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英建交失败内幕 |
|
发表日期:2005年11月6日 出处:http://aiyier.2000y.net 本页面已被访问 次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向全世界各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同日.周恩來外长特此公告送达各国驻京前外交人员,并附函强调:“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是需要的。”
英国政府对此迅速作出了反应.10月5日英外交人员答复周恩來,表示愿与新中国建立非正式关系,以促进两国的贸易。既然是非正式的.就说明英国不愿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合法政府,所以中国政府没有理睬英国的这一要求.于是艾德礼首相两次召集内阁会议,研究承认一事.12月15日,内阁终于作出了承认中国的决定.1950年1月6日外交大臣贝文致函周恩來外长宣布承认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法律上之政府.这样,英国成为西方世界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但出人意料的是,英国承认中国后,双方并没有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关系.直到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两国才同意建立代办级关系。1979年,中英才正式建立大使级关系.原由何在?经过如何?
“保持一只脚在门内” 新中国诞生刚满3个月,英国政府就宣布正式承认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之合法政府。在对待中国新政权的问题上,荚国采取了一条与它战后的重要盟国——美国不同的政策:“保持一只脚在门内”。
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
动机之一:保护在华经济利益。
英国在19世纪中叶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以后,建立了政治上,经济上的在华领先地位.直到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毕战争,英在华总资产仍居所有列强之首.上海英国商会估计约为3亿英镑.二战后,英国欠债累累.经济濒于崩溃.新上台的工党政府把恢复生产和重建海外贸易作为头等大事.非常重视在华利益.艾德礼首相在议会下院明确宣布;英国的“对华政策是竭尽全力来获得对我们贸易有利的条件.”1946年蒋介石挑起了全面内战.英国宣称恪守由美、英、苏三国外长于1945年12月发布的《莫斯科宣言》,“不干涉中国内政”。实质上,伦敦对待中国内战采取的是一种“等着瞧”的观望政策.
1948年底.中国形势已逐渐明朗化.正如英驻华大使馆向外交部指出的那样,“由共产党最终统治中国已轻不可阻挡”.中国局势的急剧变化迫使英国政府再也不能沉默下去,必须作出相应的反应。12月13日,内阁召开了战后首次专门讨论中国的会议,制订了一条新的对华政策,即在中国“保持一只脚在门内”的政策.要求所有在华官员,只要没有真正的生命危险.‘应努力保持原地不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事实上的关系,寻找继续在中国进行贸易的可能性,”这一政策的目的显然是想继续保持英在华的经济利益.
然而,在实施这一政策时,英国遇到了困难.人民解放军在接管沈阳、天津、北京后,新成立的军管会拒绝承认仍然同国民党保持外交关系的外国领事馆的合法地位,将所有前外交人员和普通外国人一样对待.毛泽东同志在1949丰3月5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旧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所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 我们采取的方针应当是“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上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时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
尽管英国在京、津等地的前外交人员和领事馆不被中共承认,英国政府并未放弃“留在原地不动”的方针.艾德礼干4月8日仍决定将驻华大使史蒂芬寐爵士留在南京,不随国民党南迁。8月,美国下令关闭大多数在华领事馆,并开始撤走美在华人员。美国的撤退政策也末使英国政府改变主意。8月29日,英国内阁一致认为,由于英在华经济利益远远大于美国,所以不应盲目尾随美国,而应坚持自己的对华政策。
新中国成立不久,贝文在一份提交内闻讨论的备忘录中阐述了承认新中国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承认中国,建立正式关系是符合英国利益的.他强调.“如果想使保持一只脚在门内的政策结出果实,唯一的办法是尽快给予完全承认。”由此可见,英国承认中国是它自1948年底以来制订并推行的“保持一只脚在门内”改策的必然结果.
动机之二: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地位.
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了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并竭力保住它在香港的地位.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堑,长驱甫下,引起英国白厅的一阵紧张。中共会对香港采取何神态度呢?英国官员争论不休;有人认为中共诉诸武力索回香港的可能性不大。国防部却认为英国政策的首要目标是阻止共产党军队进攻香港,这样就需要做好反击的准备.国防部长亚历山大警告:若英国人从香港被赶走,“这一打击不仅会使我们在全世界的威信扫地,而且它在东南亚带来的直接的影响将会大大地加重我们在这一地区的防御负担.”他向内阁提出了进一步增加香港军事防备力量的计划.这样.驻守香港的陆军到1949年9月初须增到4个旅,包括9个团、3个连。空军和海军力量也须作出相应的充实。除此之外.还应有一个步兵旅作好增援准备.
