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d图库 >> 仿佛在与历史握手——记与一个不寻常女人的会见(海角)
 双击自动滚屏 
仿佛在与历史握手——记与一个不寻常女人的会见(海角)

发表日期:2005年9月1日  出处:http://eleen.2000y.net 原创  本页面已被访问


 

       仿佛在与历史握手

         —记与一个不寻常女人的会见

文/海角

编辑/制作  悠悠菊花香

 

    她是一个非常普通而又非同寻常的女人,她是一个极为贫寒却又十分富有的女人,她是一个地位显赫却曾卑微低下的女人,她是一个饱尝历史沧桑而仍然纯朴乐观的女人;她的出身扑朔迷离,她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她的品质高风亮节,她的胸怀坦荡豁达;她孑然一身却爱心无限,她备受磨难却痴心不改,她的婚姻是国家政治的需要却使她倾情一生,她的命运系着国家政治风云,她只有在国泰民安之中拥享自己的幸福。
                                       
 
                                             —— 题记

 

    2002年10月中旬,在省里开完会后,应枣庄市人大的邀请,到了那个从小就向往的充满无限诱惑力的地方——枣庄。在抗日战争初期,那里发生了力挫日寇,鼓我斗志,振奋民心,名扬世界的台儿庄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铁道游击队也在那里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激动人心的篇章。参观完了这些历史资料展览后,在枣庄市人大有关同志的陪同下,我们驱车来到了建在台儿庄老火车站旧址上的“李宗仁史料馆”。

  李宗仁先生(1891-1969),广西桂林人,曾为国民党代总统。是著名的爱国(知名)人士。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让世界记住了中国将领李宗仁的名字。在他的指挥下,这场战役歼灭侵华日军万余人。1965年,李宗仁再次让世界瞩目。作为原国民党政府的代总统,他在“爱国不分先后”精神的感召下,毅然携夫人郭德洁几经辗转,在周恩来总理的指挥和中国大使馆的帮助下,甩掉了特务的跟踪,从海外回到祖国的怀抱。周恩来曾经这样评价说:李宗仁先生一生为人民做了三件好事:一是北伐,二是台儿庄,三是归来。

    1938年台儿庄大战时,老火车站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战斗胜利后的4月8日,李宗仁将军在台儿庄站牌下留影,成为台儿庄大捷的永久纪念。1995年,台儿庄政府按照当年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修复了火车站楼房,建立了李宗仁史料馆。

 

现在的李宗仁史料馆,三面环水、风光秀丽、建筑风格独特,现成为当地的一大旅游景点。李宗仁史料馆由四个展室和一个影视厅组成,全面介绍了李宗仁先生的一生,特别是挥师抗战御倭和回归祖国前后的爱国壮举。馆内藏有李宗仁先生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200余幅,文史资料1000余份,遗物和文物60余件,珍贵录相带一盘。所展示的这些内容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李宗仁史料馆是台儿庄大战遗址参观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进民族自信心的又一教育基地,是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团结全国人民的一部具体教材。

    
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认真浏览史料馆的各项珍贵资料,史料馆工作人员在讲解时顺便说出李宗仁的第三任妻子胡友松女士现在正在馆内。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们认为这个机会真是实在难得,不能放过,马上提出是否能联系和她会见一次。史料馆的负责人说她一般不愿意和外界接触,和她商量一下看看吧。不一会那位负责人回来告诉我们,胡友松女士听说是市人大的客人又是从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来的,她十分高兴地应允了,约我们十分钟后在她的别墅会见。

    据史料馆的负责人介绍,她的别墅与李宗仁史料馆一墙之隔。台儿庄区政府为感谢胡友松女士对建李宗仁史料馆的的无私捐助,不仅聘为该馆的名誉馆长,而且还投资50万元,在李宗仁史料馆旁为其建了这栋别墅。胡友松女士非常喜欢这里的清静,经常来这里小住,闲暇时在阳台上画画,或开车去兜兜风,生活倒也惬意。说话间,我们步行来到了那座外表看来很普通但是管理得很好的小别墅,胡友松女士已经站在门前的台阶上迎接我们了。

