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原创 >> 绵阳市高中2008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
 双击自动滚屏 
绵阳市高中2008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

发表日期:2007年11月28日  出处:http://shiyongchang.2000y.net  本页面已被访问

绵阳市高中2008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全卷150分。第I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4B5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4B5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shí)               (jùn)              体裁衣(liàng)         浩繁(zhì)

B. (mán)              (zǎi)              天物(tiǎn)           然而止(jiá)

C. (zàng)            (yìng)           守不渝(kè)            发难数(zhuó)

D. (yùn)              (rěn)              相形见(cù)            私枉法(x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各行其事   直截了当   出奇致胜    不假思索 

B委曲求全   张惶失措   卑躬屈膝    腐朽糜烂

C并行不悖   再接再厉   以逸待劳    既往不咎

D无耻滥言   震聋发聩   水乳交溶    俯首帖耳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最近,网上就某些城市以邻为壑的做法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将垃圾倾倒到农村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影响农民的生活。

B.一年一度的音乐节来到了,等我们来到音乐厅,里面已是万头攒动,济济一堂,观众们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C.时下,不少商店乱用外来词,只求时髦,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际效果。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D.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耿仁杰指着作恶多端的贪官污吏,大声喝道:“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今天是你们的死期到了!”

B. 时间是一匹在宇宙间任意驰骋绝不驯服的天马,我们只有尊重它,才有可能驾驭它,使它不致倏忽而逝。

C. 本届亚运会上,中国游泳队表现不俗,这支队伍是由二十个集训队中挑选出的十二名优秀选手组成的。

D. 今年国庆节期间,我市所有的消防车、消防官兵,为保障人们安全过节,而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岗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红豆小史

红豆入诗,始于王维《相思》。王维诗中的相思,是指爱情,还是泛指爱情及友情,或有不同理解。根据王维以前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已经流传于世,以及用王维诗红豆相思之典故的唐代诗词,如敦煌曲子词《竹枝子》、温庭筠《南歌子》、韩偓《玉合》等,其中相思特指爱情,可知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传说为王维《相思》诗所汲取,王维诗中的相思是指爱情。

红豆象征相思、爱情。这是红豆意象的本义。红豆的形象,红艳艳、亮晶晶,红豆的性格,热烈、温润、玲珑、精致、坚贞,也确实是爱情的绝妙象征。诗中“此物最相思”之句,意味着红豆象征相思、爱情,已经是盛唐人普遍的默契。

红豆的象征内涵,在王维以后的唐诗宋词中获得显著发展。如赵崇嶓《归朝欢》:“交枝红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比较王维诗与其后的唐诗宋词,红豆意象同是象征相思、爱情,但是王维以后唐诗宋词中的红豆相思,往往写出了相思双方之间的被阻隔。这一特点,在王维诗中只是潜在地涵有,而在王维以后的唐宋诗词中,则获得显性化表现。这种红豆相思的典型品格,其实更为符合《古今诗话》所载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原型。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豆的第二象征意义是故国之思。红豆意象象征意义从男女相思到故国之思的这一转变,发生于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发展于明末清初时期。红豆意象的第二象征意义,包含唐朝人的故国之思,明遗民的故国之思。

就在王维作《相思》诗之后不久,红豆意象象征意义的发展演变,超越了红豆相思的本义。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龟年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唱“红豆生南国”,“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在这个故事中,红豆象征唐朝人的故君之思、故国之思。乐工李龟年本是唐明皇的梨园弟子,王维红豆诗作于唐明皇的盛唐时期。这是李龟年唱红豆诗,歌唱者与满座听众联想起明皇与盛唐,为明皇的失位和盛唐的毁灭而惨然的原因之一。红豆热烈、坚贞的品格,红豆所象征的相思、爱情,与故国之思、爱国热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这是唱红豆诗而触发起故国之思的原因之二。

明末清初遗民诗人群体,充分地开发了红豆象征爱国这一虽故犹新的资源,创作出一大批隐喻象征忠爱故国的红豆诗,宛如百花怒放。而且明末清初红豆诗,往往具有诗人亲自参与复明运动的背景和内容,故不同于一般单纯抒情的遗民诗。常借李唐时事,以暗指明代时事,并极其用心抒写己身在明末政治蜕变中所处之环境,而且有意改变古典之细节,以确指今典。

