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原创 >> 悲伤使人格外敏锐
 双击自动滚屏 
悲伤使人格外敏锐

发表日期:2008年6月13日  出处:http://shfwxtd.2000y.net  作者:四川省德阳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 秦笑鸿  本页面已被访问

    作为上个世纪60年代末出生的这一代人,到了懂事的年龄,文革的灾难深重已经结束。即至读书和工作,又恰逢改革开放的渐入佳境。可以说,共和国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都赶上了。
这是一段耐人回味的幸福时光……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灵魂的香味。”曾几何时,罗曼·罗兰的名著——    《约翰·克利斯朵夫》里的那句话,被网民们热捧为当下关于幸福指数的最浪漫的诠释,令人陶醉,心驰神往。而就在人们对幸福感逐渐开始有些麻木,进而有些苛求,乃至空气中都弥漫着“浮躁”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了。“5·12”特大地震改变了往日的安宁、祥和,一切都改变了。
    惯常轻快的步调,骤然间停下来了。灾后的每个昼夜,工作节奏的打乱、生活规律的无序……凡此种种,概莫能外,并且,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会这样。但是,思维却是停不下来的,即便在狼藉的废墟上或者简陋的帐篷里。对于耳闻目睹的惨烈,可歌可泣的壮举,以及媒体连篇累牍的滚动式报道,有着太多伴随悲伤而来的感动和感悟。那种从未有过的悲伤,只有设身处地,才能感同身受。
    看来,幸福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去追求的,而悲伤则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去正视的。在体味“幸福是一种灵魂的香味”的锦言时,《约翰·克利斯朵夫》里 “悲伤使人格外敏锐”的那个警句同样发人深省。因为,惟有格外敏锐,那些难以逃避的悲伤才会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如果说生长在和平年代,就缺乏了跌宕起伏,并非是客观的现实。不同外在的压力,不时内心的焦虑,所有的人为因素都在考验着我们的生存能力。然而,这些都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可以视之淡然,处之泰然。“荣辱无非一瞬即逝已,而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者,心也!”那么,对于来着自然界的暴虐呢?又该如何用心去面对。
    人在世间直微尘耳!面对大自然强加的大灾大难,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慨叹。特别是身处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家园,向来波澜不惊,竟然遭此重创,心理上的巨大落差更是不言而喻的。“生者为过客,死者如归人。”悲伤,对于劫后余生的每个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作为法律工作者,或许应该是稍微冷静与理智些。职业修为使然,明白地震是“不可抗力”,非人力所能扭转,甚至是“免责”的,自己却无法将数以万计的生灵涂炭,同“非正常死亡”的术语简单地划上等号。尽管,在中国以及整个人类的灾难史上,“5·12”特大地震仅仅是小小的注笔,但是,刺痛于己的刻骨铭心,倒是生平头一遭。
    不由自主地,想起大学时期曾经拜读过的《中国救荒史》。作者邓拓先生呕心沥血,将自古以来一幅幅悲惨、凄凉的灾荒图景汇聚起来,集中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那是对国人抗灾救荒、包括心灵拯救等各种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是一本拓荒者的书。在此之前,似乎没有这样的专著;在此之后,似乎也没有更多人继续这一课题的研究。可惜,当时对自己的直观影响并不深刻。在近期紧张的抗震救灾之余,试图在书店或者图书馆里找到该典籍,均是抱憾而归。不过,邓拓先生“生来奔走万山中,踏尽崎岖路自通”的豪迈,倒是深深地镌刻在脑海里!
    从某种意义说,自大禹治水以来,中华民族一部发展史,等于就是一部抗灾救荒史。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人类是万物的主宰,亦不必妄自菲薄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社会的每一点进步,都会经受各种考验,其中当然包括各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居安思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告诫自己,灾难随时可能降临。或许,我们永远不能消除灾难,却可以用人类特有的精神力量去正视它,并将它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心中藏有这样一本救荒史,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都不会退避三舍;心中藏有这样一本救荒史,无论面对怎样的歌舞升平,也不会丧失固有的清醒。
    诚如帕斯卡尔所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悲伤之余,痛定思痛,便能够傲然伫立于天地间,无所畏惧耳!

写于2008年6月7日子夜
端午节来临之际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