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d图库 >> 朝鲜战争内幕
 双击自动滚屏 
朝鲜战争内幕

发表日期:2005年10月1日  出处:http://pjhdtsd.2000y.net  本页面已被访问

朝鲜战争历史内幕

中国出兵朝鲜幕后

斯大林估计不足,毛泽东未雨绸缪,强调对朝不能不帮;釜山遇阻,仁川遭难,苏联顾问报告:人民军损失了几乎所有的坦克和大炮;金日成求援,毛泽东拟出兵电报压下未发,何因?出兵决定刚刚成形,为何斯大林、周恩来又联名提议让金日成撤到东北?毛泽东一纸电报,斯大林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毛泽东曾不止一次谈到过,斯大林真正开始信任自己,真正相信中国共产党人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那是在朝鲜战争开始之后,严格地说,是在中国决定出兵援朝之后。仅仅几个月前,斯大林还对毛泽东将信将疑,让毛泽东在莫斯科憋了一肚子的气。几个月后,当朝鲜陷于危难,而苏联为难之际,毛泽东不避艰险,力排众议,坚决出兵,硬是让年迈的斯大林狠是感动了一番。毛泽东与斯大林之间的恩恩怨怨,到此算是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第一章  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未雨绸缪  加强边防,斯大林许诺空中掩护

625,朝鲜战争爆发。当天,美国政府指责北朝鲜对南朝鲜发动武装进攻,并很快开始派遣海、陆、空三军援助南朝鲜族。美国总统杜鲁门在27日公开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将从军事上支持南朝鲜军队作战,同时还将派美国第7舰队开赴台湾海峡,以阻止中国大陆对台湾的任何可能的进攻。

美国的激烈反应本是中苏两国领导人的预料之中,但是,无论是斯大林还是毛泽东,都没有想到美国会如此之快地介入到朝鲜战争当中来。72,在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进行了一个下午的讨论之后,周恩来约见了苏联大使罗申,向他说明了中国政府对于美国和联合国的声明将采取坚定的政策。与此同时,周恩来说,毛泽东在与北朝鲜的几次谈话中,都谈到了美国干涉的可能性,可惜没有引起朝鲜同志的重视。美国的军事干涉看来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人民军能否挫败美国的干涉,令人担心。毛泽东希望朝鲜同志能够加强他们在仁川地区的防御线,因为美国人可能会在那里登陆,当然,这种登陆作战也可能发生在半岛的其他地方。考虑到种种可能的情况,为防备万一,中国政府准备在中朝边境集中9个师的兵力,美国军队不过“三八”线则罢,一旦越过了“三八”线,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志愿军的形式入朝协助人民抗击美国军队。周恩来提出,就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希望能够听取斯大林同志的意见,同时希望苏联空军能够对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

斯大林对美国干涉可能造成的严重情况,看上去并不像中国方面那样担心。还在71,斯大林就非常坚决地要求他在朝鲜的大使转告北朝鲜领导人:不要被美国人的介入吓坏了,不要停止推进,苏联将迅速满足朝鲜人关于供应弹药和其他军需品的要求,我们认为,必须坚决地继续进攻,南朝鲜解放得越快,美国武装干涉的机会就越少。很显然,斯大林一心指望战争能够一举取得成功,并没有做好两手准备。那种关于斯大林做好了战争失利的准备,希望因此可以利用东北亚的紧张局势长期驻军中国东北的旅顺港和利用中长铁路的看法,恐怕是不合情理的。事情很清楚,如果战争的结果丢了北朝鲜,当美军压到鸭绿江边来,那时直接受到威胁的并不仅仅是中国,而且将是苏联的整个远东地区。因为北朝鲜不仅毗邻中国东北,而且直接与苏联远东的领土、领空、领海相连。那时苏联所面临的威胁,就远远不是一个旅顺港驻军所能缓解的了。依斯大林的性格,他是不会做这种蚀本的买卖的。他所以决心支持这场战争,毫无疑问是过高地估计了北朝鲜所占有的优势。

斯大林并非不了解人民军自身的弱点,事实上,在正面战场投入了绝大部分兵力之后,即使是金日成也已经看出“美国人在部队后方或在北朝鲜各港口派陆战队或空降部队登陆的危险性”了,他为此已怪在呼吁苏联紧急援建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备队。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当然知道应当做第二手准备。因此,在得知中国政府主动表示愿意为北朝鲜人民军提供军事保障之后,他很快就要罗申转告周恩来,肯定了这种准备的意义。他明确讲:“我们认为,在敌人越过三八线时,集中9个中国师在中朝边境以便志愿军入朝作战是正确的。”“我们将尽力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与此同时,他对中国人在向朝鲜派出自己的代表的问题上始终不积极颇感不满,要求罗申转告毛泽东:“应当尽快派出代表,以便于联系和迅速解决问题。”他在电报的最后不无埋怨地加了一句:“当然,如果毛泽东认为有必要与朝鲜联系的话。”