红豆相思的本义,在明末清初红豆诗中也同时获得表现。女性爱国志士参与反清复明的政治活动和文学活动,使明末清初红豆诗兼有象征男女相思和故国之思的双重意蕴。明末清初红豆诗因此而格外鲜艳夺目。在中国诗歌史上,这是红豆意象的第三层象征意义。

5.下列说法,不能证明王维《相思》中的“相思”是指爱情的一项是

A. 王维以前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已经流传于世。

B. 一些唐代诗词能用王维红豆相思之典,其中相思特指爱情。

C. 红豆象征相思、爱情,已经是盛唐时人们的普遍默契。

D. 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传说为王维的《相思》诗所汲取。

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红豆”意象有三种象征意义,这三种象征意义分别是“相思”、“爱情”和“故国之思”。

B. 王维的用红豆表达相思,意蕴单一明了,不具有以后的唐诗宋词写出相思双方之间被阻隔这一特点。

C. 李龟年唱红豆诗,歌唱者与听众为明皇的失位和盛唐的毁灭而惨然的原因之一是乐工李龟年本是唐明皇的梨园弟子。

D. “交枝红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比王维《相思》更符合《古今诗话》所载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原型。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明末清初红豆诗中,红豆的象征意义从男女相思转移到了故国之思,由此可见,意象的意蕴是随朝代的更替而变化的。

B. 红豆的象征意义表明,一个客观事物进入诗人的视野,进而成为诗的意象,同它自身的形象特质关系很大。

C. 我国古代诗人把意象做为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他们特别注重意象的象征性、隐喻性,因此,古诗大都耐读。

D. 红豆意象的历史演变给我们的启示是,鉴赏诗歌,要注重意象的多重意蕴,并知人论世地品味、评价。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与于襄阳书

韩愈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士之能垂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穷,盛位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之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邪?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这是韩愈所写的一封请求引荐的信。于襄阳,名,字名元,深得唐德宗器重。因做过襄州大都督,故称于襄阳。

②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贤才,问计於郭隗,郭隗回答:“王必欲致士,请自隗始!”韩愈以郭隗自比,用谦逊的口气希望得到提拔。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之能垂                        休:美好

B.未始不相须                            相须:互相依赖

C.在下之人其能不肯谄其上       负:仗恃

D.未尝                                  干:从事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D.

A.

 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             然而千百载一相遇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               今其智反不能及

C.

 何其相须殷而相遇之疏也         亦足知志之所存

民归之,由水就下               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既表现了自己积极仕进的心情,又对达官贵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B.作者认为,读书人享有大名的原因,是有先通显而负天下众望的人做其引导者。

C.作者认为,是下位之人恃才傲物,上位之人不肯屈尊下顾导致二者不能“相须”。

D.作者认为,自己虽然不是人才,可是立身处世从来不敢落后于那些一般的人。

 

II(共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用钢笔或圆珠笔(蓝、黑色)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四、(23分)

11.把第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5分)

2世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5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思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①刘辰翁生当南宋末叶,宋亡后,隐居不仕。

②“海上心情”,用苏武牧羊典。《汉书·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这首词题名春感,实际上是因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有感而作。写出这个节日的名称及词中暗指这个节日的景物。(2分)

(2)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的表达效果。(6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李煜《浪淘沙》)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2)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实迷途其未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星垂平野阔,
                                               (杜甫《旅夜抒怀》)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人是文化的沉淀

①人到中年,越来越感觉到李泽厚先生“人是文化的沉淀”这句话实乃至理名言。

②以我自己为例,青少年时期历经的家庭惨变,以及异常艰难的成长历程,使我对家乡充满了恐惧与离弃感,成年以后最大的愿望之一竟是远离家乡。我从来没有仔细想过自己的文化归属问题,只知道自己显然不是海派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产物——尽管我是在上海接受研究生教育,并在岭南生活了整整十一年,两地均有恩泽于我。

③就在今年4月中旬应湖南卫视之邀回长沙时,刚从英国回来的毛先生听我要去长沙,欣然欲同往一观。到达的当天下午,我们抽空一起游了已有千年历史的岳麓书院。十七年前我曾在长沙生活了整整五年,这一“千年道场”未曾开放,故此一直无缘得见。而第一次进这书院,漫溢于其中的氤氲之气,竟使我深深感受到自己与湖湘文化那种深入骨髓,却无法形诸言辞的血脉相连感。

