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d图库 >> 《红楼梦》之《贾元春原型之谜》
 双击自动滚屏 
《红楼梦》之《贾元春原型之谜》

发表日期:2005年9月23日  出处:http://chenyuefeng.2000y.net CCTV  本页面已被访问

在前面的节目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正是因为贾元春向皇帝告密,从而导致了秦可卿的迅速死亡。那么,贾元春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进入到宫里边去的?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为什么要处处设置谜阵,明明说贾元春是“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这说明贾元春深受皇帝宠爱,但为什么偏偏又扯出一个“东宫”来呢?曹雪芹这样写,到底是向人们暗示什么呢?

  通过《红楼梦》字里行间逗漏出来的信息,我们已经知晓贾元春身上的很多疑点。但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谜团现在仍然没有解开,比如,《红楼梦》第十六回就让人疑惑不解,说的是贾政正在过生日,忽然宫里边的太监来下圣旨,贾政等人慌得不得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呢?这是曹雪芹在玩文字游戏,故弄玄虚,还是另有隐情呢?

  生活当中真的有贾元春这个人的原型吗?抑或仅仅是曹雪芹的艺术塑造?

  (全文)

  在上一讲,我把《红楼梦》从第一回到第八十回,它的时间背景跟大家一起捋了一遍,同时提出一个问题,想和大家共同研究一下,贾元春这个角色有没有生活原型?如果有的话,可能是谁?大家注意到了没有,《红楼梦》贾元春这个形象,真正浮出水面应该是在第十六回,前面虽然提到这个人物,“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这个人,但是这个人比较出戏是在秦可卿死了之后。第十六回值得细读,第十六回里面有一句话特别要紧,就是贾府的家人向贾母她们报告,说,“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所以探索贾元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咱们得从东宫说起。东宫,懂吧?早在《诗经》里面就有这个词,指的是太子的居所。在很古的时候,中国就形成这么一个规矩,就是太子他的宫殿要盖在天子的东边,那个宫一般让太子来居住。东宫是隐藏在,《红楼梦》文本后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第四回讲到薛宝钗,薛家,她们要到京城来,来干嘛呢?当然她们有好几个目的,在好几个目的当中,其中有一个目的,是从薛宝钗这个角度考虑的,书里面怎么说的呢?书里面说:“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就是在清朝有一个选秀女的制度,薛宝钗作为金陵四大家族薛家一个女孩,逐渐长大了,家里就要带她到京城来准备参加选秀女。这对薛家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所以薛宝钗她家里带她到京城来,就是因为小说里面的皇帝,当时有这样一些做法,就是要从仕宦名家里面,选这些够岁数的女子,让她们先把她们名字报到部里面去,报到相关的部门。过去清朝选秀女,是先报到户部。小说因为它是虚写,就不写得那么坐实。但是大意是这样的,然后有了名单以后,在某一个时段,就会通知这些秀女进宫,就由有关的人来挑选哪些留下来。

  清朝选秀女是范围很广泛,选出来的女性,用途也很广泛,最漂亮的或者是背景最好的,或者是有的给挑选的人员行了贿的,可能就能够进到皇帝宫中,离皇帝比较近的地方;有的就可能只是留在宫里面,作为一个一般的存在;还有的可能就并不留在皇帝身边,而是分配到皇帝的儿子,一些皇子。有太子的时候,比如康熙朝两立太子,分到太子身边。这都是可能的!有趣的在哪儿呢?有趣的在曹雪芹行文的时候,有一点说得特别有趣。他说,备选什么呢?他没有完全按照清朝有关的选秀女的那些条文来写,这个地方他有他主观的意识,渗入进去,他说,选为什么呢?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郡主”什么意思?郡主就不是皇帝的亲女儿了,就是矮一级了,就是亲王,一些王府王子的女儿,身份就不叫公主,就叫郡主了。就是有的女孩子选进去,并不一定成为皇帝的妃嫔,可能最后就成为公主、郡主入学的陪读,伺候这些人的女性。