不过,斯大林这个时候对战争形势的估计仍然是乐观的,并不认为有必要采取必要的行动阻止美国扩大干涉的企图。一个明显的事例是,由于苏联代表于130因抗议台湾国民党继续占据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拒绝出席安理会会议,使得安理会及至联合国都成了美国人的一言堂。眼看美国代表正在鼓动联合国组织“联合国军”的决议。面对美国在朝鲜军事干涉的扩大,斯大林仍旧稳坐钓鱼台。当英国通过驻莫斯科大使委婉地向苏联提出,希望苏联施加影响,促使人民军退回“三八线”,以便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时,斯大林很坚决地打电报给中国和北朝鲜政府称:“我们认为英国人的这项要求是无礼的和不能接受的”。斯大林唯一的反应是催促中国政府尽决在中朝边境部署9个师的部队。他在通过苏联大使罗申转给周恩来或毛泽东的电报中称:“我们不清楚,您是否已决定部署9个中国师在朝鲜边境。如果您已作出决定,我们准备给您派去一个喷气式飞机师——124架飞机,用于掩护这些部队。:而一旦中国的飞行人员掌握了这些飞机,这个飞行师以及已经在上海担任防空任务的另外一个飞行师的所有装备,都可以移交给中国方面。

很显然,斯大林不是完全没人担心,但是,他渴望这场战争能够顺利地打下去。

第二章      毛泽东表示,中国能够成为朝鲜强大后盾,不怕与美军作战

在得到斯大林对立即着手部署9个师东北边防军以防万一的积极答复之后,受毛泽东的委托,身为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在7710日连续两次召集国防会议加以研究落实。会议通过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抽调作为中国战略预备队的第13兵团及其所辖的第383940军和已经在齐齐哈尔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第42军等部,共52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准备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会议同时高度重视空军问题,授权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对改装、训练和接收苏联飞机,迅速组建中国空军问题,提出具体方案。

毛泽东和中央对建设空军问题一直十分重视,但空军装备以及空地人员的训练限制着空军组建工作的开展。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时只有一个空军第四混成旅,组成还到一个月的时间。考虑到与美国军队作战的可能性,军队领导人都格外一致主张乘机加速空军的建设。因此,周恩来很快两度约见苏联大使罗申,一方面请他向斯大林表示感谢,一方面要求苏联派遣防空和空军专家前来中国担任军事顾问。在一封由毛泽东署名的给斯大林的电报中,中国政府还就苏联飞行师在中国东北的配置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设想,主张:“对于你们用以掩护我军的一个喷气式飞机师,我们拟将其配置在沈阳地区,将其他两个团配置在鞍山,1个团配置在沈阳,这将有助于在我驻安东地区混成航空旅各歼击航空兵团的配合下,完成对我军及沈阳、安东、抚顺工业区进行掩护的任务。”对于中国方面的所有这些要求,斯大林和苏联武装力量部相当痛快地予以了满足。

一直到8月中旬为止,朝鲜人民军的作战都还比较顺利。7月底,人民军已经进抵洛东江,整个南朝鲜军队只剩下几万人,连同前来增援的近10万美军,被围困在朝鲜最南端的釜山港一带狭小的范围里,眼看统一朝鲜的战斗即将进入尾声了。8月中旬,人民军大举突破了由美军第8集团军沿着洛东江建立的坚固防线,金日成公开通过平壤电台发布命令,要求人民军将士务必在8月底之前将美国侵略者赶出朝鲜,完成统一朝鲜的神圣使命。

朝鲜人民军的节节胜利,也使中国领导人深受鼓舞。84,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谈到朝鲜战争局时,与会者多数表示乐观,特别是注意到人民军对美军作战取得了一连串的辉煌胜利,许多与会者相信,美国军队的战斗力要弱于当年他们与之作过战的日本军队。只是对美国在国内国外做了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动员之后,是否会轻易地承认失败,放弃朝鲜,毛泽东等领导人还有所怀疑。毛泽东再度强调了美国在朝鲜腹背发动登陆战并扩大战急的可能性。基于这样一种估计,毛泽东明确讲,美帝是不会甘心失败的,要准备美帝大举进攻朝鲜,“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因为,“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对朝不能不帮,必须帮”。周恩来也肯定地说:朝鲜战争要取得彻底胜利,“一定要加上中国的因素,中国的因素加上去后,(才)可能引起国际上的变化。我们不能不有此远大设想”。在这段时间毛泽东、 周恩来与苏联大使、专家以及军事顾问的谈话中,不止一次地说明,中国有决心成为北朝鲜的坚强后盾,解放军不怕与美国军队作战。

朝鲜战局的进展,明显地影响着中共中央对援助朝鲜问题紧迫性的估计。84会议召开时,人民军的作战有很快结束的可能,毛泽东估计美军出于报复目的,可能很快转而在人民军侧后发动登陆战。因此,他明确提出,东北边防军“八月内可能没有作战任务,但应准备于九月上旬可能的作战任务“叫各部于本月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命出动作战”。而8月中旬,得知部队各项准备工作及装备均有不足,人民军夺取釜山港的作战因美军顽强抵抗最早也不能在8月底才能结束,毛泽东相信,釜山战役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美国军队一时还难以另外调集新的足够发动登陆战的部队,即使开始新的进攻,也要到9月以后才有可能。因此,他又指示东北边防军:“边防军完成训练及其他准备工作的时间可延长至九月底”。但无论如何,毛泽东已经看出,照目前的情况拖下去靠北朝鲜人自己恐怕是赶不走美国人了。

