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万象 >> 自由的距离
 双击自动滚屏 
自由的距离

发表日期:2008年2月13日  出处:http://esyb.2000y.net  本页面已被访问

 

 

                                自由的距离


                                          ◆李 侠


    穿过南方漫长的夏季,就像多年前的一个预言:我们总是遥遥无期地等待记忆中的那阵风如约而至,好在平静的内心掀起一阵涟漪,然后依旧平静。真正的冲突永远是在肉体与灵魂之间展开的。然而人的处境的悖论在于人既是肉体的,又是灵魂的。真正的平静就是在灵魂与肉体之间达成和谐,历代的先贤大哲们都曾考虑过这个问题,解决办法无非是要么听从肉体的,要么听从灵魂的,前者就导致纵欲主义,后者则导致禁欲主义。今天看来这两种路向都是不可行的。那么如何达到两者之间的和谐?所以就有了一种美德,在亚里斯多德那里就是节制,我很喜欢这个词汇,节制,多少有些中庸的意味。问题是如何能够节制?由于意志自由的存在,必然导致理性是激情的奴隶,为了实现节制,只有采取否定禁令:由于人是向死而生的存在,所以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处于死亡的恐惧中,而恐惧在我看来就是实现节制的一种否定规定。那么什么是恐惧呢?按阿伦特的话来说:造成个人不幸的原因不是来自外部死亡的威胁,而是来自内心对死亡的恐惧,不是来自痛苦,而是来自对痛苦的恐惧。所以唯一可怕的东西是恐惧本身。而恐惧来自于此在对永恒与不朽的不信任,换言之,我们是不相信复活的,所以,不朽对此在的生存来说是不可靠的,没有这个担保,所以恐惧与任何一个人都如影随形。恍然记得17~18年前看梵高传《渴望生活》时,对梵高的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我永远无法习惯死亡。这个说法恰恰印证了恐惧的先天特性。
    没有对彼岸的深刻反思,向此岸的泅渡是不可能的。未知死,焉知生?与孔子的说法恰好相反。这种思考路向是敞开的,也是获得拯救的唯一路径。生是要靠死为参照系的,否则无人可生!
    流浪者与旅游者的区分上,其实旅游与流浪是作为此在的人在路上的同一行为的两个方面,旅游者对流浪者的嘲笑与厌恶,恰恰反映了行走被遮蔽的现实,其实,流浪者更具有行走的本原意义,而旅游则是一种被修饰的人工品,换言之,流浪对于行走来说是敞开的,而旅游对于行走来说则是关闭的。在规定的线路上来回游荡已经失去了真正行走中暗含的自由的可能性,而流浪则保持了这种自由性时刻是可能的。突然想到,贵妇人们傍晚在街区里所溜的昂贵的小狗,已经原不是田野上自由地奔跑的狗所具有的内涵。此刻,庄子所说的田野中在泥泞道路上爬行的乌龟更代表了在天地间行走的真意!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