  更有意思,曹雪芹在行文里面,还故意说“可以充为才人赞善之职”。“才人”是过去宫里面一种使唤人的称呼,叫“才人”。但是“赞善”这个词是很特殊的。你查查古书,你就知道,“赞善”在清朝以前,在古代,是专门指太子府里面的一种官职,就是这种官职只在太子府,或者是皇帝的儿子,没封太子也是皇子,在他们府里面有一种角色叫“赞善”。所以曹雪芹在使用这些词上,很显然,他不是随意的,他是有他的写作动机的,就是他在很小地方,他点出来,小说里面这些人物,不仅将和皇帝,皇帝住的皇宫发生关系,而将和公主,和郡主,和太子,和这些人,和这些人所居住的空间发生关系,很小的地方他都埋下伏笔。

  在清朝时候,一个女子被选进宫里面去,机遇是很多的,最低档你可以叫做“答应”。就“答应”,你不要觉得这个词很俗、很土,在当时是一个正式的称呼,说这个人是一个“答应”,不得了!“答应”是你已经进了皇宫了,而且已经有机会接近皇帝了,叫“答应”。有的家族那个时候就自己女儿在宫里边是什么?是“答应”,全家高兴得不得了,“答应” 就是随时随地地,皇帝可以把你叫过来,但是几率有时候确实也不高,可能一辈子也没叫过去,想“答应”没人叫!那么如果你确实一叫你“答应”了,来了以后,觉得你不错,“答应”上面一级叫做“常在”,这俩字你仔细想一想,不错了,就常在了,可能还不能完全地得到皇帝的宠爱,但是离的距离就比较近了,就叫“常在”;“常在”之上,就比较得宠叫做贵人了,贵人之上就是嫔,嫔之上是妃,妃之上是贵妃,贵妃之上那当然是皇贵妃,皇贵妃之上就是皇后了。所以皇帝他六宫粉黛,人数之多,等级之复杂,现在听起来的话也觉得挺有趣的,怎么会是这样?人们为什么这样生活?构建这么一种制度?那么曹雪芹他在写的时候,他就特别强调,薛宝钗有可能是充为赞善之职。他是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再往下一环一环地去看。

  现在要讨论的是生活当中,曹家他们家的女儿,有没有可能在选秀女当中去备选,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曹家虽然他们从血统来说,是汉族,但是他们不是一般的汉族,他们是在满族。在关外,和明朝军队进行战斗的时候,很早他们的祖先就被俘虏了,就被编入到满族的八旗里面作为奴仆,就叫包衣——曹家的祖上都是正白旗的包衣。满族有八旗,一开始就有八旗,后来就把这八旗又分为上三旗,下五旗。上三旗是哪三旗呢?就是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曹家这个包衣虽然它是奴隶的身份,但是他们所属的旗是上三旗——正白旗,曹家的祖上和当时皇族的成员关系还比较好,因为那个时候是一个初创期,那个时候当奴隶的话,身份虽然低,但是战斗当中冲在前面,主子还是很欣赏的。所以到顺治一朝,满族彻底地掌握中国政权,在北京定都,顺治就当了一个确实统一的中国的皇帝。这个情况下,正白旗的包衣,就都得到了一定的好处,曹家就是一个例子。曹家的祖上开始就让他们做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到了曹寅的父亲就做了江宁织造,后来曹寅自己也当江宁织造,曹寅的儿子曹颙也当江宁织造,曹颙死了以后,过继一个儿子曹頫还当江宁织造。所以曹家虽然是汉族人,但是他们和满族的上层有过战斗的情谊,皇帝和皇族的一些成员,对他们都很善待,他们不属于后来的汉军系,他们就属于正白旗系统。虽然是包衣身份,但是他们的女儿有可能,有资格参加选秀女。所以在《红楼梦》里面,像元、迎、探、惜,她们都是有可能选进宫的。而元春小时候就告诉你,就选进去了,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就告诉你已经进宫了。其他的女子,也存在一定的可能性。薛家作为金陵四大家族之一,背景应该是和小说里面曹家类似,在生活当中,生活原型当中,应该和曹家类似,所以这些家族的女子,都是有可能参与选秀女进宫的。

  显然,在生活的当中,曹家应该是有一个女子被选进宫了,这个女子的辈分,应该是曹雪芹的一个姐姐,她可能是曹寅儿子,亲儿子曹颙的一个女儿,也可能是曹寅的过继儿子,曹頫的一个女儿,也可能是曹家跟曹頫一辈的宗族当中,相当于这个辈分人的一个女儿。总之,这个女子进宫以后,成为整个曹氏家族的一个骄傲。从辈分上来说,就是曹雪芹的一个姐姐,应该是有这样的女子,被选进宫里面去了。