8月底,眼看人民军进攻釜山的作战严重受阻,美军已在釜山地区构筑成坚固的防御线,有可能抽调足够的机动部队来发动对人民军的反击,毛泽东开始感到形势的严峻。为此,他不能不当面提醒苏联人,战争即将长期化,一面发布指示,要求军委为应付可能到来的战争,“集中十二个军以便机动”。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啃不动釜山这块小骨头,也让斯大林感到事情有点儿不妙。来自朝鲜的种种情报显示,面对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大队美国攻击机和美国陆战队在火力方面的优势,人民军的士气受到明显的影响。当然,斯大林并没有感到绝望,他寄希望于最后五分钟的努力。他在828给金日成的电报中写道:“苏共中央祝贺金日成同志及其战友在伟大的朝鲜人民解放人民解放斗争中,在金日成同志领导下取得辉煌胜利,苏共中央毫不怀疑,外国干涉者将会很快地被赶出朝鲜。”“金日成同志不要因为和外国干涉者的战争没有取得连续的胜利而不安,不要因为推进中进攻受阻,或因某些局部的失败而沮丧。在这样的战争中没有连续的胜利”。要知道,“俄国人在1919年英、法、美武装干涉时期的处境比现在朝鲜同志的处境要坏得多”。“金日成同志不要忘记,他的盟友现在和将来都会支持他”。为了尽可能保护人民军不受敌机的攻击,“我们可以补充提供攻击机和歼击机给朝鲜空军”。

斯大林的鼓励使金日成倍感温暖,他一面复电斯大林,说“我们被您的关注深深地打动,并对您的热情参予和忠告,向您,我亲爱的导师,表示感谢”,一面下令对釜山的敌人发动最猛烈的攻势,不惜一切代价把美国人赶下海去。

据美国人记述,“91,一声爆炸打破了清晨的寂静,北朝鲜人至少向釜山防御圈发动了5次大规模进攻。”这次进攻一波地一连持续了一周时间。美国人“付出了战争中最惨重的代价”。仅95一天,美国陆军就有102名士兵阵亡,420人受伤,587人失踪,陆战队阵亡35人,伤91人,伤亡总数达1245人。但是,美国人顶住了人民军的拼死进攻。进入 9月中旬,上万名美国陆战队员撤离了釜山前线。只可惜,他们不是被赶下海去,在釜山港口列队登船的陆战队员被告知,他们要去从侧后对北朝鲜人民军发动一场登陆战。

第三章  美军仁川登陆,斯大林赞成向中国求援,但“不要提莫斯科”

朝鲜半岛呈狭长形,长800-900公里,拦腰最窄的两处,一处在平壤附近,一处在汉城附近,仅100公里左右。人民军由北向南长驱直下,部队大部分集中在最南端,其补给线达400多公里,很容易被拦腰切断。麦克阿瑟将军在战争爆发第5天前往朝鲜进行战地视察时,就已经产生了在汉城附近实施两栖登陆,对人民军拦腰一击的想法。74,麦克阿瑟就指示他的参谋人员制定登陆作战计划。10月,以汉城附近的仁川作为登陆点的“蓝心行动”计划已经出笼。计划提出,美国陆军第一骑兵师应于722在汉城以西的仁川港发起登陆战。仅仅是由于后勤准备不及和缺少熟悉两栖作战的部队,这一计划被放弃了。但723,新的名为“铬铁行动”计划再度提出了从仁川登陆的作战方案,只是这一计划的实施时间被推迟到了9月中旬。麦克阿瑟坚信,这是“以极少的部队包围并消灭其主力部队”的最好方案。

915,经过周密准备的仁川登陆战果然一举成功。首批18000名美军占领了仁川港,不仅汉城受到威胁,而且整个人民军的主力部队,正在半岛南端的第一、二集团军都有可能全军覆灭。莫斯科显然注意到这种危险性。

从美军在仁川登陆的第二天,莫斯科就紧张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当美国陆战队开始推进到汉江南岸,而美国飞机完全控制了朝鲜的制空权后,斯大林沉不气了。他一面下令国防部长紧急制定一项出动苏联空军去保卫平壤的计划,一面致电金日成,强调美国人在仁川的登陆具有重大意义,其目的在于切断北朝鲜第一和第二集团军与北朝鲜后方的联系。为确保整个战线的稳固,不使美国人的阴谋得逞,有必要迅速从南方撤出4个师,在汉城以北和以东建立防线。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非常关注美军在仁川的登陆。由于始终得不到详细的战况情报,周恩来不得不于18日约见了苏联大使,要求苏联政府能够迅速提供有关朝鲜战局的更加准确的和及时的情报,并且主张,朝鲜人民军应当集中全部预备队消灭仁川登陆之敌,如果缺少这样的部队,务必从南方将主力部队撤下来。斯大林在22日的复电中对此解释说,金日成未能向中国方面提供军事情报,是因为他与前线司令部的联系有困难,包括他本人得到的有关情报,也多是来自苏联大使,而不是金日成。他表示,人民军是一支很年轻的部队,指挥系统不完善,干部也不得力,要指望人民军在后方的少数预备队抗击仁川登陆的美军,是不可能的,他同意必须从前线撤出主力部队来建立巩固的防线。

