果以一个标准衡量人,就少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等等。)2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人们各自的认知结构不同,评判事物时所持的标准不同,对同一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如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价值的评判、对美的看法、对幸福的理解等等,都会因人而异。
 
 4、审要求语
 命题人在话题语后,一般还会提出作文的一些要求及限制,这些要求及限制我们把它简称为要求语。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要求越来越宽泛,大多坚持“三自一不”要求,即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和不少于800字。但也有一些例外,如05年北京高考卷就是以“说安”为题,要求写成议论文。04年上海高考的作文也明确要求“诗歌除外”。作文必须要按要求去写,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这点可要注意哟!

 此外,要防止关系型话题作文在审题立意方面滑入以下误区 :
 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如前述浙江省04年高考话题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话题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着发展空间的大小。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有能从两者关系入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做法,最后造成严重失分。
 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04年高考全国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确把握两个关系这间的关系,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于两者关系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误区三 :另起炉灶或偷换话题。广东卷要求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作文,有考生从材料语(那则冯妇的寓言)入手,但误解了材料语,结果推出一个与话题无关的结论——应该了解实际情况后再采取行动,做事不能太轻率。这完全错了!另外,注意不要偷换概念,对话题的换词解读也应尽量避免。即使是同义词也应尽量用话题语中的原词 ,以免产生曲解。
 



 双击自动滚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