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原创 >> 苏东升 聚焦课堂 决战课堂 决胜课堂 ——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双击自动滚屏 
苏东升 聚焦课堂 决战课堂 决胜课堂 ——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发表日期:2008年3月24日  出处:http://msxdkdzs.2000y.net 濮阳市中小学教研室 苏东升  作者:濮阳市中小学教研室 苏东升  本页面已被访问

聚焦课堂 决战课堂 决胜课堂 ——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一、教学的本质
二、一节好课的标准
三、如何上好一节课

一、教学的本质
1
、教学的主要矛盾
2
、教学的本质

一、教学的本质
1
、教学的主要矛盾

教学中存在着四个基本要素:教学内容,教师   ,学生,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六对基本矛盾。
一、教学的本质
1
、教学的主要矛盾
四个要素构成了以下六对基本矛盾:
(1)
教师与学生间的矛盾;
(2)
教师与教学内容间的矛盾;
(3)
教师与教学手段间的矛盾;
(4)
学生与教学内容间的矛盾;
(5)
学生与教学手段间的矛盾;
(6)
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间的矛盾。
一、教学的本质
1
、教学的主要矛盾

毛泽东在其哲学名篇《矛盾论》中写道: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教学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我们回到教学的原点,从教学的目的分析,就会一目了然、豁然开朗。
一、教学的本质
1
、教学的主要矛盾
         
教学的最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包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欲望的情意状态下,实现学生由原有的认知结构向教学内容的新知结构转化,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促使学生这个认知的主体在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不断的成熟和完善。
一、教学的本质
1
、教学的主要矛盾
         
显然,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教学中的其他矛盾正是在此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即为了解决学生与所学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才产生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教师与教学手段、学生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矛盾,因而它们是从属的次要矛盾。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从教学中的主次要矛盾分析,我们不难理解教学的本质,即教学是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以新型师生关系为纽带,通过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交互作用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发展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育人活动。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由此可知,新教学的本质在于育人,即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使其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为全面、正确地理解教学的本质,我们从五个方面对教学的本质进行解读。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教学的本质进行解读:
(1)
教学的本质是育人
(2)
教学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全面发展
(3)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实现育人目标基本途径和依靠力量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5)
教与学的统一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1)
教学的本质是育人
          “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赫尔巴特对教学规律的一个重要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是,他认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故以为教学的教育性就是知识教学中的教育性。他没有看到,当时也不可能看到教学还应肩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个性以及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碍、情感态度、人际关系等问题的任务,所以他对教学的教育性的理解有历史的局限性。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1)
教学的本质是育人
         
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认识到,教学的教育性的本质涵义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主动的发展。这一精神须从三个方面来体现。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1)
教学的本质是育人
           
其一是引导学生从知识中获取思想情感的养料,并树立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是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还是要学生做知识的仆人,这是两种对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教学要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并通过探究和应用知识来增强自己的创新精神,这是新教学通过知识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1)
教学的本质是育人
         
其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学习活动是中小学生在 9年或12年中每天必须参与的重要精神生活。他们肩负的任务不只是建构知识,还要加强各种基本能力、提升思想情感、增强创新精神。面对这些艰巨的学习任务,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几乎每天都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挑战,能否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首先取决于他们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如克服各种心理障碍(自卑或自傲、畏难或满不在乎等),培养勤奋好学的品质、苦中求乐的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一切是不可能单纯通过知识学习来获取的。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1)
教学的本质是育人
           
其三是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对待他人,包括老师、同学和家长。学生的学习活动绝不只是学知识,学习活动实质上是学生的重要精神生活;人际交往就是学生精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认识老师、同学、家长的优点与缺点,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和克服来自人际交往中的某些消极影响,这一切都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正确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形成,也是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些任务是不可能单纯通过知识学习所能完成的。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1)
教学的本质是育人
         
总之,学习活动是学生的精神生活,而不只是学习知识,因而教学的教育性不只是知识学习中的思想教育,还包括对待自己、对待他人的教育,包括怎样做人做什么人的教育。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基本价值取向,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发展。这是新教学育人的根本标准,是新教学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3)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途径和依靠力量
          
其基本途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而不是任课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地听讲。其依靠力量就是教师和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新教学同传统教学最本质、最显著的区别。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首要的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其次是教师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第四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关系。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首要的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以师道尊严为指导思想,以教师中心为行为准则,致使许多教师对学生不够民主,不够尊重,不够平等,这有碍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新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打破了教师中心论,力图围绕学生的主动发展来建立新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是新教学得以顺利展开的纽带,它由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两层关系所构成。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首要的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第一层关系是按照社会主义人际伦理原则建立的民主平等、彼此尊重、相互关爱的关系。
          