考虑到人民军主力正在对釜山发动新一轮攻势,苏联驻平壤的大使和军事顾问没有认真贯彻斯大林的上述指示。但更重要的是,即使苏联大使高度重视斯大林的这一指示,仅仅从南部前线撤退几个师来组织有效的防线,也是不可能的。何况,据苏联军事顾问报告,人民军从上到下部队指挥组织得很差,有线通信被敌机的轰炸所破坏,无线电通信既缺少熟练的报务员,也无法保障燃料的供应,人力通信几乎不采用,斯大林又不允许苏联顾问随军行动,因此,后方对整个前线的情况也只有断断续续的报告,指挥都很困难。

925,汉城陷落,美军已占领尚州、安东,并向清州方向发展,而釜山的进攻战也告失败,美军已开始大举北进,其狂轰滥炸更是使人民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超过“三八线”的人民军主力面临被围歼的严重危险。苏联顾问报告说,“人民军部队主要由于敌人空军而遭到巨大损失,损失了几乎所有坦克和许多大炮,正在进行困难的阻击战,部队缺少弹药和燃料,几乎没有补充”,形势异常严峻。带着斯大林的撤退命令刚刚到达朝鲜不久的苏联武装部队副总参谋长,化名马特维耶夫的苏共特别代表团团长明确认为,必须立即向中国人请求帮助,至少应当马上请中国朋友派遣1500名以上的司机到朝鲜来,以便帮助运送武器弹药和军队。

斯大林这回相信战争不能再打下去了。27日,他召集了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上斯大林严厉批评朝鲜人民军各级指挥机关在指挥和战术方面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并强调苏联军事顾问必须对这些错误负直接责任,特别是拖延了撤退的时间。鉴于战争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会议决定指示外交人民委员部责成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立即寻找机会与美国国务院代表接触,寻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办法,同时要苏联军事顾问全力组织北朝鲜人民军的撤退工作,但斯大林特别申明,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不要让一个在朝鲜的苏联顾问被俘。到了这个时候,斯大林自然想到了中国人,他明确认为请中国人到朝鲜去是必要的。只是,他在给马特维耶夫的电报中强调,在向金日成建议请中国朋友派遣司机时,切记“不要提莫斯科”。

28日,金日成召集了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讨论实现莫斯科提议的具体办法。但会议最终认定,由于大部分人民军主力未能撤回来,在汉城陷落后已无法阻止美军队越过“三八”线了,一旦美军越过“三八”线,剩余的人民军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抵抗,北朝鲜将不可避免地沦为美国的殖民地。因此,政治局领导人一致同意向苏联和中国要求直接的军事援助。显然,提出这种请求是令人沮丧的。在起草了求援信后,金日成又于29日晚向苏联大使询问了美国是否真的会越过“三八”线的问题。他表示,他还是想用自己的力量统一国家,但他不清楚敌人会不会越过“三八”线,因为如果敌人越过“三八”线,那么这种可能性就不存在了,因为他们无法组织起新的部队,也不可能有效地抗击敌人。对此,苏联大使当然不能提供任何肯定的意见。结果,金日成还是不得不下决心向苏联和中国求援。

第四章 斯大林出面请持,毛泽东复电 许多同志认为对此事应当谨慎

101凌晨250分,斯大林收到了苏联大使转来的金日成的正式求援信。信中恳切地请求斯大林给予直接的军事援助,“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时,请帮助我们在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组织国际志愿部队,给我们的斗争以军事援助。”

斯大林很清楚他可能做的是什么。根据档案记录看,斯大林拿到金日成的求援信仅仅不过10分钟,就口授了他给苏联驻北京大使的电报,要求他尽快转告毛泽东或周恩来:“朝鲜同志的情况变得令人绝望。”“根据眼下的形势,你们如果认为能用部队给朝鲜人以帮助,那么至少应该将五六个师迅速推进至三八线,以便朝鲜同志能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中国师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当然,仍由中国的指挥员统率。”为了表现出他纯粹是为了他人着想,丝毫没人强加于人的意思,他特地在电报的结尾处写道:“关于此事,我没有也不打算透露给我们的朝鲜朋友,但我相信,当他们得知这一消息时,无疑会感到高兴”。