④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时,我也曾在烟雨蒙蒙的春天里,多次到过苏杭无锡等地,游遍了江南名园。但在那些清雅脱俗的园林里,引起我联想的古人诗句竟然都是“闲敲棋子落灯花”、“小红唱歌我吹箫”、“十年一觉扬州梦”那种抒写闲情逸致的诗句,冒辟疆与董小宛、李香君与侯朝宗那类故事竟都自然而然地浮上心头。我喜欢那些园林的高情雅致,也喜欢数百年来在这些文化名城纵情挥洒江南烟雨的历代文人才子,因为他们给中华文化长卷绘下了丰富多彩的画卷,没有他们,文化史上将留下无穷遗憾。但我并不觉得那些园林,以及那些园林所代表的文化与我个人之间有什么联系,我只是一个偶然到此的游客而已。我也到过南京这座六朝古都,曾在那长满了青青古藤的石头城下漫步了整整一个下午。但在那里浮上心头的全是“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山川寂寞衣冠泪,百年消沉简册尘”这种意境萧索的诗句,让人不由得想起“亡国之都”这个不祥之词。

⑤只有到了岳麓书院,在自清中后期开始名重天下的历代乡贤,如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蔡锷、陈天华等先贤的画像前,我遥想他们当年在时务斋里孜孜讲求时政时的耀人风采,默念书院中随处可见的湘人诗句,才非常真切地感到自己是湖湘文化哺育出来的女儿。湖湘文化以经世致用见长,从来以天下为已任,最恨腐儒空论误国,思想文字掷地有金石声。我的同乡蔡锷将军,在上一世纪初年的军阀豪强中显然属儒雅文弱一类,但在护国讨袁时表现出来的冲天豪气与智慧,正是湖湘文化的精魄铸就。漫步于书院的廊庑园林之间,从心里油然浮出的诗句竟是林则徐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是谭嗣同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黄遵宪悼念谭嗣同的诗:“颈血模糊似未干,中藏耿耿寸心丹;琅函锦奁深轁付,留寄松阴后辈看”(指日本明治维新志士吉田松阴)。民间曾用一句俗语概括自晚清以来的中国各地方人士对中国的贡献:广东人立言,江浙人出钱,湖南人流血。那些地方的人其实也是流了不少血的,但人们用这样的话来概括,说明大家认同一点:湖湘文化的特色就是敢于担当家国天下事。

⑥就在那一刻,我明白自己与家乡的关系不是自己想了断就能够了断的。湖湘文化早已化为点点雨露,滋润着我的生命。尽管多年来我未踏足家乡,尽管我们这几代湘人可能愧对先贤。

14. 从文中看,江南文化与湖湘文化各有什么特点?(6分)

15. 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园林和南京古都?(6分)

16. 段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17. 结合原文,谈谈你对“人是文化的沉淀”这句话的理解。(6分)

 

六、(15分)

1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番号)(5分)

山坳里民居样式各异,屋顶上的太阳能装置却是出奇的一致。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将从这里起飞。

西昌与月亮的关系变得格外密切。

正符合这座川西南城市太阳城的美誉。

23日,日照下的西昌,明净温暖。

其实,许多人并不知道这座太阳城在历史上就有月亮之城的美妙名号。 

视线延伸到远处,四面都是起伏的山坡。

 

 

19.仿照下面的例子,请以你熟悉的另外两位作家作品为素材,另写一段话。(5分)

如果说苏东坡是气势磅礴,滚滚东去的大江,那么“执手相看泪眼”的柳永则是静立河畔的依依杨柳。

20.阅读下面材料,以材料中对绵阳三江会客厅的功能规划为素材,合理联想,写一副对联(不要求横批)。(5分)

绵阳三江会客厅规划概况

绵阳市政府在规划设计时,将绵阳三江会客厅定位为:会展中心、旅游胜地、商贸腹地、城市新区。以水为主要特色,着力塑造融“山、水、林、文、城”五位一体的城市景观,使绵阳三江会客厅成为绵阳城区最靓丽多姿的特色区域,成为绵阳城市山水相依、城水相融的一张精致城市名片。

