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断故乡这根脐带
作者:香山
踏进不惑的门坎,突然想为故乡写点什么了。 其实,这“突然”来得相当的漫长。 先是二十五年前,那个血红的太阳在照亮灰头土脸的村庄时,也照亮了我逃离家乡的希望。那个早晨,我和我的行囊,一条毛毡,一条棉被,搭上了李家媳妇回娘家的毛驴。李家媳妇的娘家经过古浪县城,顺路儿捎带了我。家里没有人送我。出得门来的只有娘。那天正是二哥娶媳妇的日子。也正是父辈们睁圆了土眼盯着丈量即将属于自己承包的土地的测绳生怕紧了松了的日子。灰毛驴踢踢踏踏上了土路,娘还站在庄门外的崖头上向我招手,身后的黄土正趁了北风的抬举欺辱我娘。母亲颤微微的身子淹没在飞扬的黄土中。 那一刻,我对故乡那块土地不屑一顾。它耗干了祖先们的血汗,也正在消耗着母亲的生命。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比牛马付出的还多,得到的却是衣不蔽体、食不饱腹的生活。夏天爹娘在酷热中煎熬,冬天我们在寒风中颤栗。一切都看厌了,那些天火烧了、五雷劈了也木然不动的麻木面孔,那条干涸的头坝河,那顶不长庄稼的牛儿岭,那些低矮破旧的房屋,那些围在土坑上你拽我扯同一条破被的弟兄,那些说是农民却从没象父亲样套过牛犁过地的汉子。那一刻,我还不敢想象那条丈量土地的测绳究竟能不能从此改变家乡的生活。十五岁的我,只想着尽快逃离它,逃离母亲身后被北风卷起的肆虐黄土。我再没有回头。 我感到我是娘眼里的那滴辛酸泪水孕育的鸟,终于飞出了牢笼。 “海泉,你的命真好!” 李家媳妇开始说话了,叫着我的乳名。 我没应声。我不知道命是什么东西,但从李家媳妇的问话中,我知道了日夜想着背叛家乡、逃离家乡的不只是我。就因没有机缘。那一年,是1978戊午马年,在古浪定宁,在至今还叫着“晨光”这个红色名字的村里,只我一个考上了县城的高中。也是文革结束后第一个念大了书的人。但当毛驴踏上柏油马路,李家媳妇说到县城了时,从未进过县城的我感到深深的失望。走了还没一晌午,就到了目的地,这算鸟的逃离。我仍如一只跳不出井底的蛙,在碗口大的天空里寻觅着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知道了考学是一个农村孩子逃离故乡的唯一途径。三年后,我如愿以偿。尽管我似如来佛手心的毛猴,折腾了几年,也没逃出如来佛的手掌。只是从乡下逃到了县城,又从罡风太猛的县城逃到了凉州,压根儿逃得不远。但每想起小学里那位曾给我上过算术课却不懂九九乘法口诀的堂哥,那位曾给我教过语文却不识三个半字只会整天忆苦思甜的善良老农,初中里那位也曾读过初中却写不出二氧化碳反应式的化学老师,还有高中里老念错别字还是工农兵大学生的班主任时,我又幸灾乐祸。这等师爷的弟子竟能考上中专,逃之夭夭,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正因为滑稽,我才知天下之大足了。 我为家乡人的脸面添了头彩。我在父母的眼里种下了希望。所以,这一次送我出门的人很多,父母、兄长、小不点的妹子、叔父、婶娘、堂哥、堂姐、嫂子们,还有乡邻们,黑鸦鸦围满了我家的庄门。这一次,送我上路,驮我行李的不是毛驴,而是大哥。他把我和行李送到了一个叫小桥的车站,然后一同坐上了去凉州的火车。那是我第一次坐专门拉人的火车。在心里认为凉州很远,但坐了不到两小时,喇叭里就喊“武威车站到了”。这一声喇叭又毁灭了我远离老家的梦。想想再多3分,我接到的就是大学录取通知书而不是鸟的中专时,我在心里恶毒的咀咒起了那些孩童时代的劣质师爷,害得我在高中用了吃奶的气力追赶,也没好生考及格过几门课程。直到进了校门,大哥说:“你这辈子的公家饭是吃定了,但要学好本事”,那种逃离失败的感觉才烟消云散。 1984年,我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踏上了回家路。心底里浮起一份好好煊耀终于离开了穷地方的窃窃贼笑。但当我真正踏上故乡的土地时,我的心情竟是那样的激动,当我看到满身尘土、满头草梢、眼睛红肿的母亲艰难地挪动着小脚从草垛上撕拽着为儿烧饭的麦草时,一股滚热的液体哽住了我的喉咙。母亲刚刚经过了一场婆媳战争,刚刚经受了儿媳痰唾与恶语的中伤,又要为儿操劳。我的眼窝里泪花打转。这场亲眼目睹了的婆媳战争,把我远离故乡的成功与窃喜击得支离破碎。那一刻,我已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故乡对一个人的制约,一个人对故乡的牵挂。对于生我养我、埋葬着我祖先灵骨的这方黄土,你可以逃离她的无奈,憎恨她的贫困,但你的心灵再也无法摆脱她的痛苦,无视她的牵挂了。 故乡从此成了我永恒的疼。很长时间里,我在离乡与恋乡的双重情结中,用牙咬着笔管,咀嚼故乡的滋味。但很多年过去,一无所获。我没有悟透,故乡二字的真正神韵到底是什么?竟能日日拽着我的衣袖,揪着我的灵魂。难道那里仅仅有我的父,仅仅有我的娘。以致思之愈深,念之愈切,愈觉故乡是个神秘莫测的隧道。也就愈不敢走进隧道,写故乡的东西了。除父亲去逝后所写的那篇《祭父》,再没写过任何有关故乡的文字。故里文友奋武、新民,一再要我为故乡的《古浪文苑》写点东西,都未能如愿。就是这个情由。 我是怕哲思浅薄,参不透故乡的奥秘与精神内核。