由于时差及中转等原因,斯大林的电报经过苏联大使罗申送到毛泽东手中时,已经是中午时分了。这个时候,金日成的特使朴一禹也带着求援信到了中南海。在读了斯大林和金日成的来电和来信,听取了朴一禹对朝鲜战况的介绍之后,毛泽东临时召集书记处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开紧急会议讨论对策。要援助北朝鲜,这个方针无疑是确定了的。还在927,即金日成还在犹豫要不要向中国方面请求援助之际,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就授命向力图调停的印度政府转达了中国方面的态度,即“如果帝国主义者果真要发动战争,那么,我们也只有起而抵抗了”。毛泽东的态度很明确:这件事要管,不管,美国侵略者将更猖獗,无论对朝鲜,对中国,对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但是,到了这个地步,谁都清楚,管,就要冒风险,这个风险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成了会议争论的主要内容。

首先,美军在釜山的有效抵抗、实施仁川登陆大举围歼朝鲜人民军主力,以及对北朝鲜的狂轰滥炸,不仅显示出美国军队在装备及火力上拥有巨大优势,而且表明它在指挥和战术上也不可小视。要管,主要能够解决问题,也就是要能够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军队。问题是,几乎全部由苏联装备起来的朝鲜人民军都不是美国人的对手,纯粹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缴获敌人五花八门的各种装备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否就能够达到歼灭和驱逐美国人的目的呢?根据周恩来列举的数字,可知美国一个军仅7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就有1000多门,同时还有坦克近500辆,而解放军平均一个军才有这样的火炮36门,东北边防军一个军最多也只有190门,况且还没有坦克。再加上美军拥有制空权,解放军的第一批空军最快也要19512月才能有300多架飞机可以投入作战。在装备及火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条件下贸然投入对美作战,是否有利呢?

其次,在经过了多年战争之后,人民刚刚得到和平和稳定,国家刚刚开始进入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建设时期。出兵朝鲜,对美作战不能不考虑美国向中国宣战的严重可能性,因此也就不能不准备美国至少使用其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使用海军,包括鼓动台湾国民党进犯中国沿海地区。如果在朝鲜作战不能很快取得胜利,即使仅仅形成两军相峙的局面,美国也必定会变本加厉地实施对中国大陆的空中打击和海上进犯,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严重破坏中国已经开始的经济建设计划,并引起国内政治的恐慌。

显而易见,同两个月前相比,朝鲜战局的恶化使得中共中央领导内部对出兵条件的估计变得谨慎多了,也顾虑多了。除了毛泽东以外,与会者几乎都对迅速出兵感到没有太多的把握。当然,毛泽东仍旧相信,权衡利弊,出兵比不出兵好。关键在于打得怎样,而打得怎么样,说来说去其实只是一个装备和火力上的差距,这个差距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苏联的援助来解决。既然斯大林能够大举援助朝鲜人民军,当然也能够帮助中国军队解决目前装备上的不足。从解放战争的胜利可以看得很清楚,我们后方近,兵力多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只要苏联的装备能及时运到,空军的掩护问题能够基本解决,就不难打败美国军队,如果在朝鲜打胜了,美国还敢对中国大举进攻吗?与此相反,如果不出兵,让美国人压到鸭绿江边来,直接威胁中国的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无论经济建设,还是国家安全,麻烦将会更大。

毛泽东的逻辑虽然没有根本解除与会领导人的思想顾虑,但看起来当天晚上也没有人提出更有力的反对出兵的理由,否则,毛泽东不会在准备第二天继续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讨论出兵问题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马上起草了准备出兵的电报。会散之后,毛泽东当即起草了这样两封电报,一封给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高岗,和当时负责东北边防军的第13兵团司令员邓华,要他们命令东北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入朝作战;一封给斯大林,明确说明:“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而入朝作战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国军队能否在朝鲜境内歼灭美国军队,有效在解决朝鲜问题”。如果在朝鲜打胜了,那么,即使美国已向中国公开宣战,这个战争也打不长,打不大。而中国军队能否打败美国军队,则取决于苏联装备的情况。毛泽东在列举了美军与解放军在火炮及其它重武器上的差距之后,开列了一个长长的清单,要求苏联迅速提供武器装备,争取使每个军能够有500600门火炮。但是,他并不准备拖延出兵。他说明:“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决定将预先调至南满洲的十二个师于十月十五日开始出动,位于北朝鲜的适当地区(不一定到“三八线”),一面和敢于进攻“三八线”以北的敌人作战,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歼灭小股敌人,弄清各方面的情况,一面等候苏联武器到达,并将我军装备起来,然后配合朝鲜同志举行反攻”,争取在实战中,用四倍于敌人的兵力,和一倍半至两倍于敌人的火力,“有把握地干净地彻底地歼灭敌人”。

毛泽东所以会在102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前连夜起草这封给斯大林的电报,一方面显示毛泽东深感事态紧急,另一方面也显示他估计政治局多数领导人不会反对。毕竟在此前举行的政治局拜访会议上,他吃惊地发现,几乎所有领导人都对现在出兵朝鲜持怀疑和反对的态度。而最重要的是军队领导人几乎一致对同美军作战表示没有把握。毛泽东最为倚重并准备委以志愿军总司令的林彪,尤其表示悲观。

