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原创 >> 印象边缘客
 双击自动滚屏 
印象边缘客

发表日期:2008年9月1日  出处:http://lanshanchu.2000y.net 原创  作者:美丽的飘拂  本页面已被访问



   

 

   
 
 



 

印 象 边 缘 客

 

 

文/编  美丽飘拂

 

 

 

边缘客简介

 

赵炳鑫,男,汉族,宁夏作家协会会员。1967年生于西海固。笔名笑流、小流,网名边缘客,网络发贴用名雪影冰痕。自1990年创作以来,在传统平面媒体发表作品300余篇,100余万字。创作涉及小说、散文、杂文、评论等多种体裁。多篇散文被《眺望远方》《西部的天空》《感恩故乡》等12种选本选入,被《读者》转载。作品多次在区内外获奖。曾获《人民文学》优秀报告文学奖。散文、杂文作品曾获省市征文奖。结集有散文随笔选集《不可碰触的年华》一书。

 

 

 

阅文知深浅  跟贴得卿识

 

初识边缘客,缘于其在《海韵文学原创网站》发的两篇评论文章,一篇是《盛开在塞上的奇葩---张贤亮的智慧人生》,另一篇为《苦涩人生的动情诉说,忧患意识的深刻表达——评杜进明散文集〈我行我诉〉》。所谓“一文知深浅”,这两篇署名雪影冰痕的人评和书评展示的不仅仅是所评对象的人格魅力和文字魅力,更让我们见识到评论者本身驾驭语言的熟捻老道和文化底蕴的深厚,其细腻而不失大气的文字所折射出来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无疑给网站吹来一股清新的风,于我,却是一股飓风,瞬间在心底掀起狂澜。

因着对文字的热爱,这两年也一直在文学网站流连,藉着网站编辑的便利和职责,也阅读了大量的网络文字,但大都是被媒体批判为抒发个人幽情的“速朽”的“草根文学”。虽然自己也偶尔写点文字,也还是跳不出小家小爱的小资情怀。雪影的文章,仿佛一个理性的智者,站在常人所难以到达的高度,条分缕析,纵横捭阖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的文章带给我的是全新的视角冲击和尖锐的思想碰撞,几乎颠覆了我以前对网络文字的审美标准,也让我重新开始审视自己过去的文字,思索今后写作的方向。

 

随着雪影冰痕文章的纷呈叠出,对他的敬仰和崇拜也不断升级。而他最让我感动的却是他对读者的尊重。对每一个在他文章后面跟贴的读者,他都能一一回帖,其在回复中表现出来的谦恭随和以及对读者反馈的重视,让读者乐于一遍遍回头去欣赏他的帖子,乐于在方寸回帖栏之间与他进行思想交流和精神对话,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让他迅速在网站奠定了“大师级”作者的地位,也让跟贴和回帖的行为在网站蔚然成风。

 

在与雪影你来我往的跟贴回帖中,彼此都有了一份心神的契合和相知的渴望,当他在跟贴中伸出友谊的橄榄枝时,我也毫不犹豫的留下了QQ号。

因为之前在文章和跟贴中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在QQ中会晤聊天并不感觉陌生,只是自感学识浅陋有点情怯,但雪影终究是谦冲和蔼的,丝毫没有一点“大家”的架子,三言两语便打消了我的种种顾虑,还很亲和的按网络称谓的惯例以“妹妹”相称,这天上掉下的“哥哥”着实让自惭形秽的妹妹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了。

 

因为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聊天便有了共同话题。雪影的目光是犀利的,肯定之余,一语便道出了我文字的孱弱和单薄所在,并“对症下药”开了处方,建议我多看看哲学方面的典籍,让文字深沉厚重起来,还力荐了《千年一叹》、《往事并不如烟》和《哲学与思考》等读本,提升我这个“妹妹”的写作水平的急切之情溢于言表。对我的 “哥哥想让小学生学‘高数’拔苗助长啊?”的托词,我这个雪影“哥哥”怒其不争地笑骂:“小懒猫,不上进,还找借口!”并反复强调,一定要多看书多学习,说对这个“妹妹”寄予很大期望。