绵阳会客厅的建设,是推进绵阳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提升城市现代化程度、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水平的一大载体。建成后,将充分展示山水环抱、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优美的城市特色,充分活跃“三江两岸”商贸,推动经济发展;充分营造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也同时将成为绵阳城市中最核心、最漂亮、最繁荣的区域,也是绵阳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人气、商气、财气的积聚区。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西方哲人奥古斯丁说:人们赞美山岳的崇高,大海的波涛,海岸的逶迤,星辰的运行,却把自身置于脑后……

请以“发现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绵阳市高中2008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第Ⅱ卷)答题卷

 

题号

卷Ⅱ总分

总分人

 

复查人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四、(23)

 

 

11.(10分)(1                                                                                                             

                                                                                                                                         

2                                                                                                            

                                                                                                                                         

                                                                                                                                         

12.(8分)(1                                                                                                             

2                                                                                                            

                                                                                                                                         

                                                                                                                                         

                                                                                                                                         

                                                                                                                                         

13.(5分)                                                                                     

                                         

                                         

                                         

 

得分

评卷人

五、(22)

 

 

14.(6分)                                                                                                                

                                                                                                                                         

15.(6分)                                                                                                                

                                                                                                                                         

                                                                                                                                         

16.(4分)                                                                                                                

                                                                                                                                         

17.(6分)                                                                                                                

                                                                                                                                         

                                                                                                                                         

                                                                                                                                         

 

得分

评卷人

六、(15)

 

 

18.(5分)                                                   

19.(5分)                                                                                                                

                                                                                                                                                                                                                                                                                  

20.(5分)                                                                                     

得分

评卷人

七、(60)

 

 

 

 

 

 

 

 

 

 

 

 

 

 

 

 

 

 

 

 

 

 

 

 

 

 

 

 

 

 

 

 

 

 

 

 

 

 

 

 

 

 

 

 

 

 

 

 

 

 

 

 

 

 

 

 

 

 

 

 

 

 

 

 

 

 

 

 

 

 

 

 

 

 

 

 

 

 

 

 

 

 

 

 

 

 

 

 

 

 

 

 

 

 

 

 

 

 

 

 

 

 

 

 

 

 

 

 

 

 

 

 

 

 

 

 

 

 

 

 

 

 

 

 

 

 

 

 

 

 

 

 

 

 

 

 

 

 

 

 

 

 

 

 

 

 

 

 

 

 

 

 

 

 

 

 

 

 

 

 

 

 

 

 

 

 

 

 

 

 

 

 

 

 

 

 

 

 

 

 

 

 

 

 

 

 

 

 

 

 

 

 

 

 

 

 

 

 

 

 

 

 

 

 

 

 

 

 

 

 

 

 

 

 

 

 

 

 

 

 

 

 

 

 

 

 

 

 

 

 

 

 

 

 

 

 

 

 

 

 

 

 

 

 

 

 

 

 

 

 

 

 

 

 

 

 

 

 

 

 

 

 

 

 

 

 

 

 

 

 

 

 

 

 

 

 

 

 

 

 

 

 

 

 

 

 

 

 

 

 

 

 

 

 

 

 

 

 

 

 

 

 

 

 

 

 

 

 

 

 

 

 

 

 

 

 

 

 

 

 

 

 

 

 

 

 

 

 

 

 

 

 

 

 

 

 

 

 

 

 

 

 

 

 

 

 

 

 

 

 

 

 

 

 

 

 

 

 

 

 

 

 

 

 

 

 

 

 

 

 

 

 

 

 

 

 

 

 

 

 

 

 

 

 

 

 

 

 

 

 

 

 

 

 

 

 

 

 

 

 

 

 

 

 

 

 

 

 

 

 

 

 

 

 

 

 

 

 

 

 

 

 

 

 

 

 

 

 

 

 

 

 

 

 

 

 

 

 

 

 

 

 

 

 

 

 

 

 

 

 

 

 

 

 

 

 

 

 

 

 

 

 

 

 

 

 

 

 

 

 

 

 

 

 

 

 

 

 

 

 

 

 

 

 

 

 

 

 

 

 

 

 

 

 

 

 

 

 

 

 

