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出现的问题学生不同于过去所说的“双差生”或“后进生”,呈现出新的较为复杂的特点,即问题学生的突出问题在心理障碍上。应该说,部分问题学生由于内、外部的原因,能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表现还是不错的。但相当部分的问题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因心理障碍而出现不良行为,如果不了解产生这种不良行为的根源,不能对症下药,肯定给教育和矫正带来很大盲目性。所以,只有认识新时期问题学生的特点,用新的教育理念研究出新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收效。 近年来,我们对新时期出现的问题学生教育难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探索,寻找出了问题学生的一些规律和教育方法。我们的调研结果呈现这样一些规律:目前中学的问题学生大都生活在单亲家庭、父母无业或下岗家庭。父母不负监护责任,导致他们对家庭生活感受不佳,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更谈不出理想,不知道对社会、学校、家庭的责任等等。我们进一步分析、研究,问题学生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行为特征。按其表现,可粗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忧郁型。这种问题学生出现在离异家庭,他们与家庭成员无法沟通。由于自卑,感到抬不起头,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少言寡语,胆小怕事,整天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这还是问题学生中较好的一类。 第二,散漫型。处于无教育和监管能力家庭的问题学生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其父母不是在外地,就是做生意,只管挣钱,或者离异,根本不管教或者无力管教子女。这些学生行为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较差。 第三,多疑型。出现在重组家庭的问题学生属于这一类型。由于多疑,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常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争吵,个别的甚至大打出手。学习凭兴趣,成绩时好时坏,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缺乏集体荣誉感。 第四,霸道型。由祖辈哺养,或溺爱,或缺乏监管、教育能力,择友不良且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的问题学生容易属于这一类型。由于缺少管教,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事事处理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个别的由于择友不良,沾染不良习气,容易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认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效果比较明显。 第一,领导下班组,加强问题学生管理和教育
对问题学生教育收效不利的因素较多。问题学生习惯不良,矫正有一定难度,甚至会遇到不通情理的家长来校干扰,教师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就需要学校的配合与支持。把学校领导分到年级,中层领导分到班组,实行包干教育。 第二,单独建立问题学生档案
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问题学生的人头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把每个问题学生分配到班主任、科任老师、年级团总支书记头上,由他们负责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问题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 第三,用爱心抚慰问题学生心灵创伤
要选派充满爱心、有一定心理学基础、有较强的自我控制与忍耐能力、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特别要将其中最优秀的教师派到问题学生较多的班去作班主任。这样的教师,最能发挥“教师的两个重要人格特征: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一是教师的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并会对教育的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第四,号召同学互助,用友情弥补亲情
问题学生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每日每时所生活的班集体的班风和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在班风良好的班级中,同学与同学的关系反映在既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同时也反映在能处理好个体的竞争与合作上。这样,问题学生就会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他们自然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感到自己在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 第五,创造活动环境,用鼓励消除问题学生自卑心理
问题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老师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班主任应帮助他们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孩子无法左右家庭。同时,要创造活动的环境,积极鼓励问题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对能力弱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第六,鼓励同学正常交友,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问题学生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打游戏机,泡网吧,看武侠小说,忘记自己的作业,甚至逃学。班主任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理想、前途的认识,并且一事一教育一引导,转变就表扬,达不到要求就再交流,再谈心,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还可以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也鼓励他们正常交友。 第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
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倡导和参加社区教育活动,把问题学生(包括其他学生)在社会上的情况也掌握起来,只有把社区教育与学校、家庭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的教育网络,才能使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 第八,晓之以理,在原则问题上严格要求
对问题学生,一定要奉献爱心。在做耐心细致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要开设讲座或开展活动,对问题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之不做出格的事情。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理是不矛盾的,只要工作做得细,就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一般地,问题学生是能够教育好的。只要以爱心对待和了解学生,就能寻找适合新时期教育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多管齐下,共同努力,这些孩子是完全能够成人、成才的。 二○○五年三月九日