  这样的推测是不是缺乏支撑呢?是有支撑的,因为在《红楼梦》的文本里面多次有所“逗漏”。什么叫“逗漏”?它跟“透露”还不太一样,“透露”是比较有意识地直接地把一个信息传输给你。“逗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它有的地方稍微点一下,刺激你一下,稍微漏出一点,然后让你去思索,它不便于像“透露”那种方式那样,给你说得那么明白。“逗漏”两个字希望你注意,我有时候会使用这个词,说明我阅读,《红楼梦》的体会,就是它会“逗漏”出来。

  比如说,《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它是写贾宝玉过生日,贾宝玉过生日就是“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在怡红院她们就凑起来,大家喝酒,而且做一种游戏,抽那种签,签上有花名,有一句诗,那么这个当然暗示每一个抽签者的命运。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大家记得吧,探春就抽到了一签,这个签上面一句诗叫做“日边红杏倚云栽”,而且签词上就说,抽中这个签的人有可能成为王妃,这个时候众人就有一句议论,就说:“我们家已有了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咱们就小说论小说,这点,有的读者觉得,这点写错了呀!贾家整个描写里头有皇妃,没有王妃,是不是?对不对?小说里面设定的贾元春的身份是什么呢?在十六回里面“才选凤藻宫”了,她是皇妃,对不对?她不是王妃,王妃你就说低了呀,凡事应该都是从低往高说,哪有从高往低说的呀?这是怎么写的呀?是不是啊?曹雪芹之所以写出这样一句话,而且在各古本里面,这句话都一样,就是我那个词,它就逗漏出一个消息,就是贾元春这个人,她的原型最初并不是皇妃,就是一个王妃,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因为前面我没给你说,第四回曹雪芹就交代了,根据他小说里面,他所说的选秀女的游戏规则,这些女性很可能被选到哪儿去呢?都选到皇帝身边吗?不是的。就可能充为赞善之职,赞善这个职称,在皇帝那个皇宫里边是不存在的,只在王一级,太子一级才存在,因此这个地方就逗漏出来,这个人物的原型,最早她并不是皇帝身边的一个皇妃,而只是一个王妃。

  那么,她最早可能是哪儿的王妃呢?我们就要说到,“清虚观打醮”这件事情。

  这个事情我在前几回里面讲过,你还有印象吗?很重要的情节。那么清虚观打醮它的起因是什么?为什么要在清虚观打醮?为什么?有人说,你已经讲了呀,那不是贾母她“享福人福多还祷福”,贾母是这样一个目的,但是清虚观打醮的发起者是贾元春,书里面是非常清楚地给我们写出来的。在第二十八回,通过袭人的话报告给宝玉,说:“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清虚观打醮最早的起因,不是说贾母本人她要求福,贾母求福的由头,是因为贾元春有一个交代。这里我想,这一笔曹雪芹他不会乱写,更不可能是我就要写一句废话。曹雪芹的《红楼梦》每句话他都是认真下笔,都有用意的。清虚观打醮由头,是贾元春她要贾府做这件事。在什么日子做呢?在五月的初一至初三,在端午节前。打什么醮呢?打平安醮。打醮就是祈福。她显然是要为某一个人祈求平安,如果是活着的人,她希望他活着平安;如果是死去的人,希望他的灵魂能得到安息。

  那么贾元春为什么要在五月初一到初三去让清虚观打醮?我下面说出这个事情,难道又是巧合吗?查阅所有康熙的儿子的生卒年,我们就发现,只有一个人生在阴历五月,只有一个人生在阴历的五月初三,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废太子,就是胤礽。胤礽一生很悲苦,两立两废,在废了以后又被囚禁了十多年,眼睁睁看着一个,没被立过太子的四阿哥当了皇帝,才咽了气。书里面贾元春就指定要在五月初一到初三给一个人安魂,打平安醮。我觉得,这不是巧合,否则曹雪芹写这个不都成废话了!又是我那个词,我不叫“透露”,我叫“逗漏”。他写的时候他心里边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情愫,使他下笔时候就要这样来写。因此,我的推测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是生活当中的贾元春,这个原型她最早不在皇帝身边,她在谁的身边?她在废太子身边。她选秀女以后,首先是充为“赞善”之职,她最早可能就是在胤礽身边,曹家有一个女子,最早应该是送到胤礽身边,她跟胤礽生活在一起生活过一段,起码和胤礽的儿子弘皙生活过一段,如果你觉得胤礽年纪太大的话,当时弘皙也很大,就说她是在太子府里面,作为太子府里面的一个女官,一个高级的女仆,她是在那儿待过。否则,曹雪芹写小说不会写到这个地方,非要说是贾元春,让在五月初一到初三,到清虚观去打醮,而且要打平安醮。这个推测,我自己觉得还是有道理。而且很符合,曹家在正白旗里面的地位,因为在正白旗里面,他毕竟是包衣,包衣就是毕竟是奴仆,不管后来你怎么富贵,你天生就打上了被俘虏,然后当做人家一个政治力量的奴仆,这样的家世,你是无法改变的,这个历史你是没有办法改写的。

