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空间 >> 向每一朵“花”微笑
 双击自动滚屏 
向每一朵“花”微笑

发表日期:2005年11月3日  作者:湖北宜都西湖中学李德俊  本页面已被访问

张常美老师自1995年至今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年,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校“文明班级”,2005年被推为宜昌市师德标兵。如果有人到学校采访张老师的事迹,门卫和保安会说:“她对学生太好了!”同事们会说:“没有她教不好的学生。”学生会说:“她是我们泛舟学海的航标灯,是我们躲避风浪的港湾,是我们亲爱的妈妈……

向每一朵“花”微笑,重人文教育.张老师一直在努力追求着这样一种教育境界:学生通过教育不仅丰富了智慧,增长了才能,更是提升了精神。教育之于学生最大的收获是: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所以,她很早就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书籍,在教育过程中努力实践着“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即给每一个学生以“微笑”,让每一个学生都带上玫瑰色的眼镜。

在一个学生群体中往往是优秀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教师的重视,而处于中间段的学生容易被忽略,长期的被忽略会使他们变得自卑,变得压抑,这样的忽略有时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因而,对于这类学生,张老师认为要多给予关注,多给予鼓励,不要让他们的学生时代成为“灰色时期”,也不要让他们成为“灰色学生”;给他们带上玫瑰色的眼镜,让他们同样能看到如花般灿烂的前景,许他们一个如海般广阔的未来。

是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张老师真切体会到了“微笑”的重要性:97年春季开学的时候,一个平日里沉默寡言、尊师守纪,又很“听话”的女学生王莉居然未来报名。经过走访,张老师了解到,她之所以不来上学,是想等老师到她家里走访,因为老师早在初一的时候就说过要到每个学生家里走访的,也确实已经走访了很多学生的家庭,可已经到三下了,张老师还没到过她家。原来她这个十分平凡的学生故意不来上学,只是为了引起老师的重视。这件事给张老师很大的启示:无论怎样的生命个体,它都希望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尊重。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张老师注意给普通学生更多的关注,注意给他们更多发挥其特长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更多的鼓励,给予他们更多的舞台,更多的观众,让他们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小“花”。如每天课前开展课前演讲,全班学生轮流演讲,这样每个学生就都可以受到老师的当面指导和评价;开展每周一歌的活动,让那些有歌唱特长的学生担任教员;还开展硬笔书法练习活动,张老师特意聘请班上字写得漂亮的同学担任小老师。编座位,每个人都是前后左右轮流坐,学生自动一周一换;选拔班干部,个人自荐,班级通过,每个人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无论是什么学生生病,她都会给予无微不致的关怀。深夜送医院、做病号餐端到学生寝室,陪着打点滴,她就像母亲一样真切地爱着每一个学生。张老师用她的事例告诉我们“微笑”的概念不仅仅是外在形式上的笑容,它更是照亮学生心田的鼓励的话语和眼神,它更是每个学生心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它更是学生追求灿烂的执着自信。 我们的微笑首先是教师赋予学生的人文关怀,接着学生会用同样微笑的心理,微笑的人生回馈于教师。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学生学会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是否懂得如何做人,如何看待生命,如何使自己成为对于社会有用的人。

张老师的人文教育是成功的,在现今多数学生对学校,对老师淡漠无情的环境下,她所教的学生却是那么富有人情味。最令老师们羡慕又嫉妒的就是:每逢教师节,她总是能收到很多学生的来信或礼物。近处读高中的学生常常是拿着贺卡、抱着鲜花,满校园里找她,要把节日的祝福送给她。远在他乡读书打工的学生也会写来书信,寄来贺卡,或打来电话表示节日的问候。

张老师曾经教过一个名叫江艳的学生,初中毕业至今已有五年了,可远在广东打工的她,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打电话或发短信问候张老师。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为了表达心中的那份牵挂与眷恋。原来她在上小学的时候,母亲就得病去世了,来初中独立生活时,什么都不会。张老师得知情况后,对她特别的关心和爱护,除了辅导她学习,还常常帮她钉扣子,教她洗衣服,真是与她结下母女般的情谊。所以,毕业以后,她远到广东打工,无论碰到什么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张老师。平日里,每隔几天就打电话来问候。张老师对学生付出的爱心在学生心里激起了爱的浪花,当他们自觉地施以回报的时候,也常常是她心情激动,文思飞扬的时候,因此,她用她的文笔记下了许多这样的时刻和这样的感受。她先后写出了《师爱当如兰》《做播撒阳光的人》、《换个角度夸学生》、《不同尺子量出的好学生》、《努力做‘五不吝惜’的老师》《不放弃任何学生》等文章,在报刊或网上发表,得到同行和家长的好评。她自己也总结道:正是爱心让我在自己与学生的心灵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友谊之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助学生成功. 作为一名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来说,如果她面对的只是教材,如果她的眼里只有教科书的话,那么她的教育天地就小了,如同一朵墙角的花,当她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张老师把学生比作大海,他们既如同大海般难测,需要用心去对待,又象大海般富有生机,令教学时时闪现灵慧之气,此所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她认为教师只有将学生放在教育主导位置,才会使教育焕发其潜在的优势,才能实现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的终极目标。