新时期后进学生问题及教育方法
(原文)
时代已进入新世纪,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之后,整个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在日益增长,教育效果的标准也越来越高。那么,学校教育要满足这个社会需求,就要针对新时期教育出现的问题重点进行探讨,寻找最好的教育方法,以求得良好的效果。
今年,我校对新时期出现的后进生教育难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探索,寻找出了后进学生问题的一些规律和教育方法。
应该说,部分后进学生由于内、外部的原因,能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表现还是不错的,但相当部分的后进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障碍或不良行为。
我校对后进生调查的结果呈现这样一些规律:后进生大都生活在单亲家庭、父母无业 或下岗家庭、父母只顾挣钱不负监护责任的家庭,他们对家庭生活感受不佳,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更谈不出理想,不知道对社会、学校、家庭的责任等等。我们进一步分析、研究,后进学生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行为特征。按其表现,可粗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忧郁型。这种后进学生出现在离异家庭,他们与家庭成员无法沟通。由于自卑,感到抬不起头,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少言寡语,胆小怕事,整天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这还是后进生中较好的一类。
第二、散漫型。处于无教育和监管能力家庭的后进学生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其父母不是在外地,就是做生意,只管挣钱,或者离异,根本不管教或者无力管教子女。这些学生行为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较差。
第三、多疑型。出现在重组家庭的后进学生属于这一类型。由于多疑,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常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争吵,个别的甚至大打出手。学习凭兴趣,成绩时好时坏,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缺乏集体荣誉感。
第四、霸道型。由祖辈哺养,或溺爱,或缺乏监管、教育能力,择友不良且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的后进学生容易属于这一类型。由于缺少管教,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事事处理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个别的由于择友不良,沾染不良习气,容易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我校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认为对后进学生的教育,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效果比较明显。
第一,领导下班组,加强后进学生管理和教育。
对后进生教育收效不利的因素较多。后进学生习惯不良,矫正有一定难度,甚至会遇到不通情理的家长来校干扰,教师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就需要学校的配合与支持。把学校领导分到年级,中层领导分到班组,实行包干教育。
第二,单独建立后进学生档案。
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后进学生的人头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把每个后进学生分配到班主任、科任老师、年级团总支书记头上,由他们负责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后进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
第三,用爱心抚慰后进生心灵创伤。
要选派充满爱心、有一定心理学基础、有较强的自我控制与忍耐能力、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特别要将其中最优秀的教师派到后进学生较多的班去作班主任。这样的教师,最能发挥“教师的两个重要人格特征: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一是教师的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并会对教育的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第四,号召同学互助,用友情弥补亲情。
后进学生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每日每时所生活的班集体的班风和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在班风良好的班级中,同学与同学的关系反映在既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同时也反映在能处理好个体的竞争与合作上。这样,后进学生就会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他们自然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感到自己在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
第五,创造活动环境,用鼓励消除后进生自卑心理。
后进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老师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班主任应帮助他们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孩子无法左右家庭。同时,要创造活动的环境,积极鼓励后进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对能力弱的后进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第六,鼓励同学正常交友,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后进生的学生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打游戏机,泡网吧,看武侠小说,忘记自己的作业,甚至逃学。班主任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理想、前途的认识,并且一事一教育一引导,转变就表扬,达不到要求就再交流,再谈心,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还可以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也鼓励他们正常交友。
第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
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倡导和参加社区教育活动,把后进学生(包括其他学生)在社会上的情况也掌握起来,只有把社区教育与学校、家庭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的教育网络,才能使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
第七,晓之以理,在原则问题上严格要求。
对后进学生,一定要奉献爱心。在做耐心细致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要开设讲座或开展活动,对后进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之不做出格的事情。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理是不矛盾的,只要工作做得细,有时可能会得到满意的效果。
一般地,后进生是能够教育好的,经过寻找适合新时期教育问题的教育方法,多管齐下,共同努力,这些孩子是完全能够成人、成才的。 二○○二年十一月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