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的噩梦尚未苏醒 汶川的厄运再次撕裂脆弱的心灵 里氏八级地震 将汶川一方热土化为地狱的门庭--- 道路拧成枷锁 河流冲破缰绳 群山呈现最凶残的武器 大地发出最恐怖的吼声 几千村镇被夷为平地 几万同胞失去了踪影 …… 秀丽汶川已变得支离破碎 整个川北都颤抖不停 甘陕地区也惨遭余震 几十万平方公里领土失去了安宁 几百万同胞深受其害 祖国和人民经受着三十年来最严重的“酷刑”
噩耗犹如晴天霹雳 举国上下万分震惊 总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带来党中央、国务院最关切的心声 所有重灾区都留下总理的脚印 最危险的第一线也时时惊现总理的身影 他的号召、叮嘱如春风拂面 他的泪水让所有中华儿女热血沸腾 四面八发伸出最无私、最慷慨的援助 泪水伴随着热血也时常澎湃汹涌 十几万救助人员奔赴前线 五千米高空投下矫健的人民子弟兵 亿万人民空前团结 假血肉之躯锻造出抗震救灾的钢铁长城 国际社会也伸出援助之手 用人道主义搭起生命的绿色长篷 汶川啊,你要挺住 今天,世界的脉搏都为你歇停
面对死亡,汶川没有惊慌没有失措 在党和政度的号召下有序前行 灾区人民彰显善良、勇敢、质朴的本色 用热血与生命浇铸着春夏之交的黎明--- 校舍倒塌了 老师们用生命撑起一片晴空 学生有惊有险,最终得救 却再也无法亲躬老师的音容 勇士们救出一个又一个陌生的亲人 而自己的亲属却成了永远的悲鸣 母亲的身躯成为坚固的屏障 保护了未谙世事的童婴 年过八旬的老婆婆获救了 累垮的是位参加过长征的老兵 堰塞湖的浊水在急剧的膨胀 几百万人安全转移竟悄无响声 ……
一批批群众顺利得救、安全转移 一篇篇悲壮诗歌在血与泪的交织中铸成 这不仅仅是汶川灾难 这是中华民族一百五十年来苦难与奋斗的缩影 我们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多难兴邦”应是每个炎黄子孙的座右铭 可是,我却想起几面丑陋的嘴脸 听到些许刺耳的音声--- 雪域高原经历过太多的磨难 却依然有人明火执仗、残害生灵 分裂、破坏国家成了他们的职责 以大肆损害国家利益博得敌人的吆喝之声 对外宣称民主、人权与慈爱 却为何变得这般狰狞 海峡两岸迎来六十年第一个春季 春暖花开的背后也曾波涛汹涌 ………
洪水、雪灾、地震、疫情…… 一件件都那么令人胆战心惊 自然灾害已是万分惨重 为何还要人为的增加坚冰? 强大的祖国是我们将强的后盾 离开祖国只能成为任人宰割的浮萍 国家统一是我们的至高利益 民族团结才能培养出翱翔蓝天的雄鹰 不同政见有温和、宽广的渠道 只要符合国家利益就能被采纳推崇 我们面临着异常复杂的国际矛盾 我们承载着特殊的历史国情 血与泪浇铸出铁的教训: 稳定才能赢得繁荣 2008-6-4
作者简介:王沛君 大学本科学历.笔名兼网名南乡子江淮郎,曾用笔名岭南客。安徽省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砀山县作家协会理事。现供职与广东某高级中学。 自幼酷爱诗歌,中学时代尝试诗歌创作,正式的诗歌创作和研读始于大学时期,后一发不可收拾.获得过一些无关痛痒的奖项, 参与编写、出版过一些质量参差不齐的诗选. 先后曾担任《清河文学》、《诗汇报》、《故道风文学报》等几家报纸、杂志的编辑和吉林省省报《新生活周刊》的特约荐稿人。中国沉沙流文学社特约终身编辑,《破诗选》副主编(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有数十篇文章散见于《天津日报》(特刊·诗高地)、《西江日报》(副刊·西江月)、《草地》(四川)、《涡河文学》(安徽)、《燕赵诗词》(河北)、《鄂城文学》(安徽),《南云文学》(云南)、《终南诗刊》(陕西)、《黔溪文学》(贵州)、《故道风文学报》(安徽)、《高要报》等各类的报纸、杂志。 有作品入选“2007青年诗人诗作大展作品集(上卷)”、《鳄城文学》2007年夏卷“全国汉诗实力展” 、《大国文化的崛起》等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