战则必胜,胜不了还出什么兵?眼见多数同志意见相左,毛泽东不能不放弃马上通过出兵决定的想法。这时,最主要的军事领导人只有彭德怀还没有到北京,他明确表示要叫彭德怀来,听一听他的意见。但凌晨起草的电报无论如何不能发了。考虑到必须给斯大林一个答复,毛泽东在2日夜里约见了苏联大使罗申,口述了一封电报,内称:“我们原先曾计划当敌人向‘三八线’以北推进时,派几个师的志愿军到北朝鲜帮助朝鲜同志,但是,经过全面考虑之后,我们现在认为采取这种行动可能会招致极其严重的后果。第一,靠几个师很难解决朝鲜问题(我军装备极差,与美国军队作战没有胜利的把握),敌人可能会迫使我们后退。第二,这样做极可能导致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结果苏联也会被拖进战争。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非常严重了。”因此,“中共中央的许多同志认为,对此表示谨慎是必要的。……如果我们派去几个师,敌人却迫使我们后退,同时还导致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那么,我们整个的和平建设计划就会被彻底破坏,这会引起国内很多人的不满(人民受到的战争创伤尚未恢复,我们需要和平)。因此,目前最好还是耐心一些,不派出军队,积极准备力量,这样做在把握同敌人作战的时机上比较有利。”当然,毛泽东并没有放弃出兵的想法,他在电报的最后表示:“关于这个问题尚未做出最后决定,这是我们的初步电报,我们希望与您商量。”

由于102出现了两封对出兵态度截然不同的电报,中外学者中间出现了尖锐的争论。有相当一部分中国学者似乎认为,如果承认第二封电报中表现了对出兵犹豫不决的态度,那将多少意味着中共中央独立自主地作出出兵决定这一事实本身会发生动摇。因此,他们坚持说:“第二封电报”只是毛泽东和中国领导人出于策略上的一种考虑,一方面,是强调中国出兵困难,特别是中国军队武器装备极差,以引起斯大林和苏联领导人的重视,从而为中国出兵援朝提供武器和空中掩护。……另一方面,也有探测一旦战争将苏联拖进去时苏联将采取什么态度的意思”。

仅仅为说明自己装备太差,要求武器援助,有必要采取这样一种“策略”吗?如果真是为了强调中国出兵困难,装备太差,想要争取援助的话,毛泽东102凌晨的第一封电报转达的信息不更清楚,更明白吗?那里不仅说明了装备太差的问题,并且还具体提出了要求援助的类型和数量,如果真是为了要求援助,有什么必要停发第一封电报,反而要发一封语意隐晦,只能让人产生中国不想出兵的看法电报呢?

至于说第二封电报有所谓要想“探测”苏联能否参战的意思在内,就更有点让匪夷所思了。早在与金日成的谈话中,毛泽东就很明白地告诉金日成说,一旦战争打起来,苏联由于受到“雅尔塔条约”的限制,不能也不适于出兵援助北朝鲜。有什么必要多此一举?而且,如果说中共中央已经决心出兵,它又有什么必要采用这种隐晦的方式再去“探测”苏联的参战意向?难道它对自己出兵没有信心?

强调中国出兵朝鲜是独立自主作出的决定,这没有错。但因此否认中共中央内部在讨论出兵过程中有过意见不一和难下决心的情况,甚至把明明是表达党内意见不一,决心难下的电报,也硬说成是毛泽东工于心计的一种“探测”,这就未免不实事求是了。可以肯定,毛泽东在第一封电报当中已经清楚地说明了中国所面临的困难,特别开列了必须得到的武器清单,他完全没有采取相反的态度来“探测”苏联援助意图的必要。何况此举只能给人以出尔反尔的印象,造成误解,丝毫不能使苏联方面正确理解中方的求援要求。以后发生的实际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

中共中央在作出出兵决定的过程中,出现这样的反复严格地说并不是一件让人难堪的事情。许多亲历者的回忆录其实都回忆到当时党内多数同志对出兵表示怀疑的情况。毛泽东突然改变出兵决定,就是因为多数领导者人的犹豫和反对。但即使存在着这样的犹豫和反对,也并不意味着毛泽东的态度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于这种复杂的情况,毛泽东在电报中实际上也很委婉地谈到了, 他一方面讲:“中共中央的许多同志认为,对此表示谨慎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也说得很明白:“关于这个问题尚未做出最后的决定,这是我们的初步电报”。

第五章  毛泽东说服中共中央出兵援朝  斯大林从此改变对中共的看法

俄国人显然不了解中共中央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毛泽东的电报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俄国人的误解,认为中国人缩回去了。

毛泽东102的答复首先就让苏联大使罗申深感意外。他在毛泽东的电文后面向斯大林报告说:“毛泽东的复电表明,中国领导人改变了在朝鲜问题上先前的立场。这与毛泽东同尤金、克斯托夫、康诺夫,以及刘少奇同我的多次谈话中表示过的态度是矛盾的。”他相信,中国人不仅能够派出军队,而且完全能够派出比几个师更多的有战斗力的师,唯一的问题只是需要援助他们一些反坦克武器和火炮而已。