其实,正如培根所言:“友谊对于人生,真象是炼金术士所要寻找的那种‘点金石’,它能使黄金加倍,又能使墨铁成金。”我虽冥顽成性,但面对他如此的看重和厚望,焉有不努力的道理。他的出现,在海韵掀起了一股读书和学习的热潮,对我而言,他无疑是文学路上的引路者、“点金石”,让我重新拾起了疏远多年的书本,也重新燃起了求知和创作的渴望。能有这样催人奋发的作者,是海韵网站的幸运,能有这样引人上进的老师,更是我这个初出文道者的福气了。

 

 

文章只恰好   人品惟本然

 

    真正深入到雪影的内心,触摸其灵魂深处的内核,还是缘于案头的这本《不可碰触的年华》。这是雪影二零零五年出版发行的文集,收录了他的99篇作品,分散文,随笔和杂文,评论三大部分。是他从已发表的300多篇文章中精选出来的,凝结着他十多年文学创作的心血和汗水,也坦剖了他从童年到中年艰辛的求学创业写作的心路历程。

捧读这份来自远方的精神馈赠,仿佛捧着一颗沉甸甸的心,手觉沉重,心也觉凝重,但却是温暖的。

 

读雪影的书,就象他在《渴望雪塬里的故乡》里所写的在西海固看雪所应持的态度:“如果你带着一副看客的派头或者仅仅只有好奇心是永远也无法走进那个世界的,甚至连靠近它也很困难……你只有用心去感受那片土地在承受大雪的日子里的韧性,你就会幡然悟得雪的美境就在心里”。是的,读雪影的散文,读雪影的心,你必得置身其所在,让自己的心沉静在他的笔触所描叙的那些年代那些往事里,让心跟随其脉搏一起跳动,你才会聆听到他来自心灵的呐喊,才能体验到来自灵魂深处的震撼,你的眼泪,才能合着他的一起奔涌。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雪影的文字是质朴实在的,翻遍全书,你甚至很难找到一个华丽的辞藻,即使是描写景色的句子段落,也是以朴素见美,不事浮华。然而,更质朴深沉的却是他贯穿始终的情感。“以情动人”是雪影散文的最大特点,他从最贴近人心的情感入手,用略带忧伤的润笔不经意就把你带进他丰富广袤的内心世界,让你与他同笑同泪。

 

就如现代主义大师阿贝尔.加谬在厄普萨拉大学演讲时所说:“没有现实,艺术就是子虚乌有的东西”,“一旦与自己的社会相隔绝,就只能创造出形式主义或抽象的作品”。同许多作家一样,雪影也是从他最熟悉的现实生活入手,把目光和笔触伸向西海固——那块他魂牵梦萦的苦甲天下的黄土地,“那乡党遍布艰辛的古铜色脸庞,那背负重轭,肩挑日月的臂膀,那同灾难和贫穷抗争的坚韧如钢的脊梁……”常常激荡起他关于人生的种种思索,也给予他丰富的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西海固的自然条件是恶劣的,雪影的童年也不是幸福美好的,在西吉白城工作的四年,其环境之艰苦工作之辛劳也是超乎人想象的,但在雪影的笔下,你看不出一丝一毫的抱怨和愤懑,他正视苦难,把“苦也可视为一种美丽”的淳朴和坚韧的品性,让他笔端流淌的全是脉脉温情。《故乡寄情》、《须弥山断想》、《火石塞,一片神奇的地方》、《青山佳色落堰中》、《话说固原‘砖包城’》、《燎疳》、《西海固春节仪程述说》、《那歌……》《家乡的年戏》……篇篇写满对故乡山塬沟壑乡风里俗的赞美和讴歌;《情怀》、《岁月深处》、《大山深处那户人家》、《大山深处的那所小学》、《山里的男人》、《回望白城》……章章浸透着对乡党村民的敬仰和热爱;《月夜,遥寄妈妈》、《母亲,和那包馒头》、《母爱,痛并感动着》、《父亲.黄土地》…….字字句句饱含着对父母的思念和感恩。在这些纯净质朴的文字里,我体会到的是雪影情感的真诚和炽热,本性的正直和善良,内心的柔软和坚韧。

