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
乡
音
图/文:笑林
乡音是血液深处永恒不变的烙印,离家越远,乡音温暖的感觉便越强烈;离家越久,乡音亲切的感觉便越深沉。
1982年,我刚17岁,还未成年的17岁。流着眼泪第一次离开了家,带着父母十二分的不放心,带着稚嫩的冲动,来到离家千里外的徐州。抑或是命运的安排,这一离开便注定了永恒。
很奇怪,虽然已在徐州定居工作25个年头了,徐州自然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尽管我已经很熟悉现在生活的这座城市,甚至某些时候、某些方面我比本地人更了解它,但是直到今天,仍不认为我真正融入了这座城市。就拿我和本土人交流说吧,他们依然会从我流露出的的口音里感触到我不是徐州本土人。是啊!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却无法改变我的乡音,因为乡音连同那块生我养我的土地会让我永生难忘,这是家乡水土沉积的痕迹,这种沉积是根深蒂固的。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离别家乡的游子见到同样漂泊在外的家乡人,一句久违的问候,一声记忆深处的乡音,怎能不触动旅人隐藏已旧的那根柔弱的心弦?穿越千山万水的阻隔,乡音叩开了浪子紧闭已久的心扉,把人们的思绪牵回到千里之外的故土。
当呱呱落地的新生命发出第一声响亮的哭啼,故乡已给我们的一生打上了一个不可磨灭的烙印:家乡的父老乡亲、左邻右舍,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家乡的渺渺乡音、悠悠风情,交织成一根最软弱而又最坚强的心弦,藏在每个人情感的最隐秘的角落。不经意的触动间,游子的期寄、漂泊的思绪,都将化作情感的波澜,从心灵的深处喷涌而出,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也许,当远行的风帆驶过港口的灯塔,游子的眼中总会噙着点点泪花。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但这心底的颤动,又怎能一咬牙便可抛却的呢?“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又有哪一个身在异乡的朋友能说自己不曾回望故土?
而当漂泊的小舟重新系上家乡的港湾,首先迎接它们的,依旧是那声问候,那声久违的乡音。这寥寥数语,却能承载起千钧之重,那是回家的感觉,那意味着放下一切负担,意味着最终的宁静。“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那割舍不断的岂是乡音啊,那是故土的呼唤。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火车站涌动的人流,可以看到为求一张车票而坚持数十小时的等待,可以看到不惜登上超载的大巴奔向家乡的“勇者”。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那个永远的故土,为了那份永远的宁静,为了聆听家乡的声音。
乡音,乡情,乡味,都是我们生命中很留恋的东西。我们把最美好的少年岁月留在了故乡。想念故乡,是因为那儿的水土滋养了我们,那儿有我们的眼泪和汗水,有我们儿时的伙伴,有我捉迷藏的洞和泥玩的土,有学会攀爬的树,有好听的小曲和家乡戏,有忠诚护院的狗儿和陪我们玩耍的猫儿,有枝头的喜鹊、小河的青蛙。那儿是我们生命的根!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当失意伤心时更会特别思恋故乡,听听乡音,叙叙乡情,品品乡味。因为这足可以疗伤,它给自己疲惫的心田注入一股清泉,让自己吸入能量,然后提起精神,在充满荆棘的人生路上,继续前行。
《老乡》歌曲里唱道:“他乡的歌你你会不会唱,他乡的话你你会不会讲。”在此我不禁将其改为“家乡的歌你记不记得唱,家乡的话你记不记得讲。”无论走到天涯海角,请记得从家乡来时的路,请莫让乡音在你的喉咙里消逝。
乡音,是治疗游子想家之痛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