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驿站 >> 卫尚科散文二题
 双击自动滚屏 
卫尚科散文二题

发表日期:2005年2月26日  出处:http://yccph3231.2000y.net  作者:卫尚科  本页面已被访问

    作者简介:卫尚科:男,1962年8月5日出生于陕西延长的一个小山村。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当过中学语文教师,担任过学校校长。现任延长油矿管理局七里村矿工会主席。业余时间喜欢读书、写作,已有数十篇习作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作者简介 

                              追  忆  母  亲


    母亲去世快十年了,但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有时在睡梦中我们也可短暂“相会”,每当梦醒之后,我常常泪水涟涟,不能自己。
    母亲,您的一生充满坎坷。您来到人世之时,正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之日。当您还是蹒跚学步、呀呀学语的时候,外婆便抛下不满四岁的您。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爷爷、奶奶给您补偿了过早失去的母爱。从此您专心致志地鬓守家务、养儿育女。在缺吃少穿、贫困交加的年代,您先后生育12胎,因为没有任何医疗条件,其中的7个儿女夭折。您经受了一次次身体和精神的沉重打击,每一次,您都勇敢地站了起来,将无限的爱倾注在剩余的5个儿子身上。您经常说:我的5个儿子,个个都是泪水中泡大的。可不是吗?为了我们,您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费尽了最后一滴心血。您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女儿,为此,您逢人便诉、遇人就哭。您的苦楚是多么的沉重啊!值得庆幸的是,您的一个个儿子、儿媳胜似女儿,您养育了一个个孝子孝孙,您交接了许许多多善良的亲戚朋友,您无论走到那里,倍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母亲,您该满足了吧,您心灵深处的伤痕该抚平了吧?
    一个儿女一条心,母亲,您的一颗心全操在了我们身上。您常常亲着这个,疼着那个,住在这家,惦念着那家,即使在病魔缠身、神志惶惑的时候,您还是反反复复念叨着您的每一个儿子、孙子。
    母亲,您的一生是勤劳的。当年,在外婆家,您就帮助大妗、二妗抚养了一个个侄儿、侄女;父亲外出当兵的岁月,您一手操持着众口之家,一手担当赡养老人的重任。您还碾米、磨面、做公鞋支援革命战争;在父亲担任村长的年月,您拖着儿女带头下地劳动;为了将五个儿子抚养成人,您总是起鸡叫、睡半夜,有多少次,悦耳的纺车声将我们送入梦乡,又有多少次,磨道旁您萝面的节奏把我们唤醒。即使到了晚年,您还闲不住,争着要做这做那,手中总是离不开活计。
    母亲,您的一生是朴素的。您从不与别人比吃、比穿,您珍惜点点滴滴用汗水换取得东西。当您看到孩子们浪费饭食的时候,不会发火的您,皱着眉头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坚决的予以纠正;您穿的衣服总是补了又补,我们工作后,为了体面,给您做了新衣服,您总是被逼着刚穿上,背过我们又偷偷地脱了下来。有时,我们为了防止您再穿那些破衣烂衫,干脆强行给您撕破,可是,当再回去,您缝缝补补又穿在了身上,我们真拿您没办法。
    母亲,您是善良的。从小失去母爱的您,最会疼爱别人。您在儿女、孙子面前总是那么慈祥,即使犯了错误,也从不打骂我们,总是好言相劝,循循善诱。你对村里的大人、小孩亲如子女。许多孩子都愿意混在我们一起在咱家吃、咱家住,您从不嫌弃。您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把孝心献给了爷爷、奶奶,他们先后都病逝在您的炕头;您团结妯娌,互相帮助,大妈、二妈即使到了老年,仍然喜欢和你啦话、交谈,亲如姐妹。
    母亲,您是伟大的。您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妇女中的一员,但在我们的心目中,您是至高无上的。您最大的贡献是供我们弟兄五人上学。父亲和您深深知道文化知识的重要,你们鼓足了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始终不渝地送我们念书,实现了“你们念到那里,我们就供到那里”的人生诺言。两个目不识丁的老人,在三十余年的时间里,先后供我们上完了小学、中学,甚至大学,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当我们揣着您用心血和汗水一分一分积攒下的报名费行进在通往学校山路上的时候,当我们穿着您亲手缝制的粗布衣衫坐在教室的时候:当我们吃起您塞在我们口袋里的干粮的时候,我们无不感激勤劳、慈祥、善良而又伟大的母亲,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读书、不努力工作、不辛勤劳动,我们要感谢您,要对得起您啊!
    母亲,您是值得骄傲的。您不但养育了我们的身躯,而且塑造了我们的灵魂,用行动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是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最为珍贵的遗产。怎能忘记,当大哥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省城西安上大学的时候,您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在当时,那是方园数百里人的骄傲,是我们祖祖辈辈以务农为生的卫姓人的光荣!怎能忘记,当我们从远方回到您身边的时候,您总是激动得用颤巍巍的双手拉着我们的手、摸着我们的头,拿出积攒了多时的好吃的让我们吃,絮絮叨叨问个够,这是人间最真诚的天伦之乐啊!怎能忘记,当我们要离开您返回学习、工作岗位的时候,您那强忍着的泪眼,我们连看也不敢看,千叮咛万嘱咐化作我们沉着而坚实的步履,一步步远离了您的身影,这一幕幕留作了永恒的记忆。
    岁月悠悠,病魔无情。母亲,您怎舍得抛下我们就走了呢?您走得太早了、太急了,这个现实我们无法接受。母亲,操劳一生的母亲,您也该歇息歇息了,有首歌中唱道:好人一生平安,愿母亲一路走好!我们决心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您的优秀品质,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工作,用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告慰九泉之下的母亲。愿母亲英灵长存、音容永驻!

