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土人情 >> 万劫悲风——塞外扬鞭
 双击自动滚屏 
万劫悲风——塞外扬鞭

发表日期:2008年12月23日  出处:http://fangcaoby.2000y.net 原创  作者:踏雪  本页面已被访问

 

        

万劫悲风

                        ___塞外扬鞭

 

      星空还是永不变的深蓝色,天底下的世界已经是万劫轮回。而与星空一样没有变的有一种一直伴随人类的情感……毕竟这世界有些事永远无法解释。

      写下这个题目,映入我想象的是一只北飞的孤雁,在萧杀的深秋。

      风高云淡,长空万里,孤独振翅高飞,谁都不得不承认它的勇气,但它注定飞向万劫不复。

      于是世间有了悲剧。

      于是这个世界才有了些“趣味”。

      这世界的精髓其实就在这些违规者身上。然而我们是从未见过在秋天北飞的大雁的,这样的情境也许只能活在人们的想象之中吧。因此,人的出现才让这本只有“喜剧”与死亡的世界有了点鲁莽和冲动,这些看似有害的情感却成就了“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豪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壮,就是这一切延生了悲剧。

      悲剧都有必然性。

      它的必然性产生于那心中的北飞孤雁定会义无返顾飞向湮灭!没有人会喜欢这种情感,却向它景仰,把它赞美。没有人想去为这景仰付出生死代价,但仍会喊出“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促成如此的是豪情,而豪情的最终形式和结果,无可非议是悲壮。但豪情与悲壮却能够生出人间炎凉百态。

      这也许是人类意识中最难解释的一块吧。争取生存是所有生物的本能,而人有时却甘愿放弃。鸟择良木而栖,人却对苦难景仰。人类的历史就这样在世代生死决择中蹒跚的走过。

      而那些喜欢把真相一笔代过,一笔抹杀的历史也因这一抹悲壮变得真实而厚重。

      中华的民族精髓就存在于这一抹悲壮之中。孔孟的那句有名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儒家经典微言大义之中,亦存在超脱于中庸之上的一份潇洒。“鱼与熊掌”的抉择中,能道出“舍生取义”的豪情,可想又有如何的悲壮。

      这种情感能深入中华精神的根髓并非偶然。

      科举取士的年代里,漏屋弊舍下,日日与圣贤“相濡以沫”,家徒四壁中也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愿,这样看来古代科举也并非一无是处,于是这一抹悲壮,这一腔豪情便这样在中国读书人中代代相传。

      那些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诗篇便是悲壮情感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最忠荐证。

      要想透视这一国人世代相袭的情感,就有必要追溯到古老年代。

 

一.  塞外扬鞭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一首《凉州词》,道尽塞外悲壮豪情,这便是那个狂傲的王翰的传世之作。这便是那个在百官宴上独唱独饮的王翰的《凉州词》。诗作后两句杀气十足,与前两句反差很大,那千古流传的悲壮就产生于这情境反差之中。在远方沙场既然生死难卜,何不珍惜当下,仰天长笑,对酒当歌又是何等肆意。这是中庸之道无法掩埋的与生俱来的豪壮。与之相比,王之涣《凉州词》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本来略显单薄,但一个“怨”字诉尽天下萧杀,又抒尽心中悲苦,与“古来战几人回”,一个寄物言情,一个直抒胸怀,却也不相伯仲。而引这发豪情的并不是凭空的意境,这诗作的创造源便是那个“沙场”,那个“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座孤城万仞山”的弹丸之地——武威。

      武威,自古就是一个多事之地,先秦的犬戎,羌,秦汉的匈奴,以及以后的西夏,无不横卧于它与中原大地之间,更有四方胡人盘踞于此地。但四海升平的盛唐之时,这里却是在汉人的版图之中。不难想象,比起这里,大唐的文人墨客更青睐魅力撩人的水乡姑苏,富庶的扬州,醉心于瘦西湖边的白塔,碧波里的江枫渔水,西子湖畔的漫步。情漫于纸上,这里的风情万种产生了许多千古佳作。“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一江南情劫自始至终萦绕着诗人们的心魂。

      再看看武威吧,在富庶的江南,人们还在享受着吴越大地上飘起的香风,这里就早已朔气四起。一堆冰冷乱山环着这孤城。这里的天是那样阴霾,这里的风没有江南空气里弥散的脂粉气味,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粗犷。浪漫的盛唐诗人是万不会想来到这里的。

      在这里的诗人大多是遭到贬谪或是避祸而来。才能忍受得住塞外的孤寂。但任何一个诗人却都是不甘平庸寂寞的,他们始终是历史上很不安分的一群,于是这里并不太“高调”的客栈便成了不少迁客骚人和“政治难民”时常的聚居所。王之涣就是其中之一。

      王之涣被贬武威,心中自是充满不满和无奈。客栈里发一阵牢骚之后,却也不见舒畅。听到家乡的消息自然平添些许惆怅。想象京城的繁华,江南富庶,本想忘却现实,却是图增忧伤。“望梅止渴”毕竟远逊于亲临其境。

      倒不如去骑马。西凉盛产良马,这里的马更高大,更粗犷,也更野性,就象这里的山。出了那几座乱山便是一眼平旷。

      黄河,乱山,天际的云霞,远处又响起若隐若现的羌族的歌吹。有种无以言之的情感在心头冲撞。与江南的风情万种不同,江南的美总会在众人的酒令中愈演愈烈,而塞外的魅力总在独自一人时袭上心头。世上恐怕没几人能将它说清,但现在被震撼的不是别人,却恰恰是王之涣。

      心境与情境的淬火产生了那有名的诗篇。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看似有许多无奈与悲愤,细读来更多的是“黄上远上”的景仰和塞外扬鞭的豪情。

      塞外风光油然而生了这豪壮,然而很微妙的,这种感觉却也只有在这种纯净的,原始情境下才能显现,上天仿佛赋予它最永远的贞洁。

      它不属于江南的花花世界,它只属于塞外,清澈的天空中一抹淡淡的斜晖。塞外扬鞭。

 

 

 

 

 

芳草碧园欢迎您

http://www.myxwt.com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