“家园/你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滴眼泪/我思念你如同思念我/心灵中的爱人/用一生作注/在流浪的日子里/用文火把你熬成药引/抚慰自己所有的伤痛。”对故乡和亲人深切的思念和对底层劳动人民苦难的悲悯情怀弥漫了雪影文集里绝大多数的篇章,很多时候,我感动在他饱蘸血脉亲情的温情而又感伤的文字里,不知不觉,泪就跟作者流在了一起。

 

“文章恰好,人品本然”。古人云,文章写得登峰造极,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恰倒好处,人品修炼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和平凡人没有什么独特的区别,只是使自己回归到纯真朴实的本性而已。雪影正是凭着自己本然的纯朴,用质朴感性的文笔准确的表达出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把人世间最凝重最美好的情愫化作涓涓溪流,直抵读者内心,温润着柔软着我们日渐冷漠坚硬的心田。

  

 

机息有风月 心达无喧嚣

 

阅文可知,雪影离开故乡定居城市已十余年了。在十余年的岁月流转和社会变迁中,从贫瘠的乡村到繁华的都市,从救死扶伤的医生到传道授业受人景仰的高校老师,雪影经历了人生境遇的巨大转折与心智的煎熬和磨合。这期间,雪影留下许多托物言志寄情抒怀的随笔。从这些文字中不难看出他从曾经的苦闷彷徨到后来淡定从容的艰难穿越。在这一上升过程中,一直为他排遣孤独安托灵魂的是坐拥书城的那份快乐,是对故乡对亲人的牵念。

 

“对西海固挥之不去的眷恋和忧伤,对现代都市心理上的疏离与逃避”;“丰富的乡土记忆与窘迫的都市现实形成巨大的心理反差,孤独和无处诉说的苦闷又不断噬咬着敏感的神经。”(孟悦朴的读后感),这些内在的冲突与痛苦若不是亲身经历是很难深切体会到的。对于跟雪影一样通过自身努力跻身城市的我来说,是很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的。《城市难为‘家’》里,逼仄的生存空间,母亲的眼泪,孩子的哭叫,妻子的抱怨,作者徘徊街头的泪水……一次次唤醒我伤痛的记忆,也一遍遍决堤感同身受的泪河。

“背离家园只是人对生存欲望的无奈选择。”“那时对冲出家园的渴望是多么的强烈!”“背离家园,在异乡播种希望、开拓荆棘丛生的人生之路的艰辛,又让我们这些当初豪情万丈的热血青年时时回望家园,流连忘返。”(《梦回家园》)。当难以忍受的孤独在窘迫的环境里恣意蔓延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开始随遇而安的沉沦。但雪影“选择了一种最优秀的活法”--当同事为下村发愁时,他却乐于深入到民间去,跟乡民们打成一片,那一段虽艰苦但充实的经历,后来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当身边的人安于现状鲜见读书的时候,雪影却凭着对文学虔诚的向往和热爱,开始了一步步走进阅读名著的“诗意的栖居”,直至后来由读书到思考到写作,走上了他为之“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创作道路。

 

“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如果要选择一种最优秀的活法,必须去读最优秀的书。”“那里的锦思妙语会磨砺你时常生锈的思想;那里的智能慧悟会启开你潜在的创造,那里的仁爱会点燃你暗淡的情感,那里的善良会使你与邪恶永远绝缘”。(《感悟书人》)

“晓窗读易,午案谈经”。雪影把“文学当成妻子”,把痴迷的阅读当成享受,当成习惯,通过博览群书不断修持内心、完善自我,终达“静中真境,淡现本然”的境界。“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在《独对秋风》《静守落雪》《让灵魂放生》《关于孤独》《故乡的四季》等篇章中,我们能读懂有着木石心的雪影,已经深具云水之趣了。

 