亚历山大的建议得到了一部分内阁大臣的支持.另一些人则持相反的意见,王张荚国应寻求同中共“和解”来保住它在香港的地位-香港之重要价值在于它是一个贸易中心,增强军事防御会引起大陆对番港的封锁,这样贸易将受到严重困扰,即便英国继续管理香港,利用香港这个贸易中心也是不可能的。
最后,英在香港作了两手准备。一方面按亚历山大计划向香港调兵,增强防御能力。另一方面在公开场合寻求与中国大陆的友好关莱.这样,建交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事情了。
动机之三:不使中国完全倒向苏联-
1950年5月24日贝文在下院指出:“我相信我们当时承认(中国)人民政府是正确的。没有让俄国人以为他们是唯一可以帮助中国的国家.”可见,岭战在英国承认中国的政策上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英外交官凤认为通过与中共建交,可避免中共完全投入苏联怀抱。
对于中共的性质,英国官员们相信中国共产党人首先是中国人,他们不会一夜之间变成俄国人。1949年9月,贝文对莫国国务卿艾膏逊说:“如果西方大国坚持大僵硬的态度,中国将会更加倒向莫斯科的怀抱.”从拉拢中共,离间中苏关系的目的出发,英希望它及其盟国共同承认中国。
周恩來支开谈判之门
1950年1月9日,周恩來复电贝文表示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英建立外交关系。并接受胡阶森为英国派来的谈判代表,同时给予胡阶森及其随员和档案文件自南京迁来北京所需之一切便利.英方作出承认决定时,并末料到中方会就建交进行谈判.于是英外交官员主张拒绝与北京讨论任何政治问题,胡阶森只能以临时代办的官方身份赴京。中国希望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建交后方可得到满意的结论.1月16日,贝文指示英前驻京总领事格雷厄姆向中国外交部提出希望中方就谈判问题作出具体解释.
不久,英外交部获悉印度于1月21日得到中国对谈判的说明,于是,英外交部准备接受中国的要求,派胡阶森到北京商讨建交事宜。但末等贝文批准这一方案,1月28日,中国外交部官方约见格雷厄姆.通知胡阶森到京后就中荚建交初步的与程序的问题举行谈判.英官员纷纷猜测谈判可能涉及的问题。胡阶森分析可能主要包括大使馆地点的选择及安排、大使任命的时间等问题.外交部远东司安德鲁·富兰克林则认为北京可舱会同英国就下列问惠进行谈判:(1)香港;(2)福摩萨(台湾),(3)中国参加联合国;(4)国民党时代所签订条约;(5)华侨在马来西亚的地位等。最后.英外交部一方面决定派胡阶森到北京参加谈判,另一方面指示他将谈判限制在与建交有关的程序问题上.若提出超越此范围的问题,只作非正式意见交流。若问及与国民党的关系,应指出英政府巳于1月6日承认新中国的同时和国民党断绝了关系。留在台湾的英领事曲职责是保护侨民及在台湾的商业利益,不代表英国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
2月13日,胡阶森抵达北京。中英建交谈判于3月2日正式开始.中方代表外交部Dj部长章汉夫开门见山地指出,中荚两国建交的初步的与程序的问题中,最重要的为英国政府与中国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关系问题.中国的立场是英国既已承认中央人民政府,就不应再和国民党保持联系。可是.在1月10日当苏联驻联合国安理会代表提议驱逐国民党代表,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时,英国认为采取这一行动的时机尚不成熟 在13日对苏联议案投票表决时,英国代表宣布弃权.在联合国其他组织内,英采取了同样的态度.中国政府认为英国的这一态度说明英国仍在继续承认国民党集团的合法性,拒绝接受新中国。另一个问题是关于英国政府对于在英国、香港和英属地之国民党集团的各种机构及中国的国家财产所持的态度。当时最显眼的是香港“两航”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原国民党政府的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陈卓林乘机由香港飞抵北京,发布全体员工起义通电。同时飞回大陆的还有11架飞机。1949年11月13日,毛泽东致电刘、陈,希望他们为保卫留在香港的财产而奋斗.随即,周恩來宣布“两航”在香港的70余架飞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财产.香港当局应予以归还。章汉夫最后向胡阶森指出以上两个问题均属英国与国民党集团关系问题.中国希望英方就这两个问题予以澄清。
美国在谈判桌后投下的阴影
面对中方的义正辞严英国政府陷入极度的矛盾之中。一方面它希望同中国建立正常的关摹,另一方面由于中美关系的恶化,美国多方施加压力,不让英国在中方提出的两个问题上作出让步.其实,当英国内阁于1949年12月研究决定承认新中国时,就曾决定在联合国组织中,英国的态度必须是投票支持共产党代表加入联合国。但临会时却没有坚持这一原则,就是因为美国投下的阴影,英国不愿在对华政策上加深同美国的分歧.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英国损失惨重,二战结束后,英国在经济上、军事上依赖美国,外交上也力求与它保持一致,在承认新中国问题上,英国得到了美国的同情,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承认英国在中国及香港具有特殊的利益。不过,英外交部认为对华政策是英国国内政治最为敏感的问题,英驻美大使弗兰克斯爵士于1950年1月3日致电英外交都要求英国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不要与美国公开对着干。他说,在安理会投票支持开除国民党代表蒋廷黻,使英国站到苏联一边,将正好为美国的反对党提供了火药,使杜鲁门政府的处境更加困难。英国自己在美国的地位也将受到损事.
