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母亲嫘祖
公元2002年12月26日下午,嫘祖谒陵暨祭祀仪式在绵阳市盐亭县金鸡镇举行,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达昌、省政协副主席何志尧为嫘祖陵落成揭幕。省市县各界代表,海内外专家、学者近300人,与当地数千乡民一道,在纷扬的瑞雪中参加了祭祀仪式。 黄帝元妃嫘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她创立了种桑养蚕的农艺,并教百姓抽丝编绢,织衣取暖,嫘祖诞生、归葬于盐亭县。为追寻中华民族之根,探索中华文化之源,宏扬中华民族精神,由国家拨款,在省、市支持下,2001年“九九”重阳节,盐亭县在嫘祖墓原址动工重建嫘祖陵。陵区占地百余亩,以嫘祖墓为核心,碑亭、祭祀广场、神道为中轴,坐北向南。墓基长24.95米,高190米,直径60米,碑亭由屹立在墓前的8根粗1米、高10米的青石柱组成。两边宽阔的祭祀广场,分布着上中下3道祭祀平台。错落有致的排列,宏伟壮观的建筑,既蕴含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寝精深的内涵,又昭示着嫘祖博大的胸怀。 嫘祖故里在盐亭
盐亭县古为巴蜀分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具有“宜桑之土既蚕”(《尚书·禹贡》)的优越自然条件。 盐亭县的蚕桑丝绸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嫘祖开创的蚕丝业一直是盐亭人世世代代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盐亭县志》记载,隋代盐亭县令董叔封大力劝民栽桑养蚕,蚕丝称盛新城郡。在唐代盐亭所产“鹅溪绢”为“皇家画院之贡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著名诗书画家文同都有许多赞美鹅溪绢的诗。在清代,盐亭蚕丝业兴盛,“比户机声轧轧,所产甚饶”。解放后,盐亭蚕丝业一直领先全川。 盐亭有举世稀有的纪念嫘祖的古迹和地域文化。这些名胜古迹是历史积淀长期形成的,虽然它们遭到破坏,但许多见证人记忆犹新。 嫘祖墓:今名先蚕陵,位于金鸡镇青龙山之首。现年79岁的衡全三、72岁的何德川、69岁的王映维、王映廷等数十位老人说,他们在1946年亲眼见到过那“八卦墓”,并记得墓碑上有副对联是:“元妃业绩惊天地,嫘祖光辉照汗青”,横批是:“英名万古”。该墓于“大跃进”平坟造地时被毁。 嫘轩宫:今名西陵宫,解放前后该宫曾作过学校,曾在该宫教过书的衡全三老人能背诵当时大门上的对联:“功高日月德配黄帝,气壮山河御驾青龙”,横匾为“咸元赞化”。 唐代《嫘祖圣地》碑:系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老师、韬略家赵蕤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为金鸡乡民修葺嫘轩宫告成而作的碑序。碑文中记载:“女中圣贤王凤,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该碑毁于1947年5月的暴风雨。著名学者杨超认为:“嫘祖文化是传说的文化,是上古时的正史。赵蕤这个碑,它客观总结了唐以前几千年的嫘祖文化和远古文明的历史。” 藏丝洞:位于龙泉乡,系清代咸丰九年嫘祖后裔所开,洞壁有嫘祖骑马图,两边刻有“王氏蚕姑丝绢藏,先祖功德黄帝妃”的对联和“凤祖二月初十生”的文字。它与唐碑所载完全吻合。 白衣塔:位于富驿复明办事处,是清代乾隆年间人民纪念嫘祖建的纪念宝塔,上有“执掌蚕丝缩并茂,权衡梁稻歉和丰”的对联。 金鸡镇保存有由黄仁周口述、黄选卿记录的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雍江招葺院龙凤山嫘祖发殿庆嫘祖寿诞的疏文。高灯镇水丝山丝姑庙有“三颓三修酬公意,一朝一夕礼婆心”的对联,以及马瑞林作的1936年祭蚕神嫘祖文原件。 丰富的嫘祖人文地名及民间传说在盐亭比比皆是。 在30多平方公里的嫘祖故里,至今犹有嫘祖山、轩辕坡、嫘祖穴、蚕丝山、丝织坪、先猫洞、嫘祖井、西陵垭等人文遗址33处,还流传着众多传说。如传说嫘祖降生,少年时聪颖勇敢采果奉亲、发现天虫,在生产劳动中,勇于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在先猫洞驯野猫、在灯杆山点灯驱鼠、将野蚕家养、在水丝山抽丝、在丝织坪编绢,以及始获鱼唇齿梳,随轩辕黄帝联姻,嫘祖用桑果酿成的玉液琼浆大宴、黄帝与嫘祖在龙冠潭洗衣洗澡等等。这些动人的传说,脍炙人口,代代相传。 盐亭嫘祖故里出土了数百件文物,如古桑化石、石斧、青铜跪俑、青铜三足鼎、三足酒樽、石壁,粗陶时代的陶蚕、陶茧、陶缫丝盆,蚕丛氏时代的金头蚕、铜蚕。 解放前盐亭境内有百余处群众祭祀嫘祖的丝姑庙、蚕姑庙、蚕神庙。每逢蚕事兴起或蚕出现病状时,蚕农都要到庙里敬香祈祷,献上红鞋、果贡。每年正月初八和二月初八至初十,人们都要自发举行盛大的蚕神庙会。烟顶山正月初八夜晚,举办提灯笼、举火把的朝蚕姑娘活动;金鸡镇打鼓山正月初八、二月初八,有传统的“舞蚕龙”活动;林农镇玉龙山二月初八至初十,要唱3天大戏颂嫘祖。嫘祖故里人们年年祭奠,岁岁朝拜,崇尚蚕桑,说明当地对蚕的图腾崇拜由来已久,人民对嫘祖的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由来已久。 盐亭人民对嫘祖的世代祭祀