                                  父  母  的  “心  劲”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心劲”的解释有三条:(1)、想法、念头;(2)、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3)兴趣、劲头、精神。我认为,“心劲”就是人在心里用劲,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横下一条心,努力去想、努力去做。
    小时候,说不出多少大道理的父母经常用“心劲”一词教育我们。当我们读书、学习稍有懈怠的时候,父母就说:要好好学、用心学,干什么只要有“心劲”就一定能干成。当我们工作、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就引导我们要打起精神,挺起腰杆站起来、走下去。
    没有文化的父母,更多的是用自身的行动诠释了“心劲”的涵义。父亲年轻时曾参加过八路军,在前线抬过担架,在后方当过炊事员,在此期间他体会最深的是文化的重要。于是,返乡之后,下定决心要供儿女上学。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父母把大哥先后送到杨家庙、安河镇上小学。由于父母供书“心劲”大,大哥学习刻苦,他先后到延安上中学、上师范,1958年,又被保送到西北大学,一读就是四年。
    大哥为此而为父母争了气,父母为此而远近闻名。在赞美声的背后,母亲不知熬了多少夜,为大哥缝衣、做鞋;父亲不知赶着毛驴走了多少山路,为大哥送米、送面。这样的煎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心劲”啊!父母常说,我们这辈子没攒下东西,只留下这一家子人,只要是念书,你们念到那里,我就供到那里。父母用行动实现了他们的诺言。因为有了大哥读书的成功,更加坚定了父母供书的信心。其余我们四个兄弟也先后上了小学、中学。因我年龄最小,赶上了好时候,也先后读了中专、大学。记得我在延长中学读书的时候,年近古稀的父亲供书“心劲”仍然不减当年,临近入冬,他老人家背着母亲缝制的棉衣、棉裤赶了近百余里的山路送到学校,当时的那一幕,几十年过去了,回想起来至今仍历历在目,禁不住使我热泪盈眶。
    父母除了供书“心劲”十足外,为了维系一大家子人的生活也没少费劲。小时候,常听母亲说,父亲为了把你们几个拉扯大,起鸡叫、睡半夜,受尽了罪,吃尽了苦。我们家住在塬上,吃水得到五里以外的沟里去驮,加上人多,用水量大,父亲总是在傍晚或黎明趁着月光、赶着牲口驮水。他是村长,每天水驮回来,顾不上歇息,就要村头吆喝熟睡中的村民下地。有段时间,我家的泥基窑塌了,全家老少借住在别人家。父亲为了早日恢复家园,没明没黑地搬石头、挖土,累了就在屋檐下稍事休息。他除了体力上的劳累外,还得用心筹划,早日摆脱困境。在巨大的煎熬下,他的头发早早地就全脱光了,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就是“列宁头”。母亲的“心劲”也不小,家外靠父亲支撑,家里就全是母亲承担了。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没有睡过囫囵觉,起早贪黑,不是纺线、织布,就是磨面、碾米。油灯下,母亲的纺车把我送入梦乡;磨道边,母亲萝面的节奏把我唤醒……
    回想父母一生忙碌的身影,我不得不打起“心劲”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同时,以我们的行动启迪子女的“心劲”,在人生的道路上鼓足干劲,奋勇向前。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