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万象 >> 上网 赌博 吸毒
 双击自动滚屏 
上网 赌博 吸毒

发表日期:2005年10月1日  出处:http://liu110998.2000y.net  本页面已被访问

 

      上网  赌博  吸毒

                                             

 

 

 

 

 

 

 

 

 

 

 

                                                            -------------青少年德育教育材料 

 

 

       

    

 

 

 

 

 

 

 

 

 

 

           民进竞存中学       刘永利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受学校委托做这个法制报告。其实也谈不上什么报告,只是结合我们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知识结构、实际情况,讲一讲发生在我们 中小学生中间的一些案例,目的是提高大家的法制意识,增强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促使同学们健康成长,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讲:

一 远离网吧, 文明上网.

网络本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现代科技的骄傲,它大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们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许多青少年经受不住网络的诱惑,纷纷涌向网吧,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有的甚至几天几夜泡在网吧,甚至因此而走上绝路

2002119日早上,云南省文山县在校初一学生陈楠骑自行车出门,直至深夜未归,家里四处寻找,不见踪影。12日下午2点钟,在西华桥下发现一具小孩尸体,经辨认,正是失踪四天的陈楠。后来,9日那天,陈楠与同学去网吧玩,欠上机费20元,老板便将其自行车扣押,陈楠心中恐惧,不敢回家,最后,饥寒交迫投水而亡。

陈楠的父亲在给人民日报记者的信中这样写道:“孩子痴迷上网玩游戏通宵不归,我们家长跪求孩子回家,无济于事..。借这个残痛事件,请全社会更加关注青少年成长的环境,严厉打机那些黑心网吧。”陈南的父亲在信的末尾署名是“一个在教育上失败的父亲”。信上有上百个家长的签名,他们在信中呼吁——帮助孩子远离“电子海洛因”。(青少年一旦沉迷于电子游戏就会产生愈来愈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时,便回产生情绪烦躁、抑郁等症状,与毒品海洛因的成瘾特征极其相似,故被称为“电子海洛因”。)

网吧的危害何止这一例:北京一所网吧发生打火,烧死24名年轻人;厦门一中学生去网吧上网 ,与成年人发生口角,被哪个成年人用弹簧刀 惨无人道地杀害;天铤遗少年天津市一少年,在网吧玩网络游戏时突然暴死。血淋淋的事件,一桩桩、一件件,都警示人们:整顿网吧,刻不容缓。然而,作为我们青少年更应严格要求自己,远离网吧,拒绝诱惑。在学校、家庭生活中,要文明上网,正确处理好上网与学习、上网与休息的关系,争作一名合格的健康发展的中学生。

二、赌博猛于虎,切没涉足赌场

陈利的父母喜欢搓麻将,几乎每天都要请一帮赌友到家里来玩。耳濡目染,陈利心思也不在学习上,放学后总是守在牌桌前观看,时不时的叫喊几句,后来发展到“三缺一”的时候能独当一面。

渐渐地,陈利也喜欢上赌博。在班上,他常常月几个同学凑在一块玩扑克牌。开始时,他们的赌注常常是一只铅笔、一块橡皮,或者是要求输牌的人替赢家写作业。因为陈利打牌总是赢,被同学们送了一个“赌王”的外号。后来,他们的游戏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没收了他们的纸牌,并将此事通知了家长,但由于陈利的家长本身就好赌,认为陈利的行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对老师的劝告根本就没放在心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赌习难改,赌注也越来越大,从原来的铅笔、橡皮发展到一元两元,甚至到几十元、上百元。

不久,陈利又加入了社会上赌徒的行列。他在外面的赌债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为了还债,他开始向父母要钱。可是,赌债就象无底洞,仅凭陈利父母当工人的一点收入根本就还不清。再说,即使还清了,陈利在外面还会欠下新的赌债。悲剧就这样酝酿着。有一天晚上,陈利回家向父母要钱,家里已经实在没有钱了。看着陈利穷凶极恶的样子,他父亲气愤的说:“有钱也不给你!”于是,脑休成怒的陈利失去理智,拿起厨房的菜刀,劈倒了父亲。情急之下,母亲跑过来拉住陈利的胳膊,陈利又挥起了他残忍的手、、、、、、经医院抢救,陈利的父母虽然脱离了危险,但父亲却落下了终身残疾。陈利因故意伤害罪而被判有期徒刑十年。

赌博是一种恶习,染上它就会滋长不劳而获的意识,腐蚀思想,甚至诱发各种犯罪。《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监护人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参与赌博和变相赌博。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32条规定,赌博或为赌博提供条件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

《刑法》第303条规定,以赢利为目的聚众赌博、开设赌场或者一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奉劝各位同学:赌博猛与虎,切莫涉足赌场。

三、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毒品的危害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一人吸毒,全家遭殃。