“非上上智,无了了心”。洞彻人生的雪影虽然有着极其聪明的才智,但却处事低调为人谦和,从来“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每次相见都诚惶诚恐,象一个手足无措的小学生,那谦虚质朴的神态每每使我这个日渐麻木懈怠的老师惭愧不安。”每次读到雪影的老师为他写的这段评语,想象着雪影的淳朴可爱,我就止不住面浮笑意。虽然不是我在网络和文字中所认识的雪影,但却相信生活中的雪影就是如此谦虚谨慎得近乎有点木讷的。他心地光明,才华韫藏,坚守操履,不露锋芒的为人为文的态度是值得我终身学习的。

 

“机息有风月,心达无喧嚣”。古人云,当灵机停止时,便能感受皎月清风的到来,不会再觉得人间是个苦海;当心境远离世俗,自然不会看到车马的喧嚣嘈杂,哪还需要找个僻静的山林。雪影通过与先哲的思想和智慧的交流,摆脱了对身外之物欲求的挣扎,构筑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觅到了自己思想的大化之境。

 

 

 

志在林泉上  胸怀廊庙远

 

如果你认为雪影的文章只是些拘囿于个体生命的零碎记忆和狭隘的抒情文字,你就大错特错了。十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东方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研究,先哲智慧的启迪和文学的熏陶让他的视野得以拓展,思想得以深刻,所以他后期的笔触更宽广也更深沉凝重。

 

一个人,只有在宁静平淡的心境中,才能发现人生的真谛,才能透过现象洞穿本质。雪影虽“志在林泉 ”却“胸怀廊庙”,于热闹中着一双冷眼,于冷落处存一颗热心。《贪官何以贪》《贪欲之悲》《由〈观‘腐’不语非君子〉一文说开》《官德,为官之本》《‘爱名者’的悲哀》《哭泣之笔  再触‘三农’--读〈中国农民调查〉》…….这些或针砭时弊或触动人心的杂文,反映出雪影既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也有着悲天悯人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文情怀。他用极具锋芒和张力的语言直指让当权者无法规避的社会问题,唤醒国人的忧患意识。

雪影还写了不少人评和书评,在他所有的文章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些评论,余以为这是最能反映其特异之处的文字。从这里,我们能看出他对人对书的好恶爱憎,能领略到他语言的精谨、逻辑的严密,甚至能仰望到他思想的高度,触摸到他灵魂的深刻。众所周知,评论是最难写的体裁,好的评论,不仅要求作者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深邃敏锐的眼力,同时也要求作者要有准确表达意图的语言驾驭能力,还有必不能少的才情。雪影,无疑是我接触到的网络评论作者中的佼佼者,这是让很多人望尘莫及的。我在此绕舌,似有“班门弄斧”之嫌,请方家见谅,还要请雪影兄不要笑小妹的不才,不吝赐教!

 

 

 

名士自风流  情怀寄华篇  

 

文学是寂寞的事业。很多时候,已经说不清是因为孤独成就了文学,还是因为文学使人更有了独上高楼的孤寂,当你无怨无悔地爱上文学的时候,你也就无法规避的选择了孤独。

与雪影认识时间不长,但交流的机会还是多的。所谓“文如其人”,就象我在他文章中了解的一样,他谦逊随和、正直善良、坚韧执著、宽厚恬淡,但给我体会最深的却是他如影随形的孤独。

 

雪影因为受以尼采、叔本华、荣格等为代表的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中的唯意志主义的影响太深,所以他的人生观也是一种具有深刻悲凉色彩的人生观。特别是尼采《悲剧的诞生》和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让他看到了人生的虚无与无意义,因此,他的灵魂是忧郁的,他的哲学是宿命的。这也是他的大多数作品虽然描写温情但仍被感伤的气息所笼罩的原由了。

伯兰特·罗素在他自传的序里有段非常著名的话是这样说的:“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余以为这三种情感雪影都具备,其中,对爱的渴望尤其强烈。

 

“人生有两根支柱:事业和爱情,两者是不可缺少的。”(《人生随笔》)在我看来,对于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上自我超越的真正的文人来讲,爱情在他们生命中占着更重要的位置。“红袖添香夜读书”,“琴瑟相合共知音”几乎是每个文人的梦想。“人真愿有一道真诚质朴的目光长久地相依相伴,但那近乎幻想。若无缘拥有这份期许的默契,能够一意孤行,默守一份爱恋亦是一种幸福。”(《人生随笔》)可想,对爱情,雪影有着怎样一份强烈的渴求。