 

这就是李宗仁的第三任夫人啊!她中等身材略显清瘦,但是身板仍旧挺拔、动作敏捷;她头发花白,脸上隐现老人斑,但是岁月的沧桑掩盖不住她原本的美丽和聪慧。她十分热情、很有礼貌地请我们进屋,从举止投足间可以看出是她是一位见过世面、礼仪得体的人。

    别墅的会客厅布置的简单、整洁、优雅,墙壁上挂着几幅她和李宗仁先生以及她自己年轻时的大幅黑白照片。其中最显眼的是,她在没有男伴的情况下拍摄了一组彩色婚纱照。胡友松女士以家庭主妇的身份很有兴趣地给我们介绍这些照片,并分别和我们一一合影留念。胡女士的热情随和,使我们很快融进了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之中,原本觉得仓促造访,心有歉意的想法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拉家常式的谈话是从这组彩色婚纱照开始的。胡友松女士说,这组照片是她在1999年拍的,在她的心中李宗仁始终是一位英雄、一位伟人,始终活在她的心里,永远陪伴着她。她说“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只有一声叹息。这一声叹息包含的不仅是自己的艰辛和磨难,还有对李宗仁先生的缅怀和思念。”话题慢慢地拉到了她的身世,她的坎坷人生…

 

    胡友松从小就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谁,她随母亲姓胡,她是一代影后胡蝶的女儿。据胡女士介绍,她的一生共有三个名字:若梅、友松、王曦。若梅,是其生母胡蝶所起;友松,是和养母沈文芝(军阀张宗昌的姨太太)在北京生活时所改;王曦,则表现了文革期间身处逆境的她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随母姓的若梅从不知生父是谁,她曾问过母亲,得到的回答是:你没有爸爸。时至今日,戴笠与胡蝶当初的风流韵事被人们广为流传却说法不一,若梅的身世更显得扑朔迷离。据介绍,若梅从小随胡蝶在南京和上海长大,6岁时因患湿疹(黄孢疮),医生建议她到北方生活,适逢军阀张宗昌暴毙济南火车站后,姨太太沈文芝逃至南京当家庭教师,胡蝶便委托其带若梅到北方定居。

    胡女士回忆,母亲曾到北京想把她带走,但沈文芝坚决不允,胡蝶无奈而去,临走前交给沈文芝一个装满首饰的手提箱,嘱咐其供若梅上大学。可惜沈文芝挥霍成性,若梅中学毕业时,箱子已是空空如也。 

 

    若梅到北京后更名为友松,离奇的身世使她比同龄人早熟了许多。随著年龄的增长,友松越发出落得亭亭玉立。一颦一笑间流露出万种风情。 友松於医专毕业后,被分配到积水潭医院做护士,后又调到北京复兴医院。此时正处於文化大革命前期,政治局势越来越紧张。友松作为“***高官”的女儿,在单位被“另眼相看”,而养母沈文芝终在文革中暴露身份,抑郁而终。

    1965年7月,李宗仁在周总理的安排下,经过周密设计,以陪同夫人郭德洁到瑞士作乳癌手术为名,摆脱了美国政府和***特务的跟踪纠缠,经日内瓦、贝鲁特到达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然后在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的陪同下,乘座专机经广州、上海,于7月20日安抵北京首都机场,受到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各界人士得热烈而隆重的欢迎。李宗仁在机场发表书面声明,抒发自己回到祖国的喜悦心情,盛赞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并呼吁留在台湾的***人秉持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团结对外,为最后完成国家统一作出有用的贡献。

