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原创 >> 水波潋滟醉官柳
 双击自动滚屏 
水波潋滟醉官柳

发表日期:2010年2月21日  出处:http://alin.2000y.net  本页面已被访问


 

一湖碧水倒映岸边婀娜的垂柳,风吹过,一树树垂柳便在潋滟的水波中柔媚地舞动起来,不远处虹桥横卧于烟波之上映着碧的水,绿的树,离岸边不远的栈桥上站着赏景的人们。人与景,水与桥,风与柳,这天衣无缝大自然和谐与浓情的古城美景,让人想起苏轼的一首诗:“春江渌涨葡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这首《武昌西山诗并引》是大诗人于公元1086年在京(开封)与邓圣求夜值玉堂时所作,诗人一定是回忆起曾在西山酒后寻梅时看到不远处湖边的垂柳触动情思写下这轰动一时流传千古的诗歌。

“武昌官柳知谁栽”,武昌官柳让我们追溯到晋朝。史载,晋时武昌(今湖北鄂州)太守陶侃任职时为政严谨、终生勤奋、注重桑农、奖励耕织、体恤百姓,深得民心。在武昌古城为官时,曾带领官吏并督促百姓广植树木,因为陶公喜爱柳树,便带领官民在武昌城内种植大量的柳树。一日,都尉夏施植柳后看到还剩余几颗柳树苗,便带回家植于自家门前,不巧被陶侃看见,于是他下车来责问夏施:“此乃西门官柳,何故盗来?”夏施诚惶诚恐连忙谢罪。从此这满城的柳树被人们称为官柳,多少年来人们为了纪念陶侃在武昌的政绩,也将这柳树叫做陶公柳。

  作为陶侃的曾孙陶渊明,其爱柳亦不亚于曾祖父。在《五柳先生传》中,他写道“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作为东晋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辞官归里后,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春天在门前的五棵柳树下,飞扬的柳絮中,他和妻子于劳作后休憩,夏天在茂盛的柳树下和妻儿纳凉避暑,秋天在渐黄的柳叶中,他“采菊东篱下……”,冬天在瑟缩的寒风中,他看着窗外萧条的柳枝喝酒吟诗作赋……诗人安贫乐道,高洁傲骨的精神品质正如这质朴的柳树一样,令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馆依然在,千株柳拂天。”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也如陶渊明一样爱柳,“永贞革新”失败后,他被贬到柳州,因为植柳赏柳他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并从中找到了极大的乐趣。

  古往今来,在诗人们的眼中,“柳”是所钟爱的意象之一。“柳"与“留”谐音,经常暗喻离别。宋婉约派词人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出了爱情的经典名句。《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李白词《忆秦娥》:“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商隐《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灞陵柳色无离恨,莫任长条赠所思。” 古人时常用杨柳和朋友作道别,因为杨柳叶细长,代表桑长、长久,寓意友谊天长地久。所以隋唐时期文人雅士们常常折柳赠别并将离愁别绪写进诗作,这就是折柳送别的霸凌柳。清代名将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和戍边新疆时,为了改善边陲环境,发动军士于天山南北夹道植柳,长达数千里,于是那些绵延如绿色长城的柳树被称为“左公柳”。清代诗人杨昌浚的在七绝《恭颂左公西行甘棠》赞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遍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柳”又因为多植于檐前屋后,所以常作故乡的象征。“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在诗中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诗人都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柳的意象之中。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用“柳”表达了他对异国他乡母校的深厚情感:“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陆游写下“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的诗句,以“沈园柳”来表达心中的痛楚。风姿秀出的“柳”也是塑造风流、多情、柔美的丽人形象: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何须不泪垂”,宋代诗人张先的“细柳诸好处,人人道柳身”,于是人们常以“柳叶眉”、“柳腰身”、“杨柳腰”来比喻丽人们的千姿百媚。古代元宵节女子装扮在头上,用捻金线制成柳丝的饰物,称为金雪柳。李清照在《永遇乐》词中有:“铺翠冠儿,捻金雪柳,蔟带争济楚。” 民俗寒食节用插柳来表达思乡思亲之情。无论是堕入风尘的章台柳,还是相思之情的宛溪柳,亦或是警醒后人的隋堤柳,“柳”已深深渗透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中。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柳树没有松树的伟岸挺拔,也没有杨树那样正直不屈,但是她光滑柔软的枝条状若丝绦,纷披下垂。单叶互生的柳叶狭长,宛若少女细长的眉毛。柳树强大的生命力与适应性得到人们偏爱, “无心插柳柳成荫”,无论是北方的沙漠旱地还是南方的江河湖边,到处可见柳树的身影:北方旱柳是防护林及绿化树种,亦是用材树种。而温软的南方则多是种植水柳、垂杨柳、清明柳等,柳树那婀娜的身姿更是人们观赏的风景,最负盛名的当是西湖的“柳浪闻莺”。

  一座古城北有犹如玉带的长江蜿蜒流过,南有如璀璨明珠的澜湖镶嵌,西有碧水澄澈的九十里长港环抱,适宜的气候,良好的环境是杨柳生长的天然温床。自陶侃广植柳树后,多少年来古城人一代又一代将植柳融入了生命。唐代翰林学士、诗人钱起在《晚泊武昌》中写道:“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风。数株曾手植,好事忆陶公。”唐代诗人孟浩然在《溯江至武昌》中云:“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如今武昌官柳这道靓丽的风景更是引人入胜:长江边明黄的江水缓缓东流,若有轮船驶过,犁开的波纹一道道朝岸边涌来,沿江的垂柳便舞动起来,长长的枝条轻拂水面。岸边杨柳荫浓,宛若绿色的云朵伴着江水蜿蜒而去,远方水天相接处,惟一点绿色似乎挂在天上格外醒目。曾是孙权后花园的澜湖如今镶嵌在城中,湖水清澈,岸柳低垂。如果说湖是一面镜子,那么湖边垂柳便是临妆的少女,在微风吹拂中展示婀娜的身姿;如果湖是城市之眼,那么湖边垂柳便是城市之眉,舒展心中惬意的欢欣。环湖而建的栈桥上人们三三两两或凭或立,看柳色生烟,湖光山影,似乎飘然于尘世之外。湖边草地上老人带着蹒跚的孩子学步。三三两两的学生结伴在草地上坐着躺着,看书嬉戏。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倒影在平静的湖水,樟树的香气在空中弥漫。入夜,华灯初上,一湖碧水映照无数灯光,霓虹灯的闪烁中,垂柳显得更加青翠。有风拂过,一湖碧波涟漪顿起,柳丝忙婀娜起舞,此时不知是湖水醉了垂柳还是垂柳醉了湖水。

                                     2010-2-11初稿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