唐代盐亭金鸡《嫘祖圣地》碑文,记述了从蜀王蚕丛氏到汉文翁再到大唐开元二十一年盐亭乡民祭祀嫘祖的情况。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盐亭金鸡有庆祝嫘祖寿诞的疏文,宋代人也祭祀嫘祖。宋代《元丰九域志》、《舆地纪胜》上都记载有高灯蚕丝山乡民祭祖祈蚕的活动。清代咸丰九年龙泉乡王氏后裔祭祖留下了遗迹在藏丝洞。 民国1936年高灯蚕丝山嫘祖庙祭嫘祖的祭文原件至今还被保存下来。解放前,盐亭县境内有百余处丝姑庙、蚕神庙、嫘祖庙都有祭祀嫘祖的习惯。后来,嫘祖文化被当作封建迷信,当作封、资、修反掉了,破坏了,嫘祖墓被平坟造地,嫘轩宫被拆毁修了两所小学,唐碑被暴雨所毁。即便如此,“文革”动乱中,乡民仍要到水丝山祭奠嫘祖。但公安人员白天守候,老百姓夜晚也要去提水放炮。 改革开放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群众欢欣鼓舞。他们积极找文物,摆传说,讲故事,证实解放前的遗迹,搜族谱、祭文,回忆疏文,献出唐碑全文。弘扬嫘祖文化的热潮迅速掀起。 嫘祖文化研究会应运而生。会员们把抢救、挖掘、整理优秀的嫘祖文化作为责任重于泰山的大事,指导出版了8部学术、文学专著,拍摄了4部电视风光片,与全国12个学会,与全世界近50位热心嫘祖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保持了长期联系,继承创新,指导开发了嫘祖文化民俗旅游,成功地举办了数十万人参加的“先蚕节”祭嫘祖大典。饮水思源,认祖追宗,祭祀嫘祖的文化活动在城乡空前高涨,波及全国,影响越来越深远。 内涵博大的嫘祖文化
盐亭嫘祖文化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色。 嫘祖和炎黄二帝一样,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也是我们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的代表。她又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为创造我国古代文明作出杰出贡献。嫘祖是上古丝绸文明的开拓者。蚕丝文明实现了“中华一统富耕桑”,促进了各部落各民族的大融合,“使中国以丝绸品独霸世界四千余年”。因此,“中国文明史的开端应从黄帝嫘祖时代算起”,她是当之无愧的中华之母。 嫘祖是和平使者。黄帝时代是上古的文明开化时代,嫘祖以发明丝帛而称雄西陵,并受到黄帝的仰慕。嫘祖与黄帝联盟联姻,从此辅弼黄帝,“施惠存天,一道修德,惟仁是行,宇内和平”。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整体统一,在我们的祖先黄帝嫘祖那时就已经开始。留给我们炎黄子孙一个光荣传统”。 嫘祖是教民育蚕的教育家,是行神。嫘祖首先发明了蚕丝,使西陵部落的蚕丝业兴盛后,又在西蜀部落之间传授技艺。她有教无类的伟大思想在民间传说中闪闪发光。她和黄帝成婚后,陪同黄帝走到哪里都推广栽桑养蚕技术,“创蚕业功于百姓,始衣衫福载万民”。嫘祖被尊为“先蚕”,唐颜师古注《汉书》说:“黄帝之妻嫘祖好远游而死于道,故后人以为行神”。 嫘祖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的魂灵。嫘祖精神包含了科学创造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等。 据司马迁《史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她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女祖。历史上尊为“先蚕”、“蚕神”、“行神”。 唐代韬略家赵蕤撰写《嫘祖圣地碑》:“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即今四川盐亭金鸡镇嫘祖村。 盐亭 绵阳市盐亭县是轩辕黄帝元妃、中国养蚕织丝的伟大发明家———嫘祖诞生和归葬之地,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北、涪江水系与嘉陵江水系交汇处,幅员面积1648平方公里,辖36镇乡,人口60万,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丘陵区。 盐亭是四川省重要的蚕桑、农业大县,全国绿化先进县,森林覆盖率达54.97%。 盐亭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在这片热土上,民风淳朴、文风鼎盛,孕育了一代代华夏栋梁之材,形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从嫘祖、唐宰相严震、韬略家赵蕤、北宋诗词书画大师文同、当代历史学家蒙文通、革命家袁思尧到世界知名数学家杨义先博士等,可谓群星闪烁。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嫘祖文化独树一帜,成为一道令世人注目的亮丽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