    回到祖国,在周总理的安排下,李宗仁携夫人郭德洁拜会各界知名人士,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从小对历史颇感兴趣的胡友松对大名鼎鼎的李宗仁自然充满了仰慕之情,但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她的一生竟因这个历史人物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66年3月,身患晚期乳腺癌的郭德洁逝世。刚刚投入祖国怀抱却遭遇丧妻之痛,李宗仁的情绪非常低落。为了照顾他的日常起居,有关部门先后物色了很多个人选,但都被依然沉浸在丧妻之痛当中的李宗仁一一婉拒,直到胡友松的出现。

 

胡友松此时在北京复兴医院当护士,她不仅人长得漂亮,气质好,而且正好从事的是医护工作,最符合照顾李宗仁的条件。于是,她马上就被请到了李公馆与李宗仁共进晚餐。李宗仁对这个落落大方、聪明伶俐的女孩子一见倾心,周总理也支持这桩婚姻,但是李宗仁和胡友松一个年过古稀,一个风华正茂,婚事的关键在于胡友松。

    当胡友松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头一炸,她要求考虑半个月。能够照顾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李宗仁已经74岁了,还有几年寿命尚不可知,如果成为他的妻子虽然生活上再也不用发愁,但将来的日子怎么办?胡友松陷入了深深的犹豫。李宗仁并没有给她那么多考虑的时间,刚刚四天他就把胡友松接到了官邸。这或许就是命运的安排吧,胡友松服从了。1968年7月下旬的一天,李宗仁和胡友松在北京西总部胡同51号李宗仁的官邸结了婚。鉴于当时的形势,他们的婚礼并没有大张旗鼓,只是请几位党外人士的朋友吃了吃饭。胡友松与李宗仁的结合应该说是一种政治婚姻,从统战角度上考虑,胡友松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这桩婚姻曾经引起不小的风波,很多人误解胡友松,以为她爱慕虚荣,看中的是李宗仁的财产。胡友松是个要强的女人,一进李公馆,她就向工作人员声明:我不管钱,所有存折、钥匙都不管,也不继承财产,我只照顾李先生的起居。胡友松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在李宗仁临终前的日子里,正是由于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看护,使李宗仁感到莫大的慰藉和满足。对此,李宗仁的长子李幼邻曾经向有关部门表示,我父亲最后的日子是她照顾的。我感谢她,她是李家的人。

 

胡友松在回忆中说:“当时和李先生结婚,一方面是出于我本身的政治压力,都说我是国民党大军官的女儿,在原单位很压抑。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李先生是历史人物、爱国人士,我很敬佩他。”“李先生和我结婚非常高兴,他把我们两人的合影照片冲洗了很多张,分别寄给国内外的朋友,在每张照片的后面,他都激动地写上:这是我的夫人胡友松!”  

    新婚伊始,胡友松陪同李宗仁去北戴河游玩,李宗仁对这位新娶的妻子呵护有加。胡友松不会游泳,他教她游泳;胡友松夜里容易醒,李宗仁就不穿拖鞋光着脚起夜……那段时光是最轻松的。但当他们的专列火车从北戴河驶入北京的时候,红卫兵造反运动也驶进了他们的生活。虽然周总理明令禁止冲击李宗仁,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北大红卫兵还是逮着机会冲进了李府。胡友松在楼上的屋里心跳得都快从嗓子眼里掉出来了却又不敢下楼,怕下楼反而因为她引起什么事情来。一个小时以后,楼梯响起来,李宗仁笑嘻嘻地上来了。胡友松说:哎哟,你还笑呢,我都快急死了!李宗仁答道:急什么呀,北大的学生挺好的,问了好多历史问题,挺满意的就走了。虽然是虚惊一场,但周总理一知道这件事马上把他们转移到了三O一医院特护了一个月,回家后的李宗仁不被允许出门,终日无所事事、郁郁寡欢。而胡友松在这期间只能陪李宗仁下下棋、读读书,自己临摹李宗仁收藏的名人字画打发时间。 

 