张老师认为:一本薄薄的语文教科书,其实是非常沉重的,它是整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是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它用母语丰富的积淀滋养着人的心灵,培养着每一个有个性的生命。因而,要让教科书灵动起来,要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只有将主导者的位置还给学生,教师作为辅助者,作为指导者是课堂的一份子,但不是全部。张老师通过自学与思考,发现了现存语文课堂教学之所以效率低下,那就是因为学生的课堂阅读学习一直都处于半程状态,于是,她便开始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全程阅读教学的探索。在全程阅读教学中,张老师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尊重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的价值和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尽最大努力让每个学生的阅读都能走完全程。在作文教学方面,她认为,教学生作文也就是教学生做人,作文应像做人一样实在,真诚,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所以,她提倡让学生的个性在文采中飞扬,鼓励学生用文笔写自己的真性灵。这样的读写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自1994年以来,张老师带了三届学生,无论他们在初一时的语文水平多么低下, 但经过跟随张老师三年的学习,在最后的中考时,从没有一个人语文不及格。很多人还在她的辅导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习作。是带着人生的自信离开学校的。张老师本人就是文学爱好者,经常有散文诗歌见诸报端或网站,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身教。

更难能可贵的是,张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非常善于发现和培养特长学生。在她所教学生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做张老师的学生,学习再忙,生活也不会枯燥无味。因为她始终有一颗年轻而火热的心,以她吹拉弹唱舞的多才多艺,读书写作的丰富体验,跑跳球类的体育爱好,带着学生在无比丰富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增强技能,磨炼意志。她深深地懂得:班级的德育教育不是单靠班主任的一张嘴就能实践的,不是单靠一纸校规就能实现的。在几年的实践中,张老师摸索出一个德育教育的有效途经:搞活动。用活动串联起五六十个独立的个体,让他们的思想在活动中碰撞,让他们的情感在活动中升华,让他们的心智在活动中成熟。张老师就是用活动来凝聚班集体,用活动来创设“家”一般的班级温暖的。这些活动成为已经毕业的学生记忆中初中阶段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她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的,有常规活动:课前演讲、每周一歌、每日千米跑,每周一总结评比、表彰明星学生等等。专题活动:学法探讨、时事评论、爱心教育、特长展示、社会调查、文艺汇演、备战体运会等等,一连串活动使班级有了活力,有了生机,更有了情谊,似乎同学之间是兄弟姐妹,似乎班级就是自己的家,似乎学习如同平日的生活那般亲切自然。因而,张老师所带的班集体多次获得“文明班级”的称号。很多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及家长都指名要把学生转到她的班上。

因为张老师自身的爱好颇多,才艺广博,所以,也就比一般教师更具慧眼,非常善于发现特长人才。在她所教的学生中,有好些人的文化课成绩并不怎么样,但他们都能上高中读大学。有人问到他们成功的经验时,不少人都会提到张老师。因为正是在初中阶段,得到张老师的重视和指点,才让他们那些过去自己都没发现的艺术潜能得到开发,从而为自己开辟了更为宽广的成才之路。

2003年8月30日下午,张老师正在为接手一班新的学生而忙碌着,她为学生报名,又带学生参加割草劳动,一天工作临近结束时,学校又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她根本没有想到,就是在她忙碌的时候,她家的楼下早已等着一对父女,正以欣赏的眼神看着她忙碌。原来,这是三年前从她班上毕业的学生何金桂和她的父亲。原本文化课并不优秀的她,现在居然同时考上了武汉音乐学院和三峡大学艺术院校,因为经济上的原因,她选择了距家近一些的三峡大学,第二天就要启程去上大学了,她对父亲说,她之所以有今天,她最想感谢的就是张老师。如果没有张老师初中时对她音乐潜能的开发和培养,她可能永远也无法走进大学的校门。所以,这天她和父亲,要来感谢张老师。为了不打扰老师的正常工作,竟然在老师的楼下站了三个多小时,当张老师开完会回来时,他们父女才迎上去,开始短暂而感情热烈的会面。

张老师有一句常用语:学生如同大海,没有永远的风平浪静,所以如果面对大海,我们微笑,回报我们的将是春暖花开般的灿烂。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热爱是动力。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从事一份工作,如果仅仅只是把它当作一份职业,一个饭碗,那是谈不上热爱的,没有爱也就难有工作的热情,当然也就难以取得好的工作效率了。张老师是一个把最普通的工作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经营的人。早在1980年高中毕业升学的志愿书上,她就填写了三个师范学校,一心一意是要当老师的。参加工作以来,她为了更好地从事这份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的学习和深造。在1999年取得了大学本科的学历。其后,她还多次参加宜昌市骨干教师培训,现代技术培训、新教材新课程培训,自学更是从来没有停止过。十多年来,做业务学习笔记,写教学札记十几万字,发表各类文章四十多篇。指导学生发表习作或参加各类作文竞赛获奖的也是无数。

也许有人会问:平时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这么繁忙,张老师哪来如此的精神和热情呢?那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热爱,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热爱,给了她无穷的动力。正是因为热爱,她才能够舍弃自己的休息时间,走访学生家庭,给学生修改打印文稿;正是因为热爱,她才那么不遗余力地帮助学困的学生重塑人格和信心;正是因为热爱,她才肯花那么多精力辅导有艺术潜能的学生发展专业能力,帮助他们找到新的成才之路;正是因为热爱,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陪着她的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正是因为热爱,她不舍得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于那些有辍学念头的学生,一遍遍地做工作,对那些有心理缺陷的学生更是耐心地开导,直至学生安心在校学习;正是因为热爱,她每天都微笑着走进教室,微笑着与学生打招呼,微笑着看着学生们一天天的进步……

张老师有一个梦想:做一名真正的灵魂工程师。她说: “教师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沐浴着爱在生活,因为我们沐浴着爱在工作。”

 



 双击自动滚屏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