毛泽东2日的复电自然也大大出乎斯大林的意料。自从战争爆发以来,斯大林就小心翼翼地避免被美国抓住苏联卷入了这一事件的把柄。不管苏联实际上起了多大的使用,只是不被美国人抓住,这把火就烧不到自己身上来。但是,推动朝鲜战争,说到底是因为它对苏联在远东的安全是有利的。如果因此反而连北朝鲜也丢了,让美国人压到苏联远东边境线上来,那对苏联在远东的利益无疑是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所以,即使苏联不能出面支援北朝鲜,斯大林也要鼓动中国来挽救北朝鲜。何况,中国人当初明明自己主动承诺要援助北朝鲜的,中国一退缩,不仅朝鲜成了美国人的囊中物,就是苏联的远东今后再无太平日子可过了。这种结局是斯大林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

105,苏共中央政治局又再度讨论了朝鲜问题。所有的与会者都确信,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苏联直接与美国发生冲突,即使是放弃北朝鲜。为了最后劝说毛泽东改变主意,承担苏联本应承担的责任,斯大林当天又给毛泽东发去了一封电报。他针对毛泽东的担心逐一解释,让毛泽东放心。他断言:美国目前不准备打大仗,日本也没有能力援助美国,因此,如果中国参战,美国只好放弃占领朝鲜的计划。如果只是消极等待不能令人信服地显示中国的力量,中国不仅得不到这些让步。至于苏联是否会被拖入战争的问题,他用颇具煸动力的语言鼓动说:既然中苏之间签订了互助同盟条约,如果美国对中国宣战,苏联当然会被拖入战争。但是,“这需要害怕吗?在我看来,不需要惧怕。因为我们联合起来要比美国和英国更强大,而其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德国(目前它不可能给美国提供任何帮助)就不是什么重要的军事力量。如果战争不可避免,那就让它现在来吧”。

不论毛泽东是何时收到斯大林这封慷慨激昂的电报的,他并没有放弃出兵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毛泽东来说,问题关键并不在于斯大林的意见如何,仅仅在于军队领导人能不能有信心。

4日,彭德怀赶到北京,参加了政治局会议。在会后与毛泽东的谈话中,针对毛泽东在会上所讲的,“别人处于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的话,彭德怀承认:“苏联完全洗手,我们装备差得很远,只好让朝鲜亡国,是很痛心。”但是,在毛泽东提出,如果苏联援助得多一些,快一些,我们的装备改善得好一些,这场仗是不是能打的问题后,彭德怀反复考虑后肯定地表示:这不是没有可能的,问题在于这种援助能够到什么程度,空军能掩护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可以同美国军队较量一下。得到彭德怀这样的回答,毛泽东显然十分满意。他明确提议,有关苏联援助的问题,由周恩来去苏联与斯大林商量解决,出兵的准备继续做,由彭德怀来担任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委。在5日的政治局会议中,彭德怀站在毛泽东一边表示了积极了态度,会议的气氛有了转变。据此,毛泽东提议,一方面成立志愿军做入朝作战的周密准备,一方面派周恩来、林彪前往苏联,说明出兵与不出兵的利弊得失,具体落实空军掩护及武器援助问题,并最后征求斯大林的意见。

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于6日主持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以便统一军队领导人的意见,并集中军方领导人对入朝作战具体困难和所需装备的看法。在取得了军方领导人的一致意见之后,毛泽东在7日再度约见了苏联大使罗申,要他转告斯大林,他同意斯大林来电的基本观点,并准备过一些时候派9师入朝作战,只是有关入朝作战和苏联援助的种种问题,还需要派周恩来和林彪前往苏联与斯大林进行详细的讨论。但第二天,毛泽东已经正式发布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并且当即就通知了金日成。

8日,即在毛泽东发布组成志愿军命令的当天,周恩来与林彪飞抵莫斯科,然后于次日转往斯大林在黑海附近的休养所。中苏领导人很快展开谈判。有关谈判的记录目前尚未发现,可以肯定的只是,根据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后来的回忆,周恩来当时带去的事实上还是两种意见,苏联能够迅速提供中方所需的装备,特别是提供空中掩护,就出兵,否则就不出兵。但很显然,由于斯大林此前几度表示过愿意为中国军队提供空中掩护,中方最初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没有太多的疑问,可能产生的疑问的多半只是空中掩护和武器援助的满意程度而已。让周恩来感到意外的是,他在谈判中很快发觉,苏方似乎并不打算马上提供空中掩护。

空中掩护是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最重视和问题,出是军方领导人同意出兵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几乎与此同时,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就在电询毛泽东:“我军出国作战时,军委能派多少战斗机和轰炸机掩护?何时能出动并由何人负责指挥?”志愿军总部领导人多半认为。“三两月内新的装备确有保证(尤其中空军能够出动),则可按原计划进行。否则,推迟出动时间的意见是很值得考虑的。”

基于这样一种情况,如果苏方不能对志愿军提供空中掩护,在周恩来和林彪看来,马上出兵朝鲜几乎不可能。因此,他们的谈话自然比较多地转向了出兵困难的一面,特别是对没有空中掩护出兵朝鲜的可能性明确表示怀疑。斯大林虽再三强调出兵的好处 ,却无法说服周恩来和林彪。这让斯大林倍感沮丧与不满。他渐渐地变得激动起来,甚至大声说:“那么,你们的决定就是不想派军队去朝鲜了,而朝鲜的社会主义很快就会崩溃了。”