 

 

 

 

 

 

 

 

 

 

 

 

 

 

 

 

 

 

 

 

 

 

 

 

 

 

 

 

 

 

 

 

 

 

 

 

 

 

 

 

 

 

 

 

 

 

 

 

 

 

 

 

 

 

 

 

 

 

 

 

 

 

 

 

 

 

 

 

 

 

 

 

 

 

 

 

 

 

 

 

 

 

 

 

 

 

 

 

 

 

 

 

 

 

 

 

 

 

 

 

 

 

 

 

 

 

 

 

 

 

 

 

 

 

 

 

 

 

 

 

 

 

 

 

 

 

 

 

 

 

 

 

 

 

 

 

 

 

 

 

 

 

 

 

 

 

 

 

 

 

 

 

 

 

 

 

 

 

 

 

 

 

 

 

 

 

 

 

 

 

 

 

 

 

 

 

 

 

 

 

 

 

 

 

 

 

 

 

 

 

 

 

 

 

 

 

 

 

 

 

 

 

 

 

 

 

 

 

 

 

 

 

 

 

 

 

 

 

 

 

 

 

 

 

 

 

 

 

 

 

 

 

 

 

 

 

 

 

 

 

 

 

 

 

 

 

 

 

 

 

 

 

 

 

 

 

 

 

 

 

 

 

 

 

 

 

 

 

 

 

 

 

 

 

 

 

 

 

 

 

 

 

 

 

 

 

 

 

 

 

 

 

 

 

 

 

 

 

 

 

 

 

 

 

 

 

 

 

 

 

 

 

 

 

 

 

 

 

 

 

 

 

 

 

 

 

 

 

 

 

 

 

 

 

 

 

 

 

 

 

 

 

 

 

 

 

800

 

 

 

 

 

 

 

 

 

 

 

 

 

 

 

 

 

 

 

 

 

 

 

 

 

 

 

 

 

 

 

 

 

 

 

 

 

 

 

 

 

 

 

 

 

 

 

 

 

 

绵阳市高中2008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A.shè、镌juānC.yīngD.、绌chù

2CA.事—是、致  B.  D.谰、震振、溶融)

3AA. “以邻为壑比喻只顾自己的利益,把困难和灾害转嫁给别人。B.“济济一堂比喻人才聚集。C.“贻笑大方意为让内行见笑,与让人有重复处,且与句意不合。D.“不绝如缕形容情势十分危急。)

4BA.句式杂糅,应去掉到了今天是 C.成分残缺,缺少短语中的介词,应该在前添加介词 B.配搭不当,“消防车……放弃休假”不妥。)

二、(9分,每小题3分)

5.C(是“红豆象征相思、爱情”在王维诗中的表现。)

6.D(A.应该是“相思、爱情”“故国之思”和“男女相思和故国之思双重意蕴”。B.原文:“这一特点,在王维诗中只是潜在地涵有”。C.注意“原因之一”的后半句“王维红豆诗作于唐明皇的盛唐时期”。)

7A(明末清初红豆诗的红豆意象兼有男女相思和故国之思双重意蕴,“朝代”应为“时代”。)

三、9分,每小题3分)

8D(干,请求)

9DA. 语词/兼词    B. /竟、反而    C. 代词,这样/助词,取消独立性
D. 
代词,代自己)

10A(文章并无批评之意)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10分)(1我从旁边听说阁下具有不平凡的才能,立身行事不同一般,道德方正而工作讲究实际(大意1分,“侧”“不世之才”“道方”“事实”各1分。)

2社会上狭隘而无远见的人,既然不值得把情况告诉他;磊落而卓越伟大的人,又不肯听(我的倾诉),那我就只好相信自己命运困顿了。(大意1分,“语”“龌龊者”“穷”各1分,补出省略成分1分。)

12.(8

1)(2分)元宵节(或“上元节”)(1分)银花、戏鼓、明月(1,写对两个得1分)

2)(6分)①概括三个词组的含义:(3分)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故山寂寞而漫长的岁月。海上心情指自己忠贞不改的民族气节。②写法特点:(1分)三组名词性意象叠加(或:三个名词性短语并列),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用抒情唱叹之笔虚点。③效果(2分)读来别具一种沉郁苍凉、吞咽悲苦、欲说还休之致。