第二层关系是按照师生在教学中的身份与角色定位原则建立的教与学的新关系,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彼此沟通、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关系。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首要的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这种教与学的新关系包含着师生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和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的关系(这里要澄清师生关系上的一些误区,不能错误地把学生在伦理上与教师享有平等的权力和尊严推广到师生之间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承关系上)。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其次是教师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教师处理教学内容,尤其是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跳一跳学生能够够得到的原则,为方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按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原则处理教学内容,教材处理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联系社会生活。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时,要遵循教学有方、教无定方、贵在得方的原则,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针对教材特点,学校条件,师生适应情况等来选择恰切的教法。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强调将知识打开,是指教师对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加工,即每位数、理、化教师……把数学公式、物理、化学原理展开,演示其逻辑推理或实验探索过程。问题是,在传统教学将知识打开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学科知识的地位。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的过程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教学内容,也不是教师,而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生是教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精神财富的最终决定者。在这种知识转化观指引下,这次课改新教材的编者大都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教材编写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成为学习各科知识的主人。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以数学为例,新编1~3年级数学新教科书的编者在呈现或陈述各个知识点或课题时,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身边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7年级数学新教科书的编写还围绕各数学课题选取了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中的素材。这一系列精选的素材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它与现实世界有密切的联系。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不仅如此,新编数学教科书还力求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为此,教材所设置的问题大都具有启发性,问题的呈现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及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同时,教材还设立了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交流活动。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真正吃透这次课改精神,实现师生教与学角色的真正转变,不仅不会消弱学生的知识学习,反而会有效地加强学生的知识学习。只所以出现部分课改校教学质量下降,根本原因是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教师没有用新课改的精神、理念对待学生、处理教材、改革教法.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知识转化观的指引下,从事新课改教学的教师应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地把教材打开。应当指出,把教材打开不同于将知识打开,因为教材内容中不仅含有学科知识,而且含有联系学生生活、体现学生原有知识的生动素材以及进行相关能力训练与提升学生相关情感态度的素材,另外还有分科的学习活动方式。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打开教材的过程通常是从课前预习开始的(包括必要时上网查询相关信息)。学生打开教材后,教师便指导学生展开更深入的学习活动:一方面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感知上升到感悟、理解的高度,直至初步运用;另一方面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也得到升华。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由于教师既坚持对学生的正确指导,又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学生打开教材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既发挥知识本身的科学魅力,注重教学内容与主观知识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学生新的认知结构,又让学生体验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正是新课改所期盼的效果。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由于新课改教学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学生与教学手段关系的关键是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学生个体在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确实需要与同学、老师进行有组织、有准备的讨论,必要时还须与同伴合作探究。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过去忽视这种学习活动形式,对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及提升其整体素质是极为不利的。但是必须指出,合作学习活动只是学生个体建构知识的一种外因,其内因则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自觉性,主要表现为学生个体独立自主的学习。外因只是学生建构知识的重要条件,内因才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内驱力。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所以,合作学习必须以个体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应以此为基础来达到这两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其所以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来建构知识,还因为学生的知识建构具有脑力劳动的性质,因而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个体性和相对独立性。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例如,学生在一位数学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数学知识点或一个数学课题进行学习时,他先要自主地预习;有时还根据预习的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包括网络查询)。上课伊始,他在老师引导下,进一步获取有关的感性材料,包括激活和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经与老师、同学的讨论和交流,他便自主地通过自己的大脑对所得感性材料予以加工,即在自己的大脑中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小学六年级以上的学生才能抽象概括)等独立思考活动,从而初步掌握所学对象或探究对象的特征或概念。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随着学习活动的进一步深入,他在教师和同学们的促进下,便将所学知识自主地初步运用于实际。这就是一个学生围绕一个课题而建构知识的简要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个体既参与了同教师、同学的交往活动,更开展了独立的自主学习活动。其自主学习活动有预习查询、大脑加工、初步运用等方式。显然,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活动是他建构知识的基础,交往合作活动只能在个体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同样,学生在参与语文、英语等学科的教学活动时,也须在教师和同学们的促进下,将大量的时间和主要的精力用于相对独立的个体学习活动中,包括自主地搜集信息、加工信息、形成理性认识、识记知识、运用知识等活动。学生自主进行的这些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才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基础。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上海一些学者认为:学习需要合作,相互交流是学生进步的重要途径。但许多实践的结果表明,开展合作学习有时会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下降、个体积极性衰退,为使合作学习确有实效,教师需精心设计、适当掌握分合交替的过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研讨。”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四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关系。
          
如何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恰切的教学手段,较合理、较科学地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是教师教学创造性和艺术性的重要体现。很多优秀教师总结了很多、很好的方法,这里不一一列举,仅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一些建议。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4)
科学处理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四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关系。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要学会运用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活化与优化某些教材内容,满足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爱学、乐学的感情;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课前搜集的网络信息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交流和讨论,课后利用网络进行拓展性学习。使新课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师生教与学的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方式都发生质的变化。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5)
教与学的统一
         