  大家还记得,小说里面写赖尚荣当了一个县官,赖妈妈到贾府里面说那一些话吗?他就是贾府的奴仆,这些奴仆仗着主子势力以后,自己也可以有一个很了不起的荣华生活,但是赖妈妈的话,大意就是说,她去教训赖尚荣,就是你要知道,“奴才”两个字怎么写的!贾家实际上也有这种隐痛,因此在选秀女时候,它竞争力当然就不如那种,真正满族的正白旗的那些家庭的那些女儿,对不对?你比得了吗?你能一下子能够到皇帝身边吗?这种家里送去的女儿,选来选去最后能送到皇子身边,送到太子身边就很不错了。能成为一个有期望去竞争王妃地位的人,就很不错了。所以贾元春的原型,应该是曹家的一个女性,最早应该是到了太子府里面,她究竟是伺候太子,还是伺候弘皙,还是伺候太子妃?这个就不清楚,但是逗漏出这一点来,这个还是有可能的,而且很有可能得到了胤礽一定的喜爱。否则,她怎么会非要让人家去到,五月初一至初三到清虚观打醮呢?虽然这时已化为一个艺术形象,成为贾元春了。当然从艺术形象往回缩的话,原型显然会有这种心理动机,会做过类似这样的事。因此我在上一回告诉你,由贾元春来揭发秦可卿的真实出身,就更符合逻辑了,就是在生活当中,如果是贾家的一个女子,她最早选秀女被选进了太子的宫里面,在那里边她生活了一段时期,那么她对太子府的一些隐秘事情,就会有所耳闻,有所觉察。所以她自己家族后来是藏匿了一个,太子府里面“偷渡”出去的一个女性。她是能够获得这个信息,并且经过长期地观察、判断、思考以后,她是可以得出结论的。明白我这个逻辑了吧?所以从这样一些分析来看的话,是对榫的,就是生活当中,我们推测曹家的一些情况,和小说里面所呈现的,这样一个艺术文本,因为我们确定大前提是自叙性、自传性,这样一些思路应该都是成立的。否则,小说里面不会有这么多的“逗漏”之处。

  那么细读小说的话,要细读第十六回,第十六回非常重要。有人跟我讨论过,说,第十六回有点说不通,就是贾政正在过生日,忽然宫里边就来了一个太监,就是夏太监,要来下圣旨,贾氏就慌得不得了。你记得这个情节吧?是不是啊?说:“吓得贾赦、贾政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后来宣贾政入朝,贾政就去了。贾赦等不知是何兆头 ,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多次写到:“贾母正心神不定。”说这个写得没有道理,秦可卿这个事不是已经划了句号,了结了吗?十六回是在十三回之后了,对不对啊?秦可卿的丧事都办完了,皇帝都派了大太监亲予上祭了,是不是啊?各路的公侯都在路边都路祭了,北静王都亲切接见了路祭当中的贾宝玉了。贾家心里有什么鬼?你干嘛?这是!怎么会皇帝一下旨让贾政入朝,怎么就慌成这个样子?这写什么呢,这是?也有人就糊涂了,说,这是不是又来查秦可卿真实出身的问题啊?没有这么写的呀,你派戴权来亲予上祭,那个时候你怎么不查?说这个时候查出来了,那怎么回事,这是?而且很快转恐为喜,然后赖大这些家人就回来报告,说是怎么回事,闹半天是好事,是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了。第十六回写到贾母她们方心神安定,不免又洋洋喜气盈腮,很重要的一句话,又是我那个词叫“逗漏”,然后家人又向贾母报告,说“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这怎么回事?这些写法本身都说明,他是在写真实生活当中的一个重大的事件,这个重大的事件就是雍正突然死亡,乾隆匆忙继位之后出现的情况。雍正是在雍正十三年的八月去世的,死得很突然,上午还好好的,忽然到傍晚就传出他驾崩的消息。到现在你都查不到,详实的、准确的档案,来说明他究竟是得什么病,因为什么,怎么死的。

