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万象 >> 我的农电生涯(李明功)
 双击自动滚屏 
我的农电生涯(李明功)

发表日期:2008年8月20日  出处:http://jywq.2000y.net 原创  作者:李明功  本页面已被访问

我记事那年村里还没通上电,三十年了,那时的晚上,我只能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看小画书,母亲和姐姐剥棉花桃子、劈山芋晒干子、做针线活等。打从集镇上有了电,我就经常站在路边高处,眺望远处星星点点的电灯光,羡慕极了,总在想哪一天我们村里通上电就好了,可惜一直到我高中毕业被乡里聘为文书时梦想还没实现。上班两年后,乡里分管人事的党务副书记、老知青找我谈话,慢条斯理地对我说:由于改革错误,聘用你们工资没着落,你被解聘了。根据你平时工作表现给你一个好单位—农电站。当时我心里挺复杂的,闭门三天想了很多很多。错过了复习高考的机会,只好不情愿地到新单位报了到。每天跟着老师傅抄表收费,架线维修。当时集镇上圆杆很少,方杆为主,导线以LGJ-16M2为主,各种导线到处私拉乱接。低压线损40%以下就算不错的了,居民生活电价12/KWh比比皆是,高的达34/KWh。为防窃电,电能表都装到杆子上去了,一支杆上多的有二十多只,进出线几十根,老百姓称之为马蜂窝,业内人士称之为母猪趟子。让我伤脑筋的是登杆抄表,那危险状况现在回忆起来还感到心有余悸。更倒霉的是,十晚有八晚停电,老百姓编了个“天一黑电就没,人睡觉电就到”的顺口溜来讽刺当时的用电状况。更有甚者10KV线路质量太差,每逢刮风下雨天多数是跳闸。查线是最苦的差事,不分严寒酷暑。记得有一年正月初二,下冻雨跳闸查线,靴子里灌满了冰块和烂泥,没法走路,只好到河边撬个冻窟窿洗脚刷鞋穿上再走。

    1995年国家实施了扶贫通电工程,主要目标是让大部分农户能用上电,线路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电压质量无法保证,红眼灯、电视放半屏幕、电风扇叶子能数数等现象普遍存在。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国库里有钱了,老百姓的口袋也鼓起来了,国家投入巨资,多次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将原来的电网几乎推倒重来。各乡镇都有了变电所,每个乡镇分几条线路供电,减少了停电范围,提高了供电可靠率。每300户左右就有一台配变供电,电压质量得到了保证。台区线损大部分在7%以下。电价由物价部门核定,居民生活仅有0.5283/KWh,跟过去相比,大大减轻了农民群众的负担。

如今农村电网再也看不到狗脖粗的小方杆、木杆、小竹杆子和披筋露骨的导线了,取而代之是高耸的铁塔、粗壮的钢管塔、滚圆的水泥杆和膀粗的电缆及钢芯铝铰线。线路质量提高了,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了,我再也不担心冰天雪地、大风暴雨天气外去查线了。

 

江苏省滨海县供电公司

李明功(13655106789)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