在中国“两航”飞机事件上,美国千方百计阻挠英国将这些飞机交还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两个月,蒋介石的支持者陈纳德和国民党非法签订合同,买下了“两航”飞机.很快他又将它们卖给受他控制的美国“民用航空公司”。1949年12月30日,美驻英代办约见英外交都官员,要求英政府采取措施阻止飞机落入中共手中。1950年1月4日,“民用航空公司”驻港代表威泉·多带万以美国将取消给英国的“马歇尔计划”援助来威胁港督亚历山大·格兰瑟姆爵士。2月23日.香港最高法院裁决“两航”飞机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美“民用航空公司”不服.提出上诉,最终的判决搁置下来。
3月17日,胡阶森只好根据外交部指示向章汉夫就英国和国民党的关系问题作了如下苍白无力的解释。他说英国和前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业已中断.英国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投弃权票不表示英国支持国民党代表,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英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当时没有支持苏联提案的多数票.等出现多数票后,英国将投支持票。至于中国国家财产问题,胡阶森指出英国承认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之合法政府。根据英国法律,中央人民政府享有支配留港财产的权利。但是,若由于第三者的阻挠使莫不能得到这些财产,则须由法庭解决.
英国最终屈服于美国的压力
中国坚持建交问题上的立场,认为英方的解释是不能令人满意的.1950年5月8日,章汉夫向胡阶森进一步阐明中国的观点。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中国重视的是英国投什么票,是否“真正地同国民党集团断绝了关系,并真正地采取对中央人民政府友好的态度。”至于在联合国内有无多数支持票是另一回事。对于“两航”飞机,中方认为,香港当局既多方阻挠其起飞返回,又不能真正负责保护,以致其中7架遭受破坏.这表明英国未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财产及财产处置权充分予以尊重.因此,中央人民政府希望英国政府对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及在香港的中国财产权问题,再进一步予以澄清.
时至1950年4月,英国宣布承认中国已经过去了3个月,双方仍未能在建交问题上形成统一的意见。这时,英国朝野变得焦躁不安起来。贝文也承认英国的处境极其不妙。他甚至认为中国不同意交换外交使节,并采取不友好的态度,使英在华利益前景暗淡.但他反对和北京中断谈判.断绝与中国的全部联糸.他和他的远东专家们认为中国不愿与英国建交的厚因是中国领导人受到了苏联的影响。所以他们决定英国目前对华政策的目标是抵制苏联在中国的影响.贝文说,若中止谈判,公开与中国为敌,将会对英国在香港及整个东南亚的地位产生巨大的影响.英国有限的力量将颇难对付中国共产主义在这一地区造成的压力,同时还会遭到印度、巴基斯坦,锡兰及其他跟随英国承认中国的国家责备.所以他坚持承认中国的决定是正确的,荚四应继续寻求建交的可蓖性.
但是.在“两航”飞机事件上,英国最终屈服于美国的压力.3月,英驻美大使佛兰克斯爵士向外交部报告了艾奇逊对留在善港的70架飞机去向的忧虑.弗兰克斯担心任何有利于中共的决定都会引起国会对英国政府给予英国经济、军事援助的攻击.4月,美国务院指示美驻荚大使馆通知英外交部,倘若“两航“飞机落入共产党手里,美国政府找不到向反对党辩护英对华政策的理由。24日,英内阁研究了美国对“两航”飞机的强硬态度.最后决定接受检察长哈特利、肖克罗斯的建议,将飞机扣留于香港.5月10日,枢密院颁布敕令,否决香港最高法院的判决,并宣布在飞机的所有权被裁定前,飞机将扣留在香港.为此,章汉夫于5月17日致函胡阶森.对英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指出扣押飞机的行为是极不友好的态度的表现。中英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英国为了打破谈判僵局,决定改变它在联合国的投票政策。当时,安理会已有4个成员承认了新中国,它们是苏联、印度、南斯拉夫.挪威。要达到多数支持,加上英国还需两票.英国试图说服法国、埃及、厄瓜步尔和古巴给予支持,但由于美国的暗中阻挠未获成功.英国领导人又寄希望于美国态度的转交上.不久,英、美、法三国外长举行会议,贝文试图说服艾奇逊使美国不再反对其他国家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然而,艾奇逊固执己见。在他青来,中国代表权问题不仅是一个法律上的问题,由于苏联已控制了北京.接收中国到联合国将是十分危险的。
英国外交部国务大臣肯尼思·扬格主张不论联合国有无多数票,英国均应投票支持新中国加入联合国.他于6月12日向艾擒礼首相建议英驻联合国代表应分别于6月19日在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援助基金会和,月3日在经社理事会投票支持接收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艾德礼批准了这一建议.
美国得知英国政府的这一决定后,表示反对在国际儿童紧急援助基金会投票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不久,朝鲜战争爆发,国际形势陡然逆转。随着东西方关系的进一步恶化,英国放弃了7月3日的投票计划.随后,中国拒绝了英国特使德宁秘密访华的入境签证(德宁是英外交部内定的第一任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中英北京建交谈判从此中断.
在美国的压力下,英国在1950年失去了与中国建交的机会。
|
|
|
|
|
|