  那么十六回在写什么呢?十六回实际上写的就是雍正的暴亡,和乾隆将从东宫移到主宫,移到正宫去当皇帝的这样一段史实。明白我的这个意思了吗?十六回的生活的真实,就是雍正暴亡和乾隆的登基。贾政作为一个官员,他在家里面还在大摆宴席过生日,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不知道皇帝会出事,如果是皇帝病了,皇帝病了,连一个太妃、老太妃病了,当时按规矩的话,这些贵族都不能够再进行娱乐活动,都不能够这样大摆宴席,搞这种事,何况皇帝。就说明,曹雪芹很真实地写出了雍正死亡的状态,是突然死亡,所有人都没有能够预感到,小说里面的曹家也不例外。

  小说里面的皇帝是一个,把康熙、雍正和乾隆综合起来的,一个模糊形象。小说里面的皇帝的原型,是三个皇帝的合并。所以在小说里面,皇帝上面还有太上皇呢,记得吧?他有这样的写法。其实,在曹雪芹在世的时候,从努尔哈赤算起,一直到雍正,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自己当过太上皇,或者他当皇帝时候,上面有太上皇。乾隆当过太上皇,但那个时候,曹雪芹已经去世,起码是三十多年了,曹雪芹不可能去预测,乾隆以后当太上皇的事,他也没有必要去预测。他之所以在小说里面,皇帝上面有太上皇,就是他们家族对康熙,有一种亲切的感情,就把康熙也写成好像还没有去世,把康熙、雍正、乾隆合并在一起来写。但是在十六回的这一笔所写的,应该是写的雍正突然死亡。

  这个消息传来以后,小说里面的贾家慌做一团,是正确的,并不是因为什么秦可卿的事,政局发生一个很大的振荡,很突然。一朝天子一朝臣哪!是不是啊?生活当中的曹家是尝过这个滋味的,康熙一死,曹家就立刻失去了皇帝的宠爱的呀,是不是啊?马上你这个生活就要发生巨大的变化,发生惨痛的转折呀。当雍正突然死亡的消息,传到曹家的时候,可想,生活当中的曹家肯定是乱做一团,虽然雍正对他们很不好,他们对雍正的感情,应该和对康熙的感情是不一样的,但是命运的不可知的成分,显然就增加了。所以他写这个情况,他把它移到书里面,写成一个故事里的场面,他这样写非常合理。

  在这种情况下,得到消息的这些王公大臣,首先当然要到正宫去,是不是啊?皇帝死了嘛,要履行某种仪式,也得有所表示,然后凡是和即将继承王位的皇子,有关系的就应该到东宫去,到那个继承皇位这个人,居住的地方去表示祝贺。所以“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写得很准确。

  当然,刚才我已经说了,生活当中是雍正不立太子,没有明确地告诉大家,也没有告诉弘历本人,说,你就是我的接班人,今后皇帝让你当。但是在雍正晚年的时候,后期的时候,大家都看出来,他是看好弘历。所以在小说里面,把弘历的居所称为“东宫”,也很自然,就是皇储住的地方。反映到小说当中,就是十六回写这个情况,“老爷又往东宫去了”。

  肯定下面有人要跟我讨论,说,刚才你说,推测贾元春的原型,最早不是送到 胤礽那儿去了吗?怎么会现在小说里写成“老爷又到东宫去了”?小说里面的贾元春就得到晋升了,就“才选凤藻宫”了?就“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了?这怎么回事呢?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你查一查,清朝的那些有关档案,就可以发现,这些选秀女的女性,当她们没有机会成为皇帝身边,宠爱的女子的时候,她们的命运完全由有关的,六宫的主管太监,乃至于由内务府来安排,可以多次重新分配。懂我的意思吗?你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人吗?你又没有真正成为,皇帝身边宠爱的女子,就多次被进行重新分配,那么在康熙的儿子、孙子当中,身边的女子,被进行重新分配的可能性,最大的是谁呢?当然就是两立两废的太子,以及他的儿子弘皙。明白了吧?

