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
文/晓晓
编辑/制作/悠悠菊花香
最早知道承德有个避暑山庄,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观看影片《垂帘听政》。1994年,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去这规模浩大的皇家林苑游览一番,就成为我们旅游的计划之一。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如果单纯看旅游景点的介绍,你会怀疑承德是不是一个古代的锦绣中华,因为那里有很多古建筑,都是模拟另一些著名建筑而建造的。避暑山庄中有仿造的江南名胜;外八庙则是对西藏、回疆等少数民族外域文化的缩小复制。
但当我真正走进承德,亲眼目睹了避暑山庄的那一刻,却根本没有任何模拟的感觉,因为我很快就被形形色色的地名所迷惑住了,根本来不及细细察看,就已融入到这朴素淡雅的自然山水之中去了。这避暑山庄原是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之地,被称为夏季行宫,它始建于1703年康熙时代,经雍正年间至乾隆时期大功告成,共耗时九十多年。康熙帝先在园中题了三十六景,之后乾隆帝也题了三十六景,三代帝王共同构建成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如今避暑山庄的门票是电子门票,没有了浏览路线,就另购买了一张导游图。我们按图索骥地在园中走了一圈,由于没有导游的解说,竟然被七十二景弄得晕头转向。后来才得知,其实所谓的七十二景,许多都已是徒有虚名,因为它早就不复存在了。但是山庄内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百余处建筑十分引人注目,山中有园,园中有山,景色迷人,让游人乐不思蜀。
整个山庄分为两部分,前面是宫殿区,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帝后居住的地方。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有九进院落,分为“前朝”和“后寝”。悬挂有“澹泊敬诚”匾额的是主殿,它全部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又叫作楠木殿。据说每当阴雨之际,殿内的楠木便会清香扑鼻,可今天是个大晴天,我使劲嗅也没用,真扫兴!这楠木大殿内完全保持着木头的原色原味,没有施加任何油彩,用“澹泊明志”来体现它的朴素美,实在是最妥贴不过了。
宫殿区的烟波致爽殿是寝宫,在这座五开间平房内,置放着金银珠玉、玛瑙翡翠、字画古玩等各种各样的器物,琳琅满目,穷极奢华。然而就在1860年,英法联军大举进攻北京之际,清帝咸丰却逃来避暑山庄避难,《中俄北京条约》等卖国条约就是在这里被定下的。宫殿区还有个地方叫“无暑清凉”,让人一听就感觉凉爽。康熙曾经题诗: 畏景先愁永昼长,晚年好静亦彷徨。三庚退暑清风至,九夏迎凉称物芳。 意惜始终宵旰志,踟蹰自问济时方。谷神不守还崇政,暂养回心山水庄。
避暑山庄的另一主要部分是苑景区,包括湖区、平原区与山区。因为时间关系,我们选择了精华所在、天然风景胜西湖的湖区去浏览领略一番。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芝径云堤”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金山岛”的布局是仿自镇江的金山;“烟雨楼”则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建的;“沧浪屿”仿照的是苏州的沧浪亭。我们选择湖区游览的中线行走,沿芝径云堤北行,经环碧、如意洲达烟雨楼,化了近三小时。
湖区的建筑中,我喜欢的是南湖烟雨楼。两层的楼阁修建在青莲岛上,小楼背后临湖,有石栏望柱围住。东面的“青杨书屋”是当年皇帝的书房;南面有个方亭,坐在那可以观景;西面的“对山斋”应该是皇帝的书斋;北面还有个八角亭,被称作“小友佳住”。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书房里办理政务要事,累了到书斋里翻书养神,烦了去烟雨楼上看看风景,还可以随心所欲在亭子里坐一坐。如此清闲舒服的场所,除了皇帝,还有谁能够安然享受?
下雨时节,最令人陶醉的就是烟雨楼了,那是烟雨楼最美的时候。你想,坐在小楼上静静地听雨,看云烟笼罩的湖上游船缓缓而行,朦朦胧胧将整个楼阁逐渐围绕了起来……习惯了南方烟雨蒙蒙的我,此时此刻,坐在蓝天白云之下的烟雨楼中,慢慢地品着香茗,映入眼帘中的红墙黄瓦显得异常艳丽,清澈的湖水静得几乎能听得见自己的心跳。难得一见这北方明媚阳光下的大气与美丽,难得如此清静悠闲,独特的北国风情真让人心旷神怡。
金山岛是个青石叠砌起来的小小岛,上面修建了一座六角形三层的尖顶阁楼,它可能是避暑山庄湖区中最高的建筑物了。“耸翠螺,建巍峨”,这种翠螺形状的建筑,在北方的园林中并不常见。岛的一端的湖岸有个码头,是当年皇帝乘龙舟的登岸处,帝王在山上祭祀真武大帝和玉皇大帝后,再下山沿湖往北而行。此时我看着那骄阳下的湖水金波荡漾,湖中时不时有仿古的游船悠悠划过,船上红色的座椅与黄色的顶蓬交相辉映,如诗如画,如醉如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