我更怕笔力枯涩不济,写不出故乡的风景秀丽。反倒了家乡人的胃口,扫了家乡人的兴致。而关键,是我一致没弄懂故乡与我的关系,故乡与文人的关系。书倒是读了不少,知道了上下五千年,英雄豪杰、浪子骚客如过江之鲫络驿不绝,留下的没留下的诗篇里,故乡始终是一个主题,一个忧伤而甜蜜的情结,一个命运的归宿,一个渴望中的或现实中的最后的表演舞台。也知道了古今中外但凡成功的作家都是从故乡走出,又以故乡为文学旗帜的。威廉·福克纳离不开他的“福克纳帕塔法县”;加西亚·马尔克斯离不开他的“马孔多”小镇;鲁迅离不开他的“鲁镇”;沈从文离不开他的“边城”;莫言离不开他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难舍他的“商州”。一个个神秘的故乡造就了一个个大家,一个个大家又构建了他们文学的故乡,不停地赞美。没有故乡就没有一个作家文学的丰碑。好象他们的感情都和故乡水乳交融了。但假若真让他们回他的故乡农村去当农民,肯定又是一百个不情愿。每每读出大家们竟是这样的口是心非,便愈不敢写故乡了。不敢写故乡,注定成不了大作家,只能是一个小文人。小文人的文章,写与不写也就无关紧要了。 索性逃遁,或去旅游。在中国三号宇宙试验飞船发射升空的前夕,我去了东风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高耸蓝天,仰望得使人脖颈酸疼。我问导游小姐,那个双臂怀抱火箭的架子叫什么?那个粗大雄伟的管道叫什么?做什么用的?导游小姐说,架子叫“脐带架”,管道叫“脐带”,是专门为火箭输送核燃料的。不通过脐带输送核燃料,火箭就上不了天;不松脐带架,火箭同样上不了天。 脐带,卫星。我的灵魂为之震撼。敬佩科学家只所以叫科学家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科学家比凡人有着更为浓烈的儿女情长和思乡情结。航天城烈士陵园里,那一块块汉白玉墓碑下的科学精灵,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献出了生命,却回不了老家,长眠在烈日炎炎的戈壁滩上,与不死不枯不倒的胡杨为伴。再没有比“脐带”更好的名字来寄托科学家不尽的乡思之情了。再没有比“脐带”更好的名字能使他们的精神永存了。他们死了,却通过脐带源源不断地为新一代航天人输送着精神燃料。故乡是逝者割不断的脐带,逝者是新一代航天人割不断的脐带。有了这个脐带,戈壁滩的胡杨就五百年不死,死了五百年不倒,倒了五百年不枯了。 我的心灵番然醒悟。故乡不仅是作家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也是科学家征服宇宙的源泉和动力。英雄豪杰的故乡情熔铸成历史,科学巨匠的故乡情试验成飞船,文人墨客的故乡情呤诵成诗篇。项羽作为一个失败者,则无颜见江东父老,宁死不肯过江东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科学巨匠、文学大家都难切断故乡这根脐带,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踏着逃离故乡的原路,我向童年的雪地走去。清明节前,我一步步返回故乡,一步步走到了大山脚下,跪在了牛儿岭脚下父母冷清清的坟前。 透过冥钱熊熊燃烧的蓝色火焰,我已看到父母在九泉之下甜甜的微笑。我已强烈的感觉到,所有童年的苦难,所有故乡的经历,所有情感的起伏,都是上苍对我的恩赐。或者说,没有故乡这根脐带,就没有我的童年,我的苦难,我的经历,我的成长乃至我的一切。父母是造我生我的黄土血地,故乡是养我育我的精神脐带。爹娘啊!一个沾满你的血迹联系着遥远过去的精灵在你的门前游荡了;故乡啊!一个由无数感觉相互交织与撞击而形成的精神在你的上空回旋了;童年啊!一个被记忆缠绕而后丢失老想逃离的世界在你的不惑之年找回来了。 分明听到了娘的声音在山间回荡。儿啊,山坡上风太厉,别跪了,起来吧!我给父母磕了三个响头,起身回城。虽然我身居闹市,但我的精神已回到故乡,我的灵魂已寄托在对故乡的回忆里,失去的时间突然又以充满声色的画面形式,一幅幅闪现眼前。这时,我才发现,认识自己故乡的办法是离开故乡的隧道;寻找故乡的办法是爬进自己的心中去找它;咀嚼故乡的办法是咀嚼自己的童年、自己的记忆、自己的灵魂的苦痛亦或欢乐。才感到自己与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说的话比较近了:“对生活,对我们周围一切诗意的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们最伟大的馈赠。如果一个人在悠长而严肃的岁月中,没有失去这个馈赠,那就是诗人和作家。” 人到四十,就象一只老了的鹦鹉,再也学不会语言。既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说我也有当诗人和作家的潜力,不会说普通话,那就用言语滞重、字多去声的古浪话说点家乡的啥吧。
2003年3月23日于凉州
注:本文原发表于《古浪文苑》杂志、碧海银沙、红袖添香、中国作家文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