13.(5分)  (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别时容易见时难
天生我材必有用

2)悟己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
月涌大江流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五、22分)

14.(6分)江南文化:清雅脱俗,富于闲情逸致;

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敢于担当天下事(或:以天下为己任)(每点3分)

15.(6分)作者个人与江南园林和南京古都所代表的江南文化很隔膜,没有文化上的认同感。(2分)反衬(1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特点,它让作者找到了文化归属。(3分)

 

16.(4分)排比,引用2分)突出湖湘文化敢于担当家国天下事的特色,增强气势,增强信度2分)

17.(6分)①联系文本②合理延伸③准确总结(各2分)

示例:①人总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塑造。作为湘人,尽管多年来作者未踏足家乡,但湖湘文化始终影响着、规范着作者的立身行事。如:在儒家文化影响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形成了知书达礼、重义轻利等文化品格。又如:游牧文化塑造了剽悍的草原民族性格,清山秀水的江南孕育出一代又一代至柔至刚的诗人。独特的地域文化,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生长于斯的人的性格和精神。

 

六、15分)

18.(5分)⑤⑦①④②③⑥

19.(5分)(语句流畅1分,句式一致1分,恰当化用、引用作家作品2分,比喻恰当1分。)

示例:如果说徐志摩是空中一朵飘逸、浪漫的云彩,那么“剧怜病骨如秋鹤”(郁达夫诗)的郁达夫则是莫愁湖畔的一块忧郁的石头。

20.(5分)(符合对联要求得2分,含有1项内容加2分,两项加3分。
核心内容:“自然”、“(旅游)文化”、“财富(商业)”。
示例:会展中心聚五湖财气,旅游胜地迎四海宾朋。

 

七、60分)

21按照200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参考译文】

七月三日,将仕郎、国子监四门博士韩愈,恭谨地上书给尚书阁下:

读书人能够享有大名,显荣于当世的原因,莫不有先通显而负天下重望的人做他们的引导者;读书人能够留下壮美的光辉,照耀着后世的原因,也莫不有后通显而负天下重望的人做他们的继承者。没有人做他的引导者,即使有美誉却不会彰显;没有人做他的继承者,即使功业盛大却不会流传。这两种人未尝不互相依赖。不过这种情况要经过千百年才能够碰上一次啊!难道是在上位的人没有可以攀缘的,在下位的人没有值得推举的吗?为什么互相依赖这样密切,而互相遇会却这样少呢?它的原因在于在下位的人仗恃他的才能不肯讨好他上面的人,在上位的人仗恃他的权位不肯关心他下面的人。因此有才能的人往往处于忧伤的困顿之中,身居高位的人也没有发出显赫的光辉。这两种人的行为都是不对的。没有去请求他,不可以说上面没有提携后进的人;没有去物色他,不可以说下面没有值得推举的人。我叨念这些话好久了,没有敢把它讲给别人听。

我从旁边听说阁下具有不平凡的才能,立身行事不同一般,道德方正而办事讲究实际,进退不跟着时俗转,文武人才都加以使用,难道不正是我所说的那种能引导后进的人吗!但是没有听到哪个后进之士得到您的赏识,受到您的重用,难道是物色人才而没有得到吗?或者是志向倾注在立功上,行事一心在报答君主上,虽然遇到可以推举的人却没有空闲以礼相待吗?为什么那应该听到的举荐人才的消息而长久听不到呢?

我虽然不是人才,可是自己立身处世从来不敢落后于一般人。阁下可能是寻找人才却没有得到吧?古人有句话:“(招揽人才)请从我郭隗开始。”现在我急需早晚买草料、买口粮、雇佣仆人、租赁房屋的资金,这些只不过花上您一天享受的费用就足够了。如果您说“我的志向倾注在立功上,行事一心在报答君主上,虽然遇上可推举的人,却没有空闲以礼相待”,那就不是我韩愈所敢于知道的。社会上狭隘而无远见的人,既然不值得把情况告诉他;磊落而卓越伟大的人,又不肯听我的倾诉,那我就只好相信自己命运困顿了。

我恭谨地呈上过去写的十八篇文章,如果承蒙您给看一下,也足够了解我的志向所在。韩愈恭恭敬敬地拜上。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