新课改强调教与学统一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主动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认识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统一的锐利武器。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5)
教与学的统一
          
在当今条件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中小学生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良好思想品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教师愿以此为目标而执教,学生愿以此为目标而学习,这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一致、相适应的根本点。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5)
教与学的统一
          
同时,教与学作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必然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就是说,教应为学生的学而施,它应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而学生的学则有赖教的导引,它不能脱离教师的教。这也表明两者具有相互适应性。但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又是有矛盾的。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5)
教与学的统一
         
一方面,教师的教往往不同程度地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心理准备、自主学习的自觉程度、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与自控能力以及原有知识基础等方面同教师的合理要求之间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距。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5)
教与学的统一
   
矛盾的解决:
          
首先要求确立正确的指导原则,主要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对教学的要求与学生发展对教学的根本需要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能动作用相统一。
          
其次,要分析矛盾产生的背景和主客观原因。 
           
第三,从教与学两方面采取解决矛盾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5)
教与学的统一
          
基于上述指导原则,这一矛盾的解决取决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这正是教与学达到统一的根本尺度。
         
应当指出,教与学的统一是在教与学的矛盾运动中逐步实现的。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5)
教与学的统一
          
实际情形是:只要教学活动一展开,教与学之间就会产生矛盾;在一个教学周期内,矛盾一步一步地得到解决都只是暂时的。从教与学产生矛盾到矛盾暂时解决,教与学只达到了相对的统一;随着教学活动的继续,矛盾又产生,再解决,教与学便再一次达到相对统一,如此循环往复,教与学的运行便不断得到深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随之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因而能不断地得到发展。
一、教学的本质
2
、教学的本质
(5)
教与学的统一
          
这就是教与学统一的实质。简言之,教与学统一的实质在于育人,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
聚焦课堂 决战课堂 决胜课堂 ——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二、一节好课的标准


二、一节好课的标准
              
从教学的本质看,在课堂内让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的课就是一节好课。按新课改的精神,让学生在课堂内掌握了教学内容的知识,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课就是一节好课。学生在掌握知识、训练能力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并运用这些方法和规律能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课是理想的课,这样的教学是理想的教学。
 

二、一节好课的标准
           
具体说一节好课的标准以目的明为前提、以措施得当效益高为归宿、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中间强调四个环节:
①知识新、信息多。结合时代特点,融入教材以更多的新知识和更大量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密度大、节奏快。单位时间学生掌握的东西多,节奏适应现代学生的生活和心理;

 


二、一节好课的标准
③设计精、结构巧。课前精心设计,尤其是精心设问,课上精心施工,有起伏、有转换、有高潮、有总结;
④气氛和、方法活、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和谐本身就是教学质量,方法可以千变万化,但一个字是总钥匙,死教书把活人教死,活教书把死书教活。

三、如何上好一节课
1
、教学设计
2
、课堂教学
3
、作业布置与批改
三、课堂教学
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活动,是上好课的前提。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书面(电子)表达形式,教案的详略程度可因教材和教师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注重实效,具体要求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三、课堂教学
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教学程序和步骤;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双边活动安排;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具和仪器使用;教后反思等。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特别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
三、课堂教学
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和阅读有关参考书,明确单元、课时教学目的,把握教材内容及结构,确定重、难点知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阅读参考书,更好地掌握教材,充实教学内容。 
三、课堂教学
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2)
了解和分析学生实际
        
了解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情意状态,特别是学习本单元知识所需的预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三、课堂教学
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3)
参加集体备课
         
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年级备课组主要是进行单元备课,它的要求是:讨论并确定教学目的,研究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分析并确定教材的重难点,交流教学方法。
三、课堂教学
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4)
精心设计教案
         
教案应包括以下内容:课题、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的措施(例题的选择,练习的选择,反馈的形式等)和课堂时间的分配,课堂板书设计及作业的确定等。
         
新教师应有较详细的教案。
三、课堂教学
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5)
作好课前准备
         
课前应熟悉教案,熟悉所需教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如有故障应及时解决。对于演示实验应预先进行演示,保证实验一次成功。准备好必须的小黑板,挂图、电教器材等。
三、课堂教学
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6)
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能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多元反思,并完善教案。
三、课堂教学
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三、课堂教学
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
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要求执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做到知识正确,概念清楚,同类材料丰富,容量适当,条理清晰,重点、难点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充分。 
三、课堂教学
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2)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际,讲解、提问、练习面向全体学生。要尽可能地利用师生、学生互动,加强合作与交流,营造健康、有序、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和学习意志,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
三、课堂教学
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4)
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三、课堂教学
2
、课堂教学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