  而且,我在前一讲已经讲过,老早在康熙的时候,康熙就觉得,太子我能不让他继承皇位了,但是我要善待他,包括弘皙是我的爱孙,搁在宫里面又不安全,对自己不安全,对政局也不安全,就决心在现在叫昌平,现在叫郑各庄,过去叫郑家庄,在那儿盖一大片房子,最后就希望把这个废太子移到那儿去住。当然,废太子活的时间比较短,康熙去世以后,在雍正二年就死亡了。但是雍正那个时候因为面对的政敌太多,他觉得废太子,以及废太子儿子弘皙那是死老虎。当然他也严密加以监视,但是表面上不马上对付他们,他就封弘皙为亲王,理亲王,就把他移到郑家庄去居住,在这样一个移宫过程当中,需要配备上下各种各样的人等,男的比如像添兵丁、侍卫,女的就各种各样,不同等级的伺候的人员。很显然,在这样的二次分配当中,曹家的这个女性,就没有跟弘皙他们到郑家庄去。这也很可以理解,因为对废太子也好,对弘皙也好,给他们配备人员时候,一般来说,只能是做“减法”,不能再做“加法”,道理是不是这样的啊?因为他们是政治上的,弱势的族群了,对不对?他们受打击,受监控的,被圈禁的一个群体了。所以在二次分配当中,很显然,我们现在就寻找到了一个女性,这个人在生活当中,可能就是曹家一个女子,她在二次分配当中,就显然到了弘历的身边,二次分配,她也没能够分配到雍正的身边,知道吧?明白吧?就是从康熙的嫡长孙,弘皙身边移到,康熙另外一个孙子弘历的身边,这个是当时这些女性她们的命运,不能由自己掌握,要进行再分配。但是她到了弘历身边以后,很可能在弘历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宠幸。小说里面把这些事写进来,以后略有夸张,说她已经是王妃了。所以贾家,小说里面是有一个王妃的,因此探春在抽到这个签,大家为什么跟她说,我们家已经有了一个王妃,难道你也要成为一个王妃吗?这个话实际上是生活当中曹家人当时说过的话,曹雪芹就把它写进去了,明白吧?他写这个时候因为没有统稿,从第一回到最后一回,他还没有来得及,仔细地剔掉毛刺,他前面设置,贾元春已经是做了皇妃了,不是王妃,明白吧。但是生活当中,贾宝玉过生日这个故事,可能还发生在这之前,他挪用了,或者是当时生活当中,人们经常这么说,咱们家也有了王妃,难道还会有王妃吗?就是说,贾元春原型,原来身份,就是一个王妃。但是她所伺候的这个王,一旦成为东宫的储君,一旦真正接替了皇位,这个王妃和皇妃,可不可以就是一个人呢?就像太妃和老太妃,可以是一个人一样,当然就是同一个人。我想,我把这个逻辑给你理顺了。所以,虽然寻找贾元春这个原型不是很容易,可是我们也还是有这么多的线索。

  那么贾元春跟着皇帝,就过了一段很美好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正像秦可卿可怕的预言一样,“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在乾隆元年、二年、三年,这三个美好的春天过去之后,在四春的时候,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生活当中的曹家,这次是遭到了灭顶之灾,彻底毁灭。小说当中的贾家,最后也是彻底毁灭。因此我们就需要在下面,继续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贾元春的原型,果然是先在胤礽、弘皙身边,后到弘历身边,最后有幸成为,弘历身边的,一个受宠的女子。那么小说为什么最后要写,三个春天过去以后,在第四个春天她就悲惨地死去呢?在生活当中发生什么原型事件呢?生活当中这个女子,想必也是在乾隆四年的时候,悲惨地死去了。其实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关于贾元春的判词,和《恨无常》曲里面,就对这个角色的命运有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勾勒,有了非常明确的预言。但是红学界从来都对第五回里面,关于贾元春的判词和《恨无常》曲有争议。那么,我在下一讲里面,就将向大家讲述我个人对贾元春这个艺术形象,她在八十回以后的命运,做出我个人的一个探佚、推测。当然,同时也继续进行我们的贾元春原型之旅,请听我下一讲。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