    李宗仁的身体情况伴随着他情绪的低落很快恶化起来,他被查出患有直肠癌。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由于他是最大的“专政对象”,医院不可能给他什么精心的治疗和护理,胡友松只能凭借自己的医护本领无微不至地照料李宗仁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三年。最后,李宗仁掉眼泪了。他说这一生就只掉过两次眼泪,一次是他妈妈死时,这一次是他觉得活的期限到了。1969年1月29日下午12时50分,李宗仁因病逝世。弥留之际他对胡友松说的最后的话是:每年清明别忘了给我扫扫墓,让人知道我还有一个年轻的妻子。胡友松做到了,此后的每个清明节,她都会手持鲜花出现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李宗仁先生的墓碑前。她的步履从轻盈到蹒跚,二人相隔阴阳的交流似乎从未停止。

    没有了李宗仁的胡友松很快被赶出李府、隔离审查了起来。之后她又被下放到湖北五七干校参加劳动,等她再回到北京,组织上安排她当了工人,之后又把她调入了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胡友松为了避人耳目改名叫王曦,一个晨曦的曦字让她觉得自己还有光明。  

    “他的亲属都在国外,我作为他的妻子,有责任照顾好他。我责无旁贷!”胡友松的这两句话里,包含了多少已经逝去的喜悦、伤心、委屈、艰辛和磨难啊!她不愿意回头看,是因为她不愿意发出叹息。那些年,尽管胡友松一直依靠微薄的工资养活自己,过着清淡的生活,但是她的心里十分清楚:即使是李宗仁的生活用品,也会是珍贵的文物,自己有责任好好保护好它们。她先后两次将国家发给的生活费13.7万元、李宗仁的私款等共计20余万元以及大宗名人字画全部上交国库。与此同时,她还把李宗仁的160幅照片捐赠给中国历史博物馆,表示不要国家任何照顾,完全能够自食其力。近年来,她自己节衣缩食,却不断把微薄的退休金捐献给希望小学;在抗洪救灾义卖活动中,她把自己的卖画所得5200元钱全部捐给了灾区人民。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李先生的爱国精神一直铭刻在我的心底,永不磨灭”。

    1998年台儿庄李宗仁史料馆通过报纸线索找到了胡友松,他们对胡友松说山东是她的娘家,胡友松听了十分感动。那几年没有人关心她跟她说这样的话,她也没有亲戚朋友,这一句“娘家人”感动得她要掉眼泪。1996年,胡友松打开尘封了30年的壁柜,取出自己当年封存起来的60多件李宗仁遗物捐给台儿庄李宗仁史料馆。其中原越共总书记胡志明先生所赠重达45公斤的李宗仁半身青铜像、瑞士手表厂建厂百周年时赠给各国首脑的金表和傅作义将军赠送的有“软黄金”之称的火狐标本等,都被鉴定为无价之宝。继后,胡友松又把郭德洁留下的几件翡翠、宝石等首饰捐给了广西桂林李宗仁官邸。虽然这些首饰足以使她一辈子衣食无忧,但即使在最窘迫的时候,她也从未变卖过一件。 目前,作为李宗仁尚且健在的妻子,她奔走于李宗仁故居和台儿庄李宗仁史料馆之间,为弘扬李宗仁的爱国主义精神辛劳不休。

    这次会见交谈长达两个小时。交谈中,我们时而被她诙谐幽默的话语引得哈哈大笑,时而被她动情地讲述感动得热泪盈眶。时值中午,我们邀她一起共进午餐,在用餐的时候,还是边吃边谈,真像一家人一样。此时的我,除了对这位不平凡的女人感叹、敬佩、崇仰以外,再找不出更合适的字眼来准确的形容我深深的敬意了。在告别的时候,她和我们握手惜别。当我握着她那巧小柔弱的手时,突然强烈地感受到仿佛在与历史握手

    再见了尊敬的胡友松女士!多多保重!




《姐妹茶社》欢迎您!

http://eleen.2000y.net/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