勤奋好学的中学生菲菲,常去一个要好的同学家复习功课。这个这个同学有一个热情的“姐姐”,常常带他们一起玩。有一天,同学外出办事去了,家里只有菲菲和“姐姐”两个人,“姐姐”忽然很神秘的摸出一只烟,对菲菲说:“这是从国外进口的特级香烟,吸一口想什么会有什么。”并让菲菲试着吸一口。一开始,菲菲还保持高度警惕,拒绝吸烟,但是经不住“姐姐”的百般劝说,终于禁不住好奇心试着吸了几口。从那以后,菲菲染上了毒瘾。这时,“姐姐”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要菲菲拿钱买她的“烟”。原来,“姐姐”是一个可耻的吸毒者,为了能够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毒品,她丧尽人性和良知,多次一同样得手法 诱骗象菲菲这样的好孩子吸赌,进而骗取钱财。

门次菲菲毒瘾发作时,她就千方百计地凑钱到姐姐那买毒品。开始对父母撒谎骗钱,或偷家里的钱,被父母发现遭到严厉训斥后,便于一些不三不四男男女女混在一起,经常夜不归宿。父母知道菲菲吸毒后,又恨又气又急,把菲菲送到戒毒所戒毒。在戒毒所里,菲菲悔恨不已,涕泪交流,表示一定要远离“毒友”,和他们一刀两断。父母在满怀希望中把菲菲从戒毒所里接出来,并搬家给他改变环境。过了几个月,菲菲又象所有的“药瘾好戒,心瘾难除”的隐君子们一样,重新开始寻求毒品。面对一贫如洗、空空荡荡的家,面对眼前骨瘦如柴、形容憔悴枯萎的女儿,面对亲戚朋友和邻居的指指点点,父母彻底的绝望了。终于在一天晚上,给菲菲留下了一封声泪俱下、伤感、绝望的遗书,服毒自杀。父母双双因自己自杀,菲菲深感内疚,也知道染上毒瘾后,一般最终难逃一死,于是从十二层楼阳台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吸毒一口,掉入虎口,贪图一时痛快,毁掉一生幸福。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在中国吸毒人员中,青少年已占74%,其中16岁以下的超过一万人。青少年吸毒诱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诱因一:无知好奇

调查表明,在青少年吸食者中,8%以上是在不知道毒品的危害的情况下吸食成瘾的。他们抱着“找一下吸毒的感觉”,“抽着玩玩”,“尝尝新鲜”,“我只想知道吸毒是怎么回事”,“吸一口不要紧”等心态。在毒品面前放任自己的好奇心,

就好比在悬崖边抬脚试崖底有多深一样危险!

诱因二:上当受骗

有不少青少年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毒贩诱骗而吸毒的。毒品贩子为了掩人耳目,同时为了“以贩养吸”,往往投下一些陷阱拉人下水。这些陷阱有花言巧语、请客吃饭、诱骗服用掺有毒品的食物、饮料等。

诱因三:追求享受

有些青少年认为吸毒时髦、气派,是高档消费和富有的象征。他们不知道再有什么能满足个人享受了,带着“好吃的也吃过了,好玩的也玩过了,天上飞的,底下跑的,水里游的,只要有卖的,只要能吃的,差不多都见识了,得,抽就抽点吧,也不枉来世上一遭。”的念头尝试毒品。可这一抽上,就把父母 辛苦积攒的家业很快抽光,并搭上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诱因四:逃避现实

一些青少年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缺少温暖,学习压力大,师生关系紧张,考试受挫以及待业等不顺心的事引起精神苦闷,情绪低落,想以吸毒麻痹自己。这种混沌的心态,只能使自己搭上死亡的快车。

诱因五:逆反心理

有些青少年在受到家长的忽视、冷落之时,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以期盼得到家长的关注。家长不让他与那些有不良习性的青少年玩,他偏要赌气与那些素有劣迹的青少年厮混在一起,一块儿抽烟,喝酒,乃至吸毒

毒品是魔鬼,你一旦染上它,他就会缠上你,“吸毒容易戒毒难,戒毒容易绝毒难”,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同学们,一定要从日常行为着手,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为了能使我们每一位同学过一个健康、安全、文明、愉快的暑假,我倡议:

1、遵纪守法,依法自律,不做违法违规的事,杜绝各种不良嗜好,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情趣,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不进营业性的歌舞厅、游戏厅、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娱乐场所,在家上网时,要文明上网,不浏览不健康网站,增强自身免疫力。

3、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文化的影响,不看有淫秽、恐怖等不健康内容的书刊、录像,拒绝各种低俗的“口袋书”。

4、不参加各种形式的赌博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

5、不抽烟,不喝酒,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6、注意身心安全,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祝各位同学健康、安全、文明、进步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