10日和11日,周恩来与斯大林进行了将近两天的会谈。斯大林关于空中掩护问题的答复始终不能使周恩来满意。周恩来在发给毛泽东的电报中说明,斯大林虽然最后同意提供16个志愿空军团进行空中掩护,但仍旧对立即出动空军掩护表示困难,声明苏联远东空军准备不足,至少要两个月到两个半月的时间才有可能给予掩护,因此,斯大林更多的还是主张向中方提供飞机来解决这个问题。周恩来则一再告诉斯大林,这样做是行不通的,不仅中方接运困难,而且也没有飞行人员可以利用,何况还有一个由中方付款的问题,这在财政上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必然极大地影响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工作。讨论来讨论去,双方最后只好决定,放弃北朝鲜,让金日成及其政权和军队暂时退到中国的东北地区去。据此,他们分别正式通知了北京和平壤方面。1013,斯大林正式通知金日成说,中国人已经决定不出兵,金日成最好把他剩余的部队从朝鲜撤到中国和苏联来。14日苏联驻北朝鲜大使史蒂科夫报告说,他已经向金日成转达了斯大林的建议,金日成痛苦地表示他们将照此执行。

不管周恩来带去苏联的是几种意见,在毛泽东这边始终还是在做着出兵的准备。在收到周恩来关于苏联暂时不能出动,和决定暂不出兵的通知之后,毛泽东立即下令暂停有关部队出动的原定计划,并电召高岗和彭德怀来京会商。13日彭德怀、高岗到京后,毛泽东思想立即召集政治局委员在中南海颐年堂开会,讨论这一新的形势。显然,与会者都对苏联暂时不能给予空军支援感到意外和不满,但让金日成在东北建立流亡政府,把美国人放到边境上来的前景,也不是与会者愿意看到的。在反复讨论了这种情况之后,政治局领导人一致认为,出兵朝鲜仍是最好的选择。因此,毛泽东于会议当天和次日接二连三电仍在莫斯科的周恩来,说明“与高岗、彭德怀二同志地及其他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至于作战,在装备较差的情况下,打伪军还是有把握的。可以等到苏联的装备到了,等到我们在空中和地上均占优势时,再取攻势。“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故请周恩来留国作战装备;第二,要苏联保证在两个月内至迟不超过两个半月出动志愿空军帮助中国军队在朝鲜作战,同时出动掩护空军到京、津、沈、沪、宁、青等地。

13日,苏联大使罗申将毛泽东的决定紧急通报给了斯大林。毛泽东告诉罗申说:过去我们的同志所以举旗不定,是困为他们对国际形势、苏联的军事援助、空中掩护等问题还不清楚。现在,所鹅的这些问题已经清楚了。“我们的领导同志认识到,如果美国军队推进到中国边境上来,那么,朝鲜就将成为一个对我们极有危险的地区,东北就将不断地受到威胁”。因此,中国人没有理由不出兵。中国方面的唯一要求只是,“必须有掩护我们的空军,我们希望它尽快到达,无论如何也不应迟于两个月”。有了前面的经验,斯大林对此将信将疑,但他还是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金日成,要金日成暂缓执行他昨天发出的要人民军立即北撤的电报。因为自己“刚收到毛泽东的来电,他通报说,“中共中央再度讨论了形势,决定不管中国军队多么缺乏武器装备,还是要给朝鲜同志军事援助”。

14日,斯大林又进一步得到了周恩来的正式通报。这回斯大林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了。他当即作出了决定,以最快速度出动苏联空军掩护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这中间又发生了一点小小的波折。周恩来在进一步的谈判中突然发现,斯大林许诺的提供空中掩护,是打了折扣的。因为害怕被美军俘获苏联飞行员,暴露苏军参战真相,引起美苏直接冲突,因此,苏方并不打算配合志愿军在朝鲜的地面作战。苏方答应的空中掩护,只是负责掩护志愿军的后方而已。因此,得知这一消息的毛泽东17日再度紧急将彭德怀和高岗召回北京,并推迟了部队入朝时间。当然,事至于此,毛泽东最终还是和彭德怀等达成了一致。次日,毛泽东电告志愿军总部:“决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

志愿军出兵朝鲜,使苏联终于避免了被美国军队陈兵边境的可怕后果。一些年后,陈毅甚至肯定地说,斯大林得知中国志愿军出兵后感动得掉下了眼泪。不管斯大林是否真的被感动得落泪,他肯定是十分兴奋地正式通知金日成说:“经过摇摆和作出若干临时性的决定之后,中国同志终于下定出兵援助朝鲜的最后决心。有利于朝鲜的最终决定终于下定了,我为此感到高兴。因此,您知道的关于中苏领导同志会谈情况介绍应予撤销。与中国军队出动有关的具体问题,您需要同中国同志一起来决定。而中国所需要的技术装备将由苏联提供。祝您成功。”

 

                                 (全文完)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