在雪影的文集里有好几篇与爱情有关的作品。首当其冲的就是《不可碰触的年华》。作者把它放在了全书的第三篇的位置,如果撇开前两篇类似自序和引文的文章的话,这篇几乎就是全书的开篇了,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名还被引为文集的书名。可见作者对爱情对这篇文字的重视程度。而这篇文章,实则是一个伤情的故事,因为贫困,作者失去了他志趣相投的理想爱人。年华不可碰触,原在于经济的困顿直接导致了无法弥补的人生缺憾,那种无奈和悲情,确是通彻心扉而不忍多去碰触的。

《红围巾,我无法忘记》《李红,也许你不该走》等篇章流露的是对年少时几段美好而朦胧情愫的怀念,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让我想起的是雪影与妻子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记得当初谈恋爱时,我问的第一句话是‘你喜欢文学吗?’……她羞答答地连正眼也不敢看我,然而,却回答道:‘我不喜欢,我很少读文学书’。”(《妻说:我要感谢你》)作者感动她的直爽和纯真,最终结为伉俪。读到这里,不免为雪影的憨厚可爱而莞尔,但同时也知道他为孤独的灵魂之旅埋下又一伏笔。

 

“一个孤独者若不是因为他内向,便往往是由于卓绝!”雪影的孤独来自他性格的内向,更来自他的优秀。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这是雪影的QQ个性说明里的文字,其怅恨人生无知己的幽怨之深可见一般了。

“高处不胜寒”!人生,倘若连个拨弦听琴的知音也没有,确是多么的遗憾啊!

 

在聊天中,每每听他说道:“跟你聊天很快乐,但每笑过之后却想流泪。”时,我总是内心激荡而无语。我知道我又触摸到他深沉的孤独了。然而,那种寂寞于他是由来已久,深植骨髓的,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恁是如何宽慰都是无法消解的。

 

林语堂说,大凡读书人都喜欢读跟自己性情相近的作家的作品,这也许是因为相近更易产生共鸣的缘故。所以,在“五四”作家群中,雪影最喜欢的作家要算郁达夫了。他不仅欣赏郁达夫那被批判为“满纸颓废文人的消极”的风格独特的作品,更欣赏他在创作中追求的浪漫主义,而对郁达夫的充满浓厚传奇色彩的爱情婚姻生活也是欣赏和向往的。他曾经直言不讳的说:“真希望回到那个敢爱敢恨的年代去。”

然而,历史是不可能倒退的,现实中的雪影也只是口头的革命家。“竹影扫街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尽管平静的生活表层下波涛暗涌,尽管有来自现实和网络的诸多诱惑,但他能“发乎情,止乎礼”,所有汹涌澎湃的激情都被一句“世俗的墙太厚”悄悄地遮掩,任感情的飓风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也还是一动不动。

 

 

雪影的另一个网名叫边缘客,他说:“我行走在文学的边缘,这并不是文学已经进入无人喝彩的时代,我觉得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对待人生的态度使然。我自觉到行走在文学的边缘的感觉是很好的。不为名利,心无挂碍。在这样的边缘行走,一来可以拈花微笑,观赏风景,二来可免去俗名追逐之累。人活着更重要的是一种感觉,活着的感觉,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活在自己的真实里,这很重要。人生的态度应如道家所言,自然之境,无为之境,此乃人生之大境,之化境。亦即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齐物我,泯主客,一生死。”

我认为,他不仅行走在文学的边缘,也是行走在城市的边缘,更徘徊在理想和现实的边缘,让我们衷心祝愿雪影走好自己的文学之路、事业之路、爱情之路。

 

雪影冰痕了无踪,胆剑琴心感人生!

 

不要孤独,雪影。人生之路原本就是一条充满艰辛的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和寻找的苦旅,相信总有一道深情的目光只为你默默注视,深信终有一道绝美的风景只为你美丽!

 


 

 
 
 网
 友
 评
 论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